社会心理学综合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7365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社会心理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社会心理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社会心理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社会心理学综合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综合练习题.docx

《社会心理学综合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综合练习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综合练习题.docx

社会心理学综合练习题

《社会心理学》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A)。

A、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B、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

C、冯特的《民族心理学》;D、列明的《群众心理学》。

2.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D)。

A、政治社会化;B、角色扮演;C、社会自我;D、社会化。

3.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是(A)。

A、社会角色;B、角色期待;C、角色扮演;D、角色实践。

4.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A)。

A、自我;B、自尊;C、角色;D、社会化。

5.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决定的自我认同,称为(C)。

A、社会角色;B、自我概念;C、身份;D、自尊。

6.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是(B)。

A、印象形成;B、社会知觉;C、印象整饰;D、光环效应。

7.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是(C)。

A、社会动机;B、社会态度;C、归因;D、社会行为。

8.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是(A)。

A、成就动机;B、赞许动机;C、亲合动机;D、交往动机。

9.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回报的行为是(B)

A、社会行为;B、利他行为;C、社会态度;D、社会情绪。

10.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特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并具有评价性,称为(C)。

A、态度转变;B、人际交往;C、社会态度;D、人际吸引。

11.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A)。

A、人际吸引;B、人际交往;C、人际关系;D、人际互动。

12.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称为(C)。

A、人际交往;B、人际关系;C、人际沟通;D、人际吸引。

13.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变化,是(D)。

A、社会态度;B、社会情绪;C、社会行为;D、社会影响。

14.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息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A)。

A、从众;B、归因;C、沟通;D、角色。

15.个体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是(D)。

A、社会惰化;B、社会感染;C、社会态度;D、社会促进。

16.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转递过程,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是(A)。

A、社会感染;B、社会惰性;C、社会助长;D、社会态度。

17.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是(B)。

A、友谊;B、爱情;C、婚姻;D、家庭。

18.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关系是(C)。

A、人际交往;B、人际吸引;C、人际关系;D、人际沟通。

19.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是(D)。

A、印象;B、印象形成;C、第一印象;D、印象整饰。

人们有意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就叫做印象整饰。

20.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是(B)。

A、目光接触;B、面部表情;C、身体运动;D、姿势。

21.奥尔波特之后,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出现了多种具有一般方法意义的专门技术,以下哪种选项不是专门的技术?

(D)

A.态度测量技术   B.角色扮演技术   C.社交测量法   D.相关性研究

22.勒温提出过一个关于社会行为的著名公式:

B=f(P,E),其中E指的是(C)。

A.行为   B.个体   C.个体所处的情境   D.环境

P指的是个体

23.时蓉华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心理   B.社会行为  C.个体心理   D.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4.社会行为是人(B)的反应系统。

A.对社会产生影响,并由社会因素引起  B.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

C.对社会产生影响,并对社会因素做出  D.对社会因素做出,并对社会产生影响

25.个体或群体对特定的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或外显的反应叫(A)。

A.社会心理  B.个体心理  C.民族心理  D.文化心理学

26.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属于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部分叫(C)。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主我

27.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C)为基础的。

A.人际沟通   B.情景判断   C.社会知觉   D.人际知觉

28.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

B.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C.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D.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

29.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C)。

A.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  B.人与他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关系之研究

C.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D.有关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和隐含的影响的研究

30.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最早在(A)年由德国学者谢夫勒提出。

A.1875   B.1905  C.1857   D.1900

31.个人参与群体决策比单独决策表现出更大冒险倾向的最关键的原因是(B)。

A.个人怕一旦决策竟取得成功而自己却因当初表态不坚决被人看不起或与功劳无份

B.群体决策的背景客观上使个人应承担的责任相应减少,即存在所谓“法不责众”心理

C.个人认为经过群体讨论,信息掌握已足够多,该决策看来似乎无懈可击

D.个人倾向于假设文化价值对于高冒险性行为有更高评价

32.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是(D)。

A.群体极化  B.社会惰化  C.从众性  D.匿名性

津巴多认为去个体化现象的产生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激起(arousal)、匿名性(anonymity)以及责任分担(diffusedresponsibility),而其他心理学家在解释去个体化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匿名性:

匿名性是引起此现象的关键,团体成员越隐匿,他们就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

第二个原因与个体自我意识功能的下降有关。

33.社会心理学倾向于心理学的定义是(B)。

A.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B.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C.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

D.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以解释社会互动

34.“杀一儆百”属于(A)。

A.替代性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内部强化

35.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现代观点强调(B)。

A.继续社会化   B.毕生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36.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的时期是(C)。

A.青年期   B.老年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7.(D)发展了一个自尊量表。

A.高顿   B.詹姆士   C.斯腾伯格   D.罗森伯格

38.以下属于观察法的缺点的是(A)。

A.由于对自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B.所得结果外在效度较低

C.与现实条件相去甚远

D.难以消除被试的反应倾向性和研究者对被试者的影响

39.行为主义主要的假设是(D)。

A.环境对人的现时行为有决定作用  B.以前的信息加工对现在有影响

C.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们现时现场的所思所想  D.先前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40.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A)。

A.力比多   B.意识  C.感觉   D.自我

41.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属于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部分叫(C)。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主我

42.美国社会学家研究犯罪问题时发现,在犯罪率较高的社区内,一些男孩子自幼就模仿犯罪团伙中大男孩子的行为,认为他们勇敢、大胆,是真正的男子汉,视他们为楷模,直至最后堕落成犯罪团伙成员。

这类犯罪团伙在该社区内成了许多小男孩子心目中的(C)。

A.非正式群体  B.内群体  C.参照群体  D.越轨群体

43.一般情况下,父母常常鼓励男孩顽皮,多尝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要勇敢、坚强、不怕吃苦。

而对于女孩,父母常常鼓励她们文雅、听话、安静、多做家务劳动,在活动中通常要她们勤劳、踏实、可爱。

这表现了(A)。

A.家庭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B.学校教育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C.教师群体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D.同学、同伴群众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44.关于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C)。

A.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B.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生理自我

C.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D.心理自我→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45.社会知觉,也称(D),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A.自我知觉   B.归因   C.自我评价   D.社会认知

46.初次与某人交往,当得知他是一名大学教授时,马上断定他很有学问、有修养、性情温和、待人民主。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此种现象属于(D)

A.首因效应   B.马太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47.采用(A),某个体肯定评价特征越多,强度越大,给人的印象则越好。

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

48.根据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将“结果归因于那样一种事物,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结果便不出现”,这属于(D)。

A.稳定性信息   B.共同性信息  C.一致性信息   D.特异性信息

49.凯利把归因中“特定原因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的原则称为(A)。

A.折扣原则  B.人际原则  C.特殊原则  D.定因原则

50.下列有关行为目标和动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行为目标是动机构成要素之一  B.个体的同一动机,可以指向不同的目标

C.在一定条件下,动机可以转化为行为目标,而行为目标也可以转化为动机

D.目标本身一定是行为的动机所在

51.一个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一时爬不起来,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去帮助他。

下列四个原因中哪个是最可能的原因?

(D)

A.人们比较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

B.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C.旁观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D.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利他者的因素

求助者的特点

环境和情境因素

性别

性别

社会文化因素

年龄

年龄

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作用

人格特征(社会责任感)

魅力

自然环境

助人者的心境

人品

他人利他行为的示范作用

52.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西方心理学研究表明(D)。

A.长子长女的合群倾向要比弟妹们更不明显

B.长子长女的合群倾向要比弟妹们无明显差别

C.长子长女的合群倾向与弟妹们一样

D.长子长女的合群倾向要比弟妹们更明显

53.认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关利他行为的规范的掌握是学习的结果”的理论属于(B)。

A.社会生物学  B.学习理论  C.规范论  D.历史文化论

54.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个体经历的(C)。

A.家庭结构   B.人际关系   C.社会化进程   D.学校教育

55.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B)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A.社会认知   B.社会行为  C.社会规范   D.社会意识

56.行为主义主要的假设是(D)。

A.环境对人的现时行为有决定作用  B.以前的信息加工对现在有影响

C.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们现时现场的所思所想  D.先前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57.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中,注意过程指(B)。

A.言语编码   B.选择性观察  C.表象转译为行动   D.动机获得强化

58.社会行为是人对(A)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环境   B.现实生活  C.周围环境   D.即时情境

59.(A)是在人为控制的非自然情境中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档案法   D.文献法

60.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和改变的三阶段是(C)。

A.服从、认同、外化  B.服从、内化、外化  

C.服从、认同、内化  D.认同、内化、外化

61.费希伯恩和阿泽恩就态度与行为关系,提出了:

( C )

A.“行动意图模式”   B.“态度意图模式”  

C.“态度行为模式”   D.“主观期待模式”

62.海德提出了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称为(D)。

A.认知失调理论   B.三阶段论   C.社会交换论   D.平衡理论

63.“某个人工作能力低,但他经常抱怨同事和领导,他的这种负性态度实际上是在掩盖真正的原因”,这种现象体现出的是态度的(C)功能。

A.效用  B.认知  C.自我防御  D.价值表达

64.“要求被试对一些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作出描述或反应,通过对这些描述和反应的分析来推断被试的内在心理特点”的方法是(C)。

A.行为反应测量  B.态度的生理反应测量  C.投射测验  D.梯形量尺

65.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把自己不受社会赞许的欲望反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这种心理现象称为(B)

A.补偿   B.投射  C.反向   D.否认

66.(C)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

大纲与资料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两本书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A、1895  B、1897  C、1908  D、1924

67.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和(C)。

A、实验控制研究阶段  B、假设研究阶段  C、实证分析阶段  D、社会认知阶段

68.海德的P-O-X模型中O代表:

(B)

A、个体  B、他人  C、另一个对象  D、情境

69.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B)。

A、智慧  B、真诚  C、热情  D、幽默

70.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B)。

A、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投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

B、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C、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

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D、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

71.(C)不是从众行为的特点。

A、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

B、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

C、群体的对偏离者的惩罚越严厉,个体就越心甘情愿的从众。

D、从众行为有时候虽然不是按照个体的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

72.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经过(B)个阶段。

A、3  B、4  C、5  D、6

奥尔特曼和泰勒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73.根据优势反应强化理论,他人在场,个体动机水平会提高。

因此(A)反应易于表现。

A、优势  B、弱势  C、复杂  D、简单

74.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积累阶段指的是(B)

A.公元前4世纪~公元18世纪中叶        B.公元前4世纪~公元19世纪中叶

C.公元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          D.公元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

75.认知失调中的诱导服从研究是由(D)作的。

A.巴克和弗斯汀格    B.艾宾浩斯和卡尔斯密斯 

C.巴克和卡尔斯密斯      D.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

76.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人际过程的是(A)

A.态度改变B.侵犯行为C.组织行为D.种族偏见

77.认为自卑感是推动人格发展动力的心理学家是(A)

A.阿德勒B.冯特C.弗洛伊德D.荣格

78.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更倾向于(B)

A.实验B.调查和参与观察C.文献研究D.历史比较

79.突出强调外部因素作用的社会心理学流派是(B)

A.人本主义流派B.行为主义流派C.精神分析学派 D.结构主义流派

80.以下选项中不是学习理论的学习机制的是(D)

A.强化B.联结C.模仿D.聚焦

108.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通常采取的最简单的模型是(C)

A.平均模型B.加权平均模型C.刻板印象模型 D.图式化模型

81.最早提出通过内因和外因进行归因的社会心理学家是(A)

A.Heider海德 B.Weiner维纳C.Bem 贝姆D.Ross罗斯

82.在态度的心理成分中,起基础作用的成分是(A)

A.情感B.认知C.外显行为D.行为倾向

83.费斯廷格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是(B)

A.标签理论B.认知失调理论C.平衡理论D.越轨理论

84.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说服效果的说服者方面的因素的是(B)

A.心情B.吸引力C.人格D.卷入程度

与说服者有关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说服者的可信度,二是说服者的吸引力。

其中可信度主要取决于专家资格和可靠性。

85.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这是________理论的观点。

(B)

A.团体冲突B.社会学习C.认知D.心理动力

86.以下选项中属于态度的间接测量方法的是(D)

A.行为观察法B.自陈法C.问卷法D.反应时测量

87.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人际吸引的熟悉性因素的是(C)

A.接近性B.年龄相同C.曝光效应D.态度相似

曝光效应:

即仅仅因为与对象人或对象物接触的次数增多,对这个人或者事物的好感也会增强的效应

88.许多候选人在竞选时经常在广告上宣传自己,这运用的是人际吸引中的(C)

A.明星效应B.蝴蝶效应C.曝光效应D.骨牌效应

蝴蝶效应(The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

89.在压力之下发生的改变行为的倾向,指的是(C)

A.从众B.顺从C.服从D.遵从

四项都是受压力影响,服从更具压力的强迫性

90.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从众的个人因素的是(C)

A.团体规模B.团体的社会支持C.控制愿望D.团体凝聚力

91.在增加顺从的技巧中,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之后,紧跟着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是(A)

A.门前技巧B.脚在门槛内技巧C.折扣技巧D.“滚雪球”技巧

“脚在门槛内技巧”(Foot-in-the-door technique):

这是一种分两步实施的顺从技巧,第一步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小的要求,等他人满足该要求之后,再向其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此时对方满足较大要求的可能性也增加。

“门前技巧”(Door-in-the-face technique):

它与“脚在门槛内技巧”正好相反,这种方法是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之后,紧跟着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时候小要求被满足的可能性增加

“折扣技巧”(that's-not-all):

这种方法的第一步是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回应之前赶紧打些折扣或给对方其它的好处

“滚雪球”(low-balling):

既在最初的要求被他人接受之后,又告诉他人由于自己的要求被低估,又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或价码

92.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C)

A.实验心理学B.民族心理学C.个体心理学D.分析心理学

93.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在(D)

A.1895年B.1897年C.1908年D.1924年

94.______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

(C)

A.学习理论B.诱因理论C.认知理论D.角色理论

95.______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到其某一特质低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低。

(A)

A.扫帚星效应B.慈悲效应C.晕轮效应D.正性偏差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扫帚星效应(forked-taileffect)即消极品质的晕轮效应。

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

慈悲效应,即积极偏见,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96.“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是指(C)

A.自我图式B.自我概念C.自我觉知D.自我确认

自我图式是对自我的认知概括,它来源于过去的经验,组织并指导个人社会经验中与自我相关的信息之加工。

即一种人们对其自身拥有的一切信息与属性的认知结构。

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自我觉知:

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

97.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B)

A.自我障碍B.自证预言C.自我检控D.自我确认

98.归因风格理论是由______创立出来的。

(D)

A.Kelly凯利B.Weiner韦纳C.Heider海德D.Abramson

Abramson提出了抑郁型和乐观型的归因风格。

抑郁型的归因风格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之上,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和局部的因素之上。

乐观型风格的人归因风格与抑郁型的人相反。

99.以下关于遗传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

A.环境提供发展空间 B.遗传决定个体人格发展

C.环境能改变遗传因素D.遗传和环境互不干扰

100.侵犯行为从效果上来看,这种行为可以是反社会行为,也可能是(D)

A.有益社会行为 B.协同社会行为C.有害社会行为 D.亲社会行为

101.以下选项中属于态度的间接测量方法的是(B)

A.问卷法B.投射技术C.自陈法D.行为观察法

102.认知因素对态度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认知影响态度形成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C)

A.理论行为理论 B.有计划行为理论C.认知失调理论 D.认知行为理论

103.以下选项中有关说服效果的不正确说法是(B)

A.在某些方面具有专长的人在说服他人时比较有效

B.当说服信息简单时,书面语的效果最好

C.自尊心较弱的人易被说服D.心情好的人易被说服

在说服信息非常复杂的时候,不生动的媒介(书面的信息)的效果较好

104.偏见对他人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

A.性别歧视B.认知失调C.促进越轨D.自证预言

105.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的是(D)

A.接近性B.熟悉性C.互补性D.能力

106.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