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文档 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7252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文档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文档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文档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文档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文档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文档 4.docx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文档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文档 4.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文档 4.docx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文档4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方案、报告、学生作品(2011-03-1414:

04:

54)转载▼

标签:

杂谈分类:

课题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方案、报告、学生作品

国防科大附小

目录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1

学生作品选录…………………………………………………31

科大附小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方案……………………39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结题资料清单……………………48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研究报告

国防科大附小课题组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国学经典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虽然对于儿童读经的内容和方式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对于中华文化精髓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却一致认同。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我校是一所军队附属小学,科技创新活动一直是我校办学的传统特色,2005年,当时考虑到大、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的缺失已成为一个社会话题,我校正式开始“国学经典教育研究”,并被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正式授牌成为“国学经典实验学校”。

我校学生主要是国防科技大学军人或职工的子弟,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文化素养整体水平高,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很有必要。

我们通过对目前大陆和台湾各地国学经典教育的研究,以及我校前期开展的国学经典教育实践发现:

我国的国学经典教育存在两个问题:

—是无选择性,表现为要求学生整本诵读而没有加以去芜存菁地选择;其次是无整合性,表现为一些“国学人士”主张以“四书五经”为主体内容的读经运动,一味苦读,死读,从而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

怎样不断探索,寻求适合儿童发展的国学经典教学方式呢?

新课程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板块式编排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于是,我们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开始了“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的研究构想。

意在打破原先以知识逻辑体系框限人和知识单元“见学不见人”的弊端,从而使得系统性退隐幕后,让学生通过主题学习,建构和凸现后隐的体系。

(二)研究的意义

1.增强文化底蕴,滋养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文化的韵律、美妙的意境和精炼的词句,对培养孩子的语感、发展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有独到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记忆力最佳的时候,积累一些文化底蕴,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背诵,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背诵还可以提高记忆力、想象力、逻辑分析能力、文章排布能力、遣词造句能力。

余秋雨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他本人10岁左右背诵诗文,直到40多岁较深刻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真是感受无限,他把这些感受写出来告诉读者,居然立即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热烈反响。

2.提升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

国学经典,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传承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

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

3.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浓缩了古代圣贤先哲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建构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华优良传统传承和延续的重要载体。

二、概念界定

1.国学经典

《现代汉语词典》对经典诠释为“权威的著作”;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

“经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说:

“经典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北京大学教授王炳照认为“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全人类的财富”;“经典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人民日报》文章表述)通过上述名家的界定和启迪,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国学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最有价值,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

这里特指适合小学生成长需要学生能够接受的,既便于学习又适合反复诵读而精选出来的具有“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的原创性典籍。

2.主题

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特点确立若干个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学习主题。

同时也是编写国学经典教材以主题选文组成单元的主题内容。

3.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教与学活动,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教学方式。

4.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

以主题为中轴开发和整合国学经典教学资源,在校本课程教学时间内实施的一种整体性教学方式。

三、理论依据

1.系统论和课程统整理论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是由主题目标、内容、教材、学习、教学、学习者、教学者、媒体以及评量等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各要素彼此相互联系。

这些系统又分别、联合和环境发生关系,启发性的理解,调理出课程统整的新理念、新作法和新视野系统论理。

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国学经典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困难发展区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下一下发展区的发展。

3.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

基于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按年龄、分年级,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思路设置不同梯度的教学内容,实施整体性教学。

4.教育心理学

在儿童的记忆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础。

可见,加强古诗文的背诵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

进行古诗文的诵读将对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的思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生理学理论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本身属于“意念的知识”,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

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指出,儿童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唱念,眼睛看文字与念唱的律动刺激和启动了右脑,而辨别字形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

整个诵读过程恰恰同时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动作得以同步。

根据研究,左右脑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长2—5倍。

四、研究目标

1.开发、形成适合小学生、适合小学各学段的国学经典校本课程教科书。

2.探索和总结本校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型的基本特征。

五、研究内容

(一)关于开发国学经典课程资源,重点研究四方面问题。

1.国学经典主题式教材编写原则、编写思路。

2.国学经典主题价值取向、主题内容层次的论证。

3.国学经典教材的内容结构与编写体例,课程统整的呈现方式。

4.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适应性研究及监控。

(二)关于探讨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问题,拟从四方面入手:

1.把握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教师文学修养、教学驾驭,研究教与学切入点、结合点。

2.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理解与处理。

3.国学经典教学方式、课型结构等理论性建构。

4.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活动,及其教育学效果反思。

(三)形成学校开发和应用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良好环境

六、研究方法

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进行主题式教学研究。

七、研究过程

(一)预研究阶段:

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

全校尝试以国学经典为内容开展校本课程试验,学校教师执教校本课程《莲之物语》,第一次尝试运用主题式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得到区教研员的肯定。

(二)准备阶段:

2006年5月至2006年12月

运用文献研究法认真查阅国内外有关国学经典方面的论文、著作、报道等,了解国学经典研究的现状,寻找课题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

通过问卷调查、教学实践等方式,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国学经典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拟定活动计划,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分工落实。

(三)实施阶段:

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

编写主题式国学经典教材,开设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课程,摸索教学要旨,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将研究和教学紧密结合,展示阶段成果。

(四)总结阶段:

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

全面总结研究工作,搜集整理实验材料,编写教师用书、教案,撰写课题总结报告、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教学实录。

八、研究策略

(一)探索如何编写一套国学经典主题式校本课程教科书。

编写流程如下

1.阅读研究文献资料,有机整合学习内容

我们重点了解了《论语》等七本经典的合宜言论情况,并根据“思想教育性标准”和“难度系数标准”对其进行两次筛选。

书籍名称合宜言论易引起争议的言论不合宜言论总计

《论语》20518字(95%)805字(4%)104字(1%)21477字

《孟子》43365字(97%)1090字(2%)418字(1%)44873字

《大学》2146字(93%)114字(5%)40字(2%)2300字

《中庸》3773字(85%)589字(13%)100字(2%)4462字

《老子》6384字(94%)394字(6%)0字(0)6778字

《朱子治家格言》532字(85%)68字(11%)25字(4%)625字

《增广贤文》3123字(63%)1529字(30%)342字(7%)4994字

总计79841字(93%)4614字(6%)1004字(1%)85509字

总计79841字(93%)4614字(6%)1004字(1%)85509字

说明:

(1)表中的字数均是运用word软件中“工具栏”里的“字数统计”工具算出来的,该字数包含标点符号在内;

(2)若某部经书里有篇名或卷名,只有“合宜言论”中的字数包含篇名和卷名的字数,其余的均未包含篇名和卷名的字数,而仅是正文的字数;(3)表中小括号内的数字为百分比。

据表1-1所列数字,在《论语》等7部经典著作中,从思想性标准看,约93%的言论都是合宜言论,约6%的言论是易引起争议的言论,只有约1%的言论是不合宜言论。

可能不同的研究者对上述7部经典的看法不尽相同,导致不同研究者所统计出来的这三组数字可能略有差异,但可以肯定,只要研究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去看待,得出的这三组数字的差异不会太大。

需指出,之所以只将合乎思想性标准的经文作为对儿童进行经典文化教育的备选内容,是因为还要看它们是否符合第二条标准,那就是难度系数标准。

在符合思想性标准的中国经典著作中,再按难度系数标准对其进行第二次筛选,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如果其难度符合或者稍高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差异,在具体实施时,要参照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尽可能准确地将自己所教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测量出来),那么,这部分经典就可以将之选定为对儿童进行经典文化教育的教材。

如果按这两个标准去选择经文,就能有效地将一些思想适宜、难度适中的经文挑选出来供儿童学习。

从内容上看,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原则上内容不能与语文教材重复,但所选主题可以跟语文教材相互涵盖,而在具体的篇目内容和编排层次上要有所区别。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相关经典素材,分年级组进行认真阅读和研究,再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资料汇总,经过讨论研究建立资源库。

(如下所示)

2.确定编写原则。

课题组通过自主钻研、反复研讨,请教专家,最终确定以下编写原则:

主题编排原则。

单元材料以“类”的形式出现,在内容上有着某种关联,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达到语文目标:

捕捉已有经验与新知间的联结点,有利于整合和文本相关的学习资源、与文本对话的门径,发现和选择由已知走向未知、掌握学习的路径与方法。

循序渐进原则。

分年级依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来编写,在语言上尽可能地浅近、简洁,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古为今用原则。

萃取那些凡是经过了漫长历史积淀下来的经久不衰的文化精华,兼容并蓄,为我所用。

去芜存菁原则。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选择浓缩了古代圣贤先哲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因子,建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吟咏诵读原则。

尽量选择音律谐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作品,使学生易于吟咏诵读。

余光中先生说:

“老派的吟诵,随情转调,一咏三叹,无论是当众吟诵,对于体味古文和诗词的意境,最具感性的功效。

现在的学生,甚至是主修中文系的,也往往只会默读而不会吟诵,与古典文学不免隔了一层。

3.确定编写思路

课题组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组织讨论分析确定编写思路为: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阅读兴趣,从一年级至六年级按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编写思路。

4.确定编写主题

整合资源、细化分类。

把各年级收集整理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一一进行细化和分类,建立分类资源库。

审视萃取、提炼主题。

进一步对各个资源库里的内容进行审视和萃取,结合教材编写原则提炼出教材主题,列表罗列出来。

各年段的内容取向。

低年级旨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文主题着重在大自然生动、有趣、惊奇的事物,及世界多变、趣味、神奇幻想的故事。

中年级旨在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文主题着重在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一些关系探讨。

高年级旨在扩展学习者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能力,课文主题着重在人文、自然现象的变动,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划分梯次、主题分组。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编写原则和编写思路,把主题划分为六个梯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选择十个主题,整套教材最后确定六十个主题,分成六组。

进行主题论证。

结合上述编写原则,编写思路,讨论确定各年级之间的主题编排布局,以及每个年级的主题编排布局。

5.编写内容及时间安排

内容上:

一年级安排六个主讲单元,两个自学单元,共计八个单元,二至六年级每册安排八个主讲单元,两个自学单元,构成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两篇主体课文,依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安排适当的“积累”和“综合实践”的内容;时间上:

低年级一年安排三十二课时;中高年级一年安排40课时,每学期20课时,每周均为一课时,其中八课时为自学课文。

6.确定单元编写体例:

(1)单元主题及解读

(2)两篇主体课文:

分“认识作者”、“释词解字”、“诗情画意”三部分

(3)朗读?

积累(低年级)、阅读?

积累(中年级)、诵读?

积累(高年级)

(4)综合实践

(二)探索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设计及教学课型

1、各年段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

年级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低年级1.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0万字;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课文;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诗句的意思;4.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格言警句。

1.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0篇(段)。

1.乐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写出自己想说的话;2.喜爱图书、爱护图书;/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任务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有表达的自信心。

中年级1.广泛涉猎各类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2.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初步把握阅读的重点内容,初步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3.积累阅读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能灵活运用在习作中1.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2.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初步学会默读和略读;4.能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义5.自觉吸纳中华文化中的的精髓,具有一定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2、养成收藏国学经典资料的习惯3、乐于书面表达,对习作有信心,能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写下来

高年级1、广泛涉猎各类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2、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3、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初步把握阅读的重点内容,初步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4.积累阅读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能灵活运用在习作中。

1、学习快速浏览和跳读,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有300字2、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3、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4、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5.自觉吸纳文中的精髓,具有一定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养成读书看报、自主阅读的习惯2、养成收藏图书资料的习惯3、乐于书面表达,对习作有信心,能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写下来

2、把握主题式教学实施要点

?

教学设计整体化

教材、学生、教师三位一体。

根据系统论原理,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是融合教材、教师和学生而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凭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能力训练的依据,它联系着教师和学生:

教师把教材转化为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转化为训练材料对学生进行训练,其作用联系着教材和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教材,他们直接联系着教师和教材。

课型结构的整体性。

课型结构必须具有整体性,一个单元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教学整体。

教师进行讲授、引导,学生的阅读研讨和教材中的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合理地搭配、组合,使之成为多层次的信息传递、多种多样的思维反馈系统。

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一篇课文的教学也是一个整体,教师从一篇课文的整体出发,安排教学结构,把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完整的而不是分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之表现出强大的整体功能。

?

教学过程的主题性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主题为中轴来实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题居于中心位置,教学目标、形式、方法、评价以及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等均围绕教学主题展开。

这一特征源于国学经典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

?

教学主体的辩证统一性

在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设计中,更为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互为主体性,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立足于教师的视角来看,教师的作用力不仅直接指向符号文本知识,也指向学生及学生的学习行为,此时,与教师的“作用者”地位相对应,学生或学生行为成为“被作用”的对象,学生处于“客体”的地位;同理,立足于学生的视角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力不仅直接指向符号文本知识,也指向教师、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此时,教师或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教师处于“客体”的地位。

主题式教学设计教学主体的这种辩证统一性决定了其“双适应双发展”的目标假设。

?

教程学程的整合性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根源于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交互作用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结构的发展与完善的现代教学观,因此,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的设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的设计,特别是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交互作用的设计。

在主题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中要采用适当的途径与方式展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

教学时空的转化性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基本设计单位是“主题”,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主题的内在逻辑而展开交互作用,这一作用过程中必定突破传统教学设计在空间上以“教室”为主要学习场所、在时间上以“课时”为基本教学单位的有限封闭性,向教学时空的“无限开放”性转化。

具体来说,从教学空间来看,主题式教学设计视规定“课时”为“教学问题集中讨论、协商与对话”的时间,是整个教学时间序列上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教学时间的全部,它尽可能要求将教学活动时间向“课时”外延伸,要求教师、学生更多地在“课时”外的时间中进行独立或协作式学习。

从教学空间上看,教师与学生的整体生活空间均应成为学习空间,而“教室”仅仅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头脑风暴”汇聚的空间点;同时,教学活动展开的空间不仅仅是有形的"三维空间",还应该尽可能地向无形“网络空间”与“心理空间”发展,从而实现学习空间从“有限封闭”向“无限开放”的转化。

总之,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设计要求师生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停留于某一时间点或空间点上,要使学生时时、处处均处于学习活动过程之中。

3、教学课型及教学策略

国学经典主题式教材编排结构一般为“整体──部分──整体”,注重从整体上培养学生朗读、诵读、背诵、理解和表达等基本技能。

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我们主要有“朗读背诵式”、“美吟诵读式”、“体会讲读式”“吸收表达式”等四种课型。

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炼了四种典型课的教学策略。

朗读背诵式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背诵式设计的五策略:

结合主题,整体设计教学情境;释词解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读出韵律;品词析句,读出韵味;体验意境,熟读能背。

朗读背诵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热身→导入单元话题→目标内容学习→整体感知→朗读操练→体验交流。

体会讲读式教学目标主要是激发阅读兴趣、体会意境、情感熏陶。

体会讲读式设计四结合策略:

听和读相结合、读和讲相结合、读和演相结合;读和悟相结合。

体会讲读课教学模式:

导读激趣→自读明大意→精讲抓关键→朗读重体验→读后拓展活动。

美吟诵读式教学目标主要是激发诵读兴趣,激发想象,感悟情感。

美吟诵读式设计策略:

激发兴趣鼓励“读”----生动形象的范读引路----灵活多变的方式训练读-----自由生动的表演读。

吸收表达式教学目标主要是融复习和新授、整合和拓展于一体,学生能进行主题话题下听说读写综合学习活动。

吸收表达式设计策略:

主题内容统整(主题目标、主题版块、主题拓展),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即兴创作。

4、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课时分配、教学梯次安排

每个单元安排四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单元主题导入和一篇主体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单元学习氛围,第二课时完成一篇主体课文和部分积累内容,引导学生逐步领悟主题意象,第三课时和第四课时通过大量的主题朗读、阅读、诵读以及歌唱、绘画、写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实现对主题内容的深刻理解,达到道德情感熏陶的目的,适当拓展延伸。

如下例:

《雪舞时节》

(选自六年级第四单元)

单元主题:

雪舞时节

主体课文:

《雪望》、《咏雪》

诵读积累:

白居易的《夜雪》、毛泽东的《沁园?

春雪》、黄庭坚的《咏雪》诗。

综合实践:

收集咏雪的诗句,欣赏音乐和图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复习旧知—研读《雪望》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研读《咏雪》—体验雪意象

第三课时:

诵读积累—拓展延伸

第四课时:

研读《沁园?

春雪》—意象整合—即兴创作

5、探索教学的基本方法

(1)吟咏诵读

吟咏诵读法是我校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特级教师薛瑞平说: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在古人看来,肉质的歌声永远比丝竹器乐更能触动肉质的人心。

”我们引导孩子读诗时不仅“高声朗读,以昌其气”,还讲究“密咏恬吟,以玩其味”。

在高声朗诵之后让学生熟读理解、在一定领悟的前提下,再次吟唱,心中复现情景,从而进一步入诗境,更深切、更具创造性地领悟诗的内涵,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2)诗意渲染、入情入境

在三年多的国学经典主题式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到一个教学法宝,那就是在教学的关键处来几句诗意的语言进行渲染,把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情境中。

比如,教学六年级第四单元第一篇主题课文《雪望》这首诗,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之后,教师用无限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