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7231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5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 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三年级 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三年级 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三年级 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三年级 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 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三年级 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 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 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三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对称

(第一课时)感知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对称现象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

了解“对称”的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中的大量的对称现象,感受对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对称”的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科书中的6张图片先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你们看看是什么?

师一张一张出示或同时出示

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

1、观察情景图:

提出教材要求,让学生观察图片,可提示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师: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形状各异的图形,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

每个图形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师:

更准确的说是形状是一样的。

如果学生不能观察到有效的数学信息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比如说:

“聪聪还发现了蝴蝶左右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类的发现?

等”

师:

同学们把你手中的图沿虚线折一折,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2画一画:

在学生讨论汇报的基础上,出示两幅图教材中间画有虚线的图。

每一幅图都是从哪分开的,都画出一条虚线来,展示给大家。

学生操作完成后。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3、做一做

(1)

让学生把剪下的附页中的图沿虚线折一折。

同桌互相交流,看看折出的结果是否相同。

再让学生给全班学生展示。

看看发现了什么。

从而引出对称的概念。

4、做一做

(2)

读教科书上的要求并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想一想怎样放?

然后自己拿小镜子选身边的图形或实物做一做。

(注意选择对称的图形)操作后小组交流。

三、综合实践

1说一说:

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对称的现象。

让学生在教室里观察那些事物是对称的(例如:

桌椅、讲台、窗户、长方形的黑板。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那些事物是对称的(说多少都行)

3、练一练先判断哪些图片是对称的,再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最后交流。

教师可出示自己准备的对称的实物或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例如昆虫、花朵、树叶、风筝、衣服等)以上几点注意让学生说出从哪分是对称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体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美丽的图形,请大家也把它拿出来(教材附页2),沿虚线把它们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

1、交流学生操作的过程和发现的特点。

师: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此时学生可能说出是对称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示怎样对称的。

学生可能说:

虚线两边一样大还可能说:

虚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我们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虚线就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在学生体验并感知这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3、完成试一试,进一步感知轴对成图形和对称轴。

先演示操作方法,再要求学生操作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

交流剪出的对称图形时,指出哪是“对称轴”。

4、画一画。

让学生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再把画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主要让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还要注意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

必要时教师给学生进行补充或示范。

三、综合实践和应用

1、练一练

师生一起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重点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出示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再进行交流说说那些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在哪?

谈论完后再画。

特别指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2、猜一猜做一做

1、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剪出的图形然后再实际做一做。

2、出示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进行猜想讨论,然后剪纸。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有趣的剪纸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的活动,经历学习剪纸活动的全过程。

2、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剪纸的动手活动中,欣赏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教学设计

一、欣赏剪纸

1、观看介绍我国民间剪纸的录象资料让学生边欣赏边了解有关剪纸的民间艺术。

今天我们大家不仅能欣赏到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而且如果你愿意的话还能学会这门技能。

请大家看录象。

2、欣赏对称的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教材上剪纸的图,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师:

同学们我们的课本上也有几幅剪纸请大家也来欣赏欣赏。

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剪纸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说出:

每一幅图都是对称的(还可能具体说出来怎样对称),图片的摆放也是对称的。

你们行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剪出漂亮的图案来?

二、学习剪纸

1、学习折纸的方法。

完成教材6页中间内容。

折纸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

然后进行操作交流。

让学生观察课本上两种折纸的方法,引导学生看明白后说出并演示,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同桌互相交流自记者的方法。

是学生明确可以一次对折,还可以几次对折,根据你想创作的作品需要选择对折方法

2、学习剪纸方法

让学生观察剪纸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观察课本。

然后进行操作交流。

再观察剪纸方法

2教师可以先示范,然后引导学生操作。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自己的设计思路,去折、去剪,作出你的成果来吧!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一剪。

实际操作然后展示学生作品。

三、实践操作、动手剪纸完成折一折剪一剪1和2。

教学反思:

 

二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加、减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

会计算不进位何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提出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的数的加、减试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集邮问题的情景。

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中反映了一件什么事?

从图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

2、交流各自的发现。

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

1、学生充分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计算。

聪聪:

小强有多少张动物邮票?

丫丫:

小花的风景邮票毕晓明的风景邮票躲多少张?

2.结合交流,学生用竖式计算。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3、结合自己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竖式计算的方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三、综合实践和应用

练一练

(1)指导学生读懂情景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然后独立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时重点说一说500元钱不够的理由是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在尝试解决折纸鹤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进位加法计算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

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钱学好书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的数的加、减试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折纸鹤问题的情景。

学生观察情景图,途中反映的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情况。

说一说,从图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

2、交流各自的发现。

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

1、学生充分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后,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

153+165=□

2.学生用竖式计算。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3.交流学生个性化算法。

重点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对于“各位满十的问题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实践和应用

1.试一试

(1)学生失算交流算法

(2)先试算,指导学生学会三个数连续相加的竖式写法。

重点解决“那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问题。

2、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算法。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用电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知识与技能:

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情景图。

学生观察情景图,图中反映的是张丽家5.6.7月的用电情况。

观察书上的电表,重点指导学生怎样知道5月份的用电量。

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

1、计算6.7月份的用电数。

这是两道退位减法的计算题,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百以内退位减法知识尝试计算。

2.交流尝试计算的结果。

根据学生尝试计算的情况,重点进行指导理解:

需要连续退位的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而十位不够减则需要先从百位退一,十位上就剩9个十再减。

3.学生独立完成

(2)读一读统计表,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加、减问题并设着计算。

三、综合实践和应用

1、练一练

(1)弄清题意自己解答。

(2)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算法。

2、补充练习

(1)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6○6○

-33○+1○5

272434

(2)水果店里有水果605千克,上午卖出了176千克,下午卖出了2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一段公路,已经修了468米,比没有修好的多176米,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3)99999+9999+999+99+9=

995+996+997+998+999=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三位数加减法估算过程。

知识与技能:

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探究新知

师:

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养殖专业户小明家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并根据你发现的信息说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把题目中零散的信息加以综合,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编题能力)

生:

小明家这个月养鸡的收入369元,养鸭收入442元,估算一下这两项收入大约是多少元?

师:

估计一下这两项收入大约是多少元?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大约是什么意思?

再指导学生进行估算。

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比如:

300+400=700,69+42大于100,这两项大约是800多元。

或:

369小于400,442小于500。

这两项收入不到900元,但比800元多。

学生的想法只要有一定的道理都给予肯定。

但在多种方法中老师一定要有所倾向,选出最优化的算法。

师:

试着估算小明家养鸭的收入和养鸡的收入相差多少元?

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例如442和369分别接近440和370,440—370=70,所以442—369大约等于70。

师:

实际算一算,估计的数和计算的结果相差多少?

(通过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计算,什么是估算。

二、试一试先估算,再计算。

165+638=     635—246=

(先自己估算,再把自己的估算方法和同学交流,然后,用竖式计算)

三、练一练

第1题

1、看图,从丫丫家到红红家有几条路?

(让学生把行走的路线说清楚,并进行列式)

2、估算一下走哪条路比较近?

(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好是选择最简便的方法来说。

3、算一算两条路相差多少米?

第2题

1、估计一下带800元钱买一套桌椅够不够?

(重点说说带800不够,体会估算的作用。

2、买一张写字台比买一把转椅多花多少元?

3、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次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过程。

知识与技能: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试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试题。

课前准备:

两栖动物资料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两栖动物,什么是爬行动物。

二、复习引入新授

1、出示试题

我国有两栖动物274种,爬行动物399种。

(1)估算一下我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有多少种?

(2)计算一下我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有多少种?

2、学生读题,谈算理

(1)提出第

(1)题,学生进行估算时重点交流估算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生1:

274大约是300,399大约是400,两类动物大约有700种。

生2:

399大约是400,两类动物大约有670种。

生3:

两类动物不到700种。

(2)提出第

(2)小题,学生进行计算

思考:

有没有比较简便的算法?

我班学奥数的同学会想到加上400后在减去1,这时教师追问:

为什么减去1?

2、学生讨论问题

3、汇报交流

因为第一步多加了1所以第二步要减去1。

(多找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所悟出的道理)

4、出示减法题:

371-98

要求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加上2。

理由:

因为第一步多减了2所以第二步要加上2。

师小结:

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是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

板书:

简便算法

通过上面的两道简便算法题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一起说出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

二、练习巩固

1、提问题,并解答。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大家解答。

2、先估算,在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重点交流简便算法。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加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结合买衣服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加法验算方法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会验算加法,初步感知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验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会验算加法。

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情境图、练习本、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看第一个算式写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56=101

56+45=     101-45=      101-56=

讨论:

你是怎样做的?

怎样想的?

二、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

1、出示情境图:

妈妈带小红去商店买衣服。

2、让学生看图。

说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问题?

3、提出蓝灵鼠的问题:

谁算得对?

4、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

5、交流学生不同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起讨论归纳出具体的演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关于用减法演算加法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想出,教师可结合交流做重点指导,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教师可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交流。

6、结合交流活动,老师小结:

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叫做验算。

二、议一议

1、学生讨论:

根据刚才的活动,说一说验算的意义。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使学生感悟验算的重要意义,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三、练习巩固。

1、验算两只小熊的计算是否正确,说说自己的验算方法以及发现了什么问题。

2、先估算,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了解学生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是否检验出了计算错误。

关于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的练习,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

本题先让学生试写,再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减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结合买车的生活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会验算减法,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验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主交流发现验算的方法,认识验算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检复铺垫:

1、学生回顾笔算三位数加减法应注意哪几点?

2、先估算,再笔算:

 384-235

3、计算并验算:

     235+708

二、情境交流:

1、放情境录音,相机出示情境图“小明买车”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从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兔博士的问题“验算一下,看谁算的对”?

 300-236=74    ?

  300-236=64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

说说自己用怎样的方法验算?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验算方法。

教师相机板书各种验算方法,相机强调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3、教师鼓励学生比较:

你认为哪种验算方法最容易接受?

为什么?

   (作为参与者,教师相机明确自己的倾向“利用加法验算减法”)

三、总结算法:

1、联系板书,引导学生明确课题“减法的验算方法”;指名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

2、完成“试一试”。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数学冲浪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加减混合

(一)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试题,并能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简单的活动中,体验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试题,并能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那个学们都有买东西的经历。

现面我们到动物园中小猴子的玩具店里看一看。

出示文字和图片。

师:

从上面你看到了什么?

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

生交流。

二、自主探索:

师:

玩具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要买20个皮球克,帮小猴算一算,还剩多少个皮球呢?

这个问题有三个数,你会算吗,试一试?

学生列试。

师: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回答。

师:

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算式。

第一步先算18+23,把得数写在18下面,然后把—20脱下来;第二步计算41-20,把得数21写在第三行,大家注意,这两个等号凸出来,写在算式的前边。

师:

上边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最后还要在算式的下面写上完整地答语。

三:

尝试应用

师:

观察试一试中的情境图,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师:

现在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

)今年买了多少台知道吗?

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算一算向阳村现在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

(学生回答。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得?

(学生回答。

)文什么先求今年买电视机的台数?

怎样求今年的台数?

(学生回答。

)为什么要用39减去11呢?

四:

课堂练习

1、师:

从2题中你了解到那些情况?

不计算,你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其他题。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加减混合

(二)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结合买书包和谐的问题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

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我们班同学们的书包多很有特点。

老师想了解一下,谁的书包是自己去买的,谁知道自己的书包多少钱?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希望自己去买需要的东西,有个叫小华的同学也给你们一样到商场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去了,我一起看一看。

2、出示文字和情境图

3、师:

同学们,从文字和图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和想到了那些问题?

二、自主探索

1、师:

你们能算出小华还剩多少钱吗?

自己试着算一算。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师:

说出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规范连简竖式的书写及运算过程。

3、师:

请同学把剩下的两组算是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介绍一下你列出的综合算式,说说计算的计算的结果。

4、师:

今天老师再让大家认识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小括号。

要想先算29+56,只要加上小括号就行了。

(板书:

100-(29+56))小括号是我们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它能帮助我们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问学过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谁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怎样算?

(生: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我们才认识了小括号,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怎么办?

5、师生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课堂练习学生先独立做,然后在交流。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跳绳游戏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通过跳绳这一游戏活动,经历在游戏活动中学数学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游戏活动中纪律的数据,提出并解答数学问题,进一步熟练加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快乐学习,感受数学与日常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游戏活动中纪律的数据,提出并解答数学问题,进一步熟练加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师:

大家平时喜欢跳绳吗?

你们能一次能跳多少下?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次跳绳比赛,每三个同学为一组,每组一根跳绳,一张记录单,每人记录3次成绩。

2、学生分组

二、跳绳活动

1、师:

同学们想得都很周到,下面我们就按大家制定的规定到市外进行游戏,在游戏是希望大家注意安全,三次成绩记录好后,回到教室。

2、学生活动。

3、游戏结束,师生回到教室。

师: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各组同学把你们的跳绳成绩整理在28页的成绩记录单中,然后根据小组中每人跳绳的成绩提出问题并解答,要做好记录,一会全班交流。

4、师:

那个小组先汇报你们小组同学的跳绳成绩和提出的问题?

5、学生回答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调查当地树木

活动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结合调查本地树木的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调查活动,学会设计调查表,能用较好的方法正确记录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

了解本地的树种及树木的数量。

鼓励学生尝试以数学论文的形式汇报调查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调查活动,了解树木的重要作用,增强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视频投影、课件、有关树木的资料(师生课前搜集)、初步划分调查地域

教学过程:

一、阅读“树木”资料:

1、教师出示课件“兔博士网站”:

树木——人类的好朋友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树木资料

3、(师)通过交流阅读有关树木的资料,大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