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7168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宁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宁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宁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宁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宁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宁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宁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宁津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七月

..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规划背景2

第一节宁津县概况2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4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8

第四节土地利用的特点及问题9

第五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

第六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11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14

第一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4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5

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15

第四节土地利用目标18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21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1

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23

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26

第一节耕地保护26

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27

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30

第一节城镇村建设用地控制30

第二节保障基础设施和民生用地32

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33

第四节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35

第六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38

第一节中心城区控制范围与规模38

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38

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38

第七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41

第一节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基础建设41

第二节生态用地的规模及优化42

第三节预防和减轻开发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43

第四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44

第八章土地综合整治46

第一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46

第二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48

第三节土地综合整治措施50

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53

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53

第二节一般农地区54

第三节林业用地区54

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55

第五节独立工矿区56

第六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56

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控制58

第一节各乡镇土地利用方向和重点58

第二节严格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9

第三节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59

第四节加强各乡镇建设用地调控6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2

第一节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及制度62

第二节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63

第三节切实推进节约集约用地64

第四节强化技术支撑66

第五节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管67

附表1宁津县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控制表68

附表2宁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构调整表69

附表3宁津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70

附表4宁津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71

附表5宁津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72

附表6宁津县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73

附表7宁津县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74

附表8宁津县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一览表75

附表9宁津县规划期间不易确定具体位置建设项目表77

.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宁津县土地利用的相关控制指标,结合未来经济社会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编制《宁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土地资源特点,确定了全县土地利用的体系和任务,制定了土地利用调整和布局优化方案,进行了土地用途分区并制定了管制规则。

对重点建设工程用地和土地整治项目进行了布局安排,制定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规划》是指导全县土地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

本县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宁津县行政辖区,土地总面积为83324.17公顷;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宁津县概况

一、区位条件

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德州市北端,东邻乐陵市,南与陵县接壤,西部和北部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的吴桥、东光、南皮三县相望。

地处东经116°30′-117°02′,北纬37°31′-37°51′之间。

宁津县区位优越,地处北京和天津、济南、石家庄等大中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北距北京300公里、天津200公里,西距石家庄240公里,南距济南120公里。

交通便利,距京沪铁路40公里,京福高速公路25公里,省道249线、313线、314线穿境而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

通关快捷,开车到德州海关40分钟,到德州火车站50分钟,到济南国际机场90分钟,到黄骅港50分钟,到天津港2个小时,到青岛港4个小时。

随着德滨高速公路的建设,宁津县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二、自然条件

(一)气候条件

宁津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

春季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降水多,降水一般集中在七、八月份;秋季天气凉爽,降水较少,天多晴朗,风和光足;冬季低温寒冷,雨雪稀少。

(二)土壤条件

土壤面积广,属于耕作历史悠久的农业土壤。

土壤类型以潮土为主,并有少量盐土和风沙土分布。

土壤表层质地以壤质土居多。

土体沙粘相间,厚薄不一,千差万别,保肥保水性良好的土地占土壤面积的90%以上;阻根、阻盐性和漏肥、漏水性土壤不足10%。

(三)水资源条件

宁津县水资源总量包括:

地下浅层淡水,大气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河道过境水和引进水。

在多年平均的情况下,水资源量合计1.6274亿立方米,即是宁津县的水资源总量。

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水利化程度等方面的制约,不能全部加以开发和利用。

(四)农业资源

宁津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平畴沃野,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适宜,物产资源相当丰富。

全县有动植物资源16大类3000多种,其中粮油类植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花生、大豆、芝麻等30余种。

小麦、玉米年产30万吨,被国家定为“商品粮基地县”。

谷子、高粱等小杂粮年产4万吨,花生、大豆、芝麻等油料年产15万吨。

瓜果类、蔬菜类也近百种,其中苹果、梨、葡萄、桃、山楂、西瓜等年产达20万吨,除满足本地需求,还远销京津、石家庄、上海等地。

蔬菜有韭菜、黄瓜、茄子、大蒜等50余种,年产达30万吨,畅销京津地区,是京津地区的菜篮子基地。

有真菌类30多种,其中平菇、凤尾菇、黑木耳、香菇等远销京津地区。

棉花年产3万吨以上,是国际认定的“棉花生产基地县”。

三、社会经济条件

宁津县现辖宁津镇、时集镇、柴胡店镇、大柳镇、保店镇、大曹镇、相衙镇、杜集镇、长官镇9个镇,张大庄乡、刘营伍乡2个乡,856个行政村,总人口45.8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550.02人/平方公里。

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为77.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3.63亿元,第二产业42.37亿元,第三产业21.45亿元,产业结构为17.6:

54.7:

27.7,人均GDP为16419元。

宁津县是“中国桌椅之乡”、“中国工艺毯之乡”、“中国工艺毯出口第一县”、“中国纺织机械制造基地”、“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是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宁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自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对加强全县土地管理和用途,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上轮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根据1996-2005年宁津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对宁津县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基本情况如下:

(一)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上轮规划确定2010年耕地保有量为55093.15公顷,至2005年,宁津县耕地数量为54702.36公顷,比规划指标少390.79公顷。

上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8455公顷,到2005年,全县实有基本农田面积48455公顷,保护率为88.58%。

规划实施期间,调出与调入的基本农田数量一致、质量同等,确保了全县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上轮规划1996—2010年宁津县建设占用耕地规模470.94公顷。

至2005年,宁津县各项建设共占用耕地491.56公顷,超出规划指标20.62公顷。

近年来宁津县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

(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

上轮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为672.94公顷。

至2005年,全县实际补充增加耕地390.94公顷,相当于规划控制指标的58.09%。

(四)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上轮规划确定规划期末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11394.68公顷,至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2849.44公顷,超出规划控制指标1454.76公顷。

二、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一)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妥善安排各项建设用地,支持经济快速发展,建立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耕地保护体系初步健全

规划实施执行了土地用途管制、建设占用耕地计划管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并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加强了对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有效地落实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对耕地减少有所控制。

(三)建设用地总规模有所控制

上轮规划划定城镇工矿用地等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区,确定了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改变了建设项目用地随意选址、分散布局的格局。

(四)土地利用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强

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手段,通过具体落实和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针、任务及各项用地控制指标,制约和引导用地需求。

(五)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全面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许多无法利用的土地,通过整治,投入了生产;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平整了土地,配套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土地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

三、上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空间管制功能不够强

上轮总体规划实施仍是以数量管理为主,即强调不能突破规划指标,在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上最为明显。

一些建设项目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只要有指标,一般都可以通过,即使具体选址不符合规划,也大都可以通过规划调整实现,这就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管制功能被削弱。

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与选址主要是从其部门利益出发来考虑的。

如果完全按照部门规划和具体建设项目要求供地,必然导致建设项目布局散乱、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这就要求土地部门在规划审批过程中从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角度对项目用地位置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但在现实中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很难做到。

(二)建设用地需求与建设用地规划供给矛盾突出

近年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规划所确定的用地发展空间难以满足实际发展的需求,建设用地需求与建设用地规划供给矛盾突出。

(三)其他专项规划衔接不够

国民经济发展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水利建设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关系密切。

编制上一轮规划时,对一些用地估计不足,相关规划与之衔接不够,一些项目与规划冲突。

(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制定的目标实现难度较大

上一轮规划确定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672.94公顷,而至2005年,全县实际补充耕地390.94公顷,远远小于规划指标。

由于后备资源少、传统生产方式落后等因素制约,补充耕地难度仍较大。

(五)规划实施手段单一,保障措施与监管机制不健全

上一轮规划的实施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相配套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缺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注重规划编制,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跟踪力度不够,使规划实施难以一体化。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宁津县土地总面积83324.17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69813.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79%;建设用地12458.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95%;其他土地1052.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6%。

一、农用地

2005年耕地面积56517.8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0.96%;园地面积895.3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28%;林地面积6511.2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9.33%;其他农用地面积5888.6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43%。

二、建设用地

2005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1136.8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9.39%;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152.3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25%;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69.5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36%。

三、其他土地

2005年水域面积366.60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34.83%,自然保留地面积685.79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65.17%。

自然保留地中,荒草地面积为601.41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57.15%,比例最大。

第四节土地利用的特点及问题

一、土地利用的特点

(一)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农用地比重大

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3.79%,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农用地中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7.83%,所占比重较大。

(二)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后备资源匮乏

其他土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26%,其中自然保留地主要为荒草地和盐碱地,仅有685.79公顷,适宜开发为耕地的土地面积较小,且开发难度较大。

(三)农村居民点人均面积大、分布散

农村居民点人均面积237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较多,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

(四)土地适宜性较广

全县土地地貌单一,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以潮土为主,既适宜农业用地也适宜建设用地。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后备资源不足,补充耕地难度加大

2005年全县其他土地面积1052.39公顷,其中自然保留地面积685.7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82%,随着宁津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建设占用耕地将不可避免,而宁津县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补充耕地难度越来越大。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较低,部分耕地质量差,重用轻养

宁津县属省政府确定的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经济总量较小,地均GDP929.50万元/公顷,单位面积产出率较低,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部分区域耕地土质较差,生产能力及产出率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同时,由于提高了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加大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摄取量,而对土地未加大投入,形成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养分下降。

(三)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率低

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空闲地多;居住建筑中多为平房,庭院较大,利用率较低;农村居民点宅基地超出标准较多,“空心村”现象严重。

(四)不按规划用地的现象依然存在,集约用地程度不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地需求增多,存在不按规划用地现象。

用地模式多粗放型、外延型,导致集约用地程度不高。

三、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

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宁津县土地调查控制面积为83324.17公顷。

农用地69849.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83%;其中耕地56548.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87%;园地895.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7%;林地6512.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2%;牧草地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其他农用地5892.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7%。

建设用地12434.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92%。

城乡建设用地11193.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43%;其中城镇用地1907.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9%;农村居民点用地8822.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59%;采矿用地463.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6%。

交通水利用地1072.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9%。

其他建设用地16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0%。

其他土地1039.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

其中水域365.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4%;自然保留地673.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1%。

第五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体两翼”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为我县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

宁津县处于“一体两翼”的协作层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优惠政策辐射区。

区域条件的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我县加快发展家具、汽车零部件、电梯、铁路器材、体育健身器材、阀门、纺织机械、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提供重要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对我县转变发展观念与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社会功能,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三、发展基础

区位优势明显。

宁津县被纳入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

毗邻京沪铁路、京沪(福)高速公路、京沪高铁,省道249、313、314线和德滨高速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加速了物产的外销、外资的引进、优势资源的开发和人民群众的出行。

德滨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加强了宁津县与京津塘、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交流,还将推动开发黄河三角洲战略的实施。

重点产业突出。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1家,在全市名列前茅。

产业特色日益明显,全县已形成了家具制造、五金机械(汽车零部件、工业阀门、健身器材、纺织机械、电梯配件、电子衡器等)、精细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产业集群。

第六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加,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任务更加艰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难度进一步加大。

展望未来,宁津县土地利用、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必须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展,建设占用耕地不可避免,而宁津县后备土地资源分布偏远、零散,且生态环境约束大,制约了补充耕地能力,耕地保护任务加重。

二、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必将带动对建设用地的强烈需求,导致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经济变革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规划模式已逐步不适应“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必将发生较大的调整,城镇用地比重会有较大上升,而农村居民点用地会逐步下降;在农用地内部,由于受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耕地与其他农用地之间的结构调整将会频繁进行,对耕地保护应更加侧重于生产能力保护。

四、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

随着工业的发展,废气、废水和废渣等对环境的污染物总量增加,会对水质与土地造成一定危害,急需推广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并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五、节约集约用地任重道远

随着人口增多和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必然增大,同时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控,建设用地的供给愈加严格,要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突破土地资源瓶颈的制约,必须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规划期间建设用地外延增长空间毕竟有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将成为必然选择。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

第一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高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紧密结合“宁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宁津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二、规划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严格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数量、质量并重。

(二)统筹布局,保障经济发展。

科学合理安排各业各类用地,重点保障城镇发展和基础设施用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三)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工作,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四)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协调处理生活、生产、生态用地,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完善规划宏观调控的能力。

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设,创新规划实施机制,有效发挥规划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六)公众参与、民主决策。

广泛征求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完善规划的决策机制。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到2010年的目标

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130.51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79万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6.62亿元。

三产比例调整为15.1:

55.5:

29.4。

全县总人口达到46.76万人。

城镇化率达到28%左右,城镇人口12.97万人。

二、到2020年的目标

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370.57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62万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1.16亿元。

三产比例调整为8:

57:

35。

全县总人口达到48.66万人。

城镇化率达到37%左右,城镇人口18.15万人。

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

一、土地利用战略

(一)构建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新格局

积极参与济南都市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分工与辐射,主动融入大区域的土地利用系统,通过政策、经济、技术、市场、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沾光借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构建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新格局。

(二)提升区域竞争力

用好山东实施“制造业强省”的战略构想,积极争取省内支持及产业项目的支撑,加快发展全县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

积极发展家具制造、五金机械(汽车零部件、工业阀门、健身器材、纺织机械、电梯配件、电子衡器等)、精细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

(三)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理复垦开发,继续实施以基本农田、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完善农田沟渠、路和林网建设,提高土地生产力。

切实改善土地生态环境,防治土地退化,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一)强化优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切实保护优质耕地,发展高效优质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壮大畜牧、蔬菜、棉花和经济林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不断推进土地利用的规模化和区域化,大力建设现代生态农场,将耕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推进工业园区产业用地的规模化和基地化

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和城镇用地的整合与高效利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家具、汽车零部件、电梯、铁路器材、体育健身器材、阀门、纺织机械、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九大产业聚集区。

以开发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中心城区用地的规模集聚和功能辐射。

(三)培育现代物流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在“与工农业生产发展相协调,服务于工农业生产”的原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