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6610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docx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docx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月考试题

登封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历史

说明:

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答题时请将Ⅰ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为100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

(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2.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

“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3.右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

秦朝“焚书坑儒”           

B.b处: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

明清思想批判的推动

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

5.《老子》中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

“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C.天下为主,君为客D.“圣人”之言非“万世之至论”

7.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比较科学的观点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8.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9.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哲留下名言警句。

下列名言的作者按顺序排列应为

①“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朱熹、王夫之、董仲舒、黄宗羲          B.王阳明、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朱熹、黄宗羲、王阳明、顾炎武

10.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1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

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

下面这段文字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③“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⑤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①②③④

12.明末清初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知识分子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经世致用”,这种现象

A.是专制政治暂时弱化的结果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是知识分子反思晚明理学空谈心性之弊端的结果D.是西方启蒙思想传播的结果

13.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阐释的“游侠”,是一批无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的“布衣”,“其言必信,其行必果”,为他人排难解纷,不惜付出代价,且无需回报的任何人;他们绝非仗势欺人的“豪暴之徒”,也不是施惠与人的既得利益者,因而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值得称颂;在秩序荡然无存的时候,他们以其实实在在的行为担当社会正义,尤其值得肯定。

尽管司马迁为此受到后来正统的史学家“退处士而进奸雄”的讥评,但他所肯定的“游侠”,在以后时代文学作品中回响不绝,对于“侠”的描写有时甚至成为突出的文化现象。

据此可知,古代文化中的“侠”主要是

A.以道德引导社会的理想主义者    B.现实政治与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C.现实政治与社会秩序的破坏者    D.体制外维持正义的行动主义者

14.“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15.智者学派指出:

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

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

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

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16.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

“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

……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17.有学者认为:

中国由于没有经历过欧洲历史上那样长时间、大规模的习俗改革运动,因此直至今日依赖思想、享乐主义、投机心理仍严重存在,日常生活中赌博打牌、大吃大喝、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

材料中所说的“习俗改革运动”是指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18.德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莱布尼茨曾说:

“根据中国人的看法,‘理’是有世以来循着一律性的动规一直不停地推动着‘天’的唯一之‘因’;它也使‘地’稳固,使万物各有其果……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说‘理’是最高神?

”“总而言之,它可以被视作我们的‘造物主’。

”这说明

 A.宋明理学与欧洲理性主义无本质的差别B.欧洲启蒙运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营养 

C. 莱布尼茨根本否定基督教,否定人文主义D.宋明理学本质上是一封建主义宗教神学

19.卢梭的理想社会是“既没有乞丐。

也没有富豪”,“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

这实质上反映了他主张

   A.经济平等       B.消灭私产       C.主权在民        D.社会契约

20.某学者认为“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

”这一学者应属于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薄伽丘       D.孟德斯鸠

21.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22.某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18世纪的欧洲史”为主题。

讨论中涉及到的论点有         

      ①量子力学理论    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③人权观念发展 ④以理性原则思考各种问题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23.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

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4.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

“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他所说的“古”与“近”,应指何时

A.晋、唐    B.唐、宋    C.宋、元    D.元、明

25.“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26.相对于欧洲的“黑暗时代”,元朝的文化和科技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简仪

B.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加以改进

C.将王守仁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D.元杂剧的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

27.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该时期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8.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③“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④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有文学家评论古代某词人时说,从整体创作风格看,他的词是儒家文化中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英雄人格意识的现实表达。

该词人是

A.柳永B.李清照C.辛弃疾D.李白

30.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31.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32.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

右图为苹果公司的第一代商标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

”公司以此为商标,主要是因为牛顿创立的理论

A.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苹果落地的现象

B.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突出体现出科学思考的精神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33.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34.1902年,浙江乡试,有考生即堂“演说自由民权各种新理,环而听者如蜂屯蚁聚,几将堂前栅栏挤倒。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科举取士考试内容发生变化

  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地位   D.维新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5.有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

“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行迹。

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

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

”可见康有为                                

 A.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       B.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C.注重言行一致                      D.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

36.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

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37.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

……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契约立国              B.君主立宪         C.以法治国     D.人民主权

38.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39.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动摇了传统封建思想统治地位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0.陈独秀在《偶像破坏论》中说到:

“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

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是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但是这等偶像,未经破坏以前,却很有些作怪;请看中外史书,这等偶像害人的事还算少么!

”陈独秀在此强调的是

A.反对专制必须依靠思想解放B.君主专制制度是封建迷信的必然产物

C.封建君主依靠群众维护统治D.君主专制制度造成迷信活动的盛行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41.(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中国文化指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封建文化,……是一种道德伦理型的政治文化,它在维护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延续的同时,也抑制甚至窒息了中华民族的天性发展和文化创造力。

——任伟《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回顾》   

(1)依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中国文化的内涵。

(3分)

材料二荀子: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

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

彼特拉克:

我不也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2)材料二中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有何不同?

(2分)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特点?

(2分)

材料三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

他们力求改变现状。

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住。

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四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

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

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刺。

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

……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3)据材料三、四,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4分) 

材料五“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六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4)概括材料六中卢梭的主要思想,(3分)并根据材料五、六和所学知识从多方面概括这两场运动的相同点。

(至少4点)(4分)

 

42.(20分)人类的文明从其发生之时起,就是多元的。

多元之间的接触、碰撞和相互吸收是个极其漫长、复杂的过程,是各种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西方都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

然而西欧的这种不发达较之中国的发达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西欧人却恰恰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他们渴望学习,并积极创造。

他们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

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致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

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这一转变的先锋和受惠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简述中世纪西欧人“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的具体事例。

(3分)

材料二“师夷长技以自强”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追求。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出现的背景。

(5分)并评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

(4分)

材料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

这种大反映在中国人选择翻译的西方书籍的类别有了改变。

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1902年前后两个时期中国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

(4分)

材料四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的向外扩展。

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

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

……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互联网

(4)依据材料四,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分)

 

班级姓名考场考号

登封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历史答题卷

41、(20分)

(1)(3分)

(2)(4分)

(3)(6分)

(4)(7分)

座号

42、(20分)

(1)(3分)

(2)(9分)

(3)(6分)

(4)(2分)

 

答案

1CDDBA6BDCCA11BCDAD

16BBBAA21ACDBC26CCBCB31BCDDA36DBBAA

41

(1)政治上宗法家长制、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上:

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

思想上:

儒家思想(仁义道德)为核心。

(一点1分)

(2)不同:

荀子强调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或国家安危)统一;彼特拉克则强调个人的幸福与现世的幸福。

(2分)

    社会特点:

荀子处在战国诸侯纷争的时代,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彼特拉克处于文艺复兴早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束缚,要求个性的解放。

(2分)

(3)使命:

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2分,促进社会转型或呼唤新的社会均可得2分)

贡献:

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

(2分)

(4)主要思想: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3分)

相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都促进了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都弘扬了人文主义;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4分,任意一点1分)

42

(1)活字印刷术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火药和火器的使用,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堡垒。

指南针的西传,推动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3分)

(2)背景:

鸦片战争促使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列强入侵,西方文明传入,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中国内忧外患(5分)

评价:

有助于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进行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

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闭关锁国的牢笼,具有进步性。

但师夷长技只局限于器物,具有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