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材料及范例.docx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材料及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材料及范例.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材料及范例
论文写作指导
1.大纲中的要求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根据试卷上给出的四个有关项目管理的论文题目,选择其中的一个,按规定的要求写论文和摘要。
论文可能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主要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安全,信息系统项目监理,信息化战略与实施,大型、复杂和多项目的管理,项目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6个主要模块的论题方向,这6个方向又分为若干个子内容。
2005年上半年的考试虽然只出了一道论文题目——“论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似乎与考试大纲有所背离,但考试内容并没有偏离大纲,属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向中的内容。
所以作论文考试的准备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考试大纲来进行。
历届高级资格考试论文写作一般会有如下的要求:
简述你所从事的项目及你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
在项目中关于论题方向碰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对项目实话的总结和展望。
2.为什么会觉得论文考试难
参加项目管理师的考生大致有两种类型:
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参加项目管理师这一高级别的考试无异于一种挑战。
这是因为:
缺乏项目实战经验;
没有从事过项目管理;
学业繁重,没有时间来准备考试;
考试范围太广,许多的知识没有接触过;
技术方面掌握不扎实,基础不牢;
没有写过学术论文。
大学里的计算机专业或信息管理专业都会开设软件工程课程,也有少数的院校开设项目管理课程,即便是有,考生自己也会感觉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写出来的文章会不够力度。
大多数的研究生也只是跟随导师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少。
其它专业的学生当然会觉得难度更大。
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可能存在以下困难:
有项目经验但要写成论文觉得写作水平有限;
长期从事某一个方面的工作,很少从事项目管理这种综合性的工作;
从事技术性工作或研究工作,热衷于技术实现,管理工作做得较少;
工作任务过重,无暇复习及攥写论文。
对于这两类考生,又以在职人员居多。
要想考试过关,一是要尽量从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应考;二是要熟悉考试论文的写作格式及注意事项;三是掌握一定的论文写作技巧;四是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来充电,五是在考试之前作适当的练习。
当然如果您项目经验十分丰富,可以把重点放在锻炼写作技巧上来。
3.论文的格式与写作技巧
3.1格式要求
项目管理师考试的论文不同于要放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也不同于学生的毕业论文,她主要是对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更象一份述职报告,因此在格式上的要求也比较简单。
论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
摘要和正文。
这两部分的书写要注意以下的格式:
达到字数要求。
摘要一般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正文要求2500字以上。
在论文写作的方格纸上会有字数提醒。
不要在论文中书画图形,尽量用文字表述。
尽量保持卷面清洁,如果实现需要划掉文字,在字上划一横线即可。
不必写关键词。
3.2写作进度把握
论文的写作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要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确属不易,需要考生有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积累,当然也不必害怕,因为这还是有章可循的。
这里建议的时间分配如下:
通读论题,选定论题(5分钟);
构思论文,写论文提纲(10分钟);
正文写作(80分钟);
摘要写作(15分钟);
复查论文(10分钟)。
论文的摘要由于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论文的论点及内容可能会有所变化,建议在写作完正文后再写摘要。
下面按写作步骤详细解说。
3.3论文选题
拿到试卷后,先把试题快速通览,找到自己最容易发挥,最擅长的方向的论题。
为了照顾大多数考生的情况,论文题目会比较宽泛。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既然是考项目管理师,论文内容当然不会关心过多的技术细节问题,重在项目管理。
选题时要考虑应和什么项目相关联。
文章至少要与一个项目关联起来。
那么如何选定项目呢?
在校的学生由于没有项目经验,往往不知论文应与什么项目关联为好。
一是要看题目要求,如今年5月考试的论文题目中就明确指出要是参与管理过的大型信息系统项目,因此一般不要以如“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这种课程设计性质的项目来写;二是尽量写自己熟悉的,如一般的可写高校人事MIS,高校教务MIS等,在职人员也可如此考虑。
项目可以是虚构的,不需要指明开发单位,委托单位;三是如果有大型项目或可以构思出大型项目则更佳。
3.4论文提纲
选定论题后不要急于动笔直接在答题纸(论文的答题纸为方格作文纸)上写作。
因为直接写作很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涂改而使得卷面不整洁,影响评卷人的心理。
不提倡在草稿纸上书写论文再抄至论文答题纸上,因为考试的时间本就十分有限,抄写论文的时间也需不少。
不妨先花点时间理理写作的思路,在草稿纸上写作论文的提纲,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提纲中写些什么内容呢?
可有如下的内容;
拟联系写作的项目,思考如何联系此项目来写作;
拟写论文的主要论点。
各段落的主要内容,如果直接以论点来分段就不必再写此项了。
论文的阅卷者一般会把论文看两遍,第一遍快速浏览全文的论点,以找出文章的“文眼”,第二遍再仔细阅读。
如果论点清晰,会给阅卷者以清晰明朗的感觉。
3.5正文写作
有了提纲了,写正文就轻松多了。
正文可采用“总——分——总”式,即文章开头提出中心思想,再分述论点,最后在结尾处作出总结;也可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逐步深入的方法。
写作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与项目关联起来讨论,切忌空谈理论;
可以分条叙述的方式,但不要全文用此方式;
论点清晰,最好每段在开头处或结尾处点明论点;
结尾处要对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应用论点论据应用情况作出总结。
不必列举过多的计算公式。
文章要带有一定的学术性,更多的应是谈项目经验。
不要关注于技术,多就论题写管理方面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案例分析:
告别魏忠贤式的专权主义者
A企业主要是以为当地一家著名大型硬质合金集团做代工为主的企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员工120多名。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创始人兼CEO王辉感觉自己的压力与日俱增,时间和精力根本不够用。
于是,有人建议王辉聘请两个助手,但他有自己的担忧。
因为本地有多家同类企业为当地的这家大型硬质合金集团做代工。
如果聘请副总帮助自己进行管理,很可能培养出日后的竞争对手。
即便他们不会“背叛”,王辉也担忧分权而失去对企业的控制。
但为了企业更快的发展,王辉最终还是聘请了两位副总。
授权不是放权
在权力分配上,王辉首先对本企业的生存需求特点进行了分析,作为代工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是“客户关系”,这是目前企业生存的关键。
因此,王辉把生产、行政两大次要资源部门分划给了两位副总,而自己紧抓销售和财务。
分工明确后,接着就是任务控制。
授权并不等于放权,授权者一定要对公司的运转及重大项目的进度随时掌控,否则容易权利下移。
如果对公司缺乏整体把握,极易被人利用所授予的权利谋取个人利益。
这种观点来源于明朝时期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专权现象。
根据《明史·魏忠贤传》的记载:
“内外大权一归忠贤”,魏忠贤掌握朝政,从首辅至百僚,都由他任意升迁削夺;他握有军权,也握有经济大权。
而这一切都是其主对权利的放弃。
例如明熹宗有个特殊嗜好,特别喜欢自己做木工活。
熹宗虽然不理朝政但却是个做事投入的人。
他在做木匠活的时候,最讨厌有人打搅,如果这时有大臣奏事,他会很不耐烦。
于是魏忠贤就偏在此时送上奏章,结果便是熹宗把事情全部交由魏忠贤处理。
长此以往魏忠贤架空了熹宗,皇帝对国家的控制权也就到了魏忠贤的手里。
加强控制力
授权而不放权,王辉在授权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加强对事务的控制力。
例如,制定汇报制度,规定哪些事情两位副总必须要对其进行汇报,如果不汇报就将受到处罚。
同时,对于具体项目的运做,王辉在交代工作任务时,也会把自己希望的结果目标清晰的告诉相关责任副总,划定关键点,建议当项目进展到该关键点的时候,两位副总必须对其汇报。
当然,为了避免副总们由此产生的不信任感,王辉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主动过问他们工作上的具体事务。
走动式管理
为了避免事实被“文字”取代,王辉实行了走动式管理。
虽然不直接过问副总的工作,但他会时常下到一线,与中层管理干部及普通员工交流,询问他们的工作状态、项目进展以及日常生活所需等。
不仅可以了解到真实的企业运行状态,而且还能够维护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
为了便于与基层员工交流,王辉还向全企业公布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无论谁有任何建议或意见,都可以以匿名电子邮件的方式与他交流。
不追问问题提交者是谁,不追问问题(意见)是否属实及正确,但对于所提事情必定一一给予调查研究,以此来强化自己对公司的掌控能力。
虽然制定了重要事务的汇报程序,但因为不直接对副总进行监督控制,有效避免了副总产生的不信任感;同时,通过加强与企业其他层级员工的联系,有效掌握企业运转的真实情况,避免了权利滥用情况的发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平稳过度,王辉的日常事务工作大大减少,有更多精力放到企业长远发展及人员选拔这些更应该由总经理做的事情上来。
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常被引述为项目冲突的主要根源。
大多数IT项目超过了时间估计。
时间管理涉及的主要过程包括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历时估算、进度计划制定和进度控制。
活动定义涉及确定为产生项目可交付成果而必须进行的具体活动,它通常有助于产生一个更加详细的工作分解结构和支持细节。
活动排序确定活动之间的关系或依赖关系。
产生依赖关系的原因有三种:
第一,基于工作性质产生的,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强制性的;第二,基于项目团队的经验产生的,关系是任意的;第三,基于非项目活动产生的,关系是外部的。
为了应用关键路径分析,必须进行活动排序。
项目网络图是显示活动顺序的首选方法。
创建项目网络图有两种方法:
箭线图法和前导图法。
活动之间存在四种依赖关系:
完成一开始、完成一完成、开始一开始、开始一完成。
活动历时估算对完成各项活动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估算。
这些时间估算包括实际工作时间加间歇时间。
为了确定项目开始与完成日期,在进度计划制定过程中,须使用来自所有其他时间管理过程的结果。
甘特图常被用来显示项目进度计划。
跟踪甘特图反映了计划的和实际的进度计划信息。
关键路径法用于预测项目总历时。
一个项目的关键路径是由决定项目最早完成时间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它是项目网络图上最长的一条路径。
如果关键路径上有些活动被拖延,则整个项目就会被拖延,除非项目经理能够采取一些纠正性的措施。
赶工和快速跟进是缩短项目进度的两种技术。
项目经理及其团队成员在接受不合理的进度计划时必须非常小心,尤其是在IT项目中。
PERT是当单个活动历时估算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时,用于估计项目历时的网络分析技术。
它使用了活动历时乐观的、最可能的和悲观的估计值。
PERT现在很少有人采用了。
尽管进度计划制定技术很重要,但是大多数项目的失败是由于人的问题,而不是没有画出一幅漂亮的PERT图。
项目经理必须在进度计划制定过程中动员所有项目干系人参与计划制定过程。
制定现实的进度计划并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留出一些应急储备是很重要的。
有几项领导技能可以帮助项目经理控制进度计划的变更,这些技能包括授权、纪律、激励、谈判。
如果用得适当,软件有助于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有了项目管理软件,你就不用手工进行繁杂的计算工作了,也不用在活动历时估算或依赖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假定方案分析。
许多人由于不理解隐藏在网络图创建、关键路径的决定及进度计划基准计划设定背后的概念原理,而不能正确使用项目管理软件。
项目范围管理是指为了顺利完成项目而设置的一系列过程,用以确保项目包括且仅包括所有要求的工作。
主要过程有项目启动、范围计划、范围定义、范围核实和范围变更控制。
项目范围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决定做哪个项目。
要决定做哪个项目,组织就需要考察组织的战略计划,然后制定符合组织整体战略的信息技术战略计划。
公司启动IT项目的原因有很多。
选择项目的方法主要有:
注重组织的整体需要,将IT项目进行分类,进行财务分析,和运用加权评分模型。
净现值分析是项目选择较好的一种财务分析工具。
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是一个好项目,净现值越高,项目越好。
其他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有项目的ROI和项目投资回收期。
项目章程是一个正式承认项目存在的文件。
它必须经过主要项目干系人的签字以表示对项目需求和项目内容的一致同意。
范围说明书是范围计划过程产生的。
这个文件的内容包括项目论证、项目产品简述、对所有项目可交付成果的总述、以及项目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
工作分解结构(WBS)是范围定义过程的重要输出,它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分析方法,用于分析项目所涉及的工作,所有这些工作构成了项目的整个范围。
WBS为项目进度、成本、变更的计划和管理提供了基础。
制定好的WBS是很难的。
制定工作分解结构的主要方法包括:
指导方针的使用、类比法、由上至下法和由下至上法等。
范围核实是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范围的正式承认。
范围变更控制是指对项目范围的变更进行控制。
范围管理水平的低下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IT项目来说,要实现高水平的项目范围管理,重点要做好用户参与、明确的要求说明以及范围变更管理的程序设置等。
项目时间管理常被引述为项目冲突的主要根源。
大多数IT项目超过了时间估计。
时间管理涉及的主要过程包括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历时估算、进度计划制定和进度控制。
活动定义涉及确定为产生项目可交付成果而必须进行的具体活动,它通常有助于产生一个更加详细的工作分解结构和支持细节。
活动排序确定活动之间的关系或依赖关系。
产生依赖关系的原因有三种:
第一,基于工作性质产生的,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强制性的;第二,基于项目团队的经验产生的,关系是任意的;第三,基于非项目活动产生的,关系是外部的。
为了应用关键路径分析,必须进行活动排序。
项目网络图是显示活动顺序的首选方法。
创建项目网络图有两种方法:
箭线图法和前导图法。
活动之间存在四种依赖关系:
完成一开始、完成一完成、开始一开始、开始一完成。
活动历时估算对完成各项活动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估算。
这些时间估算包括实际工作时间加间歇时间。
为了确定项目开始与完成日期,在进度计划制定过程中,须使用来自所有其他时间管理过程的结果。
甘特图常被用来显示项目进度计划。
跟踪甘特图反映了计划的和实际的进度计划信息。
关键路径法用于预测项目总历时。
一个项目的关键路径是由决定项目最早完成时间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它是项目网络图上最长的一条路径。
如果关键路径上有些活动被拖延,则整个项目就会被拖延,除非项目经理能够采取一些纠正性的措施。
赶工和快速跟进是缩短项目进度的两种技术。
项目经理及其团队成员在接受不合理的进度计划时必须非常小心,尤其是在IT项目中。
PERT是当单个活动历时估算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时,用于估计项目历时的网络分析技术。
它使用了活动历时乐观的、最可能的和悲观的估计值。
PERT现在很少有人采用了。
尽管进度计划制定技术很重要,但是大多数项目的失败是由于人的问题,而不是没有画出一幅漂亮的PERT图。
项目经理必须在进度计划制定过程中动员所有项目干系人参与计划制定过程。
制定现实的进度计划并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留出一些应急储备是很重要的。
有几项领导技能可以帮助项目经理控制进度计划的变更,这些技能包括授权、纪律、激励、谈判。
如果用得适当,软件有助于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有了项目管理软件,你就不用手工进行繁杂的计算工作了,也不用在活动历时估算或依赖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假定方案分析。
许多人由于不理解隐藏在网络图创建、关键路径的决定及进度计划基准计划设定背后的概念原理,而不能正确使用项目管理软件。
工程项目管理漫谈
一个建设项目从概念的形成、立项申请、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评估决策、市场定位、设计、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工准备、机电设备和主要材料的选型及采购、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计划的制定、工期质量和投资控制、直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经历了很多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成功与否都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败,而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是贯穿了工程项目的形成全过程,其管理对象是具体的建设项目,而管理的范围是项目的形成全过程,这与施工管理有所不同。
施工管理的对象虽然也是建设项目,但管理的范围仅仅是施工阶段。
相关关键词:
可行性研究分析成本管理投资控制
建设项目一般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但下列目标是共同的:
即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投资,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和优良的工程质量建成工程项目,使其实现预定的功能交付使用,并取得预定的经济效益。
实际上也可以简单的认为工程项目管理就是限制工期、质量标准、投资额度。
管理的一次性特征、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既定的使用功能以及需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共同组成了对建设项目的约束条件,使工程项目的管理限定在这些约束条件下进行,也就使工程项目的管理相对于其它领域的管理来说,复杂性更明显,管理的难度更大,对管理的要求更高。
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很多,但具体的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职能。
一、计划职能。
将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进行筹划安排,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全部目标和全部活动统统纳入计划的轨道,用一个动态的可分解的计划系统来协调控制整个项目,以便提前揭露矛盾,使项目在合理的工期内以较低的造价高质量地协调有序地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讲工程项目的计划是龙头,具有头等重要的作用,同时计划也是管理。
1、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所掌握的各种信息资料,为项目的决策人提供工程项目需不需要进行、有没有可能进行、如何进行、以及可能达到的目标等一系列决策依据,因此计划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决策过程。
工程项目的计划可按需要编制代表发展商意愿的切实可行的总指导性控制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分解出)如下若干分计划,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头去执行。
1)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计划
2)拆迁安置计划
3)设计工作安排计划
4)工程项目招投标计划
5)施工作业计划
6)机电设备及主要材料采购供应计划
7)建设资金使用计划
8)竣工验收安排计划
2、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以计划为依据,使项目实施各阶段、各环节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以此来协调工程项目的各项活动,因此工程项目计划是工程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3、计划使人力、材料、机械、设备和建设资金等各种资源都能得到合理的充分有效的运用,并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及时地对各阶段各环节的活动进行协调,以达到质量优良、工期和造价合理的理想目标,因此工程项目计划是实现工程项目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手段。
不难想像,没有计划的管理,那种想到什么做什么,走一步是一步的管理,想在预期内实现预定的目标将是一句空话。
二、协调职能。
对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与之有关的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虽然都各有自己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办法,但他们之间的结合部往往是管理的最薄弱的地方,须要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而各种协调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又最为重要。
协调职能使不同的阶段、不同环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通过统一指挥形成目标明确、步调一致的局面,同时通过协调使一些看似矛盾的工期、质量和造价之间的关系,时间、空间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充分统一,所有这些对于复杂的工程项目管理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三、组织职能。
在熟悉工程项目形成过程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部门分工、职责划分,明确职权,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工程项目的各阶段各环节各层次都有管理者分工负责,形成一个具有高效率的组织保证体系,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各项目标的实现。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可以充分调动起每个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长处,以每个管理者的完美的工作质量换取工程项目的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
四、控制职能。
工程项目的控制主要体现在目标的提出和检查、目标的分解、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各种指标、定额和各种标准、规程、规范的贯彻执行,以及实施中的反馈和决策来实现的。
1、合同管理:
通过与承包人或供应商签订合同的形式,将工程项目的任务和目标分解后,由承包人或供应商严格按合同要求的有关条款为工程项目的部分任务和目标服务,合同的有关条款就是一种控制和约束手段,同时也是体现合同双方利益的依据。
2、招投标管理:
招投标工作是通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或在特定范围内议标的形式,将工程项目的任务分解后,给予资质符合要求并能承诺各项指标的承包公司承揽,或将机电设备和主要材料分类后给予符合技术要求、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商负责供应。
招投标管理工作实际是目标分解的过程,也是合同管理环节前的必要的一种手段和准备工作。
招投标管理工作认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机电设备及主要材料的供货质量、供货时间、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工期和工程造价等指标的实现。
3、工程技术管理,是工程项目能否全面地实现各项目标的非常关键的工作,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技术准备阶段:
如设计任务的委托,施工图纸的审查、设计交底、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重大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等。
2)工程项目实施阶段:
如处理和办理工程变更、洽商,技术方案和措施(包括季节性施工的技术措施)的审定,材料及半成品的技术检验,技术问题的处理,规范、规程和工艺标准的贯彻实施等。
3)技术开发活动:
如科学研究,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使用及技术培训等。
4)其它方面的技术工作:
如技术装备,技术文件、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技术责任制的落实等。
所有这些工作的认真开展都将有助于不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有助于工程项目按正常规律形成,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秩序,可充分发挥工程管理中人员、材料、设备的潜力,确保工程项目各项技术指标的实现。
4、施工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能否满足预定质量目标的重要工作,它主要包括下列工作:
1)对有关单位的资质审查,包括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施工队伍的素质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的认定,机电设备和主要建筑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审查等。
2)质量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及安装质量的检查,是否按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施工,是否按设计图纸要求或洽商变更要求施工,工序衔接是否合理,是否会有隐患,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机电设备等的质量检查等。
通过质量检查,符合要求的可进行下道工序,不符合要求的限期纠正。
3)进行工程质量的评定,按建设工种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最终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评出质量等级,发现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使工程质量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4)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如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预制品的检查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班组自检和交接检制度,按质量管理层次实行分级验收制度,第三方认证制度以及质量事故处理办法等。
5、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成本目标的分解,落实成本目标的控制者,明确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对项目成本的职能分工。
2)编制成本控制计划,以施工预算和项目预算成本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使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成本之内。
3)采取技术措施控制项目成本,主要从确定最佳施工方案、采取能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提高交付使用率等方面着手进行。
4)实行计划与资金的动态管理,随时了解和掌握实际成本和计划之间的动态关系,适时的调整计划调整决策,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
5)认真审核组成工程成本的每一笔款项的支付,审核其内容是否为支付范围、数额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