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6363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高三年级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B.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C.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D.低温不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

【答案】C

【解析】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A错误;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在单位时间内经半透膜出入的水分子数相等,水分子仍然能通过半透膜,B错误;血浆中的碘以离子的形式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低温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因而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D错误。

2.成熟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

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渗透吸水做了一个实验,该实验的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被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

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伊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的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解析】

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伊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的,水分进入漏斗的多,A正确;由图乙可知:

图甲中漏斗里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在开始时呈正比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幅度减小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B正确;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即原生质层,C正确;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名师点睛】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3.下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

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min内可被完全分解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甲表示一分子物质a在酶b的作用下水解成两分子物质c。

图乙表示的是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④曲线所代表的物质随反应时间的进行逐渐减少,可知④表示的是反应物a的物质浓度变化曲线,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不同曲线表示的反应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

①>②>③。

【详解】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合成的二糖分子,水解后产物只有一种单糖,而蔗糖是由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果糖分子合成的二糖分子,水解后产物有两种单糖,所以a可能是麦芽糖而不可能是蔗糖,A正确;图线④表示a物质浓度在2min内下降至0,即被完全分解,即B项表述正确;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不同曲线表示的反应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

①>②>③,①表示三者中的最适反应温度,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②和③,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曲线①对应三者中最快的反应速率,当自变量为酶浓度时,曲线①对应最高的酶浓度,D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为C。

4.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MP可以作为合成ATP及RNA的原料

B.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C.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用于主动运输

D.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其中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P代表磷酸基团。

ATP和ADP转化过程中:

(1)酶不同:

酶甲是ATP水解酶,酶丁是ATP合成酶;

(2)能量来源不同: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3)场所不同:

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

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MP是一磷酸腺苷,又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AMP可参与AMP+Pi+能量→ADP,ADP可合成ATP,A正确;光能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可转化为ATP中的能量,细胞呼吸中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也可合成ATP,但热能无法用于合成ATP,B错误;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酶具有专一性,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不是同一种酶,D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为B。

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1分子ATP彻底水解可得到5种小分子

B.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C.人体细胞内ATP的含量低,但转化形成非常快

D.人体成熟红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仍可产生ATP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但含量不高,消耗后可迅速转化;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1分子ATP彻底水解可得到核糖、磷酸、腺嘌呤3种小分子,A错误;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B正确;人体细胞内ATP的含量低,但转化形成非常快,C正确;人体成熟红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仍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D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为A。

6.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

对这一示意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在人体内,①、②过程可在同一细胞中完成

B.在人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⑤过程所需的酶

C.在乳酸菌体内,当④过程加强时,⑤过程会减弱

D.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④过程不需要H2O作反应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过程表示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在人体内,该过程只能发生在消化道中,A错误;由题图知,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⑤是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正确;乳酸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又将丙酮酸和[H]生成了乳酸,C错误;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需要H2O作为反应物,D错误.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示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水解过程;③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⑤⑥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7.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C.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有ATP合成酶

D.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答案】C

【解析】

线粒体合成ATP需要氧气参与,叶绿体中合成ATP需要光照,不需要氧气,A错误;线粒体为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需要氧气和丙酮酸,线粒体产生的ATP不能被叶绿体利用,B错误;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都能合成ATP,因此都含有ATP合成酶,C正确;没有光照条件,叶绿体不能合成ATP,D错误。

【考点定位】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被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利用;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丙酮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8.学生利用新鲜菠菜叶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下列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SiO2

C.丁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

D.丙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

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从点样处看,从近到远色素依次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详解】色素不溶于水,但能溶解于有机溶剂,甲图中没有色素带出现,可能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A正确;乙色素相对含量低,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SiO2,色素不能完全释放出来,导致色素相对含量低,B正确;碳酸钙能防止研磨中色素尤其是叶绿素被破坏,丙中显示叶绿素含量较低,所以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CaCO3而导致叶绿素被破坏,C正确;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应该是离点样处较远的色素含量少,而离点样处较近的色素含量多,所以D错误。

9.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H]又有ATP产生的是(  )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H]又有ATP产生的是: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3有氧呼吸的一阶段;

4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1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萨克斯利用饥饿处理过的植物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B.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为材料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发现了C的转移途径是CO2→C5→(C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A、萨克斯利用饥饿处理过的植物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正确;

B、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正确;

C、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正确;

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发现了C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错误。

故选:

D。

11.甲图和乙图表示某植物在适宜的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在B,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或CO2浓度

B.从乙图可以看出,当超过一定温度后,光合作用的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D.若光照强度突然由A变为B,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甲表示某植物在适宜的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A,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B,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乙图表示某植物在适宜的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由图可知其最适温度约为37℃,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详解】图甲中,B,时,增加光照强度,每一条曲线的光合作用速率不变,但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说明此时的限制因素是温度,题目给出的CO2浓度适宜,所以CO2浓度不是该点的限制因素,A错误;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B正确;光合作用过程中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活性受温度等条件的影响,C正确;光照强度有A变为B,即增加光照强度,光反应加快,合成的ATP和[H]多,C3还原的速率加快,而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结果是C3的含量降低,D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为A。

12.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有关CO2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光合作用开始于C点之前,结束于F点之后

B.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

C.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

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甲C点之后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开始于C点之前,F点之后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说明光合作用结束于F点之后,所以A项正确;C、图乙中的d点之前光照强度弱,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d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d点之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减少,浓度降低,因此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所以B项正确;

分析题图甲可知,F点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二氧化碳浓度由降低向增加转化的拐点,此点之前,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此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该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对应图乙中的h点,而不是g点,所以C项错误;分析图甲可知,这一昼夜之后G点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开始时A点的浓度,减少的这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因此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如图表示北方的一个贮藏白菜地窖中,随着氧气的消耗,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错误的是

A.AB段白菜主要进行有氧呼吸,CD段白菜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B.BC段CO2浓度几乎不上升的原因是细胞无氧呼吸不释放CO2

C.从B点开始,O2浓度是限制有氧呼吸的主要因素

D.为了较长时间贮藏大白菜,应把地窖里的O2浓度控制在BC段范围内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一个贮藏白菜地窖中,随着氧气的消耗,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

刚开始时,地窖中O2浓度相对较高(AB段),该阶段白菜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

随着氧气的消耗,氧气不断减少,注意BC段CO2浓度几乎不上升,是因为O2浓度相对较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较弱,CO2释放较少。

而CD段O2浓度接近0,则白菜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

【详解】AB段O2浓度相对较高,该阶段白菜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而CD段O2浓度接近0,则白菜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A正确;BC段CO2浓度几乎不上升,主要原因是O2浓度相对较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较弱,CO2释放较少,B错误;从B点开始,O2浓度逐渐趋近为零,成为限制有氧呼吸的主要因素,C正确;BC段呼吸作用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有利于较长时间贮存大白菜,D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为B。

【点睛】本题通过白菜贮藏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创设新情境,考查细胞的呼吸方式和限制细胞呼吸的因素分析。

14.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意味着不同细胞内合成了功能不同的特异性蛋白质

B.细胞分化是动物和植物发育的基础,且贯穿于其整个生命进程中

C.通常体内已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衰老死亡

D.从蛋白质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结果,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不可逆性,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详解】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使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产生差异,A正确;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B正确;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因此体内已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衰老死亡,C正确;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是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D错误。

综上,本题答案为D。

15.乳腺细胞能够合成乳蛋白,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而唾液腺细胞正相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A.唾液腺细胞没有合成乳蛋白的基因

B.乳腺细胞没有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

C.两种细胞都有合成乳蛋白、唾液淀粉酶的基因

D.两种细胞中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所以唾液腺细胞含有合成乳蛋白的基因,乳腺细胞也含有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AB错误;两种细胞都有合成乳蛋白、唾液淀粉酶的基因,C不符合题意;两种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是细胞内中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6.高等生物体内时刻都有许多细胞在进行分裂、分化、衰老、凋亡,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细胞生长,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升高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起着非常关键作用

D.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表面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也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详解】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A正确;细胞生长,表面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变小,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降低,B错误;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C正确;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分化是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从而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为B。

17.下列关于人体内的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中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B.细胞分裂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出现纺锤体,都有联会现象

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存在于机体正常细胞中

D.细胞的分裂、分化、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意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正常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这些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

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有与癌症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所有细胞都有基因表达过程,衰老的细胞中也有基因的表达,A错误;在人体细胞分裂中,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出现纺锤体,但有丝分裂没有联会现象,B错误;机体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正确;细胞分裂和分化对生物体均有积极意义,但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对生物体不利,D错误。

18.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当细胞的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核DNA分子数=1:

2:

2时,该细胞还可能会发生( )

A.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B.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D.DNA聚合酶较为活跃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染色体变化:

后期,着丝点分裂,加倍(2N→4N);

核DNA变化:

间期,DNA复制,加倍(2N→4N);末期,细胞一分为二,还原(2N);

染色单体变化:

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因此,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核DNA分子数=1:

2:

2。

据此答题:

【详解】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核DNA分子数=1:

2:

2。

有丝分裂细胞质进行均等分裂,不可能存在不均等分裂,A不合题意;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单体消失,B不合题意;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C符合题意;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此时DNA聚合酶较为活跃,D不合题意。

【点睛】本题关键是理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核DNA分子数=1:

2:

2时,细胞所对应的时期。

考查学生有丝分裂中各物质的变化情况。

19.处于分裂过程中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该细胞可能是(  )

A.体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C.卵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并且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减一中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减二中期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解:

A、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并且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即能够找到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A错误;

B、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在减一中期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B错误;

C、卵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C错误;

D、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在减二中期时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D正确.

故选:

D.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20.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

A.2、4B.1、3

C.1、3或2、4D.1、4或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卵细胞和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一致,另外两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一致。

【详解】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1和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个极体中是1、3,

若该极体和卵细胞来自于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则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1、3;若该极体不是来自次级卵母细胞,则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4。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第一极体形成的两个极体基因型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