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翰教育第3章光现象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6267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翰教育第3章光现象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京翰教育第3章光现象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京翰教育第3章光现象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京翰教育第3章光现象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京翰教育第3章光现象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翰教育第3章光现象专题.docx

《京翰教育第3章光现象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翰教育第3章光现象专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翰教育第3章光现象专题.docx

京翰教育第3章光现象专题

南京京翰教育2014-2015学年一对一课程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专题

专题一光的色彩颜色

【知识梳理】

1.光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光源和____________光源。

2.光的色散是指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为________、橙、黄、_______、_______、靛、紫等七种色光的现象;最早研究该现象的是英国的物理学家__________,该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透明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透明体只能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色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无色不透明体可以透过______________色光。

5.不透明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只能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色光,而吸收____________的色光,白色可以反射____________的色光,而黑色则_____________所有的色光。

6.光所具有的能量称之为_________能。

【点对点训练】

1.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

字,把它拿到暗室。

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红纸上面有一个      色的“光”字。

2.2009年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于10月23日~26日在我市成功举办,期间穿梭在街头的公交车也配上了动漫宣传画(如图所示),使这一特殊的城市“名片”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流动风景。

宣传画面的彩色颜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原色调制而成。

3.2010年5月1号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室外演出上演了罕见的“水景秀”。

其中一幕,6000只LED发光球变幻着光

的三原色     、     、     从黄浦江上游的卢浦大桥顺流而下,来到江心舞台,形成一派锦绣灿烂的场面。

此时江面也“被染成”彩色的了,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4.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

“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平面镜成像

5.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6.下列都是光源的是()

A.蜡烛火焰、抛光的金属面B.月亮、火把C.太阳、月亮D.太阳、蜡烛火焰

7.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大气层吸收掉了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反射回去了

C.空中漂浮着大量的微小物或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太阳光遇到这些微小物或小水滴发生色散,太阳光中的红光等色光偏拆程度较小穿过了大气层,而蓝光偏拆程度较大D.以上说法都正确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黑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B.白纸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D.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9.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10.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

“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11.我们看到大海平静时,海水呈蓝色,其主要原因是:

A.海水里含有盐分B.蔚蓝色天空照映的结果;

C.太阳光经漫反射产生的效果D.日光中其他色光多被海水吸收,人眼看到的主要是海水反射的蓝光.

12.摄影中,为了改变拍摄影像的色调,常使用滤镜,其作用是()

A.使相机镜头美观B.可以挡住空气中的灰尘

C.只允许某种色光通过D.以上都是

13.先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园艺家为什么失败?

一个爱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叶子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了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和叶子颜色相同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这是由于他不懂得物体的颜色构成所致.因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是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爱(或恰恰是对植物生长无用)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因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缓慢,甚至枯萎.请回答:

(1)绿色植物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2)请你分析,红花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它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3)上文中提到: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文章中有没有提到或暗示到,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如果有,请在文章中标出来,并概括出有关的结论.

14.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A处应该是_________光;B处应该是_______光.该实验说明:

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

(2)实验表明,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__________偏折(选填“顶角”或“底边”),且七种色光中______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3).如图,在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现________色光.

 

专题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知识梳理】

1.根据人眼能否感觉到可将光分为_________光和_________光,不可见光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具有很强的_________效应,其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3.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发光,其主要应用有助于人体合成生长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点对点训练】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_________种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光谱,光谱上的各种色光是可见光,在可见光的两侧,还有不可见光,其中在红光之外且靠近红光的是________线,在紫光之外且靠近紫光的是_________线,它们都是不可见光。

2.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_______。

3.过量的太阳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发皮肤癌,这是因为太阳光中含有哪种光所造成的()

A.红外线B.X光线C.紫外线D.γ光线

4.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B.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C.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被传递D.红外线不能被我们看见,所以它不能像可见光那样传递能量

5.下列事例中应用了红外线的是()

A.医学上的“B超”B.探照灯C.电视机遥控器D.手机

6.现在许多公共场所都用紫外线来消毒、灭菌,这是因为()

A.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B.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紫外线对人体十分有害

7.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B.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

C.不可见光也可以在空气中直线传播D.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被反射

8.课题三:

与光有关现象的实验探究

夏季的雨后,天上通常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如图.小玉想,我们通常看到的太阳光是白光,那彩虹是怎样产生的呢?

他想弄清其中的秘密.

他按照老师的提示组装如图所示的装置.果然在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跟天上的彩虹一样.他得到了如下结论:

(1)天空出现的彩虹,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____________(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逆向思维,如果将这几种光混合,将会得到_______光.

小张翻开课堂笔记他将这次实验现象与声现象的有关知识结合如下:

通过询问老师得知:

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方法叫类比法,小张通过类比得到如下推论:

(1)超声波的___________________好,几乎沿直线传播;而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可以绕地球2~3圈,类比可以得出红光绕过障碍物的能力比紫光强,传播距离远

(2)由可听声波的频率变化范围类比可以得出红光的频率小于紫光的频率

(3)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类比得出光的传播也需要介质

(4)根据人耳有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可以类比得出红光外侧与紫光外侧有人眼看不见的光

小张想:

类比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因此,要确认结论的真确性,还需经过论证.

小张的推论中肯定有一条是错误的,请你帮他改正并结合一些现象阐述理由: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小张给出的部分论证请你补全:

(1)红绿灯,是以红灯为停的标志,正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声音的多普勒效应:

远离我们的火车汽笛声,听起来声音变钝,说明音调变低,频率变______;根据光的多普勒效应:

行星远离我们而去时,发生“谱线红移”的现象说明红光的频率小于紫光的频率

小张在论证推论(4)时,遇到困难,对于看不见的光我怎么验证它的存在呢?

他冷静的思考了一会儿,终于想出实验验证的方法:

(1)寻找方法:

超声波人耳听不到,但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_______________;光呢,它可以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可能使胶卷感光…

(2)进行实验:

装置如图所示先分解太阳光,直接将温度计放在各色光及红光、紫光外侧等区域发现红光外侧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红光外侧有看不见的光,它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_________效应.将一百元纸币的荧光物质放在各色光及红光、紫光外侧等区域发现在________区域,纸币中的荧光物质发光,具有____________效应.

(3)得出结论:

自然界有人眼看不见的光

(4)实验评价:

小玉发现小张在实验过程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需要改进,

①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玉发现还有一处设计不科学.请你代小玉告诉他:

②设计不科学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三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梳理】

1.在______________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其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直线,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法。

3.在空气中观察光路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中观察光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孔成像:

(1)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是______(填“正”或“倒”)立的_____(填“虚”或“实”)像,其大小是可变化的。

(3)在满足小孔成像的条件下,其形状是只与___________形状有关,在而与_________无关。

5.光速:

(1)光速是指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的路程。

(2)真空中的光速是_______________m/s,合________________Km/s。

(3)光速与声速的比较:

不同点:

①声音的传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即声音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即光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②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m/s,光速是_________m/s。

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光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光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相同点:

光与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即光速与声速的大小均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点对点训练】

1.(2012山西,第12题)2012年5月21日,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上空,如图所示,下列所述现象中与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A.拱桥倒影B.海市蜃楼幻影C.立竿见影D.毕业合影

2.(11·绍兴)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3.(11·泰州)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4.夜晚,当你沿着街道走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则你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变长 B.一直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5.对于光速的大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V水>V空气>V玻璃;   B.V空气>V水>V玻璃;C.V玻璃>V水>V空气;  D.V空气>V水<V玻璃。

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7.(11·郴州)已知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2.54秒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

A.3.81×108mB.7.62×108mC.2.6×108mD.8×108m

8.(10嘉兴)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9(10常州)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

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

”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10.观看远处燃放的烟花,当火药在空中引爆后,五彩缤纷的烟花和清脆的爆炸声给节日带来更多的喜庆气氛。

但人们总是先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看到烟花”或“听到爆炸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是日食的形成,它是因为光的_________传播形成的。

当人随地球运动到_________区时会看到日全食,运动到_________区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_________区时会看到日环食。

13.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物理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如图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正方案:

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激光笔对着塑料吸管的一端,将塑料吸管拉直,如果光能从吸管的另一端射出,则说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方案:

探究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光从塑料吸管的另一端不能射出,就说明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沿直线传播。

14.(10大理)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

①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②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5.(11牡丹江)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树荫下圆形光斑是_____________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16.(11枣庄)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

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某一个光斑的直径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1.5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可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_______。

17.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________________(选择下列有关词填空:

“都正确”、“都不正确”、“甲正确,乙不正确”、“乙正确,甲不正确”);根据他们所运用的方法,你在评价他们的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时,主要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下列有关词填空:

“画图是否认真”、“图上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应该控制的变量”、“画图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是否正确”)

 

专题四光的反射平面镜

【知识梳理】

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部分光会____________________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____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___入射角。

3.反射类型有:

(1)      ,举例如。

(2)      ,举例如。

在各种反射现象中,都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且反射光路都具有___________性。

4.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________像,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__。

应用举例:

        、          。

【实验问题探究】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探究过程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将玻璃板垂直水平桌面放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为什么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刻度尺、白纸、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过程中,有时你会看到蜡烛的两个像,原因是什么?

如何克服这些现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探究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不能使蜡烛和像重合,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环境的光线是亮些好,还是暗些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中采用的不是蜡烛而是跳棋,会出现像比较暗的现象,可以采用什么办法使像清晰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中,为什么需将光屏折转一定的角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如何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屏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这说明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分析】题型一:

作图题

〖方法指导〗

1.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