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6096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5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docx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docx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

1梁筋

在钢筋的计算过程中,梁筋的计算是最为复杂的,因为它需要计算上部通长筋、支座钢筋、中部钢筋(腰筋、扭筋)、底筋、箍筋、拉筋、吊筋,当遇到有悬挑的时候还需要锚固长度还与非悬挑不一致,因此,需要详细了解03G-101,在此以上图为例进行说明。

1.1上部通长筋

1)上部通长筋=净跨长度+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当处于中间楼层)

2φ25=(7.2*4-0.45*2+38*0.025*1.2*2+2*38*0.025)*2

说明:

搭接长度以12米为定尺长度,即12m一搭接。

该工程为一级抗震,混凝土的等级为C30,锚固长度按表1-1取38d,

表1-1

搭接长度按照下表1-2以1.2*锚固长度取值

表1-2

2)上部通长筋=梁总长+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当处于基础层,该部分钢筋锚固到梁底)

2φ25=(7.2*4-0.03*2+38*0.025*1.2*2+2*(0.7-0.03*2))*2

保护层按照下表1-3取值:

(在本工程中取30)

表1-3

3)当然,有时候遇到悬挑钢筋的时候,如下图,还需要计算弯折部分的钢筋,详见国标。

1.2支座钢筋

轴支座筋6Ф254/2

其中2Ф25是通长的,所以上2Ф25=(1/3*(7.2-0.45-0.325)+38*0.025)*2

下2Ф25=(1/4*(7.2-0.45-0.325)+38*0.025)*2

轴支座筋8Ф254/4所以上2Ф25=(1/3*(7.2-0.325-0.325)*2+0.65)*2(相邻两跨净跨取大值)

下4Ф25=(1/4*(7.2-0.325-0.325)*2+0.65)*4

轴支座筋2Ф25/2Ф22所以下2Ф22=(1/4*(7.2-0.325-0.325)+0.325)*2

6Ф254/2

上2Ф25=(2/3*(7.2-0.325-0.325)+0.65)*2

下2Ф25=(2/4*(7.2-0.325-0.325)+0.325+1.2*38*0.025)*2

轴支座钢筋同轴支座钢筋

上2Ф25=1/3*(7.2-0.45-0.325)*2

下2Ф25=1/4*(7.2-0.45-0.325)*2

轴支座钢筋同轴支座钢筋

8Ф254/4

上2Ф25=(1/3*(7.2-0.45-0.325)+38*0.025)*2

下4Ф25=(1/4*(7.2-0.45-0.325)+38*0.025)*4

8Ф10

(2)指的是吊筋处的箍筋

1.3架立钢筋

~4Ф12=(1/3*(7.2-0.45-0.325)+2*0.15)*4

~4Ф12=(1/3*(7.2-0.325-0.325)+2*0.15)*4

~4Ф12=(1/3*(7.2-0.325-0.325)+2*0.15)*4

~4Ф12=(1/3*(7.2-0.45-0.325)+2*0.15)*4

1.4腰筋

腰筋=跨净长+搭接长度+2*15*d(当为抗扭筋时,+2*锚固长度)

所以在本题目中,配G6Ф12=(7.2*4-0.45*2+2*15*0.012+1.2*34*0.012)*6

1.5底筋

1)、当为通常筋=净跨长+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

2)、当为本题中时,分别进行计算

、每跨的5Ф25为通常的,所以

5Ф25=(7.2*4-0.45*2+2*38*0.025*1.2+2*38*0.025)*5

、~

3Ф25=(7.2-0.325-0.45+38*0.025+1.2*38*0.025)*3

~(即不伸入支座的钢筋=净跨-2*0.1*ln1)

8Ф253(-3)/5=3*(7.2-0.325*2-0.1*(7.2-0.325*2)*2)

~其中的2Ф25=(7.2*2-0.325-0.45+1.2*38*0.025*2+38*0.025)*2

~其中的1Ф25=7.2-0.325*2+1.2*38*0.025*2

1.6箍筋

箍筋单长=(长+宽)*2-8*保护层+20*d(二肢箍)

箍筋数量=加密区/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吊筋处增加数量

箍筋单长φ10=(0.3+0.7)*2-8*0.03+20*0.01

箍筋数量=(1.2+2*0.7*7)/0.1+(7.2*4+0.15*2-1.2-2*0.7*7-0.35)/0.2+8

(~跨中次梁宽为250,则8φ10相当于间距为50)

(1.2是图中注明的加密区范围,未注明按照规范进行计算)

注:

二肢箍是箍筋中最简单的类型,当出现多肢箍时,需要小心计算,多肢箍在柱箍筋中举例。

1.7拉筋

拉筋单长=梁长-2*保护层+6.25*d*2

φ8拉筋单长=0.3-2*0.03+6.25*0.008*2

φ8拉筋数量=箍筋数量/2*3

拉筋的数量满足隔一拉一

1.8吊筋

吊筋=次梁宽度++2*0.05+2*斜长+2*20*d

斜长=(梁高-2*保护层)*1.414(当梁高《800)或*1.732(当梁高>800)

因图中和说明的吊筋直径不一致,按照图中注明的2Φ16进行计算

2Φ16=(0.25+0.05*2+1.414*(0.7-0.03*2)*2+2*20*0.016)*2

1.9总结

以上只是以03国标为例(部分以04)说明梁的计算过程,当遇到不同的情况或者是别的标准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以使计算的工程量更准确。

2柱筋

柱筋相对于梁筋来说,简单一些,主要注意基础层、顶层钢筋的锚固长度(因为在实际中一般不搭接,都是焊接(每根柱子每层一焊接)——焊接按照每个接头进行计价,只算出焊接个数即可),还有箍筋的长度的计算,中间层的长度按照层高计算即可。

因此,在此以基础层和顶层为计算对象进行说明。

2.1基础层

柱子因为受力问题,所以焊接时是接点是错开的,为简单计算,当接头率为50%时,基础层伸入到一层的高度一半按照0.75*一层楼层净高,一般按照0.5*一层楼层净高。

在本题中假设为桩承台柱,柱底标高为-2.1m,柱配筋为6Φ25,一层净高为3.6m。

则柱钢筋的计算长度为:

6Φ25中其中3Φ25=(12*0.025+2.1-0.05+0.5*3.6)*3

另外3Φ25=(12*0.025+2.1-0.05+0.75*3.6)*3

当处于基础层时,保护层一般比楼层的保护层要厚,在本题中基础取50mm。

2.2中间层

中间层按照层高进行计算,如果若该楼为5层,1~4层高均为4.6m,配筋均为6φ22,则每层6φ22=4.6*6

2.3顶层

顶层柱钢筋锚固跟屋面梁的锚固有关系,具体见03G101-1(P55,P56),

在本题中,首先以此种情形为例,说明顶层钢筋的计算,假设屋面梁高为700mm,层高为3.6m,柱配筋为6Φ20则6Φ20中其中

3Φ20=(3.6-(4.6-0.7)*0.5-0.03+12*0.02)*3

另3Φ20=(3.6-(4.6-0.7)*0.75-0.03+12*0.02)*3

假设梁高为700mm,此时屋面梁的钢筋长度为净跨+柱宽-保护层+1.7la

当按照这种方式锚固时,同样是按照上面的条件,则钢筋为

3Φ20=(3.6-(4.6-0.7)*0.5-0.03+1.5*34*0.02)*3

另3Φ20=(3.6-(4.6-0.7)*0.75-0.03+1.5*34*0.02)*3

虽然上面柱有三种锚固方法,不过可均以1.5la进行计算。

2.4箍筋

柱底标高为-2.1m,基础顶标高-1.1m,柱配筋为6Φ25,一层净高为3.6m。

则柱钢筋的计算长度为:

中间层按照层高进行计算,如果若该楼为5层,1~4层高均为4.6m,

假设梁高为700mm,层高为3.6m,以以上的四肢箍为例进行计算,柱的界面尺寸均为b*h=600*600,箍筋的单根长由三个二肢箍组成,假设配筋为φ8@100/150,则

φ8单长=(0.6*4-0.03*8+20*0.008)+((0.6-0.03*2)*2+0.2*2+20*0.008)+(0.2*2+(0.6-0.03*2)*2+20*0.008)

φ8数量={1/3*(2.1-1.1+4.6-0.7)+(1/6*(4.6-0.7)*2+0.7)*3+(1/6*(4.6-0.7)+0.7+1/6*(3.6-0.7))+(1/6*(3.6-0.7)+0.7)}/0.1+{2.1+4.6*4+3.6-1/3*(2.1-1.1+4.6-0.7)+(1/6*(4.6-0.7)*2+0.7)*3+(1/6*(4.6-0.7)+0.7+1/6*(3.6-0.7))+(1/6*(3.6-0.7)+0.7)}/0.2

3板筋

相对于梁、柱钢筋来讲,板筋的计算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板筋主要有底筋、面筋(负筋、分布筋)、马凳筋等几种。

3.1底筋=长度+2*6.25*d

从下图中,我们计算

φ6@200,假设墙体为240mm,轴线位置即为中线位置

φ6单根长=1.2+2.4+0.12*2-0.03*2+6.25*0.006*2

φ6数量=(2.7+0.12-0.03)/0.2

φ8@150

φ8单根长=2.7+0.12-0.03+6.25*2*0.008

φ8数量=(1.2+2.4+0.12*2-0.03*2)/0.15

3.2负筋=横向长度+纵向长度(板厚-2*保护层)

φ8@165(此处仅计算)(假设板厚120mm)

φ8单根长=0.65+0.24-0.03+(0.12-0.03*2)*2

φ8数量=(1.2+2.4+0.12*2-0.03*2)/0.165

3.3分布筋(一般有支座负筋需要固定的时候都需要分布筋,它的作用就是固定支座负筋的,因此它的长度为该部分支座负筋覆盖的长度加上弯钩(若是一级钢),分布区间是该处支座负筋的横向长度)

假设分布筋为Φ10@200

则Φ10单根长=1.2+2.4+0.12*2-0.03*2

Φ10数量=(0.65+0.24-0.03)/0.2

3.4其他

其余的板筋基本也同上,具体的不再详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