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5555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理解科学是什么。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3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3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本单元的内容:

1、科学是---

2、做一位小科学家

单元教学概念图

科学

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

提出问题

本单元试验

科学内容

实验内容

材料

备注

1

科学是......

1视觉暂留

1纸条

2铅笔

2

做一位小科学家

1“站立”实验

 

2介绍科学家

1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削好带尖的)或雪糕棒、一段金属丝

还可以自行选择其它材料做“站立”实验

 

课题:

1科学是......

课程标准: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理解科学是什么。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的:

科学知识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3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能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喜欢上科学课。

●知道什么是“科学”。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学生不能说出什么是科学。

层次2:

学生能够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层次3:

学生能将我们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工作联系在一起。

探究能力:

层次1:

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层次2:

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但不会积极寻找原因。

层次3:

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初步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材料:

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了解儿童对“科学”的已知程度,便于后续活动的开展。

探索和调查

1让孩子们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第2页上面的插图,帮助他们打开思路。

大家在一起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2问一问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科学的问题,要求举例。

3“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引出学生更多的亲身经历。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科学家的工作相似”。

5动手做“暂时记忆能力”小实验。

活动前要教给学生怎么制作活动道具,还要讲清如何操作,以便能得到好的效果。

6让学生读读故事,再按照教材上卡通人的提示复述琴纳的故事。

7引导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是什么

与儿童自身的经验衔接,为理解“科学是什么”做好铺垫。

 

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借助科学家的故事,认识科学是什么。

回顾和解释

1什么是科学?

2科学探究的步骤是什么?

知道“科学”是什么

2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

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初步体验探究。

●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

●学习用多种形式交流收集的资料。

●体验活动有效开展,树立起做科学家的信心。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不知道科学是什么。

层次2知道科学是什么,但不能将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相联系。

层次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探究能力:

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家的满足感。

层次1:

学生不能从找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

层次2:

学生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但不能与发明创造相系。

层次3: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材料:

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削好带尖的)

或雪糕棒、一段金属丝(要柔软一点的,用手就能缠绕的)

圆规、曲别针、各种颜色的卡纸(硬纸板)、剪刀。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指导学生进行找平衡的活动。

①分步发放器材,进行提示。

②让学生去试

③提醒学生把曲别针的位置画下来,可以用一个圆点符号代替曲别针

使学生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索和调查

1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使物体保持平衡?

(组织学生动手尝试)

2引导学生回忆经历的过程。

3组织学生交流科学家的资料。

4组织学生做“视觉暂留”实验。

(做之前教师讲清要求。

进一步寻找物体平衡的方法。

 

通过收集科学家资料,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

体验科学结论来之不易,体会视觉暂留现象。

回顾和解释

1你喜欢哪些科学家?

2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

3你想做哪些和科学有关的研究?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过程与方法: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

复杂。

*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归类。

*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存空间。

*靠吃其他生物获取营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本单元的内容: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4、植物动物人

单元教学概念图

 

本单元试验

科学内容

试验内容

材料

备注

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寻找生物

2

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认识开花植物的主要器官

2找出两种植物的共同特征

3给植物分类

几种典型的植物

3

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1动物的共同特征

2给动物分类

3认识多种动物

典型动物的图片

4

植物﹒动物﹒人

1生物的共同特征

2类人猿的资料

 

课题: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课程标准:

1科学探究: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2.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3.愿意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不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

层次2: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不能说出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层次3: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能说出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探究能力:

能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层次1:

不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层次2:

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层次3: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教学材料:

供学生寻找的某环境(校园、田野、花园或苗圃);记录纸。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我们去校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好吗?

1教师事先考察寻找地点。

2提醒学生注意:

不要遗忘一些隐蔽的地方。

3寻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

4讲清如何记录,强调可以写,也可以画。

5规定寻找时间为15分钟左右。

6教师可以划定一个活动范围,提醒学生不要跑出去很远。

通过寻找,积累大量感性认识,为生物概念的形成提供依据。

探索和调查

1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把汇报结果列在黑板上。

3“瀑布具有有生命物体的特征吗?

”要求学生在回答时说出理由

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基本特征。

通过辨析,进一步明确有生命物体具有的特征。

回顾和解释

1生物具有哪些特征?

进一步明确有生命物体具有的特征。

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3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3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尽可能多地找出两株植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3.能够自定标准给身边的常见植物分类。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2.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植物的美,爱护植物。

2.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信息的道理。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不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层次2:

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但不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层次3:

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探究能力:

层次1:

不能够找出两株植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层次2:

能够找出两株植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层次3:

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材料:

一株常见的、易找的绿色开花植物﹑植物的图片。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植物有哪些不同与相同?

马上来研究。

探索和调查

1组织学生观察植物。

描述要陈述事实,可以使用数字,但不要有修饰语。

2问学生:

“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你看到的吗?

3任选两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

要求先找不同,再找相同。

先找出最明显的不同与相同,再找出本质上的不同与相同。

要求学生边比较,边记录比较的结果。

3教师帮助学生归纳。

4补充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植物都有哪些,展学生视野。

(教科书上的植物分别是:

丝瓜、桦树、椰子树、苹果树、菊花、玉米、仙人掌、蒲公英、荷花,背景图是水稻。

5按照自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提醒学生:

每次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每个标准只能分一次。

培养观察技能,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器官。

了解植物的共同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引起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关注。

 

回顾和解释

1植物都有哪些相同?

2植物有哪些不同?

能说出植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2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识与技能:

.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

复杂。

.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归类。

.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尽可能多地找出两个动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2.能够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按照自定的标准给身边的常见动物分类。

科学知识

1.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

2.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小动物,与动物有亲近感。

2.体验到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尽可能多地找出两个动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能够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不能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

层次2:

能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但不能发现动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

层次3:

能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发现动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

探究能力:

能够按照自定的标准给身边的常见动物分类。

层次1:

学生不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层次2:

学生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但不善于辩护自己的观点。

层次3: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教学材料:

任选一种鱼,课前捉来的蚂蚁、各种动物的图片、两个不同类的动物。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动物有哪些不同与相同?

马上来研究。

探索和调查

1仔细观察一条鱼和蚂蚁,并把它画下来。

要求学生标出小动物身体上的各部分。

2比较鱼和蚂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把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3观察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要求观察的前一段时间不喂食。

4任选两种有代表性的动物。

要求先找不同,再找相同。

先找出最明显的不同与相同,再找出本质上的不同与相同。

要求学生边比较,边记录比较的结果。

5补充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动物都有哪些,展学生视野。

6按照自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提醒学生:

每次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每个标准只能分一次。

(如: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如分成“哺乳类、两栖类”等,要加以肯定,。

7做“猜一猜”的游戏

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

 

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养成在研讨中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回顾和调查

组织学生读科学家的故事

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植物.动物.人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3“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4“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存空间。

2靠吃其他生物获取营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观察,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2.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交流观察的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2.知道生命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尊重其他物种,与之和谐相处。

2.意识到人也是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做有益于生存空间的事情。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观察,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交流观察的结果。

●懂得尊重其他物种,与之和谐相处。

●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学生不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细致观察。

层次2:

学生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细致观察,但不能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层次3:

学生不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细致观察,能比较出它们的不同

与相同。

探究能力:

层次1:

不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交流观察的结果。

层次2:

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交流观察的结果,说不出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层次3:

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交流观察的结果,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材料:

一组萝卜和兔子生长情况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黑猩猩或其他类人猿的录像资料、相应的放映设备。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找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多

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探索和调查

2组织学生把比较的结果用集合图记录下来

3找其他动植物作比较,尽量找身边熟悉的动植物。

4人和黑猩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利用画面上类似的动作,引发学生讨论人与其它动物的关系。

随即进行善待动物、善待自然的教育。

6引导学生把人归为动物一类,让学生说出人与动物的相同点和自身的独特性。

7动物植物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将前面的比较结果再进一步进行比较,得出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8让学生谈谈人与动物、植物应如何相处。

9引导学生说出图内各部分应该填什么,填圆圈图。

(可以先看“笔”的圆圈图,说说几种笔之间的关系。

 

知道人也是生物,懂得人与其它生物要和谐相处。

 

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

明确生物、植物、动物、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回顾和解释

动植物有什么区别?

请你把它们的区别写出来或画出来。

(理由越多越好)

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命离不开水

一、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根据需要,从更多的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科学知识:

1.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2.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

科学知识

1.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

四、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学生不知道动植物生长、繁殖以及家庭、农业、工业、等领域离不开水。

层次2:

学生能简单了解水的作用。

层次3:

学生能深刻认识到水的作用。

探究能力

层次1:

学生无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层次2:

学生能用一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层次3:

学生能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