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蓝 学案2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5071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蓝 学案2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蓝 学案2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蓝 学案2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蓝 学案2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蓝 学案2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蓝 学案2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

《1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蓝 学案2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蓝 学案2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蓝 学案2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x

1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蓝学案2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专题复习

(一):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1、概述:

①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②根本目的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改革的性质:

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2、奴隶社会性质的:

①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②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公民大会)

3、封建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人物:

秦孝公任用商鞅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影响:

①经济发展②战斗力增强③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项目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

罗斯福新政

背景时间

甲午战争失败1898年

幕府统治、民族危机

1868年

农奴制阻碍了经济

1861年

1929---1933经济危机

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

明治天皇

亚历山大二世

罗斯福

内容

开办新式学堂

①废藩置县②土地买卖引进技术③文明开化、教育

①地主不买卖、干涉其生活②得到份地、出钱赎买

①中心措施:

对工业的调整《法》②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影响

打击了顽固势力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①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②转折点③对外扩张

①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②转折点③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①经济恢复②宏观控制加强③政府权力增强⑤生活改善

中国的改革:

(时间):

1978年以后。

(人物):

邓小平。

(背景):

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内容):

①农村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1985年城市改革:

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在小型企业采用改组和联合

前苏联的改革:

①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

1953年(背景):

斯大林逝世(内容):

政治和经济方面。

(影响):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

1985年(背景):

苏联面临经济停滞局面。

内容:

先重点改革经济体制又转到政治方面实行多党制。

(影响):

生活水平下降,国家权力分散,分裂趋势加强。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

(二):

中外历史上的文化成就

⒈文字①象形文字发明人:

古埃及人②楔形文字发明人:

苏美尔人③甲骨文--(中国商朝)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竹帛书----(战国)小篆隶书----(秦朝)

⒉历史学:

名称

作者

朝代

起止时间

体例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黄帝—汉武帝

纪传体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

战国---五代

编年体

⒊宗教比较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始人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基督教

1世纪

巴勒斯坦

耶稣

伊斯兰教

7世纪

麦加

穆罕默德

道教

东汉

中国

张陵

⒋文学:

①诗歌: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欧洲最重要的长篇文学作品之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被称为“先驱”其作品有《神曲》中国唐代诗人:

李白著有《朝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被称为“诗仙”;杜甫代表作“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著有《秦中吟》《新乐府》

②宋词:

苏轼北宋《念奴娇赤壁怀古》创“豪放派”介于南北宋之间的李清照南宋的辛弃疾把“豪放派”风格发扬光大。

③戏剧:

元朝关汉卿著有《窦娥冤》古希腊悲剧家:

索夫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古希腊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里面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在近代俄国,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中国近代: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郭沫若《屈原》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⒌艺术:

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萨》《最后的晚餐》。

近代,荷兰的梵高《向日葵》,中国唐朝,阎立本、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被称为“画圣”,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朝赵孟頫的画被称为“神品”。

中国近代:

徐悲鸿《愚公移山》。

音乐:

世界近代,德国的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国近代,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书法:

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宋四家”—黄庭坚、米芾、苏轼、蔡襄。

元朝赵孟頫。

(雕塑、石窟):

秦始皇陵兵马俑、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

(建筑):

古埃及金字塔、阿拉伯麦加大清真寺“禁寺”、天主教建筑—巴黎圣母院,长城、故宫,赵州桥、长安城、都江堰。

⒍思想家:

伏尔泰的观点: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的恶棍”和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春秋和战国)

学派

姓名

时期

著作

思想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的学说,爱人

孟子

战国

“仁政”、保护自然资源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庄子

战国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实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兵家

孙武

春秋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中国近代思想家:

①魏源--《海国图志》写书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实践活动---洋务运动②严复—翻译《天演论》书中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实践活动—戊戌变法

⒎科技:

世界古代科学家:

古希腊阿基米德—杠杆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车;英国牛顿---(天文学)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创建微积分,(力学)--力学三定律又叫牛顿三定律。

爱因斯坦---相对论,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

中国四大发明

成就

时间

过程

意义

造纸术

西汉

世界上最早的纸”麻纸”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印刷术

唐朝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

北宋

活字印刷—毕昇—400年

指南针

战国

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资本主义产生)

北宋

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南宋

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火药

唐朝

开始用于军事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

宋元

广泛用于军事

①秦汉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原因成就⑴东汉张衡—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⑵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⑶东汉《九章算术》⑷东汉华佗“麻沸散”②隋唐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⑴隋朝-李春—赵州桥—700年⑵《金刚经》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⑶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⑷唐朝时发明火药⑸大运河是当时世界最长

③宋元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成就:

⑴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⑵北宋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原因:

⑴国家统一安定⑵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⑶人民勤劳、经济繁荣④继承前收外来文化。

近代:

铁路—詹天佑---京张铁路制碱---侯德榜---《制碱》—侯氏制碱法。

教育改革---①洋务运动时---京师同文馆②戊戌变法时---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③拟定了新式教育体制《奏定学堂章程》

科举制:

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衰落于明朝(八股取士)---废除于清朝(1905年)

④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

⑴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⑵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⑶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⑷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⑸东北工业基地形成⑹三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三):

中外历史上的战争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变中国为殖民地

名称

鸦片战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

侵略者

英国

英法美俄

日本

英法美俄德日意奥

日本

条约

《南京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的开端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和牺牲

失败原因及启示

败因:

①清政府腐败闭关锁国政策②经济军事落后③列强先进

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②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解放战争时期:

开始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向中原解放区进攻。

①辽沈战役(特点)---关门(锦州)打狗----和平解放了(长春)---意义—解放了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特点)以徐州为中心------(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谭震林-----(“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③平津战役-----(特点)----瓮中捉鳖---和平解放了(北平—傅作义)---意义—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总的意义)---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④渡江战役---(意义)--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⑤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时间

1775---1783年

1861---1865年

法律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性质

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障碍

英国殖民统治

黑人奴隶制度

领导人

华盛顿

林肯

开始标志

莱克星顿的枪声

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结束的标志

约克镇战役

攻占里士满

影响

赢得了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簪的又一障碍,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世界古代史:

布匿战争---(双方)---罗马共和国和迦太

冷战:

①背景: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世界第一,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不得不正视苏联②时间:

1947---1991年③含义:

除了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遏制共产主义④表现: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军事上:

北约组织的成立

⑤影响:

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

⑥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出台

⑦两极格局开始的标志:

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

⑧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美国霸权政策的战争:

①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②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③科索沃战争④伊拉克

战争⑤2011年多国部队打击利比亚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四):

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会议

名称

时间

地点

内容

影响

中共一大

1921年(董必武、李大钊、毛泽东)

上海

①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中心任务:

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①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②开天辟地的大事③中共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中共七大

1945年

延安

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②政治路线

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准备了条件

中共八大

1956年

北京

①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②任务:

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良好开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北京

①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政治路线: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③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①建国以来转折②改革开放的开端③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二大

1982年

北京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1987年

北京

①初级阶段理论②提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③三步走

中共十四大

1992年

北京

①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江泽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五大

1997年

北京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巴黎和会①操纵国:

英国、法国、美国②没有签字的国家:

中共、美国③获利最大的国家:

英国、法国:

④主条约《凡尔赛合约》⑤影响: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秩序

华盛顿会议:

①操纵国:

日本、美国②获利最大的国家:

美国③主条约《九国公约》⑤影

响:

为美国在中共的扩张准备了条件⑥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体系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

间的矛盾加深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维持长久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五):

世界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

 

名称

原因

时间

起止标志

领导阶级(人物)

文献

障碍

影响

英国革命

①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1688

①1640年议会斗争②1688年宫廷政变

自残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

后:

《权利法案》

君主专制

⑴推翻君主专制⑵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⑶推动世界史进程

美国独立战争

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1783年(1777萨拉托加战役)

①莱克星敦的枪声②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华盛顿)

中:

《独立宣言》

后:

《1787年宪法》

英国殖民统治

①结束殖民统治②确立政治体制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④推动欧美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

①黑人奴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林肯当选总统

1861—1865年

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林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黑人奴隶制度

①第二次革命②废除了奴隶制度③扫清又一障碍④为以后经济创造了条件了条件

 

名称

原因

时间

起止标志

领导阶级(人物)

文献

障碍

影响

法国革命

①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三级会议的召开

1789---1794

攻占巴士底狱

资产阶级(罗伯斯庇尔)

《人权宣言》《法典》

君主专制

①推翻了封建统治②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③对世界历史有很大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

①民族危机②封建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1868年

明治天皇

内容:

①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①变为资本主义国家②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③转折点④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俄国1861年改革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这开份地

①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②转折点③保留封建残余④

文献及影响①《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制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②《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③《人权宣言》宣扬自由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④《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的联邦制

⑤《拿破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⑥《汉莫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利益

⑦《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奴隶积极性,形势有利于北方

⑧《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⑨《1954年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六):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

⒈根本原因:

手工工场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⒉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⒊时间及国家: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国

⒋开始的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⒌最重要的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

⒍特征:

蒸汽时代⒎主要发明:

⑴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的发明⑵瓦特改良蒸汽机⑶英国—史史蒂芬孙---火车⑷美国---富尔顿---汽船

⒏完成的标志:

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⒐影响:

①创造了生产力②改变了面貌③资本主义国家统治世界④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二、第二次科技革命

⒈理论基础:

电磁感应原理

2、时间及国家:

---19世纪70年代-----美国德国

⒋开始的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⒌最重要的发明:

发电机、内燃机

⒍特征:

电气时代⒎主要发明:

⑴新能源:

电力和石油⑵汽车(卡尔本次)和飞机(莱特兄弟)③美国—爱迪生---电灯泡④电话、电车、电报

⒐影响:

①创造了生产力②改变了生活方式③扩大了生活范围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⒈时间及国家: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⒉标志:

原子能、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技术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和开始的标志: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④特征: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⒌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最引人注目的技术是克隆技术

⒍特点:

⑴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加快了知识变财富的过程⑵科学技术各领域互相渗透、相互促进⑶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上升

⒎影响:

①推动了生产力发展②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第三产业上升③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四、三次科技革命共同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能推动经济发展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五、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⒈第一次科技革命: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⒉第二次科技革命: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中国近代化开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⒊第三次科技革命:

2008年奥运会展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⒋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经济走向全球化

⒌科技革命的消极影响:

⑴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⑵高科技犯罪:

网络黑客、冰毒。

⑶其他问题:

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⒍经济全球化:

⑴原因:

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②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空间距离。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④根本原因:

当代生产力的发展

⑵表现:

①国际分工加强②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增长⑶跨国公司的影响加大④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⑶影响:

积极:

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消极:

①跨国公司把低技术、高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②国际经济风险加大。

③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七):

中国近代化探索:

名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原因

清政府内外交困

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旧思潮冲突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6、11---1898、9、21

1911年

1915年

人物

中央:

奕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活动

前期口号:

“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后期:

口号“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内容:

改革机构、鼓励办企业。

发展教育

1905年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前期任务:

民主与科学。

后期任务:

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阵地《新青年》两面大旗:

民主与科学)

性质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空前思想大解放运动

失败原因

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资产阶级软弱性、不发动群众

资产阶级软弱性、不发动群众

意义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空前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特点

由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中国各阶级救国⑴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⑵地主阶级---洋务运动⑶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⑷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⑸先进的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⑹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结果:

大部分失败.说明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反帝爱国运动)洋务运动的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的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八):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建立。

我国三次统一及原因①秦朝统一②隋朝统一③元朝统一。

原因:

①经济发展②民族融合③人民渴望统一④统治者的英明、策略

朝代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嬴政

咸阳

隋朝

581年—618年

杨坚

长安

唐朝

618年—907年

李渊

长安

元朝

1271年---1368年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年

朱元璋

应天(南京)—北京

清朝

1636年---1912年

皇太极

北京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九)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探索

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⑴英国宪章运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⑵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发表⑶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⑷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⑸社会主义探索:

①苏联的探索:

⑴列宁的探索①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③1922年成立苏联

⑵斯大林①1928----1937年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②1936年通过新宪法,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⑶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⑷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中国的探索:

①一五计划---向工业化迈进②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挫伤了人民积极性、经济困难④家庭联成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⑤国有企业改革⑥建立经济特区----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误:

⑴失误的表现:

①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⑵失误的原因①党对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缺乏经验③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⑶失误的标志: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⑷失误的危害:

国家面临经济困难

⑸失误的教训:

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③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⒉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时间和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⒊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时间和标志--------1936年颁布新宪法(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苏联革命的道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

政权)启示:

①国情不同,选择的道路不同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九):

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

⒈建国后党在农村实行哪些政策及作用?

及根本出发点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引导农民加入农

业合作社----完成了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