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3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测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4938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3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测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3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测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3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测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3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测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3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测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3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测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3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3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测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3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测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之讲练测专题1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测解析版

一、选择题(20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列·托洛茨基自传》中写道“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消除人类躁狂精神病周期性发作的悲剧,并为人类最高的文明奠定基础”。

材料中的“基础”奠定于()

A.推翻了沙皇专制B.二月革命的胜利

C.十月革命的成功D.《四月提纲》的提出

【答案】C

【解析】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概况

2.列宁说:

“我们还不能从小生产者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升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这个思想具体体现为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实现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并联系相关史实加以理解的水平。

材料中最关键之处便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显然没有完全的排斥私有的行为,故B项的新经济政策符合题意;而其它三项中的政策均不允许存有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3.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但仅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答案】B

【解析】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

4.有学者认为:

“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实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可见材料认为虽然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行的,但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等都是俄国的自身的矛盾造成的,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A项明显错误,材料并非仅仅说明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十月革命是在一战的刺激之下发生的。

故答案选D。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

5.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合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

布哈林这种理解()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答案】C

【解析】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概况及理解

6.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到:

“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个“思想”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根据材料信息“‘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吸收了列宁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及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下,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家资本主义,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准确;A项错误,实行的是配给制,排除;C项揭示的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

故选B。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概况

【名师点睛】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

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其实质是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7.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非凡之处在于,他既没有丢掉老祖宗,也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论述,而是始终以时势的变化为基础,敢于和善于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这段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

A.纠正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理论

B.违背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

C.丰富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答案】D

【解析】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水平,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因为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水平和史学理论水平。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

8.列宁曾这样说过:

“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

”列宁的意图是

①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

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信息表明列宁主张用商人的方法来发展经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做法是推行新经济政策,故①③符合题意,故A项准确;②④两项都排斥商人的方法,即排斥市场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CD。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9.1921年列宁说:

“当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很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10.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是这两项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排除;B只涉及到农业方面,排除;两种政策的初衷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排除D;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水准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故选C。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1.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木,增强对外贸易垄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

这个决议()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纠正了经济政策的错误

C.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D.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

【答案】C

【解析】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

【名师点睛】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理解。

我们必须从当时的社会和现实出发去考察,而不能为了某一政治目的而任意地贬低、歪曲甚至全盘否定。

还必须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和对斯大林本人的评价区别开来,把它和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部丰富内容区别开来。

从当时来看,“斯大林模式”的实质是对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它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崭新道路。

即使,该模式自身也有巨大弊端。

但它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合,在二战前后发挥了巨大作用。

12.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东欧国家开始走上“斯大林模式”

B.苏联目的在于增强对东欧控制

C.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冲突的结果

D.它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经互会。

1947年东欧国家尚未开始走上“斯大林模式”,不能选A。

苏联这样做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冲突无关,不能选C。

苏联这样做其实目的仅仅在于增强对东欧控制,以达到同美国抗衡的企图,本题答案就是B。

1947年美苏尚未开始争霸,所以也就不存有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的问题,不能选D。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苏联增强对东欧控制

13.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但理应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对应的货币,而且理应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对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他认为苏联理应

A.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遵循工业化建设的规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925年,随着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不但理应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对应的货币,而且理应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对应的供应”可知布哈林主张货币和建筑原料二者都要保证,并没有说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故B项错误;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可知,布哈林主张在实行工业化建设时,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能盲目求快,故D项准确。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14.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实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这位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答案】C

【解析】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15.读下图,关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最符合史实的是

A.从1926年开始实施B.突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D.使苏联工业总值跃居欧洲第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水平。

关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依据所学可知,当时实行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准确;A是1927年开始;C中比较齐全错误;D中是1932年。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特点

16.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指出:

“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

提升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水平方面的作用和兴趣”。

这些措施()

A.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要内容B.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

C.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D.防碍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赫鲁晓夫改革·概况及理解

17.戈尔巴乔夫曾指出:

“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

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

”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

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材料“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

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

”,可见,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的工业化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故选B;斯大林时期,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准较高,排除A;C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斯大林模式

【名师点睛】斯大林模式在经济领域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实行高积累,多投资。

片面发展重工业。

18.戈尔巴乔夫曾指出:

“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

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

”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

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答案】B

【解析】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斯大林模式

【名师点睛】斯大林模式在经济领域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实行高积累,多投资。

片面发展重工业。

19.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因为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下列选项中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

A.给予企业部分自主权B.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C.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D.与美国实行军备竞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表明赫鲁晓夫推动改革,在一定水准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指改革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桎梏。

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BD项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举措,排除;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不符合苏联国情,结果失败了,故排除。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20.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人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

导致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格局对苏联的影响B.缺乏准确的经济改革方针

C.党内外反对势力的崛起D.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二、非选择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

21.改革在一定水准上有助于国家的发展,但也会造成国家的巨大损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材料三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我们取得了胜利。

……但同样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答案】

(1)时间1:

1963-1965(1分)

原因1:

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升”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分)

时间2:

1981-1985(1分)

原因2:

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分)

(2)举例:

新政中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任举两例,即可给4分)(4分)

实质: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有力地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2分)

(3)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合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但出现了很多弊端和错误,比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并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确方法。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读取表格提取信息的水平。

据图片信息可知,两次高峰出现在1963年—1965年和1981年—198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处于大跃进时期,1962年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促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二次得益于改革开放。

(3)材料“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据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可知,列宁也意识到了该政策的不足,即不能直接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共产主义,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经济体制改革;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内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周列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鲁国首先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

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而一律取税……

——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

材料二1953年,毛泽东认为,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消除这个障碍的办法,就是要尽快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向集体化,使农业为工业服务。

——肖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

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水准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

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四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

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

《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五继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不再像胡佛那样主张“无为而治”,而是主张实行“开明政治”,对经济增强管理,他的口号是:

“祖国要求行动起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肖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改革的结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53—1956年底中央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措施及结果。

(3)材料三、四中的苏中两国的农业政策有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采取的农业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

(1)背景:

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以外的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结果:

土地私有合法化。

(2)措施:

1953—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等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3)问题:

国家从农民、农业领域拿走太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

背景:

苏联是被资本主义强邻包围,中国受到美国的包围、孤立和封锁,国家安全受到威胁;都是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都存有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利益筹集工业建设资金的问题。

(4)措施: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减少耕地面积;政府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升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答出四点即可)

作用:

促动了美国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一定水准上缓解了经济危机。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春秋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形势即可。

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材料一中“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而一律取税……”可知,土地私有合法化。

(4)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五中“而是主张实行‘开明政治’,对经济增强管理”和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总结。

第二小问“积极作用”,结合具体措施产生的影响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