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施工DK25+7295DK29+3469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3959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板涵施工DK25+7295DK29+3469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盖板涵施工DK25+7295DK29+3469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盖板涵施工DK25+7295DK29+3469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盖板涵施工DK25+7295DK29+3469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盖板涵施工DK25+7295DK29+3469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盖板涵施工DK25+7295DK29+3469段.docx

《盖板涵施工DK25+7295DK29+3469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板涵施工DK25+7295DK29+3469段.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盖板涵施工DK25+7295DK29+3469段.docx

盖板涵施工DK25+7295DK29+3469段

1、编制依据

1.1中铁二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所设计的新建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设计文件;

1.2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3前期施工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1.4我单位所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5新建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涵洞施工图;

1.6铁道部所颁发的各种施工规范、规定:

1.6.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1.6.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1.6.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1.6.4《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1.6.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1.6.6《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7)140号);

2、编制原则

2.1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2.2整体推进,均衡生产,保证总工期的原则。

2.3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第一的原则。

2.4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2.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2.6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2.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保护文物。

3、编制范围

DK25+729.5-DK29+346.9段共10个盖板箱涵。

4、工程概况

4.1工程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国铁Ⅱ级

(2)正线数目单线

(3)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4)最大坡度6‰

(5)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

(6)牵引种类电力

(7)牵引质量4000吨

(8)闭塞类型继电半自动闭塞

(9)最小曲线半径600米。

4.2涵洞概况

(1)DK25+729.5盖板箱涵,为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25+729.5;

(2)DK26+736盖板箱涵,为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26+736;

(3)DK27+516.7盖板箱涵,为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27+516.7;

(4)DK27+857.9盖板箱涵,为立交用途,中心里程,DK27+857.9;

(5)DK27+953.9盖板箱涵,为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27+953.9;

(6)DK28+324.9盖板箱涵,为排洪用途,中心里程,DK28+533.9;

(7)DK28+533.9盖板箱涵,为立交用途,中心里程,DK28+533.9;

(8)DK28+898.9盖板箱涵,为立交用途,中心里程,DK28+898.9;

(9)DK29+206.9盖板箱涵,为立交用途,中心里程,DK29+206.9;

(10)DK29+346.9盖板箱涵,为立交用途,中心里程,DK29+346.9;

4.3施工自然条件

4.3.1、地形地貌

本工程位于闽南低山丘陵、台地及滨海沉积平原,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降低,地貌单元分别为低山丘陵、剥蚀台地、冲积谷地及海积平原。

地面标高一般为1.0~30m,东部滨海海积平原地势平摊开阔,多为良田和沙滩。

4.3.2、气象特征

本工程位于东南温热区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沿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9.6℃~20.7℃,7、8月份最热,1月份最冷。

每年6~11月均受台风影响,7~8月台风威胁最大,平均4~5次,最大风速达12级。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3~8月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大于80%,其余月份较干燥,相对湿度70%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977.5mm~1316.6mm,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4~9月,6月份降雨量为最多,月平均降雨量255mm。

4.3.3、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以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通知”(闽建设[2002]37号),确定本段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地震动峰加速值为0.1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4.3.4、工程地质特征

本区段工程地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和黏土组成,部分地带夹杂有薄层砂土或砂夹淤泥,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海湾及海边、海滩地带。

岩层多为燕山早期入侵花岗岩、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闪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及部分酸性岩脉。

特殊岩土为软土,区内广泛分布,其工程地质条件差。

4.3.5、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段沿线水系发育,区内地表水主要为海水,潮水、沟渠水,水量较大,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0.2-2.8m,以第四系空隙潜水及基岩风化层中风化裂隙水为主,孔隙水多赋存于海积砂土层中,水量较大。

按氯盐环境判断,测区地下水氯离子对混凝土结构侵蚀作用等级为L1~L3,按化学侵蚀环境判断,地下水对混凝土酸性侵蚀等级和二氧化碳侵蚀等级均为H1~H2。

4.4工程环境

4.4.1交通运输条件

铁路:

目前泉州市境内只有省部合资建设的漳泉肖铁路,线路全长223km,主要以货运为主。

直发料均由供货厂家经营业线火车运至漳泉肖线的肖厝站,再利用汽车运到工地。

公路:

沿线公路较为发达,泉州市已形成以沈海高速公路(福泉夏高速公路)为主干,G324与S201、S203、S206、S207、S306、S307、S308等7条省道为主体,诸多县乡公路和城市道路为辅的区域型公路网。

以泉州市为中心、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村公路为集散网的公路交通网格局已基本形成,为铁路支线工程建设材料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市场采购供应材料由惠安县或泉州市及泉港区就近采购用汽车运到工地。

水运:

泉州港现有湄洲湾南岸、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4个港区,水运交通十分发达。

4.4.2沿线水、电、材料分布状况

本区段工程所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降雨量较大,地表水、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较好,可满足施工及生活需要。

分别在DK25+729.5;DK26+736;DK27+516.7;DK27+857.9;DK27+953.9;DK28+533.9;DK28+533.9;DK28+898.9;DK29+206.9;DK29+346.9;采用150KW发电机辅助发电,以满足施工用电要求。

砂、卵石:

沿线有鼻龙山采砂场及斗尾港附近多处采砂场,筛分试验结果表明能满足一般工程用砂石需求,可在砂石场就近购买,用汽车运输至工地。

石料:

沿线石料料源较为丰富,分布极广,有打厝、界山等多家采石场,质量和数量能满足要求,可供本线路基工程建设采买,可就近购买。

砖、石灰:

沿线各市、县均有机砖厂和石灰生产供应点,由惠安县或泉州市及泉港区就近采买用汽车运到工地。

5、施工总体安排

5.1施工组织机构

5.1.1组织机构设置

进场后,我们严格按项目法组织施工,迅速成立“中铁十局湄州湾南岸铁路支线三分部”,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等组成领导层;管理层设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环保生态部、工程试验室、综合办公室等五部二室;作业层设专业化桥涵第二工程队,施工组织机构设置详见“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框图”。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框图

分部项目经理

副经理

刘晓明

技术负责人

 

 

物资机械部

 

安全质量部

 

工程技术部

 

 

作业班组施工人员

 

5.1.2各部门职责

1、分部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质量、安全、工期以及各施工相关事务;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资源配置,保证质量体系、安全体系在工程项目上的有效运行及劳、材、机资源的需求;负责贯彻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组织制订项目质量、安全规划及实施计划,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负责。

2、项目副经理:

协助项目经理全面、全过程完成本项目合同的实施和履约,具体主抓项目的进度管理,从计划进度、实际进度和进度调整等多方面进行控制,确保项目如期完工。

具体主抓项目的进度管理,从计划进度、实际进度和进度调整等多方面进行控制,确保项目如期完工。

3、技术负责人:

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对项目施工质量、技术、进度、计量测试和重难点攻关全面负责;负责组织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进度计划、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的制定及批准后的实施,解决施工中有关技术难题,协助项目经理解决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难题,并负责指导施工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攻关活动;负责组织指导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4、安全质量部:

负责完善本项目各类安全生产制度,消防保卫工作制度,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生产细则和安全生产规划,及时分析安全形势,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和建议,对施工生产安全进行监督和检查,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评比工作,及时掌握施工场所和设备安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考核。

负责总体质量计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按质量文件与合同要求,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在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对项目施工质量全面控制和施工工序质量的掌握,拟定、实施质量事故预防措施和质量控制办法;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并组织项目部的QC小组各项活动。

5、财务部:

负责经济索赔和竣工结算、财务管理及成本核算工作;向主管领导、架子队提供降低成本措施;按合同要求向业主和承包商总部上报有关报表。

组织整理与工程有关的资料,保证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可追溯性;协助研究和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指导和监督资金的合理使用。

6、计划合同部:

负责计划统计、验工计价、合同、造价等工作。

负责项目施工预算、验工计价和计划统计工作以及竣工结算、成本核算工作;负责项目合同管理并按时向业主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负责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实施,根据进度计划和工期要求提出施工计划修正意见报业主审批执行;组织项目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和优化,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料、机资源变动和施工条件的动态变化随时调整网络计划,组织施工现场按网络计划安排施工;向主管领导、作业队提供降低成本措施;

7、工程技术部:

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图纸的审核,总体方案的制定和优化;负责实施性施组的编制;负责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衔接,确保每道工序按技术要求施工,最终形成优质产品;负责项目施工过程控制,制定施工技术管理办法;负责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及调度、勘探、征地拆迁工作,参加技术交底、过程监控,解决施工技术疑难问题;组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负责对质量检验并对合格产品进行计量、验工计价工作;组织竣工资料编制和进行技术总结,组织实施竣工保修和后期服务。

施工技术部下设技术室、测量队、地质预报室、调度中心、中心试验室,其职责如下:

①技术室负责图纸的审核,总体方案的制定和优化;负责建立技术管理日志,做好项目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重点技术问题攻关,负责技术交底,检查指导架子队的技术工作;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衔接,确保每道工序按技术要求施工,最终形成优质产品;组织竣工资料编制和进行技术总结;制定环境保护计划,监督架子队认真执行国家及省市环保法规、条例、标准和规定的实施,切实搞好环保工作。

②测量队负责控制测量、放线定位测量和对工程进行复核、检查及其它抽查性测量工作。

负责测量桩橛的交接;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给定的控制点,布置施工阶段的测量控制网;负责实施竣工测量,并按规定做好相关的测量记录;参与验工计价。

③调度中心及时掌握工程建设动态,负责统一调度施工配合和协调,重点是施工时相邻标段和各工序间的协调与调配,负责工程调度统计快报。

无条件服从建设单位信息化工程管理的要求,配齐相应设备和人员。

8、中心试验室:

负责本标段项目的检验、试验、交验,按检验评定标准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负责现场各种原材料试件和混凝土试件的样品采集和测试、检验及质量记录。

根据现场试验资料,提出各种混和料的施工配合比等试验数据,并在施工过程中提出修正意见报批准执行。

配合各科研项目完成试验工作,作好资料整理及分析。

9、物资设备部:

根据工程需要与工程技术部共同制定材料、机械、设备的进场计划。

负责甲供材料进场接受与管理,其它物资和设备的采购与管理,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制度,组织安装设备的检验、验证、标识及记录;参与验工计价工作,对单位工程材料消耗和机械使用费用情况提出计量意见,评价各单位机械设备管理情况。

10、综合办公室:

确立内部基础管理流程,制定岗位责任制,积累各种资料。

负责项目经理部日常工作,协调各部室之间的合作关系,负责接洽外来人员,协调外部关系、帮助项目经理处理日常事务。

5.2搅拌站及钢筋加工场

本项目工程在DK16+500右侧设混凝土搅拌站1处,为本工程施工提供混凝土。

钢筋加工厂设置于DK26+100线路左侧,占地2000㎡,涵洞所需要的钢筋,均在钢筋加工场内加工为成品后,运送至涵洞现场进行安装。

5.3内业资料

为规范内业资料立卷归档工作,对内业资料的形成、收集和编制实施全方位管理,保证专业档案质量和文件材料的真实、规范、完整、合法,有效克服竣工文件滞后于工程进展的通病,使相关工作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日常化。

本工程开工至竣工期间,内业资料设专人负责,明确责任,自始至终将内业资料编制工作置于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到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组卷工作与工程进展基本同步。

杜绝平时放任自流,临时突击整理,发生胡编滥造等违规行为。

5.4施工程序

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下道工序。

5.5施工工期计划

结合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开工的要求,考虑到我施工区段资源配置情况,该段盖板涵施工计划2010年11月16日开工,所有涵洞平行流水进行施工,全部盖板涵洞工程计划于2011年11月15日完成。

6、施工方案及方法

6.1施工方案

6.1.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施工前复核线路与道路交叉里程、交叉角度是否正确;对盖板涵处地下水地表水水质抽样取验;对盖板涵处地下管网用探测仪进行探测。

确保设计与现场符合,并保证施工安全。

2、场地平整,在四周挖好临时排水沟或设置隔水带,防止基坑开挖后地表水浸泡基坑。

然后根据设计资料进行盖板涵洞中线及控制点的放样工作,引好护桩以及高程控制桩。

6.1.2施工放样

施工前,首先确定出盖板涵中心及纵横轴线,施工放样时应注意框架在圆曲线和在缓和曲线上的定位方法,准确的定出涵洞轴线与线路中心线的准确位置。

基坑边坡坡度可依土质情况按《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所列基坑坑壁坡度。

开挖宽度应能保证施工需要和有利于涵背回填。

6.1.3基底处理

6.1.3.1基底换填

部分采用砂夹卵石换填的盖板涵,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清底,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30cm时采用人工清底避免扰动地基。

基坑底面平面尺寸应按基础换填尺寸大小每边加宽0.5米,基坑范围以外四周设排水沟和集水井,采用人工或水泵将基坑内的积水排出坑外,防止基坑遭水浸泡,影响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及开挖深度进行放坡开挖,一般坡度取1:

0.75。

弃土堆距离基坑坡口线不得小于1米,堆土高度小于2米。

盖板涵基坑开挖后,立即以静力触探法对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查,如地质情况与设计相符,立即对基底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换填使用砂卵石粒径不得大于10cm,含泥量小于5﹪,采用分层夯填,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重型压路机压实,压路机无法压实的采用人工夯实,对换填层逐层检测,需同时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地基承载力要求。

检查合格后人工清理整平设计标高。

基底高程允许误差为:

土质+50mm,石质+50、-200mm。

然后由质检工程师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报验合格后,按设计浇筑混凝土垫层。

6.1.3.2水泥搅拌桩

本区段部分盖板涵洞地基处理设计采用Φ0.5m水泥搅拌桩软基加固处理。

水泥搅拌桩成桩采用深层搅拌机、履带式起重机、灰浆搅拌机、灰浆泵、冷却泵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施工。

具体施工步骤和方法如下:

施工准备,做好现场“三通一平”的施工条件,清除完地下以及高空的障碍物后,测量放样,用全站仪放出要施工的桩位。

桩机就位:

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机身垂直,在施工时不发生倾斜。

施工中,先将深层搅拌机用钢丝绳吊挂在起重机上,用输浆胶管将贮料罐砂浆泵与深层搅拌机接通,开动电动机,搅拌机叶片相向而转,借设备自重,以0.8-1.0m/min的速度沉至要求的加固深度;再以0.5-0.8m/min的均匀速度提起搅拌机,与此同时开动砂浆泵,将砂浆从深层搅拌机中心管不断压入土中,由搅拌叶片泥浆与深层处的软土搅拌,边搅拌边喷浆直到提至地面(近地面开挖部位可不喷浆,做于挖土),即完成一次搅拌过程。

用同法再一次重复搅拌下沉和重复搅拌喷浆上升,即完成一根柱状加固体,外形呈“8”字形。

施工中固化剂应严格按设计的的配比拌制,并应有防离析措施。

起吊应保证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的垂直度。

成桩要控制搅拌机的提升速度和次数,使连续均匀,以控制注浆量,保证搅拌均匀,同时泵送必须连续。

搅拌机预搅下沉时,不宜冲水,当遇到较硬土层下沉过慢时,方可适量冲水,但应考虑冲水成桩对桩身强度的影响。

所有使用的水泥都应过筛,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

拌制水泥浆液的罐数、水泥和外掺剂用量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等应有专人记录;喷浆量及搅拌深度必须采用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

当水泥浆液到达出浆口后应喷浆搅拌30s,在水泥浆与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再开始提升搅拌头。

6.1.4基底检验

基坑开挖后,应检查以下内容:

a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b基底地质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等;c基底排水是否满足要求。

基底容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土质:

±50mm;石质:

+50mm,-200mm。

基底高程必须按设计严格控制,松散浮土必须清除,若有局部超挖,严禁用松土填补,要用级配碎石找平。

当挖至设计标高,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要报监理工程师与设计单位,经设计单位与监理工程师提出处理意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当开挖到设计高程且基底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基坑,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以免地下水或地表水浸泡地基,影响基底承载力。

水泥搅拌桩施工结束后,搅拌桩成桩7天内用轻便触探仪进行钎探,根据轻便触探击数判断桩身强度,同时检查搅拌均匀程度。

在成桩28天后,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水泥搅拌桩装芯,直观检验状体强度和搅拌均匀性。

检测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水泥及外掺剂质量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检验

2

水泥用量

参数指标

查看流量计

3

桩体强度

设计要求

按规定办法

4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办法

一般项目

1

桩头提升速度

m/min

≤0.5

量水头上升距离及时间

2

桩底标高

mm

±200

测机头深度

3

桩顶标高

mm

+100,-50

水准仪(最上部500mm不计入)

4

桩位偏差

mm

<50

用钢尺量

5

桩径

mm

<0.04D

用钢尺量,D为桩径

6

垂直度

%

≤1.5

经纬仪

7

搭接

mm

>200

用钢尺量

6.1.5涵身施工

6.1.5.1墙身底部放线

在垫层上测量放线并画出钢筋布置大样及立模边线,然后绑扎底板及侧墙钢筋,绑扎侧墙钢筋时在外侧用钢管搭设临时支架以防钢筋笼变形。

钢筋主筋保护层为≥5㎝(墙身钢筋靠内模侧绑双峰式垫块),钢筋搭接及弯钩符合规范及验标要求。

6.1.5.2内支撑、内模及顶板施工

基础及箱体模板采用竹胶板,为保证混凝土面美观,交通框架墙身采用无内拉杆模板施工(内模利用满堂支架向两侧顶紧,外模采用双联槽钢竖向加固)。

内支撑采用φ50钢管搭设,纵横向布距不大于0.8m,竖向布距不大于1.2m,顶部用可调托撑顶纵梁,纵梁上布置横梁,横梁上为顶模。

内支撑的横向钢管应与内侧模在横竖带节点处用钢管卡子连接,起到横向内支撑作用。

6.1.5.3、钢筋加工、绑扎

钢筋在加工棚内集中加工,平板车运到施工现场,现场绑扎。

钢筋加工安装要达到设计要求,否则重新调整处理。

(1)钢筋的直径、规格及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的焊接工作应由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员操作,其焊接质量由中心试验室取样鉴定。

(2)钢筋的保护层采用细石子砼垫块支垫在模板与钢筋之间来保证,砼垫块强度同等于框架涵砼强度,保护层垫块数量不少于4个/m²。

(3)受力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应力较小处,并分散、错开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闪光对焊的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50%,在轴心受拉构件中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可不受限制。

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

(4)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绑扎,支撑箍筋应适当予以点焊,保证上层钢筋网片不变形。

6.1.5.4、立外模

外模采用竹胶板组拼,外模的固定采用钢管支架支撑,并以圆木或钢管辅助支顶。

6.1.5.5、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运输车运至工地后,采用泵送入模,浇注箱身混凝土一般可分为二阶段施工,先浇注基础至箱身与底板倒角以上30cm处,第二次浇注边墙及顶板砼。

施工中要求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再绑扎上部钢筋,浇注边墙及顶板混凝土,边墙与底板混凝土相接处必须凿毛,清洗干净,再浇注上部混凝土。

接长钢筋时接头采用闪光对焊,并进行纵向打磨加工,且钢筋接头应错开。

顶板和底板的混凝土必须一次浇注完成,各边墙的施工缝不得在同一平面上,混凝土采用斜向分段分层浇注,分层厚度不得大于40㎝,要求上层混凝土浇注时下层混凝土尚未初凝,边墙浇注时两边对称均衡进行,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实,底板、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砼浇筑完成后立即抹平进入养护程序。

6.1.5.6、沉降缝处理

涵身长度顺涵轴向按设计布置沉降缝,箱涵在沉落缝设置处,在砼浇注工程中按设计要求埋设橡胶止水带。

为了保证整个沉降缝竖直且在一个截面上,立模堵头处须立分离式两块模板,并与内外模板以螺丝杆联连。

6.1.5.7、混凝土养护

拆模后的混凝土立即使用保温保湿的无纺土工布覆盖,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养护结束后拆除养生毯,再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保湿养护14d以上。

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之前,不得承受外荷载。

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20℃时,方可拆模。

6.1.6端、翼墙混凝土施工

6.1.6.1墙身底部放线

按照已布设的涵洞轴线控制桩,把翼墙的墙身位置在基础顶面钉出并弹出黑线。

显示出翼墙的轮廓线,轴线误差控制在15mm以内。

6.1.6.2模板

a模板及支架的材料质量及结构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b模板位置的控制

为了使模板不跑模和胀模,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为了控制模板不往墙内、外移位,事先在基础上预埋φ16以上的钢筋头,外露10cm,埋深大于10d,按计算位置设置。

模板安装后,在钢筋头与模板立柱之间加入对向木楔,将模板撑住。

模板校正:

模板安装完毕后,必须校正平整度,校正工具采用手扳胡芦拉和支顶相配合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