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434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二.docx

《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二.docx

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二

高考回归教材必背知识历史必修二·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30句

1.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

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4.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

5.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6.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其影响有:

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7.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8.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9.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0.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11.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12.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明朝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13.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14.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15.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16.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17.代表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18.国家的政局。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这以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最为典型;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这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最为典型。

19.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富裕,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活动完成的。

所以说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20.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清朝统治者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则鼓励海外贸易,促进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

21.在封建社会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22.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市民阶层逐渐兴去。

23.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

24.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26.“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

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7.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

28.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

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9.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30.“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中国的落后。

中国近代经济22句

1.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遭到较大地破坏,通商口岸的开放,关税主权的破坏,加速了列强的商品输入,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受猛烈的冲击并开始瓦解,表现为耕织分离、纺织分离以及农产品的商业化。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3.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商品市场等,促使近代企业的产生。

4.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不平衡、漫长的过程,自然经济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

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形式。

5.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6.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

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7.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解体。

8.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和技术雄厚,利用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客观上,它为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对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有明显的冲击、瓦解作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9.洋务企业中的军事工业采用机器生产方式,但其产品不是商品,在经营管理上更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基本属于封建性近代工业。

民用工业基本上是建立在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由于采用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的方式,因此也有一定程度的封建性。

10.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11.鸦片战争结束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兴起。

12.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

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资本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

14.自然经济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民族资本主义、洋务企业、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又对自然经济产生冲击;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

15.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解体加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16.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当列强卷土重来的时候,民族工业再次陷入萧条。

17.1927~1936年,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18.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19.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发展必然会促使新的意识形态和新的阶级力量(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发展壮大,必然会对旧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产生瓦解作用,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20.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在阶级来源上,民族资产阶级有很多是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而形成的。

这就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因而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1.官僚资本主义(以国民政府四大家族为代表)不是中国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结果,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

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同英美帝国主义侵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它压迫和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国民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

22.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工业不可能取得真正发展,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现代中国经济15句

1.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2.1956年底,完成三大改造,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最终确立。

3.1949~1956年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建设起步阶段,被称为过渡时期,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非社会主义社会。

4.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生产关系的革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5.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我国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行政计划命令管理、平均分配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模式,体现了苏联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失误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年经历三年的严重困难。

7.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尽快将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8.“大跃进”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9.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

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实际上是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0.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

1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施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结构的变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体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的特点,1978~1983年底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改革重心转入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