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194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7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docx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docx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

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

摘要2010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跃升16.2%,达到创纪录的25367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约为60%,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3627万吨,占石油总净进口量的比例由上年的91%升至93%。

成品油需求旺盛和新增炼油能力投产使中国原油加工量增加5000万吨,至4.2亿吨,其中56%为进口原油。

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为应对柴油需求骤增而大量进口,但全年柴油净出口量仍达到287万吨的历史高点。

汽油净出口量升至517万吨的5年来最高水平。

新增乙烯装置投产使国内石脑油净进口量增至204万吨,增幅为13.6%。

燃料油净进口在2009年增加之后,2010年下降至1312万吨。

液化石油气进口因价格高涨和国内供应增多而萎缩21.9%,至319.62万吨。

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减弱至9.5%,油品需求增长也将略低于2010年;国内油品市场供需大致平衡,油品出口量可能少于上年,原油进口量将继续上升。

2010年,在原油进口大幅增加的带动下,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跃升16.2%,达到25367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见表1和表2)。

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占国内油品消费总量的比例即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由2009年的57%上升到2010年的约60%(见图1)。

 

国内油品需求旺盛增长,大量新增炼油能力投产,使得中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进一步加重。

在石油净进口量中,原油所占比例由2009年的91%提高到2010年的93%,原油净进口量达到23627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9%。

2010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增加了5000万吨(13.4%),达到4.229亿吨,其中进口原油的比例上升至56%。

规避油价风险和保障供应安全仍为石油行业乃至政府能源主管部门至关重要的任务。

炼油能力扩大增强了国内油品供应的抗风险能力。

过去两年,有超过8000万吨/年的新增原油一次蒸馏能力投产。

2010年上半年,油品供应能力增长显然超过需求,炼厂必须通过增加油品出口来消化过剩炼油能力。

但在下半年,成品油需求强劲增长,特别是第四季度多因素造成的国内柴油需求骤增,使得过剩炼油能力迅速消化,国内炼厂不得不以减产汽油、航空煤油、石脑油和其他轻烃组分为代价,最大限度地增产柴油,并从国际市场购买柴油,以应付突如其来的柴油供不应求。

这导致2010年第四季度柴油进口量上升至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季度进口的最高水平。

伴随国内炼厂加工能力以两位数增长,国内油品需求增长大多由国内炼厂提高加工量来满足,对进口油品的需求明显减弱。

2010年,中国成品油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2690万吨,净进口量则降至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图2)。

近年来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额见表3.

中国石油进口现状

2009年,中国进口原油2.038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继续攀升,并创2.393亿吨的新纪录,比2009年增长17.4%。

过去1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平均每年递增13%。

预计在今后10年里,即使年均增幅减弱为8%,202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也将比2010年增长一倍,达到5亿吨以上,并可能在这之前的两三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1.炼厂加工量增长主要依靠进口原油满足

2010年,随着天津石化、山东齐鲁、上海高桥、新疆塔河、河南洛阳、辽宁辽阳和甘肃兰州炼厂等一批炼厂扩建项目完成,以及广西钦州1000万吨/年新建炼厂建成,全国有超过4000万吨/年的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加之大部分现有炼厂谋求通过提高加工量来增加油品销售收入,提高经济效益,这使得2010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增长13.4%,达到4.229亿吨。

长庆和延长等西部油田两位数的增产抵消了大庆和胜利油田产量的下降,使2010年全国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030亿吨,比2009年增长6.9%,成为自1985年以来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一年。

但增产的1300余万吨原油显然仍远远不能满足炼厂提高加工量的需要。

2010年,国内炼厂增加的5000万吨加工量大部分依赖进口原油满足。

这使得国内原油进口量由上年的2.038亿吨提高到2.393亿吨;原油出口量则下降到304.22万吨,降幅为41.3%,为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净进口量增加了3766万吨,达到创纪录的2.363亿吨。

进口原油在2008年首次占到全国炼厂加工量的一半之后,2010年该比例已提高到57%。

2.北方炼厂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加重

2010年年初,天津石化1000万吨/年原油蒸馏装置扩建投产,加工量扩大一倍,使得经由河北曹妃甸和天津塘沽口岸进入华北地区的原油进口量大增。

100%加工进口原油的广西钦州1000万吨/年新建炼厂也于2010年夏季投产,使当年广西原油进口量增长1.8倍,广东湛江口岸的原油进口量因此大幅提高。

福建炼厂在2009年新增800万吨/年炼油能力后,2010年福建省原油进口量跃增50%。

传统上主要依赖国产原油的北方炼厂,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近几年,进入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进口原油在全国原油进口总量中的比例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炼油能力逐渐扩大,加工量不断提高,而本地油田产量增长缓慢甚至减产,原油供应缺口不断增大。

2010年,东北和华北地区原油进口量分别跃升了28%和60%,进口量占全国原油进口总量的比例由2005年的16%和6%分别上升到18%和10%;华东和华南地区原油进口量分别增长9%和12%,华东地区进口量占全国原油进口总量的比例由5年前的57%下降到47%,华南地区该比例基本没有变化。

西北地区进口量也增长了41%,主要是因为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管道原油进口量猛增。

2010年,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在内的北方地区原油进口量达到7604万吨,而5年前只有不足3000万吨。

尽管2010年北方地区原油进口量迅速上升,但华东和华南地区1.633亿吨的进口量在全国原油进口总量中仍高达68%,不过对比2005年77%的比例已经明显降低。

3.调整油品结构使重质原油进口比例降低

由于国内炼厂脱硫和裂化能力的扩大,重质高硫原油占进口原油总量的比例从2006年的33%提高到2009年的41%,但是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至39%,反映出天然气市场扩张给油品消费市场带来的冲击。

在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和车用燃料市场,天然气以及其他燃料的替代迫使国内炼油工业调整油品生产结构,减产燃料油,增产化工轻油,促使炼厂增加了对轻质低硫原油的需求。

中国进口的重质高硫原油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

2010年,来自中东地区的原油进口量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1.128亿吨,占进口总量的47%(表4),低于2009年48%的比例,与过去5年的平均比例相当。

沙特阿拉伯仍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原油供应国,4463万吨的原油进口在中国进口市场占19%的份额。

在2010年最大的10个对华原油供应国中,有5个是中东产油国,除沙特外,还有伊朗、阿曼、伊拉克和科威特。

2010年安哥拉对中国的原油出口量已增加到3938万吨,增幅达22%,进一步巩固了其第二大对华原油供应国的地位。

2008-2010年,来自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年均增长10%,但在中国进口总量中的比例稳定在30%的水平。

俄罗斯是排名第5位的对华原油出口国,但2010年出口量略有减少,在过去5年中对华出口量一直维持在1500万吨以下

(见图4)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现状

1.中国的石油储量相当有限,对外依存越来越严重  

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优质能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尽管石油勘探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探明石油储量却在逐年下降。

2.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尽管中国的石油产量达到340万桶/天,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但还是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自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现有主要油田的产量都在经历着下滑。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成为我国一大贸易逆差和外汇支出项目,已对我国的贸易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比例将高达84%。这种供需之间矛盾的日益显著,必将给中国的石油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目前,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比只有10∶9。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年产油在1.8亿吨,到2020年至多也就能达到2.0亿吨。据此保守估计,201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量大致为1.3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2亿~2.5亿吨。油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9%,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越来越脆弱。一旦世界风云突变,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石油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进而成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

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随着中国对WTO有关条款的逐步兑现和中国进口石油数量的持续增加,世界石油价格的涨跌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就已经造成了国家外汇支出的增加、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增加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和波及、农业、动力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增加,产生了“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外交上的主动权。有关专家对我国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下降0.01个百分点。表3和图4分别为2000年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价格变动的影响测度表和2000—2004年国内价格总水平和石油价格上涨率的对比图。

  

  

  同时,石油价格上涨也给国民的带来了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面临着下降的危险,一是使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的产品,因为生产成本的上升而导致产品竞争力在世界市场上的下降,从而使出口面临着下降的潜在可能。二是出口对象国因油价上涨使他的国际收支出现困难,从而影响了其进口能力,进而使我们的出口面临着潜在的下降危险

 4.缺乏健全完善的石油安全预警应急体系,没有国际公认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战略石油储备对一个国家、尤其对像这样存在石油供求矛盾的发展中大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可以在国际社会发生军事和经济动荡时,保证我国军队和生产用油;在油价高居不下时可以平抑石油价格,减小经济遭受的冲击;可以对石油的禁运和投机起到威慑作用。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石油能源储备进度严重滞后,2005年我国的储备量为30天,按目前计划,到2010年储备量也只不过相当于40天净进口量,仍远远低于美国(175天)和发达国家现在的标准(90天)。因此,我们的石油储备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石油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今天,其是否建立有健全完善的石油安全预警应急体系,是否有符合国际公认标准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对于该国的石油安全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要想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建立符合标准的石油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建立具有国际公认标准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以增强应对石油危机的能力,保障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