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总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175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总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原理总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原理总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原理总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原理总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总纲.docx

《城市规划原理总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总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总纲.docx

城市规划原理总纲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2.现代城市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1)非农业人口的聚居点:

不同层次的城镇对人口数量有一定要求。

(2)产业结构是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

(3)行政管辖

3.城市化:

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历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4.城市化水平: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PU=U/P(PU—城市化水平U—城镇人口P—总人口)

5.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1、初期阶段:

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中期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基部,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1.城市规划:

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标准术语)

2.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社会作用:

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验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3.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4.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的工作2、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3、工作具有地方性4、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具有实践性

5.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三方面:

(1)现场踏勘:

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对城市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要有明确的形象概念,重要的工程也必须进行认真的现场踏勘;

(2)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主要应取自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专业性资料

(3)分析研究:

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地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

6.城市规划的层面:

1).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2).大、中城市根据需要,可以依法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分区规划。

3).城市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7.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总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8.规划区:

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9.城市总体规划内容:

包括三方面1)市域城镇体系7条,中心城区规划18条,强制性规划7条P49

10.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包括:

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3)城市建设用地。

包括:

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

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

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

包括:

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城市产业系统的分类:

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分类

第一产业:

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它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特别是为城市副食品。

第二产业:

制造业和加工业。

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产业:

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在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包括除第一和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行业。

根据城市产业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不同的分类

主导产业:

是一座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产业,它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发展类型。

配套产业:

配套产业是围绕城市的主导性产业而建立发展起来的。

一班服务性产业:

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市民生活提供一般性服务的部门,这是所有城市都拥有的产业。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土地是国家的基本资源,对土地的拥有权限和归属,国家制定有相应的法律给予规定和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第一章第二天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

并规定除农民集体所有外,属于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在第二章的第八条中规定: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

在第九条中又规定:

“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即是按照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可以分离的原则,单位或个人虽无地产权,但可通过合法手续获得土地使用权,它在有效的使用期内,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城市用地适用地评价

(一)、城市与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

2、自然环境还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

3、自然环境还对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等多方面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包括资料的勘察、搜集和按规划阶段的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这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2、自然环境的分析主要是在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形等几个方面,它们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相互影响分析:

1)、地质条件

①、建筑地基

②、滑坡与崩塌:

滑坡是斜坡在风化作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人为的原因,特别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土、石向下滑动。

崩塌的成因主要是岩层或土层的层面对山坡稳定造成的影响。

③、冲沟:

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

④、地震;⑤、矿藏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3)、气候条件

影响规划和建设的气象要素主要有:

①、太阳辐射;②、风象,风是以风向和风速两个量来表示的。

风向一般是分8个或16个方向观测,累计某一时期中(如一月、一季、一年或多年)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并以各个风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值(即风向的频率)来表示。

③、温度;④降水和湿度

4)、地形条件

它对规划和建设的影响:

①、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②、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及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依据;③、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④、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地分布建筑、绿地等设施;⑤、地貌对通讯、电波有一定的影响。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1、用地评定的要求: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2、用地评定的分类:

1)、一类用地:

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2)、二类用地:

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3)、三类用地:

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级,计有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

详见P84表4-3-1

一.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

居住用地(R):

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

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1.用地组成: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2.用地分类:

我国将居住用地分成四类,其中一类最好,四类较差。

类别

代号

说明

一类居住用地

R1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R2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R3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

R4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居住用地的指标

居住用地的指标主要由二方面来表达,即一是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重;二是居住用地的分级以及各组成内容的用地分配与标准。

1、影响因素

1城市规模:

大城市比小城市低

2城市性质:

老城市较新兴工业城市高

3自然条件:

丘陵水网地区会高,纬度高的地区会高

4城市用地标准: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2、用地指标

1居住用地的比重:

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

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

居住用地指标为人均18.0~28.0m2,且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0m2/人

三.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分布,主要有以下方式:

1.集中布置:

当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认为的障碍,而可以成片的紧凑地组织用地时,常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2.分散布置:

当城市的用地收到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或因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的走向与网络的影响时,居住用地可采用分散布置。

3.轴向布置:

当城市用地以中心地区为核心,居住用地或将产业用地与想配伍的居住用地沿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交通干线布置时,居住用地依托交通干线,在适宜的出行距离范围内,赋以一定的组合形态,并逐步延展。

四.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1、工业用地自身的要求

(1)用地的形状和规模

(2)地形要求(3)水源要求(4)能源要求(5)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6)工业的特殊要求(7)其他要求

2、交通运输的要求

(1)铁路运输

(2)水路运输(3)公路运输(4)连续运输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1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

地形、气象、隔离

2防止废水污染:

独立排水管道、污水处理

3防止工业废渣污染:

综合利用、垃圾处理场

4防止噪声干扰:

远离居住区、隔离

4、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职工上下班方便;特殊行业的男女比例

五.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1、工业的分类

一类工业: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

二类工业: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乱和污染的工业,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

三类工业: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

2、工业用地在规划建设用地中的比重

工业用地一般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25%为宜,但拥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比例可大于25%。

规划人均工业用地面积指标一般在10~25m2/人之间,但拥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规划人均工业用地指标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30m2。

特大城市,由于城市总用地紧凑,工业用地面积大致在18m2/人以下。

3、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