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必修一第四章 第四节.docx
《4 必修一第四章 第四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 必修一第四章 第四节.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一氨
(一)氨的制取
氮是动植物生成不可或缺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空气是氮的最丰富的来源,但多数生物不能直接吸收氮气,只有将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才能被生物吸收,目前工业上用H2和N2直接合成氨:
N2+3H2
2NH3
说明:
①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可利用的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简称固氮,在雷雨天气,放电的条件下,N2转化为NO的过程称为自然固氮;工业上用H2和N2合成氨的过程称为人工固氮
②氨的合成是一个可逆反应
(二)氨的物理性质
(1)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NH3的密度为0.771g/L,密度比空气小
(3)易液化。
氨气容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至-33.5℃或在常温下加压至700~800kPa,气体氨就液化成无色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4)易溶于水。
氨极易人能够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700体积的氨
说明:
①常见的易液化的气体:
NH3、SO2(101kPa的沸点为-10℃)、Cl2(101kPa的沸点为-34.6℃)
②收集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切不可用排水法
③将氨气等溶解度很大的气体溶于水时,要如图①、②所示的装置,切不可用图③所示装置
(三)氨的化学性质
1.工业上合成氨(氮的固定):
N2+3H2
2NH3(人工固氮)
2.氨与水的反应
【实验4-8】氨与水作用的实验探究(喷泉实验)
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胶头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按右图安装好装置。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而烧杯内液体仍为无色
实验结论
氨极易溶于水,氨与水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且使溶液显碱性的物质。
氨水喷泉形成的本质原因是较大量的氨溶于较少量的水,使烧瓶内的气压明显小于烧瓶外的大气压
说明:
(1)实验注意事项
①用圆底烧瓶而不用平地烧瓶,因为平地烧瓶的耐压能力不均匀,易被压破
②装置气密性良好。
若气密性较差,一般不会形成喷泉
③圆底烧瓶在充入氨气前必须是干燥的,否则不会形成喷泉
④圆底烧瓶内必须充满氨气,氨气的量过少往往不能形成喷泉
⑤玻璃导管插入酚酞溶液部分不能太少,以至喷泉中途停止
⑥圆底烧瓶口上的塞子要塞紧,既防装置漏气又防因液体压力而脱落
方法与技巧
喷泉实验的设计原理
(1)喷泉实验形成的本质原因:
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
(2)形成喷泉的条件:
烧瓶中的气体易溶于滴管中的液体
(3)形成喷泉的关键:
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气体的浓度较大、装置气密性良好
对氨与水反应的理解
①氨的溶解更主要的是反应
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结合,形成一水合氨(NH3·H2O)。
NH3·H2O可以部分电离成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
氨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着下列可逆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不稳定,受热时分解:
NH3·H2O
NH3↑+H2O
②氨水中有三种分子:
NH3、H2O、NH3·H2O;三种离子:
NH4+、OH-、H+。
除水分子外,含量最多的分子是NH3·H2O。
但在求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时,溶质习惯上仍看成是NH3
③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因为其中电离出的c(OH-)很小。
一水合氨具有碱的通性,如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使红色石蕊试纸显蓝色,同时,氨气也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但与其他弱碱不同的是,NH3·H2O易溶于水、易分解、易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电离出的阳离子(NH4+)为非金属元素原子团
说明:
氨气的检验: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是氨气
④氨水的密度小于1g/mL,且氨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或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则越小
⑤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一般情况下,氨水盛装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
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且浓度越大、温度越高、越易挥发。
因此,氨水应密封保存,置于低温处
⑥书写时,不能把NH3·H2O写出NH4OH
方法与技巧
液氨和氨水的比较
液氨
氨水
物质分类
纯净物(非电解质)
混合物(弱电解质)
微粒种类
NH3分子
NH3、H2O、NH3·H2O
NH4+、OH-、H+
主要性质
不具有碱性
具有弱碱性
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3)氨气与酸反应
【实验·探究】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以下,然后使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但不接触,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当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结论
生成的白烟是氨水挥发出的NH3与盐酸挥发出的HCl化合生成的NH4Cl小晶体
其反应方程式为:
NH3+HCl===NH4Cl
说明:
氨不仅能跟盐酸反应,也能跟H2SO4、HNO3、CH3COOH、H2CO3等多种酸反应,反应的实质都是NH3与H+反应结合成NH4+:
2NH3+H2SO4===(NH4)2SO4或NH3+H2SO4===NH4HSO4
NH3+HNO3===NH4NO3
NH3+CH3COOH===CH3COONH4
2NH3+H2O+CO2===(NH4)2CO3或NH3+H2O+CO2===NH4HCO3
注意:
①只有浓硝酸、浓盐酸等挥发性酸遇NH3才会产生白烟,H2SO4、H3PO4等难挥发性酸遇NH3不产生白烟现象
②因为氨易跟酸反应生成盐,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做氨气的干燥剂,同理,氨气与氯化氢气体不能共存
(4)氨气与O2反应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能被氧气氧化生成NO、进而生成NO2,进而用于制取硝酸:
4NH3+5O2
4NO+6H2O(放热反应)
说明: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工业制硝酸中的关键一步
(四)铵盐
1.铵盐的定义:
由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铵盐,如NH4Cl、(NH4)2SO4、NH4HCO3等
2.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晶体,并且都易溶于水
3.铵盐的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分解
【实验·探究】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将少量NH4Cl固体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并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加热后不久,在试管上端内壁有白色固体附着
实验结论
受热时NH4Cl会分解,生成NH3和HCl,冷却时NH3和HCl又重新结合,生成NH4Cl
其反应方程式为:
NH4Cl
NH3↑+HCl↑NH3+HCl===NH4Cl
另外,(NH4)2CO3和NH4HCO3受热时也会分解,生成NH3、H2O和CO2
NH4HCO3
NH3↑+H2O↑+CO2↑(NH4)2CO3
2NH3↑+H2O+CO2↑
说明:
由上面的反应可知,(NH4)2CO3和NH4HCO3受热分解,都能产生NH3,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如:
5NH4NO3
4N2↑+2HNO3+9H2O
(2)铵盐与碱反应
【实验·探究】铵盐与浓碱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NH4)2SO4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10%的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加热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体产生,并闻到刺激性气味;同时还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结论
实验中产生了氨气。
这说明(NH4)2SO4和NH4NO3都能与碱反应生成NH3
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NH4NO3+NaOH
NaNO3+NH3↑+H2O
说明:
①铵盐与碱反应的实质均为:
NH4++OH-
NH3↑+H2O
②铵盐与碱共热都能产生NH3,这是铵盐的共同性质,也是铵盐区别于其他盐的特性,可以利用该性质检验铵根离子(NH4+)的存在或制取少量的氨气
(1)化学原理:
铵盐与浓碱反应生成氨气
(2)检验方法
①NaOH溶液法
把NaOH溶液加到某物质的固体或溶液里,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铵盐
②碱石灰法
把碱石灰与某物质的固体混合物在研钵里研磨,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铵盐
5.实验室制备氨气
【实验·探究】氨的实验室制法
化学原理
实验室利用铵盐与碱反应的性质制取氨气
化学药品
氯化铵晶体、熟石灰固体
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如图所示;②检验装置气密性
③装入药品,加热集气;④整理实验用品
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如图所示
验满方法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干燥方法
将气体通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如图①、②所示
吸收方法
用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如图试管口上的湿棉花
其反应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5.氨的用途
(1)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它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纯碱等重要原料,在有机合成工业(如制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中,氨也是一种常见的原料
(2)氨可用作制冷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一)浓硫酸
1.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
98%的硫酸称为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mL,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浓硫酸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2.化学性质
(1)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实验4-9】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按右图所示,将各仪器组装为一体,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将各种化学药品加到试管中(浓硫酸取3mL),并重新将仪器组装好。
观察铜丝在浓硫酸中的现象
③点热能酒精灯对盛浓硫酸和铜丝的试管先预热后固定加热。
观察三个试管中的现象
④待三个试管中的现象都很明显后,抽动铜丝脱离浓硫酸,将连接a、b试管的导气管从橡皮管处拔出,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使试管a中的物质冷却至室温
⑤从试管a中取出铜丝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试管中,将a试管中的液体也倒入大试管中少许,观察大试管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
①在加热之前,铜丝在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
②加热后,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c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逐渐变为红色,a试管中的液体变为蓝色
③最后一步实验中,大试管中的溶液呈蓝色
实验结论
①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②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
其反应方程式为:
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说明:
①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包括还原性很弱的银(Ag)在内的很多物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浓硫酸氧化
②浓硫酸作氧化剂时,主要是+6价的硫原子得电子,并还原为含低价硫元素的物质,反应中,一般不会有+1价氢被还原,即一般不会生成H2
(2)浓硫酸强氧化性的表现
①浓硫酸氧化金属单质
绝大多数金属(Au、Pt除外)都能被浓硫酸氧化(有些反应需要加热):
A.Cu、Hg、Ag被氧化
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2H2SO4(浓)+Hg
HgSO4+SO2↑+2H2O
2H2SO4(浓)+2Ag
Ag2SO4+SO2↑+2H2O
注意:
①反应需要加热,否则反应不进行
②氧化产物是硫酸盐,金属显高价,还原产物一般为SO2,浓硫酸既显氧化性又显酸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则停止
B.Al、Fe被氧化
常温下,浓硫酸使Al、Fe钝化;在加热的条件下,Al、Fe易被浓硫酸氧化,如:
6H2SO4(浓)+2Fe
Fe2(SO4)3+3SO2↑+6H2O
说明:
钝化是因为形成了致密、坚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金属与浓硫酸继续反应。
该氧化物薄膜是Al、Fe被浓硫酸氧化的产物,浓硫酸只显示氧化性,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或铁槽车装运浓硫酸;不过一旦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则钝化失效
②浓硫酸氧化非金属单质
C(木炭)+2H2SO4(浓)
CO2↑+2SO2↑+2H2OS+2H2SO4(浓)
3SO2↑+2H2O
注意:
①反应需要加热,否则反应不进行
②氧化产物是非金属氧化物,还原产物一般为SO2,浓硫酸只显氧化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则停止
③浓硫酸氧化含低价非金属的化合物
H2S+H2SO4(浓)===S↓+SO2↑+2H2O或H2S+3H2SO4(浓)
4SO2↑+4H2O
2HI+H2SO4(浓)===I2+SO2↑+2H2O
2HBr+H2SO4(浓)===Br2+SO2↑+2H2O
注意:
①常温下即可反应,加热时反应更快、氧化产物价态升高
②还原产物一般为SO2,浓硫酸只显氧化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则停止
④浓硫酸氧化含低价金属(有可变化合价)的氧化物
4H2SO4(浓)+2FeO
Fe2(SO4)3+SO2↑+4H2O
注意:
①反应一般需要加热
②氧化产物是硫酸盐,还原产物一般为SO2,浓硫酸既显氧化性又显酸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变小,但稀硫酸还能继续发生反应
方法与技巧
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浓硫酸具有吸收水的性质,如能吸收气体中、液体中的水分子,还能吸收固体中的结晶水,原因是H2SO4分子与水分子可形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所以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
注意:
浓硫酸常用作气体干燥剂,但浓硫酸不能用于干燥碱性或还原性的气体,如NH3、H2S、HI等,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2)脱水性
浓硫酸可将许多有机物(尤其是糖类,如纤维素、蔗糖等)脱水。
反应时,浓硫酸将有机物中的H、O原子按水的组成比(2∶1)脱去。
如浓硫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再变黑,是由于其具有强酸性和脱水性;在蔗糖中滴入浓硫酸,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是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反应可表示为:
C12H22O11
12C+11H2O
C+2H2SO4(浓)
CO2↑+2SO2↑+2H2O
说明:
①浓硫酸可使许多有机物脱水而碳化
②浓硫酸对皮肤、衣服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在皮肤、衣服上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小结】有关硫酸的转化关系
(二)硝酸
1.物理性质
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的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硝酸极易挥发,称为“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
(1)硝酸的不稳定性:
4HNO3(浓)
4NO2↑+O2↑+2H2O
说明:
硝酸的保存:
浓HNO3要密封、避光保存在棕色瓶子中
(2)硝酸的氧化性
①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实验·探究】硝酸与金属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将试管口罩上,系紧,观察现象
②将加有稀硝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稍稍松开一会儿,使空气进入塑料袋,再将塑料袋系紧,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反应开始后,两支试管都有气泡产生,使塑料袋膨胀。
②加浓硝酸的试管中反应剧烈,生成红棕色气体
③加稀硝酸的试管中反应较缓慢,生成无色气体,当空气进入已充有无色气体的塑料袋后,无色气体变成了红棕色。
两支试管中都生成了蓝色溶液
实验结论
浓硝酸和稀硝酸在常温下都与Cu发生了反应,浓硝酸与Cu反应后生成了NO2,稀硝酸与Cu反应后生成了NO,NO遇空气后又生成了NO2
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4H++2NO3-+Cu===Cu2++2NO2↑+2H2O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2NO+O2===2NO2
8H++2NO3-+3Cu===3Cu2++2NO↑+4H2O
注意:
①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即浓硝酸比稀硝酸的氧化性要强
②浓硝酸与Cu反应时,若Cu过量,反应开始时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变稀,其还原产物将为NO,最终应得到NO2和NO的混合气体,可利用氧化还原过程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守恒规律求解有关Cu、HNO3和混合气体之间的量的关系。
③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Pt、Au等少数金属除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有些金属如Al、Fe等在冷的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与浓硫酸类似),其原因是浓硝酸把Al、Fe的表面氧化成一层致密、坚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金属与浓硝酸继续反应,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或铁槽车装运浓硝酸
④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强酸性,可由金属与酸反应的关系,求还原产物的化学式或物质的量
⑤硝酸的还原产物的问题较为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HNO3中+5价的氮得到电子,被还原成较低价的氮而形成氮的化合物。
稀硝酸主要生成NO,浓硝酸主要生成NO2,而不像盐酸与较活泼金属反应那样放出H2
变式
1.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
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跟铁片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越快
B.铝热法炼铁过程中镁条和氯酸钾起催化作用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以减慢该反应的速率
D.人体内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水解都是由酶所催化的
3.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
结论
A
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NH3是电解质
B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BaSO3不溶于强酸
C
Ca(ClO)2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
酸性:
H2CO3>HClO
D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需要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非金属性:
P>N
4.在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和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来吸收,则R是( )
A.HClB.Cl2
C.NO2D.NH3
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
3Fe2++4H++NO
===3Fe3++NO↑+2H2O
B.铜片与浓HNO3:
Cu+NO
+4H+===Cu2++NO↑+2H2O
C.氯化铵浓溶液跟浓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
NH
+OH-
NH3·H2O
D.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
NH
+OH-
NH3↑+H2O
6.amolCu与含bmolHNO3的硝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
A.(b-2a)molB.
mol
C.
molD.2amol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以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下列装置来制硝酸(三氧化二铬为催化剂,加热及夹持装置未画出),并探究氨的转化率。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A、C两装置均需加热,应先加热________装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装置中应填充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G装置中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前,将5.35gNH4Cl与过量Ca(OH)2充分混合,设NH4Cl完全反应。
实验后,仍缓缓从B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测得F瓶质量增加了1.8g,则氨催化氧化的转化率为________;
(5)该组同学又取等量的药品,以铂合金网作催化剂,重复上述实验,测得F瓶质量增加了2.52g,则氨催化氧化的转化率为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与技巧
制取Cu(NO3)2的最佳方法探究
化学原理:
设计制取Cu(NO3)2的最佳方案,应考虑:
①原料易得;②化学反应容易控制;③原料的利用率高;④无污染等重要因素。
常见的生成Cu(NO3)2的化学反应较多,其中有:
①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②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③CuO+2HNO3(稀)===Cu(NO3)2+H2O
对比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①、②中硝酸的利用率低,生成了有毒的氮氧化物,反应③则完全符合上述因素中的所有要求。
若以Cu为起始原料之一制取Cu(NO3)2,其最佳化学反应途径,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①Cu+O2
2CuO
②CuO+2HNO3(稀)===Cu(NO3)2+H2O
②硝酸与非金属及某些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4HNO3(浓)+C
2H2O+4NO2↑+CO2↑
﹣2+4
③硝酸与具有较强还原性的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硝酸还能与FeO、Fe(NO3)2(Fe2+)、HBr(Br-)、HI(I-)、H2S(S)、SO2(S)等具有较强还原性的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不能用硝酸与有关的盐反应制取HI、HBr、H2S、SO2等气体
注意:
NO3-在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中的特殊性。
在水溶液中,NO3-本无氧化性,但当水溶液中有大量H+、NO3-存在的溶液中,则不能存在Fe2+、Br-、I-、SO32-、S2-等还原性离子
(三)硫酸和硝酸的用途
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
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取化肥、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
【小结】氨、硝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变式
1.将下列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质量会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盐酸 D.浓硝酸
2.下列变化中,能证明硫酸是强酸的事实是( )
A.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B.能跟磷酸钙反应制磷酸
C.能跟氯化钠反应制氯化氢
D.能跟锌反应产生氢气
5.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有( )
A.SO2、O2、N2 B.HCl、Cl2、CO2
C.CH4、H2、CO D.SO2、Cl2、O2
6.检验氨气可选用( )
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
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9.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烧瓶分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