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0651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docx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

(4)句末的问号(?

)改为句号(。

【例1】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

→ 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例2】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

→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练习: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

)改为问号(?

)。

【例1】: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例2】: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指示代词(这、那)和倾向性动词(来、去)要根据语境发生变化。

四、弄懂句子意思,知道谁对谁说话。

五、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六、问句要改成陈述句。

七、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可做改动,但不能改变意思。

(1)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

“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3)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

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4)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A、“工作太多了。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

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B、“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妈妈说。

改为:

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5)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

“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

“你要好好学习。

”改为:

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6)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妈妈对爸爸说:

“你去买点菜。

”改为:

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7)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A、叔叔在信里对我说:

“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

B、他对我说:

“这是我的铅笔。

”改为:

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8)没有代词的情况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改为: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9)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妈妈对我说:

“我来给你烧饭。

”改为:

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

练习:

1、外公对小英说:

“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1、张强笑着对妈妈说:

“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兴奋地说:

“我们班战胜了四

(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

“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缩句

1、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3、缩句后变成:

“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练习:

1、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________________

4、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修改病句

1、修改符号:

2、修改病句的方法:

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  

3、修改病句注意以下几点:

(1)不改变原句子的意思。

 

(2)从简。

病句类型

(一)成份残缺。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

正在吃饭。

(缺少主语)

例1:

“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这一句中缺少主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

我们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

——句子不完整。

(学习什么呢?

)应在学习后加上“的精神”三个字。

(二)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1、用错了近义词。

 

例:

他的房间布置得非常简朴。

(把“简朴”改成“简单”)

2、用错了关联词。

   

例: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他成功了。

(把“虽然……但是……”改成“因 为……所以……”)

(三)重复啰嗦,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1、句子中用了意思相同的几个词语。

  例:

她非常可爱得很。

(删除“非常”或者删除“得很”)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中的字意思重复。

 例:

他在雪白的白墙上画了一只鱼。

(“雪白”和“白”重复)

3、句子中用了没有必要用的词语例:

张爷爷养了一只有翅膀的鸽子。

(“鸽子”本来就有翅膀,没必要再加修饰)

(四)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1、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

例:

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2、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

哪里需要他,他就去那里。

(“那里”改成“哪里”)

(五)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1、主动者和被动者颠倒。

    

例:

美术对我很感兴趣。

(把“我”和“美术”对调)

2、先后发生的几件事颠倒。

   

例1:

“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

”(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例2:

“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

”——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

3、修饰限制的词语用错了对象。

例:

放学了,他唱起心情舒畅的歌。

(“心情舒畅”不能用来修饰“歌”)

(六)搭配不当,搭配不当。

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1、主谓成份不搭配。

   例:

他的学习态度明显改进了。

(把“改进”改成“改变”)

2、修饰词与中心词不搭配。

   例:

鱼缸里有许多跑来跑去的鱼。

(把“跑来跑去”改成“游来游去”)

3、一个词语和两个词语搭配,其中一个搭配,另一个不搭配。

  

例:

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老师的笑容和声音。

(“浮现”不能和“声音”搭配)

(七)前后矛盾,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

1、前后矛盾。

   例:

这篇文章不少于500字左右。

(“不少于”和“左右”矛盾)

2、修饰词与中心词矛盾。

例:

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

(八)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1、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当作同一类的。

  

 

例:

《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

”——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2、范围大小不同的词放在一起。

  例: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和水果都成熟了。

(“水果”里就包含苹果了)

3、分类标准不一样的词放在一起。

 

例:

参加这次比赛的有老师、工人和青年。

(“老师”“工人”是按职业分的,“青年”是按年龄分的)

(九)不符事理例:

他异口同声地说:

“终于下课了!

(十)错别字和标点符号

 

练习:

(一)成分残缺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

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

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

4、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二)成分赘余

1、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2、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

3、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

4、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

(三)表意不明

1、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2、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只有张刚没有参加。

3、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4、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四)搭配不当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

2、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

3、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

4、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

(五)语序不当

1、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

2、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3、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4、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5、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

练习:

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2、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阻碍。

3、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4、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6、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7、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8、他喊他出去玩。

9、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10、冬天,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1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12、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和扩大。

  

13、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14、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15、报晓的公鸡是起床的信号。

 16、我们要认真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7、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18、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19、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

  20、  《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读的报纸。

    

21、任何一切困难都不能吓倒有坚强意志的少先队员。

 22、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

 

23、我忍不住不禁笑了出来。

 24、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

  

25、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

 26、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27、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28、我昨天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

  

29、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30、妈妈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四、“把”字句和“被”字句句式互换

方法1:

先在陈述句中分析出什么1、什么2和怎么样,再按下面格式改写:

(1)改为把字句:

什么1+把+什么2+怎么样

(2)改为被字句:

什么2+被+什么1+怎么样

方法2:

理解句子意思,自问自答。

如“谁做了什么”该为“谁把什么做了”,“谁怎么样”改为“谁把什么怎么样”;“谁做了什么”和“谁怎么样”改为“什么被谁怎么样”。

(把字句改为被字句,被字句改为把字句,什么1和什么2互调位置。

练习“把下列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

“把”字句“被”字句

(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

“把”字句“被”字句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把”字句“被”字句

五、其他句型。

1、

(1)他要去补习。

(双重否定句)他不可以不去补习.

(2)他要去看书。

(双重否定句)他不得不去看书。

2、你明天难道不来上学吗?

(反问改陈述)你明天不来上学。

3、

(1)陈述句:

你吃过饭了。

(2)反问句:

难道你没吃过饭?

(3)设问句:

你吃过饭了吗?

一定吃过了。

(4)疑问句:

你吃过饭了吗?

(5)被字句:

饭被你吃了。

(6)把字句:

你把饭吃了。

(7)否定句:

你没吃饭。

4、我们遵守纪律。

改为双重否定句:

我们不得不遵守纪律。

改为反问句:

难道我们能不遵守纪律吗?

5、几场春雨后,娇嫩的笋芽长了出来。

改为比喻句:

几场春雨过后,娇嫩的笋芽儿像刚出生的小鸡一样露出了头。

改为拟人句:

几场春雨过后,娇嫩的笋芽儿伸了个懒腰,从地里钻了出来。

练习:

1、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反问改陈述)

2、他要去补习。

(双重否定句)

3、爸爸说:

“我明天要去昆明,你自己做饭吃。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4、你明天难道不来上学吗?

(反问改陈述)

5、他要去看书。

(双重否定句)

6、爸爸说:

“你明天别去玩了,我带你有事去。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反问改陈述)

8、他要去看电影。

(双重否定句)

六、关联词语的基本用法

1并列关系:

概念:

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

……一边……一边……例:

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既……又……例:

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又会吹笛子。

……也……例:

爸爸不抽烟,也很少喝酒。

……又……又…………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有的……有的

……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又……

……不是……而是是……不是…………也…………又…………还…………同时……。

2承接关系:

概念:

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一……就(便)……例:

我一做好功课,便到球场踢球。

……才……例:

哥哥拟好作文大纲,才打草稿。

……首先……然后…………便…………于是…………接着……

3递进关系:

 概念: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近一层。

……不但……而且……例:

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不仅……还……例:

博尔特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而且……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更)……并且…………况且…………何况……

……尤其…………甚至…………尚且…………何况(更不用说)……

……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4选择关系:

概念:

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

……不是……就是……例:

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宁可……也不……例:

我宁可给老师责罚,也不说谎,隐瞒真相。

……还是……例:

饭前吃水果好,还是饭后吃水果好?

……与其……不如……例:

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

是……还是…………或者(或、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

5转折关系:

概念:

后一句分句(正句)表述的意思同前一分句(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尽管……可是……例:

尽管天气严寒,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虽然……但是……例:

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却……例:

妈妈爱静,爸爸却爱动,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然而…………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不过……

……只是…………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6假设关系:

概念:

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说明在这种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1)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就(那么、那、便)。

如果引出的假设与正句结果一致。

如果……就……例: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举行升旗仪式。

假使……便……例:

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要是……那么……例:

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那麼定会闯祸。

(2)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还是、仍然、还)……即使引出的结果与正句结果不一致。

如果……就……例:

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即使……也……例:

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7条件关系:

概念:

偏句提出一个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只要……就……例:

只要多读多写,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说明:

偏句指出充足条件,正句说明具备这种条件便能有的相应结果。

只有……才……例:

运动员只有不断地苦练, 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说明:

偏句指出必要的条件,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正句指出的结果。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总是、也)。

(说明:

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

例:

无论风吹雨打,我们都坚持到学校学习。

不管……也……例:

不管多少险阻,我也无惧前进。

假设句和条件句有相通的地方。

假设句中包含着条件的意思,条件句中也包含着假设的意思。

如:

 

  1.如果你去跳舞,他就高兴。

   2.只要你去跳舞,他就高兴。

 

  第一句是假设句,但是“你去跳舞”也是“他就高兴”的条件;第二句是条件句但是“你去跳舞”,并不是已实现的事实,而含有一种假设的情况。

它们的区别,一是用的关联词不同,二是前一句着重假设,后一句着重条件。

8因果关系:

概念:

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表示结果。

因为……所以……例:

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由于……因此……例:

由於弟弟粗心大意,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既然……那么(就)……例:

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改正。

要是……那么……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因此(因而)……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常见关联词: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虽然……但是、之所以……是因为、如果…

只要……就、既然……就、即使……也、无论……都、不管……都、不仅……还、不仅……而且、不但……还

练习:

  一、关联词填空:

1、(  )不努力学习,我们(  )要落后。

  2、我(  )喜欢语文,(  )喜欢数学。

3、关在“笼子”里的(  )动物,( )游人。

4、王红(  )成绩优秀,(  )从来也不骄傲。

5、(  )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物的一个奇迹,(  )吸引了许多游客。

6、同学们知道,(  )现在好好学习,将来(  )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7、小杨很爱劳动,只要有空闲,他(  )打水(  )扫地。

8、(  )社会主义,(  )能救中国。

9、开国大典那天,(  )群众把嗓子都喊哑了,(  )觉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心里的兴奋和激动。

10、(  )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   )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1、(  )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方法把人的头盖骨完整地分开,(   )都没有成功。

12、()多读多练,作文()会进步。

 13、()风吹雨打,我们()要坚持到校学习。

14、雨来()牺牲生命,()泄露秘密。

 15、()要努力读书,()要关心政治。

16、()走到哪里,他()听到乐声。

  17、()我俩住得很远,()不常见面。

18、()困难再大,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

 19、()你答应去,()该准时去叫他。

20、()别人的意见不对,我们()要虚心听取。

21、弟弟()年纪小,()很懂事。

二、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1)小华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2)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3)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4)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5)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6)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

 人们会责备他。

(7)伟大的父亲没有灰心。

 他相信儿子一定活着。

(8)父亲新辟的菜园被暴风雨冲得一干二净。

 父亲没有气馁。

(9)普通的农家没有新鲜的蔬菜。

 像婴儿断了奶。

(10)你带路带得好。

 我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

(11)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12)我们没有见过面。

 我们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

(13)春天绿茵茵的草地。

 有盛开的鲜花。

(14)我家经济拮据。

 我们生活很快乐。

三、选择填空:

  只要......就......因为......所以......不但......而且......

  尽管......可是......不是......就是......宁可......也不......

  1.气垫船()能在水上航行,()能在雪地和沼泽上航行。

  2.我和小刚一块儿去上学,()我去叫他,()他来叫我。

  3.()我需要它,()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不曾换过。

  4.()他买了很多书,()并没有真正读懂。

  5.()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理想()能变成现实。

  无论......都......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如果......就......一边......一边......

  1.()她对人有礼貌,又经常帮助老年人做事,()邻居都很喜欢她。

  2.这种电风扇()风量大,()节约电,噪音小,大家都争着买。

  3.在这次比赛中,李明()没夺得第一名,()他的成绩比原来提高了不少。

  4.()下午刮大风,渡船()不开了。

  5.()刮风下雨,我们()要去植树。

  6.在国外的留学生要()学习,()劳动。

  因为......所以......只有......才......虽然......可是......

  虽然......但是......无论......都......与其......不如......

  1.()小站很小,()当快车疾驰而过时,旅客们甚至连站名好来不及看清楚。

  2.()小站很小,()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