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目录
1、股骨粗隆间骨折
2、锁骨骨折
3、胫腓骨骨折
4、伤筋
5、肱骨外髁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一、临床表现
以伤后髋局部疼痛、肿胀,患肢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检查时可见患侧粗隆升高,局部可见肿胀及瘀斑,局部压痛明显。
叩击患侧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
二、中医辩证分型
1、瘀血内结型:
创伤早期,骨断之初,血瘀气滞,瘀结骨内,疼痛固定、拒按,功能活动障碍。
舌质红或见瘀紫,脉弦。
2、肝肾亏虚型:
损伤后期,断骨未坚,或断骨经久不连,筋脉疲软,可出现肝肾不足之症。
肝肾阴虚者,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偏于肾阳虚者,兼见形寒肢冷,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三、临证护理
1、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应使用髋关节屈曲15°、外展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2、患肢肿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止痛外,可用穴位贴敷(消肿止痛散)适用于骨折早期,敷(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穴位。
睡眠不好者可用耳穴贴压,贴双耳(心、神门、肾、枕、胃),每日用手指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3、骨折康复期,气候变化时,若局部疼痛、关节僵硬者可做局部按摩或局部用当归透骨汤中药熏洗,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
四、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肥甘、煎炸之品,不要急于选用补养之品。
便秘患者可艾灸神阙穴。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如枸杞、山药、胡萝卜、桑葚、芝麻等),忌辛辣,戒烟酒。
五、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遵医嘱给予中药湿热敷,注意温度,防止烫伤,穴位贴敷一般保留4-6小时,过敏者及时揭去敷贴。
耳穴贴压保留3-7天。
3、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六、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七、并发症护理
1、神经损伤:
观察患者的感觉、足趾的活动情况。
2、感染:
(1)观察创面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
(2)及早换药,并予抗炎治疗。
3、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1)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早期进行肌肉收缩锻炼。
(2)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等各项运动。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注意观察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
征象,如发现肢体肿胀麻木、疼痛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预
防:
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
(3)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按医嘱给予抗凝溶栓治疗。
(4)如有肿胀,遵医嘱按芒硝2000克、加冰片10克外敷患侧下肢,以渗湿利水消肿。
八、健康指导
1、去除牵引或解除外固定后,指导患者在床上活动关节,锻炼股四头肌,1-2周及以后可离床扶助行器患肢不负重行走,但需有人陪护,注意安全。
2、术后1周及牵引期间,应平卧,尽量不要侧卧于患侧,应侧卧于健侧两腿间垫枕垫,平卧时在大腿间夹一枕垫等,防止髋部内收畸形,术后2周及解除牵引后就可以侧卧于患侧。
3、行手术内固定的患者,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屈伸等活动。
切口拆线后可扶行或助行器离床活动,患肢不负重,直到骨折愈合。
4、嘱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锻炼,定期门诊复查。
5、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钙、磷等食物的摄人,但肉食不宜摄人过多。
锁骨骨折
一、临床表现
以锁骨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筋骨。
二、中医辩证分型
1、气滞血瘀型:
肩部疼痛、肿胀明显,局部压痛明显,动则痛甚,舌暗红,脉弦或细涩。
2、肝肾亏损型:
无明显外伤或轻微扭伤,疼痛较轻,静时反痛或损伤日久,肌肉萎缩,弹响交锁频作,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
三、临证护理
1、疼痛剧烈时,按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剂,以减轻痛苦。
遵医嘱耳穴贴压(神门、肾、肾上腺、皮质下),每日用手指按压3-5次,每次3分钟,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反应。
2、患处瘀血肿胀可遵医嘱用穴位贴敷(消肿止痛散),敷
(肩井、天宗、肩髎、肩髃、阿是)穴位。
或中药熏洗(当归透骨汤),一日2次,注意观察局部反应和药物效果。
3、锁骨骨折一般要注意保持两肩部外展位置,避免内收。
四、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应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厚腻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五、用药护理
1、遵医嘱合理使用镇痛药,注意观察药物效果与不良反应,不宜空腹服药,宜饭后半小时服药。
2、遵医嘱给予中药湿热敷或熏洗时,注意温度,防止烫伤,穴位贴敷一般保留4-6小时,过敏者及时揭去敷贴。
3、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六、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七、并发症护理
气胸:
如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咳嗽、不能平卧等症状时,立即报告医生。
八、健康指导
1、骨折整复固定后(伤后2周内),卧位时自然伸肘并将前臂垫高与心脏呈水平位,应保持挺胸、提肩姿势,指导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活动,如手握拳,伸屈肘关节,肩关节外展、后伸(如做挺胸、双手插腰动作),但禁做肩前屈、内收等动作。
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2、解除外固定后,进行全面的肩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如肩关节环转、抬举活动,两臂做划船动作等。
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3、嘱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锻炼,定期门诊复查。
胫腓骨骨折
一、临床表现
以伤后患肢疼痛剧烈、肿胀、功能障碍,触摸压痛明显,纵轴叩击痛,能触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中医辩证分型
1、血瘀气滞证:
伤后2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
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淤血凝滞证:
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功能活动障碍。
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
骨折4周以上。
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临证护理
1、患肢功能位保持:
髋关节屈曲15°、外展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2、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损伤情况及全身状况,如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搏细数,甚至昏迷等血虚气脱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中,应注意观察创口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等。
3、疼痛护理:
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止痛外,遵医嘱应用止痛药。
失眠者可用耳穴贴压,贴双耳(脑点、神门、心、肾),每日用手指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四、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肥甘、煎炸之品,不要急于选用补养之品。
便秘患者可艾灸神阙穴。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如枸杞、山药、胡萝卜、桑葚、芝麻等),忌辛辣,戒烟酒。
五、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时,注意温度,防止烫伤。
耳穴贴压可保留3-7天。
3、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六、情志护理
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增强治疗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七、并发症护理
1、神经损伤:
观察患肢的感觉,足、足趾的活动情况。
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2、感染:
(1)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
(2)及时换药,每日2次
给予75%酒精或碘伏消毒针孔,抗炎治疗。
3、骨筋膜室综合征:
(1)观察有无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观察肢端血供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观察石膏支具绷带绑扎的松紧度。
(2)预防:
平时要及时调整石膏支具的松紧度,避免过紧,抬高患肢,按医嘱正确使用脱水剂。
八、健康指导
1、稳定性骨折者,从第2周开始进行抬腿及膝关节活动,第3周开始扶拐不负重的步行锻炼。
不稳定性骨折在拆除牵引后,需在床上锻炼5-7天,才可扶双拐不负重的步行锻炼,此时患肢足尖不着地,但足底要放平。
2、禁做足内外旋转及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旋转大腿等动作,
以免影响骨折端的稳定而导致骨不愈合。
3、指导行手术内固定的患者,术后第1天行足趾屈伸,踝关节背伸等活动,术后7天可加大关节的活动幅度及次数,切口拆线后可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逐步过渡到部分负重、直到骨性愈合。
4、嘱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锻炼,定期门诊复查。
伤筋
一、临床表现
以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中医辩证分型
1、气滞血瘀型:
由外伤引起的软组织局部肿痛、皮肤青紫或瘀斑、瘀点,压痛明显,肢体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重,舌暗红,脉弦。
2、蕴热型:
由热毒、火毒引起的软组织感染,局部红肿热痛,酿脓时疼痛加重,伴发热、口渴、喜冷饮,便秘尿赤,舌苔黄、脉数。
三、临证护理:
1、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
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
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气滞血瘀证
(1)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局部可中药贴敷患处(消肿止痛散),或耳穴贴压双耳(相应部位、神门、皮质下、枕),每日用手指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临时遵医嘱可服止痛药治疗。
(2)瘀血肿痛明显者,可用中药湿热敷。
(3)针刺止痛上肢宜选合谷、外关穴,下肢宜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内庭等穴。
4、肝肾亏虚证
(1)头晕目眩者嘱其静养休息,可佐以中药治疗。
(2)腰酸腿软者可针刺肾俞、腰俞、环跳、血海等穴。
(3)骨折康复期,气候变化时,若局部疼痛、关节僵硬者可做局部按摩或局部用中药熏洗,以舒经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
四、用药护理
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中药需温服并观察药效及反应。
遵医嘱行中药贴敷、耳穴贴压、中药薰洗。
中药贴敷一般保留4-6小时,过敏者及时揭去敷贴。
耳穴贴压保留3-7天。
五、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六、情志护理
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以调畅情志,必要时结合中药治疗。
七、并发症护理
1、神经损伤:
遵医嘱针刺、理疗、中药薰洗。
2、损伤性骨化:
早期治法为活血化瘀。
八、健康指导
1、早期功能康复要循序渐进,不可过急。
同时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
肱骨外髁颈骨折
一、临床表现
以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筋骨。
二、中医辩证分型
1、气滞血瘀型:
肘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局部压痛明显,动则痛甚,舌暗红,脉弦或细涩。
2、肝肾亏损型:
无明显外伤或轻微扭伤,疼痛较轻,静时反痛或损伤日久,肌肉萎缩,弹响交锁频作,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
三、临证护理
1、疼痛剧烈且诊断明确者,按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剂,以减轻痛苦。
遵医嘱中药贴敷(消肿止痛散),每日一贴,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反应。
2、患处瘀血肿胀可遵医嘱用中药湿热敷或熏洗,注意观察局部反应和药物的作用。
四、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应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厚腻之品。
便秘患者可艾灸神阙穴。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五、用药护理
1、遵医嘱合理使用镇痛药,注意观察药物效果与不良反应,不宜空腹服药,宜饭后半小时服药。
.
2、遵医嘱给予中药外敷或熏洗时,注意温度,防止烫伤,中药贴敷保留4-6小时,过敏者及时揭去敷贴。
3、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六、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焦虑患者配合耳穴贴压双耳(神门、枕、额、心、肾、皮质下),每日用手指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七、并发症护理
1、血管神经损伤:
观察伤肢情况,出现患肢苍白、发绀、厥冷、疼痛剧烈、感觉迟钝、麻木等,应即时报告医生。
2、关节僵硬:
正确指导功能锻炼,并定期检查患者配合情况。
八、健康指导
1、伤后早期练习握拳、伸指,以及腕、肘关节的屈伸运动。
2、3周后练习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幅度由小到大。
但外展型骨折禁止患肢外展,内收型骨折禁止患肢内收。
3、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4、嘱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锻炼,定期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