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选择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0388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马原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马原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马原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马原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选择题.docx

《马原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选择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选择题.docx

马原选择题

绪论

1、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D)

A、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C)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革命性

D、科学性

4、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

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

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

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7、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资本论》

D、《神圣家族》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1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

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是(B)

A、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D、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

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6、“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7、发展的实质是(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古人说:

“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

B

1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

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1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因为(A)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7、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19、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20、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B)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21、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用木马车送粮,而不是用汽车;《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能做到七十二变,可就是变不出计算机。

这说明(C)

A、人们的立场不同,所以认识就不同

B、古代文学家思想保守,不善于联想,想象力不够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22、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BCD)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C、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3、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B、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24、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BD)

A、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B、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C、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D、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5、辩证的否定是(ABCD)

A、扬弃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事物的自我否定

26、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BD)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B )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D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B  )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7.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B)

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某些错误

D、真理既是全面的又是具体的

8.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C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发展的

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D、有用的就是真理

9.相对真理是指(  C)

A、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

B、包含有错误因素的真理

C、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D、暂时正确的真理

10.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  A )

A、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B、是不确定的

C、是绝对确定的

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

11.认识论就是反映论,这是( A )

A、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原则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原则

C、是可知论坚持的原则

D、一切不可知论都坚持的共同原则

1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3.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是( A )

A、感觉

B、知觉

C、概念

D、判断

14.以下论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是( B )

A、真理必有用

B、有用即真理

C、有效的工具必以真理为依据

D、真理必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15.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

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和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

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D )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是指(D)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B)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社会风气的好坏

D、人口增长的快慢

3、社会意识是(C)

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5、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B)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6、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这三大社会形态是(B)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D)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

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

C、封闭与开放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9、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C)

A、阶级斗争

B、个人和群众的矛盾

C、社会基本矛盾

D、革命和改革

1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A、直接动力

B、根本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11、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A)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人的政治立场

C、人的经济利益

D、人的价值追求

1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C)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1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4、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D)

A、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是(B)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2、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D)

A、商品

B、货币

C、价格

D、使用价值

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A)

A、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B、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C、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5、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D)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B)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C、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D、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8、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D)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12、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13、利润率是(D)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D、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1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B)。

A、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

B、社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普遍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D、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6、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

A、利己主义

B、利他主义

C、集体主义

D、享乐主义

17、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A)。

A、资本积累

B、可变资本

C、剩余价值

D、剩余劳动

18、货币的本质是(D)

A、价值符号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9、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C)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20、价值规律是(B)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  C ) 

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竞争的结果

2.垄断的形成是( A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3.垄断利润是(D  )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4.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C )

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5.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B )

A、规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国家政权

D、避免两败俱伤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 A )

A、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建立

C、私有制已经被公有制所代替

D、资本主义社会不再存在竞争

7.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D )

A、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

B、发达国家带动其商品输出的手段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互助互利关系

D、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8.资本主义积累发展的历史趋势是(B  )

A、缓和并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C、全世界同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全世界都进入资本主义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