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0332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docx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docx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20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40,分数:

80.00)

1.下列有关数据存储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顺序存储方式只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

B.顺序存储方式的优点是占用存储空间小,插入、删除等操作效率高

C.链表的每个结点中都恰好含有一个指针

D.Hash存储的基本思想是由关键词的值决定数据的存储地址

 A.

 B.

 C.

 D. √

顺序存储方式除了用于存储线性结构外,还能存储数组或完全二叉树等非线性结构。

插入、删除操作时,由于要移动大量的数据,执行效率低,链表的形式有单链表、双链表和多重链表,除了单链表外,其他链表中的结点需要两个以上的指针。

2.以数组Data[m+1]作为循环队列SQ的存储空间,front为头指针,rear为队尾指针,则执行出队操作的语句是()。

A.front=front+1B.front=(front+1)%m

C.front=(front+1)%(m+1)D.rear=(rear+1)%m

 A.

 B.

 C. √

 D.

3.设n、m为一棵二叉树上的两个结点,在中序遍历时,n在m前的条件是()。

A.n在m右方B.n是m祖先C.n在m左方D.n是m子孙

 A.

 B.

 C. √

 D.

中序遍历时,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根结点。

n在m前,则n必须在m的左子树中。

因此本题答案为C。

4.前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结果相同的二叉树为()。

A.只有根结点的二叉树B.根结点无左孩子的二叉树

C.根结点无右孩子的二叉树D.所有结点只有左子树的二叉树

 A. √

 B.

 C.

 D.

使用特值法,排除B、C、D选项。

5.已知一个线性表为(38,25,74,63,52,48),假定采用H(K)=Kmod7计算散列地址进行散列存储,若利用线性探测的开放定址法处理冲突,则在该散列表上进行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为();若利用链地址法处理冲突,则在该散列上进行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A.1.5,1B.1.7,3/2C.2,4/3D.2.3,7/6

 A.

 B.

 C. √

 D.

若利用线性探测的开放定址法处理冲突,发生0次冲突的关键字有3个,1次冲突的1个,2次冲突的1个,3次冲突的1个,因而在该散列表上进行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为ASL=(3*1+1*2+1*3+1*4)/6=2;若利用链地址法处理冲突,同一链表上有1个元素的线性链表有2个,有2个元素的线性链表有2个,因此ASL=(4*1+2*2)/6=4/3。

6.关于AVL(平衡二叉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子树与右子树高度差最多为1

B.插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C.平衡二叉树是二叉排序树中的一种

D.使用平衡二叉树的目的是为了节省空间

 A.

 B.

 C.

 D. √

平衡二叉树没有节省空间,引入其目的是防止排序二叉树左、右子树高度失衡。

7.下面关于对图的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寻找关键路径是关于带权有向图的操作

B.寻找关键路径是关于带权无向图的操作

C.连通图的生成树不一定是唯一的

D.带权无向图的最小生成树不一定是唯一的

 A.

 B. √

 C.

 D.

8.在文件局部有序或文件长度较少的情况下,最佳的内部排序方法是()。

A.直接插入排序B.冒泡排序

C.简单选择排序D.堆排序

 A. √

 B.

 C.

 D.

9.下列()是一个堆。

A.19,75,34,26,97,56B.97,26,34,75,19,56

C.19,56,26,97,34,75D.19,34,26,97,56,75

 A.

 B.

 C.

 D. √

完全二叉树中所有非终端结点的值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则此序列可称为堆。

据此,可画出二叉树来判断答案为D。

10.以下有关二叉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1)二叉树按某种右岸序线索化后,任一结点均有指向其前驱和后继的线索

(2)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中,任意一个结点均处在其子女结点的前面

A.只有

(1)B.只有

(2)

C.

(1)和

(2)D.以上全不对

 A.

 B. √

 C.

 D.

11.某定点机字长n位,其中包含一位符号位。

若采用补码一位乘(Booth算法)实现乘法运算,则最多需要做()次移位运算。

A.n-1B.n

C.n+1D.n+2

 A. √

 B.

 C.

 D.

12.若某浮点机基数为4,尾数采用补码表示,则该浮点机的规格化尾数形式为()。

A.最高两位数值位与符号位相反

B.最高两位数值位与符号位相同

C.最高两位数值位至少有一位与符号位相反

D.最高两位数值位至少有一位与符号位相同

 A.

 B.

 C. √

 D.

13.用74181和74182芯片构成小组内并行进位,小组间并行进位,大组间串行进位的32位ALU,需要74182芯片的片数为()。

A.0B.1C.2D.3

 A.

 B.

 C. √

 D.

74181是内部并行进位的4位ALU芯片,74182是4位先行进位芯片,故4片74181和1片74182可构成小组内并行进位。

小组间并行进位的16位ALU;又题目要求构成小组内并行进位,大组内串行进位的32位ALU,故只需将2个前述16位ALU串联即可,共需2片74182芯片,选C。

14.某机字长32位,它的存储容量为256MB,按字节编址,则它的寻址范围大小为()。

A.256MBB.(256-1)MB

C.64MBD.(64-1)MB

 A. √

 B.

 C.

 D.

该机存储容量为256MB,又按字节编址,故其寻址范围为0~256M-1,寻址空间大小为256MB。

15.采用了虚拟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中,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相比()。

A.两者位数相等B.逻辑地址位数多

C.物理地址位数多D.无法判断

 A.

 B. √

 C.

 D.

虚拟存储器主要是为了解决存储系统的容量问题,引入虚拟存储器后,程序员编程可使用的虚拟空间要远大于物理内存容量,故逻辑地址位数要大于物理地址位数,选B。

16.下列关于RIS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RISC普遍采用微程序控制器

B.RISC大多数指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C.RISC的内部通用寄存器数量相对CISC多

D.RISC的指令数、寻址方式和指令格式种类相对CISC少

 A. √

 B.

 C.

 D.

与CISC相比,RISC的特点是:

指令数量和寻址方式少,指令格式简单,大多数指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CPU内部通用寄存器数量多;控制器多采用硬布线逻辑,且多采用流水线技术,执行速度较快。

故A选项错误。

17.下列寻址方式中,执行速度最快的是()。

A.立即数寻址B.直接寻址

C.间接寻址D.寄存器间接寻址

 A. √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立即数寻址不需要访存,故其执行速度最快。

18.CPU在响应中断的过程中,保护现场的工作由()完成。

A.中断隐指令B.中断服务程序

C.A或B之一完成D.A和B共同完成

 A.

 B.

 C.

 D. √

保护现场包括保护程序断点和保护CPU内部各寄存器内容,其中,保护程序断点的任务由中断隐指令完成;而保护CPU内部其他寄存器的任务由中断服务程序来完成,故D为正确选项。

19.CPU的中断周期前可能是()。

A.取指周期B.间址周期

C.执行周期D.以上都有可能

 A.

 B.

 C. √

 D.

CPU在一个指令周期结束,即一条指令的执行周期结束后检查是否有中断请求,如果有则进入中断周期,故中断周期前只可能是执行周期。

20.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是根据总线()来划分的。

A.传送内容的不同B.所处位置的不同

C.连接部件的不同D.所使用标准的不同

 A. √

 B.

 C.

 D.

根据总线上传输内容的不同,可将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21.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要占用()。

A.一个指令周期B.一个机器周期

C.一个存取周期D.一个时钟周期

 A.

 B.

 C. √

 D.

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需要占用CPU一个存取周期,即在该存取周期内,CPU不能访存。

22.中断系统中,中断屏蔽字的作用是()。

A.暂停对所有中断源的响应B.暂停对所有可屏蔽中断源的响应

C.暂停对某些可屏蔽中断源的响应D.暂停对主存的访问

 A.

 B.

 C. √

 D.

CPU通过设置中断屏蔽字来中断对某些可屏蔽中断源的响应。

23.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系统中,一般来说页面的大小与可能产生缺页中断的次数()。

A.成正比B.成反比

C.无关D.成固定比值

 A.

 B. √

 C.

 D.

页面越小发生缺页中断次数的可能性越大。

24.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案中,如果所需的页面不在内存中,则产生缺页中断,它属于()中断。

A.硬件故障B.I/OC.外D.程序中断

 A.

 B.

 C.

 D. √

本题考查中断的概念。

25.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A.不要求将作业装入到主存的连续区域

B.不要求将作业同时全部装入到主存的连续区域

C.不要求进行缺页中断处理

D.不要求进行页面置换

 A.

 B. √

 C.

 D.

本题考查页式存储的概念。

26.分区分配内存管理方式的主要保护措施是()。

A.界地址保护B.程序代码保护C.数据保护D.栈保护

 A. √

 B.

 C.

 D.

界地址寄存器来保护内存管理方式的主要措施。

27.在存储系统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A.节省主存空间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

C.提高CPU效率D.实现主存共存

 A. √

 B.

 C.

 D.

覆盖和交换是虚拟上扩充内存的技术。

28.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

A.响应比高者优先B.短作业优先

C.优先级调度D.先来先服务

 A. √

 B.

 C.

 D.

响应比=(等待时间+执行时间)/执行时间。

29.下列死锁的论述中,正确的论述是()。

A.由于产生死锁的基本原因是系统资源不足,因而预防死锁最常用方法,是根据系统规模,配置足够的系统资源

B.由于产生死锁的另一个基本原因是进程推进顺序不当,因而预防死锁的常用方法,是使进程的推进顺序合法

C.因为只要系统不进入不安全状态,便不会产生死锁,故预防死锁的常用方法,是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

D.可以通过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或其中几个方法,来预防发生死锁

 A.

 B.

 C.

 D. √

A:

不可能根据系统的规模,配置足够的系统资源,因为系统的资源是有限的。

B:

这种方法不能保证死锁不发生,而且进程推进过程很复杂,实现合理的顺序不太可能。

C:

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不一定会产生死锁,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不太可能,故不是常用的方法。

30.设m为同类资源数,n为系统中并发进程数。

当n个进程共享m个互斥资源时,每个进程的最大需求是w,则下列情况会出现系统死锁的是()。

A.m=2,n=1,w=2B.m=2,n=2,w=1

C.m=4,n=3,w=2D.m=4,n=2,w=3

 A.

 B.

 C.

 D. √

当2个进程已经拥有2个资源,都申请第3个资源时,导致死锁。

31.MS-DOS中的文件物理结构采用()。

A.连续结构B.链接结构C.索引结构D.哈希表

 A.

 B. √

 C.

 D.

本题考查文件物理结构的知识。

32.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扩充,把原来独占的设备改造成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这种设备称为()。

A.系统设备B.存储设备C.用户设备D.虚拟设备

 A.

 B.

 C.

 D. √

本题考查虚拟设备的概念。

33.ICMP在TCP/IP协议集中属于()。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网络层D.应用层

 A.

 B.

 C. √

 D.

ICMP在TCP/IP协议集中是属于IP层的,即属于网络层。

34.采用8种相位,每种相位各有两种幅度的QAM调制方法,在4800波特率的信号传输速率下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A.4800bpsB.9600bps

C.19200bpsD.38400bps

 A.

 B.

 C. √

 D.

QAM调制是一种多元制的振幅相位混合调制方法。

题目中有8种相位,每种相位各有两种幅度的QAM调制方法,共有16种状态,所以每个Baud为4位。

由于是4800波特率的信号传输速率,因此数据传输速率是19200bps。

35.两个网段在物理层进行互联时要求()。

A.数据传输率和数据链路层协议都不相同

B.数据传输率和数据链路层协议都相同

C.数据传输率相同,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不同

D.数据传输率可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相同

 A.

 B.

 C. √

 D.

数据传输率是物理层的重要参数,两个网段在物理层进行互联,数据传输率必须相同。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互联,则要求数据链路层协议也相同。

36.一条线路带宽为1Mbps,往返时延为45ms,假设数据帧的大小为1000字节。

若采用停—等协议,实际的数据率是()。

A.15KbpsB.1.5Kbps

C.151KbpsD.1510Kbps

 A.

 B.

 C. √

 D.

往返时延为45ms,发送一帧的时间是8×1000÷1000000s。

实际的数据率是8×1000÷(8×1000÷1000000+45×0.003)=150943(bps)≈151(Kbps)。

37.若数据链路层采用回退N滑动窗口字而已,发送帧的序列号用7bit表示,发送窗口的最大值为()。

A.7B.64C.127D.128

 A.

 B.

 C. √

 D.

7位的发送序列号,最大可以有128个序列,采用回退N帧的协议,发送窗口的最大值应该是最大序列号减1,即127。

38.以下地址中的()和86.32.0.0/12匹配。

A.86.33.224.123B.86.79.65.216

C.86.58.119.74D.86.68.206.154

 A. √

 B.

 C.

 D.

观察地址的第二个字节0×32=00100000,前缀12位,说明第二个字节的前4位在前缀中。

给出的4个地址的第二字节的前4位分别是:

0010,0100,0011和010。

,故只有A是匹配的。

39.在TCP连接中,如果已经接收了1000字节的数据,那么在发送回的数据包头中,确认号为()。

A.1000B.1001C.999D.998

 A.

 B. √

 C.

 D.

确认号表示接下来希望接收数据的序列号,成功接收1000字节之后,TCP连接希望接收1001号字节,所以答案是1001。

40.FTP客户和服务器间传递FTP命令时,使用的连接是()。

A.建立在TCP之上的控制连接B.建立在TCP之上的数据连接

C.建立在UDP之上的控制连接D.建立在UDP之上的数据连接

 A. √

 B.

 C.

 D.

TCP的控制连接用来传输控制命令,数据连接用来传输文件。

二、综合应用题(总题数:

7,分数:

70.00)

41.没有m个连续单元供一个栈与队列使用,且栈与队列的实际占用单元数事先不知道,但是要求在任何时刻它们占用的单元数量不超过m,试写出上述栈与队列的插入算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算法如下:

//定义结点的结构为

structNode{

ElemTypedata;

structNode*next;

//定义栈的结构

structStack{

Node*base;

Node*top;

}

//定义队列的结构

structQueue{

Node*front;

Node*tail;

};

//设m个连续单元的数组为b[m],定义全局数组staticinta[m]用以标识m个单元中各个单元是否被占用

//a[i]=1表示已占用,a[i]=0表示未被占用

voidInsertStack(structstack&S,ElemTypeelem)

{

for(inti=0;i<m;i++)

if(a[i]==0)

break;

if(i==m)

{

printf("NOSPACE/n");

return;

a[i]=1;

Node*P=&b[i]:

P->data=elem:

P->next=NULL:

if(S.base==NULL)

{

S.base=P;

S.top=P:

}

else

{

p->next=P;

S.top=P:

}

}

voidInsertQueue(structQueue&Q,ElemTypeelem)

{

for(inti=0;i<m;i++)

if(a[i]==0)

break;

if(i==m)

{

printf("NOSPACE/n");

return"

}

a[i]=1;

Node*P=&b[i];

P->data=elem;

P->next=NULL:

if(Q.front==NULL)

{

Q.front=p;

Q.tail=p;

}

else

{

Q.tail->next=P;

Q.tail=p;

}

})

42.序列的“中值记录”指的是:

如果将此序列排序后,它是第n/2个记录。

试写出一个求中值记录的算法。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算法如下:

typedefstruct{

intgt;//大于该记录的个数

intlt;//小于该记录的个数

}place;

intGet_Mid(inta[],intn)

{

placeb[MAXSIZE];

/*对第i个元素统计比它大和比它小的元数的个数,分别为gt和It*/

for(inti=0;i<n;i++)

for(intj=0;j<n;j++)

{

if(a[j]>aEi])b[i].gt++;

if(a[j]<a[i])b[i].It++;

}

intmid=0;

/*找出gt值与It值最接近的元素,即为中值记录*/

intmin_dif=abs(b[0].gt-b[0].It);

for(inti=0;i

{

if(abs(b[i].gt_b[i].It)<min_dif;

mid=i:

}

returnmid;

})

43.某浮点机字长16位,其浮点数格式为:

阶码5位(含1位阶符),采用补码表示,尾数11位(含1位数符),采用补码表示,且尾数为规格化形式。

已知X=0.1011000011×20,0101,Y=0.0001100000×20,1000,试求X+Y,要求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假设浮点加减过程中阶码和尾数采用双符号位,并使用“0舍1入法”进行舍入。

(分数:

1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写出X、Y的机器数形式,根据题意,尾数为规格化形式,故

Y=0.0001100000×20,1000=0.1100000000×20,0101。

运算过程中阶码、尾数采用双符号位,X、Y的机器数形式为

X=00,0101;00.1011000011,Y=00,0101;00.1100000000,

X+Y的计算过程如下:

①对阶,X、Y阶码相同,阶差为0,故不需对阶。

②尾数求和,

即得X+Y=00,0101;01.0111000011。

③规格化,尾数双符号位为01,说明尾数溢出,需要右规,尾数右移1位,阶码加1,得

X+Y=00,0110;00.1011100001

尾数为规格化数,规格化结束。

④舍入,采用“0舍1入法”进行舍入,由于③中规格化时丢掉的数位中最高位为1,故需将结果的最低数值位加1,得

X+Y=00,0110;00.1011100010

⑤溢出判断,X+Y阶码双符号位为00,说明未发生溢出。

综上,X+Y=0,0110;0.1011100010,即X+Y=0.1011100010×20,0110。

[注]答案中机器数形式中的逗号、分号只是为了方便区分符号位和数值位、阶码和尾数,并非机器数中实际存在。

某计算机的CPU主频为500MHz,CPI为5(即执行每条指令平均需5个时钟周期)。

假定某外设的数据传输率为0.5MB/s,采用中断方式与主机进行数据传送,以32位为传输单位,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包含18条指令,中断服务的其他开销相当于2条指令的执行时间。

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给出计算过程。

(分数:

8.00)

(1).在中断方式下,CPU用于该外设I/O的时间占整个CPU时间的百分比是多少?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该外设数据传输率为0.5MB/s,以32位为传输单位,故1s内因外设传输数据而引起的中断次数为

0.5MB/4B=1.25×105(次)

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及其他开销共需18+2=20条指令,CPI为5,故1s内用于该外没I/O的时钟周期数为

1.25×105×20×5=1.25×107(个)

CPU主频为500MHz,即1s内共有500M个时钟周期,故用于该外设I/O的时间占整个CPU时间的百分比是

(1.25×107)/(500×106)×100%=2.5%)

(2).当该外设的数据传输率达到5MB/s时,改用DMA方式传送数据。

假设每次DMA传送大小为5000B,且DMA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总开销为500个时钟周期,则CPU用于该外设I/O的时间占整个CPU时间的百分比是多少?

(假设DMA与CPU之间没有访存冲突)(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该外设的数据传输率为5MB/s,每次DMA传送大小为5000B,故1s内的DMA传输次数为

5MB/5000B=(5×106B)/(5×103B)=1000(次)

DMA预处理及后处理的总开销为500个时钟周期,故1s内用于该外设传输数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