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9804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

《浙江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x

浙江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

考试内容、考核要求

5年考情

考查热度

真题示例

考查角度

学科素养

英国代议制

的确立和

完善

①光荣革命(b)

②《权利法案》(b)

③《王位继承法》(b)

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其作用(c)

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c)

2017浙江11月选考,21,2分

英国代议制的特点

历史解释

★★☆

2016浙江4月选考,17,2分

光荣革命

历史解释

2016浙江10月选考,32,10分

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美国1787年

宪法

①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c)

②联邦制的权力结构(c)

③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c)

2018浙江11月选考,21,2分

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时空观念

★★☆

2017浙江4月选考,20,2分

美国1787年宪法

制定的背景

历史解释

2016浙江10月选考,20,2分

美国政体的特点

历史解释

民主政治

的扩展

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b)

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b)

③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c)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d)

2017浙江4月选考,27,2分

德国君主立

宪制的确立时间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

分析解读  本专题是高考中常考的专题。

从考查内容来看,英国代议制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考查频率较高,如光荣革命的史实、英国代议制的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原则等。

也要注意法、德两国政治制度确立的过程,理解各自的政体特征。

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重在对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

从题型来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

复习本专题,重在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注意比较不同国家政体的区别和相似性。

【真题探秘】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1.(2015课标Ⅰ,33,4分)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 D 

2.(2019浙江温州2月选考测试,18)尽管它的大部分条款只是重申了人们公认的“古老权利”,比如议会应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言论自由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但它首次对历史上形成的宪法性习惯作了总结,并以成文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同时,它明确了某些长期争议不决的宪法问题,如它规定,未经议会许可,国王不得中止法律,不得用法律赦免权等。

材料中的“它”是(  )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邦联条例》    D.《联邦宪法》

答案 B 

3.(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19)对于光荣革命,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建立了一种新型君主制,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

对光荣革命认识分歧的焦点在于它是否(  )

A.实现了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

B.造成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

C.保持了英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

D.推翻了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答案 B 

考点二 美国1787年宪法

1.(2019浙江嘉兴、丽水3月模拟,22)美国1787年宪法将数字引入政治:

参议员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

这些“数字”的规定(  )

A.减少了选举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B.平衡了大州与小州间的利益

C.避免了议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答案 B 

2.(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2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

“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

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

”作者意在说明(  )

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C.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D.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

答案 C 

3.(2018浙江温州3月选考适应性测试,28)有学者指出,“自缔结和约以后,最初立法的缺点便立即暴露出来:

国家好像一下子就解体了。

每个殖民地都成了一个独立共和国,都要求享有完全的主权。

邦联政府被它的宪法弄得软弱无力,不再有共同的危险感作为它的支柱,眼看着船舶上悬挂的国旗(星条旗)被欧洲大国凌辱而毫无办法……在邦联政府就要毁灭时,它正式证明自己无能为力,并向宪制权呼吁”。

该学者认为(  )

A.“缔结和约”是指1781年《巴黎和约》

B.《独立宣言》成为当时邦联政府的宪法

C.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是当时的迫切需要

D.联邦制的确立和权力运行挽救了合众国

答案 C 

考点三 民主政治的扩展

1.(2019安徽合肥质检,2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在实际政治操作中,总统权力日益缩小,最终变成了礼仪性的角色;法律对议会的倒阁权规定很苛刻,但实际上议会倒阁却极为频繁。

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君主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    B.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

C.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健全    D.1875年宪法名存实亡

答案 B 

2.(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20)下图为某学生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时所做的课堂笔记。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共和之路举步维艰    B.议会粉饰君主专制

C.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    D.虚位君主统而不治

答案 B 

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20)陈晓律先生指出:

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和黑格尔,就极力宣扬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的思想。

……这些思想对德国人养成守纪律、重责任和服从权威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

材料中“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各级官吏均由帝国皇帝任命

C.帝国宰相只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议会拥有最高的立法权

答案 B 

探史料提能力

探究一 原则与妥协——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史料呈现

  史料1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

“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府制度;全世界将看到①整个社会的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的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据[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史料2 (谢尔曼)提出了成为“伟大的妥协”的方法:

全国立法机构由两院组成,②众议院基于人口,参议院按照各州平等的原则。

麦迪逊非常懊悔这个妥协。

他认为,这违反了一个共和政府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平等。

富兰克林也反对这种妥协。

只是当他们意识到,这是挽救邦联的唯一出路时,他们毅然接受了。

……

现在奇怪的是,一旦感觉他们自身被一个联邦参议院所保护,③许多小州代表开始支持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史料3 ④制宪和批准宪法的过程是一个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美利坚民族的政治原则和理念进行讨论和锤炼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平时抽象的概念——包括共和政体、人民主权、限权政府、公民权利、自由与平等——因与实际的政治机制相联系而被普及化了、大众化了、日常生活化了。

它们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抽象理论,而是日常的政治实践。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

美国邦联制度的弊端

史料2:

制宪会议的妥协

史料3:

制宪会议过程中的原则与妥协

史料

解读

唯物

史观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中的原则与妥协体现了其进步性与局限性。

三则史料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美国1787年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具有历史局限性

重点

阐释

史料1:

①形象描述了邦联制的弊端——国家建构松散,地方权力过大,邦联政府缺乏威信

史料2:

②表明制宪会议协调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实行两院制,通过参众议员选举方式的不同协调矛盾。

③表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符合小州的利益

史料3:

④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体现了原则与妥协,使得代议制民主最终在美国确立,为美国的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

史料

认识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确立了联邦体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宪法的制定在坚持代议制民主原则的同时也作了妥协,促成了美国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政治模式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麦迪逊所评论的政治体制及其主要特征。

思路分析 从史料1中“一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可知政治体制为邦联制,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出其特征。

答案 政治体制:

邦联体制。

特征:

地方权力高于中央政府权力。

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谢尔曼提出的选举办法和这一“伟大的妥协”被接受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妥协”协调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哪一对矛盾。

思路分析 由划线处②可以提炼出谢尔曼的选举办法,根据“这是挽救邦联的唯一出路”得出“妥协”被接受的原因;根据“许多小州代表开始支持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矛盾主体。

答案 方法:

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参议员每州两名(各州平等)。

原因:

维护国家统一(挽救邦联)。

矛盾:

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3.根据史料3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联邦宪法将“人民主权”和“限权政府”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政治实践”的理解,你认为宪法在当时有没有真正实现“公民权利”的“大众化”?

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 联系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保障“人民主权”的政治机制及分权和制衡机制来回答第一小问,从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分析第二小问。

答案 联邦宪法通过选举制、代议制等政治机制体现“人民主权”原则;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机制规范并限制政府权力。

没有,因为1787年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或种族歧视)。

4.综合上述史料,结合联邦宪法的制定,谈谈你对“妥协”的理解。

思路分析 可以从妥协的原因和目的来谈理解。

答案 “妥协”是策略,缓和了美国各利益集团间的矛盾;“妥协”有原则,宪法制定者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立国的基础上达成了妥协。

探究二 “议会粉饰门面”——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史料呈现

  史料1 第十一条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

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五条 ①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

第十七条 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史料2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③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史料3 德国宪政中没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因此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

……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④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

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

史料2:

容克地主贵族在德意志国家政权中占有重要地位

史料3:

尽管《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色彩浓厚,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史料

解读

唯物

史观

一方面,《德意志帝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与专制体制相比是历史的进步;另一方面,帝国宪法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重点

阐释

史料1: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部分内容。

①②说明德意志帝国皇帝有任免官员、立法等实权

史料2:

旧的容克地主贵族是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者。

③说明容克地主在领导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的同时,也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史料3:

德意志政体变革的意义。

④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有利于瓦解旧政治传统,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

认识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被保留,帝国的军政要职被容克地主贵族包揽,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但宪法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有利于德国利用国家力量进行工业化,统一后的德意志经济实现了腾飞,加速了德意志的现代化进程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概括,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拥有哪些权力?

帝国宰相与皇帝的关系如何?

思路分析 从史料1的条款中可直接概括得出。

答案 权力: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命官员和宰相、对外宣战和媾和、公布法律并监督其执行等。

关系:

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2.史料2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意志帝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思路分析 根据史料2中“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分析“错位”的含义。

德意志继承了普鲁士的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传统,对德意志帝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回答“影响”。

答案 错位:

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

影响:

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德意志帝国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3.根据上述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说明此特点产生的影响。

思路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君主立宪制下,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据此回答“特点”。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影响”。

答案 特点:

具有君主专制的色彩;体现了议会民主政治的特色;体现传统与近代的混合。

影响:

有利于巩固德国政治上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有利于德国利用国家力量进行工业化;使德国具有极端的侵略扩张性。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

1.(2017浙江11月选考,21,2分)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

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

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  )

①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2.(2017浙江4月选考,20,2分)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

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

它反映了(  )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答案 D 

3.(2017浙江4月选考,27,2分)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

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在四百匹马力”

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答案 D 

4.(2016浙江10月选考,20,2分)针对某国在一次革命后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订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

(1)一个联邦,一个由选举产生的总统

(2)以一部成文宪法作为政府的基础和对政府的牵制

(3)权力制衡制度

(4)立法者的选举在人口比例的基础上产生——若干人中选出代表一名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 C 

5.(2016浙江文综,21,4分)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

“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

”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

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答案 A 

6.(2016浙江4月选考,17,2分)17世纪的英国历史上,某一事件被称作一场“家庭纷争”、一次“光荣革命”。

该事件的主导者是(  )

A.国王    B.议会    C.枢密院    D.内阁

答案 B 

7.(2016浙江10月选考,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认为,在17世纪开启之际,王权事实上占据着决定性的主宰地位;17世纪结束之际……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不过他绝无胆量动用这一特权,国王有权任命大臣,不过下院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国王有宣战权,不过若没有议会的支持,战争恐怕一天都维持不下去。

——摘自林国荣《历史上的人权》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没有这个宽松的环境,工业革命不会出现……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所以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重要。

——摘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麦考莱所认识的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后造成英国“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法律保障及其主要内容,并指出助推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是什么。

(6分)

答案 

(1)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的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权利法案》。

主要内容: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9天津文综,5,4分)“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

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答案 D 

2.(2019北京文综,22,4分)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

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答案 B 

3.(2017江苏单科,16,3分)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 C 

4.(2016江苏单科,16,3分)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答案 C 

5.(2016课标Ⅲ,35,4分)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 A 

6.(2015江苏单科,16,3分)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

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答案 D 

7.(2018江苏单科,23,14分)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

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

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

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

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 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

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

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

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

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

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

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

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

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

(5分)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