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9543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

五年级下册

科学教案

 

 

班级:

(1)班

老师:

林燕妮

2018年春季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沉和浮:

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热:

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

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得证据做好记录。

 愿意合作交流。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想法、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三)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学方法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四)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1

3.04-3.10

《造一艘小船》《浮力》

3

2

3.11-3.17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3

3

3.18-3.24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热起来》

3

4

3.25-3.31

《给冷水加热》

《液体的热胀冷缩》

3

5

4.01-4.07

《空气的热胀冷缩》

《金属的热胀冷缩》

3

清明节放假一天

6

4.08-4.14

《热是怎样传递的》

《传热比赛》

3

7

4.15-4.21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时间在流逝》

3

8

4.22-4.28

《太阳钟》

《用水测量时间》

3

9

4.29-5.05

《我的水钟》

《机械摆钟》

2

劳动节放假一天

10

5.06-5.12

《摆的研究》《做一个钟摆》

3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11

5.13-5.19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昼夜交替现象》

3

12

5.20-5.26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证明地球在自转》

3

13

5.27-6.02

《谁先迎来黎明》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3

14

6.03-6.09

《地球在公转吗》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3

15

6.10-6.16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3

16

6.17-6.23

期末复习

2

6.18端午节放假一天

17

6.24-6.30

期末复习检测

18

7.01-7.07

7.6学生放假

19

期初学科教学计划检查意见

初评等级

优良合格

检查行政(签名、学校盖章):

时间:

年月日(第周)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沉与浮

课题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

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

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

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

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

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

浮。

 

(说明:

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

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

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

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

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

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

(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补充:

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

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

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

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

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

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沉与浮

课题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

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 

                                                第( )小组 

实验一:

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 

 

小球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我们的发现

预测

结果 

 实验二:

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 

立方体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我们的发现

预测

结果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

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第一层次: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三层次:

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

(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

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

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小瓶子沉浮实验报告单 

                                                第(   )小组 

小瓶子状态

小部分浮

大部分浮 

沉到底

沙子数量 

说明:

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

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

 

3、组织讨论:

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

(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

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为了减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类和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沉与浮

课题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

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

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预设:

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

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 

2、讨论:

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

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

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

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

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

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沉与浮

课题

造一艘小船

教学目标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1、谈话导入: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

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

 

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

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

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

 

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

并控制时间。

 

4、测试:

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和船名,再挑选几个同学作为记录员和监督员,由教师统一放垫圈的个数,每个组只有一次机会,提醒放的时候动作要轻,垫圈在船体里的分布尽量均匀,一开始可以先统一多放几个,然后再逐个增加,及时记录各组的小船的载重量(以沉下时小船里的垫圈个数减1作为小船的载重量)。

 

5、让几个装载量比较大的小组上台介绍经验。

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

 

1、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

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

 

三、造个性船:

 

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

 

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

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

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

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

 

一、准备 

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 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 

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 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我的小船有哪些特点?

 

我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交流:

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沉与浮

课题

浮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感受浮力:

 

 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

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

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板书:

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

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

是多大呢?

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

 牛顿)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

(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

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

 

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 

小泡沫塑料块

中泡沫塑料块

 大泡沫塑料块 

自重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3、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有怎样的关系?

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浮力大于重力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沉与浮

课题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学目标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提问: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