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92636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docx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docx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茶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生态茶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地委、行署《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县情,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克服了低温凝冻灾害等多种困难,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精神

1月3日-5日,地委、行署在xxx召开了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

会上,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xxx紧密联系我区实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高度,深刻分析了抓好生态茶产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全区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战略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1月14日,我县召开了全县生态茶产业工作会,传达了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县20XX年生态茶产业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xxx县20XX-20XX年度新建2万亩生态茶园的实施办法》,明确了xxx乡等12个乡镇为重点实施乡镇,全年新建生态茶园2万亩,无性系茶树苗圃300亩,并将建园任务分解到12个乡镇,县政府与任务乡镇签订了责任状。

二、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政策,编制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省、地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有关精神,由县领导率相关部门先后5次到重庆、遵义进行了考察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开展了新建茶园土壤取样、送检工作,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党务会专题研究茶产业工作6次,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xxx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意见》、《xxx县20XX-20XX年度新建2万亩生态茶园的实施办法》,按照地委、行署”三步走”发展目标,编制了全县20XX-2020年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县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15万亩以上,其中有机茶园3万亩。

分为南、北两个产业带:

在南部建立富硒茶产业带,包括xxx,xxx,xxx等11个乡镇,面积6万亩;在北部建立生态茶产业带,包括xxx,xxx,xxx等11个乡镇,面积9万亩。

实现茶产业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100%,其中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30%,有机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20%。

重点扶持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2家,大、中、小各型茶叶加工厂80座,推广福鼎大白、黔湄系列、龙井43、乌牛早等优良品种,培育姚溪地方群落优良品种2个以上,新建茶叶产地批发市场2个,茶青交易市场45个,培育、壮大茶产业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把”乌江富硒茶”、”姚溪茶”、”土家千年古茶”打造成省内外知名品牌。

(1)近期目标。

20XX-20XX年度,新建无性系优质茶园8.5万亩,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600亩,扶持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1家,大、中、小各型茶叶加工厂53座。

培育地方优良品种2个以上,新建茶叶综合批发市场1个,产地批发市场2个,茶青交易市场26个,打造”乌江富硒茶”、”姚溪茶”、”土家千年古茶”3个知名品牌。

(2)远景目标。

20XX-2020年度,新建无性系优质茶园6.5万亩,全县无性系优质茶园达到15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基地认证面积达50%以上,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600亩,扶持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1家,中、小各型茶叶加工厂27座。

培育地方优良品种2个以上,茶青交易市场19个。

2、茶园定植、苗圃建设、整地开挖情况

20XX-20XX年,全县新建生态茶园2万亩。

截止4月5日,xxx、xxx8个乡镇共定植茶园6000亩,开挖整地1.2万亩。

在xx、xx乡建无性系茶树苗圃150亩。

目前,茶园定植已告一段落,各任务乡镇一方面组织群众抓春耕生产,一方面积极组织群众继续进行茶园土地开挖,为秋后定植做好准备。

3、灾后重建工作情况

1月12日以来,我县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大幅度下降,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日均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达-7℃,出现了50年未见的低温凝冻灾害性天气,致使我县茶叶生产受害较重。

据调查统计,全县茶园受灾面积1.16万亩,成灾面积1.16万亩,绝收面积0.237万亩。

灾情发生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农民群众不畏困难,坚定信心,全力抗灾救灾,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狠抓茶园田间管理,努力把雪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实现大灾之年农业不减效、农民不减收。

一是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受灾茶园,开展查灾核灾。

二是及时印发了《农作物低温冻灾防治意见》和《灾后生产自救意见》,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

对受灾茶树及时修剪、施肥,落实茶园定植面积15030亩。

三是开展茶园灾后重建示范。

县农业局在xx镇乌江茶场兴办了1000亩的茶园灾后重建示

 

 

范样板,发放化肥5000公斤,采用机械修剪茶树1600亩。

四是开展技术培训,共计培训12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00份。

三、主要做法

自元月14日全县生态茶产业工作会后,全县上下及相关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积极组织宣传指导群众抢抓季节,狠抓落实。

一是以点带面,示范推广。

各任务乡镇一边组织发动群众整地建园,一边引进外商租赁土地用开挖机、旋耕机等机械作业,集中整地,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建园。

二是严格把定植质量关。

从元月15日起,农业局组成7个工作组,由党组成员带队到7个生态茶叶任务乡镇进行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园建设技术要求规范定植。

三是千方百计组织协调调运茶苗。

由于今年雪凝灾害,茶苗受损严重,数量减少,加上省内大力发展茶叶,新建茶园面积大,造成今春茶苗供应紧张。

为此,我们采取省内调运与省外购进相结合的办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请求省茶科所、省农业厅帮助协调,组织调进无性系茶苗,尽最大努力提供了今年春季定植用苗。

四是推广茶椒(间)套种模式,有效解决新建茶园幼年抚育期茶农收入基本不减的问题。

我们采取茶椒(间)套种的办法,实行以短养长,引进xx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到我县发展基地,实行订单发展,引进专用优质辣椒种500公斤,落实茶椒套种面积5000亩。

五是积极与国土、林业、县信用联社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规划、整合资金,为新建茶园及育苗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县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联系农口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茶产业协调领导小组。

各乡镇相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乡(镇)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

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共同抓的的格局。

(2)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工作措施。

根据省、地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有关精神,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作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xx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意见》、《xx县20XX-20XX年度新建2万亩生态茶园的实施办法》,编制了全县20XX-2020年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落实了各项工作措施。

(3)加大资金投入。

县财政已落实专项工作经费10万元,投入100万元建立茶产业风险金,为种茶大户和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从20XX年起,每年整合资金1100万元用于发展生态茶产业。

各实施乡镇根据自己情况,千方百计安排一定资金发展茶产业,黄土乡投入了2万元,塘坝乡3万元,谯家镇3.5万元。

(4)大力宣传,搞好技术培训。

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召开座谈会、技术培训会、技术咨询、印发宣传提纲、书写永久性标语以及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种茶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积极营造种茶的浓厚氛围,共开展各种培训会12期2000多人,印发宣传提纲1000份、技术资料2000余份,书写永久性标语50条。

其中县农业局对全县216名农技干部进行了为期二天的茶产业技术培训。

(5)选用优良品种。

推广以福鼎大白茶、龙井43号等为主的优良品种,培育优质种苗,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提升茶叶产品质量。

(6)确保”五个到位”、实施”四个带动”。

各乡镇在发展茶产业工作中,始终坚持”五个到位”,实施”四个带动”。

”五个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领导到位;二是组建茶产业专抓工作队,确保人员到位;三是实行绩效挂钩,确保责任到位;四是加强思想发动,确保宣传到位;五是加大投入,确保经费到位。

”四个带动”:

一是招商引资带动;二是国家干部带动;三是乡村干部抓点示范带动;四是能人和知名人士带动。

(7)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以建设进度为考核主要内容,对完成任务乡镇的给予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做到有功必奖、有责必问、奖罚分明,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全年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考核分两个阶段:

一是土地整理阶段,对完成土地开挖、回填任务的乡镇,按每亩3元给予奖励;未完成任务的,按未完成任务数每亩5元给予处罚。

二是茶苗定植阶段,对完成茶苗定植任务的乡镇,按每亩2元给予奖励;未完成任务的,按未完成数每亩5元给予处罚。

(8)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层层签订责任书,狠抓落实。

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制度,乡镇领导包村制度,县直部门定点帮扶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包点制度,工作定期汇报制度。

县成立专门的联合督查组,按照”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问责到人”的原则,对生态茶产业工作实行全过程的督促检查,突出阶段性工作督查和面对面指导。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督查组开展督查工作,县督查到乡镇、基地,乡镇督查到村组,切实加强重点环节和高标准示范园的督查,督促工作进度,检查工作质量,准确了解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五、存在的问题

(1)茶园种植面积小,集中度、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无性系茶园比例低。

(2)加工企业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不高,加工工艺落后,没有上规模茶叶龙头企业。

(3)名优茶产量少,无知名品牌,经济效益不明显,没有真正发挥xx茶叶的资源优势。

(4)市场开拓不力,产品覆盖率低。

(5)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

(6)茶产业管理机构不健全,不利于我县生态茶产业的发展。

(7)农资价格涨幅较大,肥料投入量大,茶园建设成本增高。

(8)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多,影响了土地整理进度。

六、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力度,严格按照县对乡、基地,乡对村、组的督促检查制度,强化监管,扎实工作,确保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完善20XX-2020年15万亩生态茶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并请有资质的单位审定,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实施。

在品种布局上,选用无性系优良品种,挖掘地方品种,在县内建立2亩以上的品种试验园,筛选适合我县栽培的优良品种。

3、高标准、高质量、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基地

切实抓好2万亩新建茶园基地建设,保质保量完成300亩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任务,及时调运标准茶苗,确保茶园建设用苗的需要。

本着高标准、高质量、规范化、规模化的原则,高起点、高要求建设茶叶基地,整好土地,施足底肥,做到发展一亩成功一亩,确保经济效益。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绿色食品、有机茶的要求,加强管理,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地认证。

4、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本着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对企业在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使之做强做大,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力争引进1家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采取培训会议、培训班、专题讲座、技术咨询、现场操作等不同形式,以及电视、广播、专栏、宣传资料、标语等进行广泛宣传,对乡村干部、种茶农户进行重点培训,使广大群众人人懂茶、户户种茶,提高科技到位率。

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青下树率、叶芽利用率,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升品质,提升整体效益。

6、加大投资力度

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整合利用项目资金、部门资金、财政资金,拓展融资渠道,倾力打造茶产业,打破资金短缺这个”瓶颈”制约因子,为我县生态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