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语文科文言文高考及学业考试课内资料 必修四文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9261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地区语文科文言文高考及学业考试课内资料 必修四文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地区语文科文言文高考及学业考试课内资料 必修四文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津地区语文科文言文高考及学业考试课内资料 必修四文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津地区语文科文言文高考及学业考试课内资料 必修四文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天津地区语文科文言文高考及学业考试课内资料 必修四文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地区语文科文言文高考及学业考试课内资料 必修四文言.docx

《天津地区语文科文言文高考及学业考试课内资料 必修四文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地区语文科文言文高考及学业考试课内资料 必修四文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地区语文科文言文高考及学业考试课内资料 必修四文言.docx

天津地区语文科文言文高考及学业考试课内资料必修四文言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

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

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

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

宜可使(应该)

8、曲:

曲在赵(理亏)

9、均:

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

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

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

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

礼节甚倨(傲慢)

15、谢: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

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

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

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

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

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

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

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

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

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

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三、通假字

1、不:

可予不(通“否”)

2、奉:

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

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四、一词多义

1、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

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五、词类活用

1、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

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

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

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

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

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

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

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

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

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

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

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17、使: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

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六、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

古义:

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

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

古义:

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

**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

古义:

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

冒犯

4、明年:

古义:

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

古义:

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

向前行进

6、宣言:

古义:

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

宣告

7、鄙贱:

古义:

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

鄙卑下贱

七、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

(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

(状语后置。

=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

=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

(状语后置。

=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

(状语后置。

=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省略句)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栘中厩监。

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

匈奴先后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共十余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者作为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为王,害怕汉朝袭击,就说:

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

汉武帝很高兴,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

苏武和副使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士卒和侦察敌情的一百多人出发了。

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汉朝正要打算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匈奴国内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

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又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

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张胜交好,私下里对张胜说:

“听说汉朝皇帝非常痛恨卫律,我可以为汉朝私下里用弩弓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

”张胜答应了,送了一些财物给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

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动手,他们当中一个人夜里跑了出来,告发了这件事。

单于子弟派士兵与他们战斗。

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

单于让卫律处理这件事,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话泄露,把情况告诉苏武。

苏武说: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自杀,张胜、常惠拦住了他。

虞常果然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们商议,想要把汉朝的使者都杀了。

左伊秩訾说:

“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

应该让他们都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等人说:

“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

”苏武拔出刀来自杀,卫律大惊,急忙抱住苏武,派人骑马去找医生。

医生在地上挖了个坑,放进无焰的火,把苏武背朝上放在火坑上,踩他的背使其出血。

苏武已经气绝了,半天才又能呼吸。

常惠等哭了,将苏武抬回营帐。

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用剑斩杀虞常后,卫律说: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应当处死。

单于招募投降的人免罪。

”举起剑想要杀他,张胜请求投降。

卫律对苏武说:

“副使有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苏武说:

“我本没有参与密谋,又不是他们的亲属,为何要受牵连?

”卫律举剑作势要杀苏武,苏武神色不改。

卫律说:

“苏先生,我先前背叛汉朝投奔匈奴,幸而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称王,有几万手下,满山的牛羊,富贵到这种地步!

苏先生今天投降了,明天也会这样。

白白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

”苏武不理他。

卫律又说:

“你通过我的关系投降,我就和你结为兄弟,要是不听我的话,以后再想见我就难了。

”苏武大骂说:

“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作奴隶,我要见你做什么?

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公平处理,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自己幸灾乐祸,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想要两国互相攻打,匈奴的灾难,从我苏武开始了。

  卫律知道终究无法迫使苏武投降,就报告了单于。

单于更想让他投降了,就把苏武关在一个大地窖中,不给他吃的,喝的。

天降大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过了几天都没有死。

匈奴人视之为神,就把他放到北海边无人区,让他放公羊,公羊产奶了,才放他回来。

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别的地方。

苏武到北海后,不给他粮食。

他只好掘野鼠,收草籽来吃,拄着汉朝的旌节牧羊,每天起来就拿着,节上的牦牛尾的毛全部脱落。

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在北海打猎。

苏武能结网纺缴,矫正弓弩,於靬王很喜欢他,供给他衣食。

三年多,於靬王病重,赐给苏武牛马,生活用品,帐篷等。

於靬王死后,其手下都迁移到别处去了。

这年冬天,丁灵人偷走了他的牛羊,苏武又陷于困境。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是皇帝的侍从。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不敢访寻苏武。

时间过了很久,单于派李陵到北海。

李陵为苏武置办酒席,安排歌舞。

对苏武说:

“单于听说我和你一向关系很好,所以派我来劝你,(单于)准备以礼相待。

你这样长期不能回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

前些时候您大哥做奉车都尉,跟随皇帝到雍城的棫阳宫去,扶着皇帝的车子下殿阶,碰到柱子上把车辕折断了,被指控为“大不敬”,伏剑自杀了,皇上赐给二百万钱给他安葬。

您弟弟孺卿跟随皇帝去河东后土祭祀,一个宦官和黄门驸马争船,把驸马推入河中淹死后逃跑了。

皇帝派孺卿去抓捕,没有抓到,他因害怕而喝毒药自杀了。

我临来时,你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

你妻子还很年轻,听说已改嫁了。

只剩下两个妹妹和你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现在又过去了十多年,也不知他们是否还活在世上。

人生如朝露般短暂,你又何必久久地这样折磨自己!

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好像发狂一样,痛心自己对不起汉朝,加上听说老母被拘押在保宫。

你不想投降的心情难道还超得过我?

再说皇帝现在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们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就有几十家,即便回国也是吉凶难测,你又为谁守节呢?

听我的话吧。

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

“我们父子几人本没有什么功劳才能,全靠皇帝的栽培,为将封侯,兄弟三人都成为皇帝的侍从,常常希望为朝廷献身。

现在能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即使被杀,也是心甘情愿,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为父死,不会有怨,请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连饮数日,又说:

“请你听一听我的话!

”苏武说:

“我早已是该死的人了!

大王一定要逼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死在大王面前!

”李陵见他是真的不会投降,感叹道:

“唉,你真是一位义士!

我李陵和卫律的罪行无以复加。

”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汉昭帝即位后几年,匈奴与汉朝和亲。

汉朝要求放回苏武等人,匈奴却谎称苏武已死了。

后来汉使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见汉使,得以夜里见汉使,自己详细地陈述这几年的情况。

教使者对单于说:

汉天子在上林苑射猎时,射下一只雁,脚趾上系着一封信,说苏武等人在某大泽中。

使者大喜,按常惠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单于环顾左右,大惊,对汉使者说:

“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单于召集苏武的随行人员,除了已降和已死的外,跟随苏武回国的还有九人。

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首都长安。

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壮年出使,等回国时,头发和胡须都已变白了。

知识点总结:

1.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附:

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

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

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

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

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

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

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

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

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

通“襟”,衣襟。

决:

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

通“已”,已经。

  3.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

抵押。

今义:

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提拔。

今义:

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

老人,长辈。

今义:

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趁这时。

今义:

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

妹妹。

今义:

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

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

确实存在。

今义:

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

送给。

今义:

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

正当、适逢。

今义:

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

牵连今义:

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古义:

判罪今义:

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古义:

财物今义:

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

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

料理,办理/筹划

  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

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

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

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

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

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

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

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

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

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5.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

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

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

派,第二个“使”:

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

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

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

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

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

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

吃。

  (3)廪食不至食:

粮食。

  (4)给其衣食食:

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

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

发动。

  (3)恐前语发发:

被揭发。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张衡传知识点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

古:

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

不去赴任

今:

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

特地征召

今:

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

古:

四周严密

今:

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

方向

今:

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

古:

官吏初到任

今:

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

(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

(二)一词多义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

①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属zhǔ

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

(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

(通“缮”,擦拭)

(二)学生点评、互相补充、完善梳理内容,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补充。

(三).你认为本文中还有哪些重要词语?

请梳理归纳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我梳理。

 

(四).巩固训练,针对本课复习的重点实虚词,以练习的形式进行巩固。

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

特地征召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

素常

C.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拟:

模仿D.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居:

居住

答案:

D剖析:

D项中“居”指担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因驮黄檗人往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以精铜铸成不赂者以赂者丧

参考答案:

A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使其从者衣褐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

C剖析:

C项中的“羞”与例句用法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衡下车,治威严

答案:

B剖析:

B项详明指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答案:

C剖析:

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翻译句子(板演):

6.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

——“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

“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

7.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

8.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文:

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

——状语后置。

9.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方法技巧归纳:

1.要做好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注意把握文言文翻译原则——信(忠实原文)、达(文意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

尤其要注意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留、换、补、删、调、贯。

留,即保留原词。

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即改换词语顺序。

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增补词语。

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即删略词语。

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即调整句式。

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即修饰句子。

指文句中带修辞意味的说法,用典举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