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练习+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123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二练习+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练习+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练习+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练习+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练习+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二练习+复习提纲.docx

《高一化学必修二练习+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二练习+复习提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必修二练习+复习提纲.docx

高一化学必修二练习+复习提纲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14Al27Fe56Ag108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B.是先有元素周期律,再有元素周期表的

C.中学课本上的元素周期表是常用的一种形式,也是唯一的一种形式

D.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

2.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A.8B.14C.20D.33

3.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4.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酸性强弱:

HIO4>HBrO4>HClO4

B.原子半径大小:

Na>S>O

C.碱性强弱:

KOH>NaOH>LiOH

D.金属性强弱:

Na>Mg>Al

5.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

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6.下列事实是由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结果的是()

A.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的酸性强B.氯能置换硫化氢中的硫

C.常温下单质硫为淡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

D.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

7.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8.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示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A.6和8B.16和8C.12和9D.6和16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活动

B.在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C.化学键是相邻的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有共价键的断裂,是化学变化

10.甲、乙、丙、丁和X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为金属元素,则甲乙丙丁中一定为金属元素的是…………………………………………………()

A.甲乙丙

B.乙甲X丁

C.丙

D.丁

11.将5.4gAl投入到200.0mL2.0mol/L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

A.HNO3溶液B.Ba(OH)2溶液

C.H2SO4溶液D.HCl溶液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化铝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

②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③硅酸钠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④用纯碱、石灰石、石英为原料可制普通玻璃

⑤石灰石、高岭石、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份都是SiO2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13.等量的钠分别与过量的重水(D2O)与过量的纯水(H2O)完全反应。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D2O与H2O的质量相等时,反应后放出的气体质量相等

B.当D2O与H2O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后放出的气体体积相等(相同状况)

C.当D2O与H2O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后放出的气体质量相等

D.当D2O与H2O的质量相等时,反应后生成的溶液中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14.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Z>Y>X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4YO4

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15.取两份等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在相同状态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

A.1:

3B.1:

2C.1:

1D.3:

2

16.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

1的是()

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B.

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O3固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17.俄罗斯西伯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生物活性吸附剂,可以吸附水中的几乎全部微生物和噬菌体.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这种新的吸附剂由成本低廉、环保性能好的棉纤维素和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的勃姆石制造而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l(OH)3既能够与盐酸反应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

B.纤维素和淀粉不是同分异构体

C.纤维素能够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D.实验室中Al(OH)3可以由四羟基合铝酸盐和氨水制备

18.三氟化氮(NF3)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可由氨和氟直接反应得到:

4NH3+3F2=NF3+3NH4F,下列有关NF3的叙述正确的是()

A.NF3是离子化合物B.NF3中的N呈+3价

C.NF3的氧化性比F2强D.NF3的还原性比NH3强

19.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结构相似,又已知NH4H与水反应有氢气产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4H的电子式是:

B.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

C.NH4H中的H-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小

D.NH4H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呈酸性

20090428

20.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a、b、d同周期,c、d同主族。

a的原子结

构示意图为,b与c形成的化合物为b3c,其中b的化合价

为+1。

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c>dB.单质的氧化性:

a>c>d

C.原子序数:

a>d>b>c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c>d>a

21.根据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周期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填元素名称),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2)若用M代表IA族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

(3)某元素A与氟元素能形成离子化合物AF2。

其中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的元素符号是。

(4)钾元素与镁元素位于不同周期和不同主族,但可以通过另一种元素作参照,比较出钾与镁的金属性强弱,这种参照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5)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

(6)周期表中位于第8纵行的铁元素属于第____族。

(7)周期表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位于第_____纵行。

(8)所含元素超过18种的周期是第____、___周期。

22.(8分)有几种元素的微粒电子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

(1)某电中性微粒一般不和其他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符号是________。

(2)某微粒的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时会出现白色浑浊,这种微粒符号是___。

(3)某微粒氧化性甚弱,但得到电子后还原性强且这种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这种微粒符号是___。

(4)某微粒具有还原性,且这种微粒失去2个电子即变为原子,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

23.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D是具有果香气味的烃的衍生物。

A、B、C、D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产物被省略)。

 

⑴工业上,由石油获得石蜡油的方法是_________,由石蜡油获得A是________变化。

⑵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B+C→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丁烷是由石蜡油获得A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之一,写出它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8分)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原子半径(10-10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1.43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2

+1

+5

+7

+1

+5

+3

-2

-3

-1

-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处于ⅤA族的有:

(用编号表示)

(2)处于第2周期的元素有:

被称为“矾”的一类化合物中肯定含有表中。

(以上均用编号表示)

(3)写出②、⑤的元素符号:

、。

(4)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5)④和⑤两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

写出证明这一结论的一个实验事实。

四、实验题(本大题只有1小题,12分)

25.(12分))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已知KAl(SO4)2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K+、Al3+、SO42-)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I、II、III、IV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

(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B、C、D、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

沉淀固体B;C;沉淀D;溶液E。

(3)写出①、②、③、④四个反应方程式

①;②;

③;④。

 

26.(6分)国务院强调“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在调水工程中,沿途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隐患.检测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大量的Mg2+、Al3+、Cu2+、Ag+.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废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一种阴离子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SO

B.NO

C.Cl-D.CO

(2)检验废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需将其从废水样品中分离出来,所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铝元素发生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回收废液中的金属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若依该方案获得银108g,为保证不污染环境和氯气的循环利用,理论上应提供标准状况下的氢气________L.

27.(8分)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的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

某氮化铝样品中含有碳或氧化铝杂质,现用图Ⅰ装置进行实验,使氮化铝样品与NaOH溶液反应(AlN+NaOH+3H2O

NaAl(OH)4+NH3↑),根据反应所生成氨的体积来测定样品中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现象确定杂质的成分。

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氮化铝样品,从分液漏斗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的氨将广口瓶中的水排入量筒中;c.实验结束后,测量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包括由广口瓶到量筒的导管内的水柱的体积),进行计算。

(1)本实验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广口瓶中的试剂x宜选用(填选项的标号)。

A.汽油B.酒精C.植物油D.四氯化碳

(3)广口瓶中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实验结果测得的NH3的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4)实验结束后,若观察到锥形瓶中还有固体,则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5)若实验中测得样品的质量为wg,氨的体积为a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为。

(AlN的摩尔质量为41g·mol-1)

(6)有人改用图Ⅱ装置进行同样实验,通过测定烧杯中硫酸的增重来确定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

你认为两种实验方案中,比较好的是用①

装置进行实验(填“图Ⅰ”或“图Ⅱ”)。

理由是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A

A

D

B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D

D

A

D

C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B

CD

D

三、填空题

21.

(1)氯、HClO4

(2)‥

M+〔︰O︰H〕–

(3)Mg(4)钠(5)188O(6)Ⅷ族(7)17(8)六、七

22.

(1)Ar(2分)

(2)Cl-(2分)(3)K+(2分)(4)S2-(2分)

23.(8分)⑴分馏(蒸馏)化学

⑵加成反应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⑶CH3CH2CH2CH3、

(第⑴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8分)

24.

(1)④⑦

(2)①③⑦①(3)Mg、Cl(各1分)(4)Na(1分)

(5)Cl高氯酸酸性比磷酸强/氯化氢比磷化氢稳定(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各1分)

25.(12分)

(1)过滤

(2)Al2O3;Al2O3和Fe2O3;Fe2O3;K2SO4和(NH4)2SO4

(3)①Al2O3+2NaOH+3H2O=2NaAl(OH)4

②Al3++3NH3·H2O=Al(OH)3↓+3NH4+

③NaAl(OH)4+HCl=Al(OH)3↓+H2O+NaCl

④2Al(OH)3

Al2O3+3H2O

五、计算题

26.(6分)

(1)B 

(2)NaOH溶液 Al3++4OH-===Al(OH)4- (3)11.2

27.(8分)

(1)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微热锥形瓶,广口瓶中右边导管上升一段水柱(或有水滴滴落量筒中)(3分)

(2)C(3分)(3)不受影响(3分)(4)碳(2分)

(5)

(3分)(6)①图Ⅰ②按Ⅱ装置实验,反应生成的氨不可能完全被硫酸吸收,实验准确性差(或能较准确测量反应生成的氨的体积)(4分)

 

复习提纲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

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

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A==Z+N

②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

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

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

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用电子式表示出下列物质:

CO2、N2、H2S、CH4、Ca(OH)2、Na2O2、H2O2等如: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

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B)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

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

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

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

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

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

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

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

(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

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v(B)==

①单位:

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

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

①温度:

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

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

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

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

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逆、动、等、定、变。

①逆: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

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

即v正=v逆≠0。

④定:

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

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

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练习]1、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A.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B.加热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2、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C)

A.10℃20mL3mol/L的X溶液B.20℃30mL2molL的X溶液

C.20℃10mL4mol/L的X溶液D.10℃10mL2mol/L的X溶液

3、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D)

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O2和SO2中D.存在于O2、SO2和SO3中

4、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