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讲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3790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基层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下基层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下基层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下基层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下基层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基层讲话.docx

《下基层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基层讲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基层讲话.docx

下基层讲话

下基层讲话

周德睿

同志们:

为紧密配合春节前后开展的全市“万名党员干部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活动和即将开展的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改进机关部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市委决定,从今天开始,集中两个月时间,在全市开展“两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组织2万名干部下农村、进企业、驻工地、到困难和问题多的地方,与广大群众一起,全力以赴抓好“增收保稳促发展”工作。

今天召开的这个会议,既是活动的动员会,也是部署会、鼓劲会。

市委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题进行了研究,天锡书记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亲自担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等会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化认识

开展“两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是市委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市发展现状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当前全市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好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安排部署上来,真正达到“服务基层、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目的。

开展这项活动,市委主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推进科学发展之计。

科学发展,重点在基层,出路在基层,关键在基层。

基层是党的执政基石,重视基层,着眼基层,立足基层,科学发展观才能落到实处。

实践证明,我们在发展上走的弯路,在发展上出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忽略了基层,轻视了基层。

开展这次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干部下基层,将发

展重心向基层倾斜,帮助基层解决加快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坚定基层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活力,使基层成为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和强力支撑。

同时,通过开展活动,将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带到基层,在基层营造科学发展的氛围,掀起科学发展的热潮,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应对经济形势之需。

当前国际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尤其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愈演愈烈。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市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

企业生产销售受到较大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项目融资更加困难,资金面临较大缺口;返乡农民工增多,农民劳务输出受到明显影响,就业途径明显减少;财政既要保运转又要促发展,增收空间减少,压力显著加大。

家宝总理说,面对困难,信心比黄金重要。

为应对当前危机,中央连续出台了多项拉动内需的重大政策,投资力度之大、涉及领域之广、各种补贴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天锡书记多次强调,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科学应对,要营造好永州这个发展环境。

非常时期必须有非常的精神状态,必须有非常的办法和措施。

市委前不久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科学提出了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产业承接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强力推进“一化三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应对举措。

在这个背景下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以实际行动积极化解新形势新变化带来的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举措,充分体现市委保增长、促发展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从而实现全市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

三是破解基层难题之策。

随着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基层干部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基层群众奔小康求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但由于缺人才、缺思路、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许多想办的事往往力不从心。

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让干部直接与最基层的群众接触,深入基层访民情、问民意、解民难,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呼声大、怨气大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拿不下、推不开、办不好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把基层的矛盾化解好,把基层的发展推动好,把基层的期盼落实好,真正改善民生,使群众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密切党群关系之举。

干部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桥梁,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现在,有一些干部长期呆在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基层群众的倾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些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有些作风散漫、纪律要求不严;有些不思进取,能力素质滞后;有些浮在上面,服务意识淡化;等等。

开展下基层活动,就要让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增进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激发干部对工作的热情,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提高干部能力之机。

下基层锻炼是培养教育干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干部锤炼品格、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实践证明,越是条件比较艰苦、任务比较繁重的地方,越能够经风雨、见世面,越能够增胆识、长才干。

通过选派干部下基层,可以让一批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开阔眼界,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

志,在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中增长本领,为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在基层一线锻炼干部、检验干部、识别干部提供一个有效平台。

二、明确任务

市委已经专门下发文件,分别明确了这次干部下农村、下企业、下重点建设项目工地的具体任务,请大家对照学习、深刻领会、牢记在心。

这次活动的总体目标是让干部受到教育,作风得到转变;群众得到实惠,民生得到改善;社会保持稳定,经济得到发展。

重点做好服务基层、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把民情了解好。

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这次活动的重要方法,真正做到深入基层、融入基层、贴近基层,切实把基层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摸清、摸准、摸透。

驻农村的干部,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劳动力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情况;驻企业的干部,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销售、周边环境和职工的思想动态等情况;驻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的干部,要深入了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征地拆迁矛盾、项目业主与周边群众矛盾等情况。

对了解到的情况,要作出准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基层当好参谋,当好助手。

市委要求,活动期间,每名下基层的干部都要结合工作写一份民情调查报告,活动结束后,由派驻单位签署意见,上交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进行验收和评比。

二要把政策宣传好。

要把政策宣传贯穿活动始终。

要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宣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农业生产粮补直补、农村教育“两免一补”、农村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金融改革、家电下乡、转移就业等支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民群众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农业生产,发展劳务经济,进行自主创业。

要围绕促进企业发展,大力宣传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等法律和政策,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的文件和规定,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要围绕加快项目进度,大力宣传国家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市委、市政府加快中心城区建设、解决拆迁户上访问题等方面的政策,维护重点项目的建设秩序,确保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

三要把经济发展好。

开展好这次活动,抓好经济发展是头等大事。

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开展这次活动的中心任务。

派驻到农村的干部,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前的春耕生产,帮助农民搞好农产品市场预测和分析,引导农民优化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认真抓好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技术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积极帮助农户筹集生产资金,抓好“防汛”和畜禽“防疫”,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派驻到企业的干部,要帮助协调好银企关系和周边关系,全方位、多层面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业加快发展保增长,促进企业增产增效。

派驻到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的干部,要帮助项目业主在争取立项、项目审批和资金筹措上出主意、想办法、做工作,切实促进项目尽快立项、提早开工、加快进度,推动投资增长。

四要把困难解决好。

农民群众、生产企业、重点工程项目的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也是我们下派同志的工作重点和亮点。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执政理念。

要在

领导机关的干部要从基层来要到基层去

李源潮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

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

这是党中央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这是我国古代用人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承担着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领导机关的干部只有熟悉基层,才能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只有经过基层历练,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创新举措,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干部工作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大都源自基层和群众的创造。

基层是实践的前沿,是思想创新、政策创新的源头,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如果各级党政机关没有一批来自基层、了解基层的领导骨干,出主意、作决策就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所以,领导机关的干部需要从基层来。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战胜强敌、取得胜利,靠的

是干部与群众一起出生入死。

解放后,我们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靠的是干部与群众一起艰苦奋斗。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

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

?

在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增加了。

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都反复强调,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干部与普通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靠共同奋斗、共同生活培养起来的。

光在机关大楼里成长起来的干部,既不了解农民,也不了解工人,很难与普通群众有深厚感情。

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干部,才能深刻地了解人民群众,才会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才有基础成长为一名自觉执政为民的干部。

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王伯祥、沈浩等人民群众衷心爱戴的好干部,都是在基层这个熔炉里锻炼成长起来的。

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是我们党的一贯用人方针。

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注意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派到基层接受锻炼和考验,适时把具有基层领导经验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

这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政机关干部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而?

三门?

干部多、基层经验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

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干部队伍推动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央就开始抓领导机关干部的结构问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

许多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实际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锻炼,应该尽快补上这一课?

胡锦涛同志也指出,?

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央部委和省级党政机关中没有做过基层工作的处级以上干部到基层去锻炼,努力改变目前一部分高中级干部经历比较单一、缺乏全面领导经验的状况。

?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中组部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做好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到2012年,中央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都要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

到2015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要达到一半以上。

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从基层培养选拔领导机关干部的制度,充分调动和激

发干部到基层去的内生动力。

各级党政机关提拔领导干部,要优先从具有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