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工艺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3696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线检测工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射线检测工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射线检测工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射线检测工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射线检测工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射线检测工艺分析.docx

《射线检测工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线检测工艺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射线检测工艺分析.docx

射线检测工艺分析

1.编制依据:

本检测工艺是根据以下文件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多年检测的经验和公司实际情况编制的:

1、JB4730-94《无损检测》;

2、GB12337-1998《钢制球形储罐》;

3、GB50094-98《球形储罐施工验收规范》;

4、GB150《钢制球形压力容器》;

5、《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及国务院第44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本工程射线采用γ射线全景曝光检测,本工艺只适用于西宁两座2000m3球罐γ射线检测施工。

2.人员资格和职责:

2.1从事射线照相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Ⅰ级证书具有独立操作权;Ⅱ级证书具有评片和签发报告的权利,并有责任指导Ⅰ级人员;Ⅲ级证书具有审核和仲裁Ⅱ级人员技术工作权,并有责任指导Ⅰ、Ⅱ级人员。

2.2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低于1.0。

2.3射线人员应努力学习专业理论和技术法规,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2.4射线人员应严格坚持质量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忠于职守。

2.5认真做好探伤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

3.安全防护:

3.1从事本工程的射线放射人员,根据GB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以及国务院44号令的有关规定,进行安全防护培训。

在放射工作中备有剂量测试器具,对透照环境的照射率和个人计量进行监控。

3.2现场检测时,应设置安全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警示标志,进行检测作业前应交安全线内的无关人员清除后才能进行射线检测作业,夜间应设红灯,以防他人误入。

3.3安全距离可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

RX=AKr/2δTHP

式中:

A—拍片时γ射线源的强度

Kr—常数,Ir192:

Kr=32.9×10-14C*mm/(h*Kg*Bq)

Th—射线半价层,mm,钢的半价层为10mm

P—安全剂量限值

δ—球罐壁厚

3.4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每人佩带个人计量仪,其计量每季度送徐州卫生防疫站检测一次。

3.5出源或收源时应采取剂量检测仪进行监测。

在发现γ射线源遗失或发生意外事故时,应急时保护现场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3.6严禁在γ射线放射工作和储存场所进食、吸烟或储藏食品。

4.检测时机

4.1检测时机应在球罐整体热处理前,并且在焊接结束24小时以后。

5.仪器设备选择

5.1 一台Ir192γ射线源机,源活度为100Ci。

5.2一台X射线机,型号为EX-300GH-3型。

5.3自动洗片机一台,型号为X430。

5.4超声波探伤仪二台,一台型号为PXUT-26型,一台型号为QKS-958型。

5.5黑度计一台,型号为TD-210。

5.6观片灯1台,型号为TH-100A。

5.7剂量仪4台。

6.透照方式及射线照相质量等级

6.1采用γ射线全景曝光检测。

6.2射线照相质量等级应符合JB4730-94标准中AB级的要求。

7.胶片、暗袋、增感屏的选择

7.1采用天津Ⅴ型感光胶片,规格为360×80mm。

7.2采用规格为360×80mm磁性暗袋。

7.3增感屏采用规格为360×80mm的铅箔增感屏,前后屏厚度均为0.1mm。

8.焊缝表面要求

8.1焊缝及其边缘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测,对有可能掩盖缺陷或缺陷相混淆的情况,如弧坑、凹陷、焊瘤较深的焊道沟槽(多道焊时),高度突出的焊波、飞溅、熔渣、严重的机械损伤及其它外来杂物,应加以消除和修磨。

如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发现焊缝外观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现场监理处理后才进行拍片工序。

8.2焊缝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处理。

9.检验程序

9.1在接到监理公司检测指令后,随即依照指令对焊缝进行射线检测,应并在监理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将检测结果报送监理公司。

9.2检测人员在接到监理指令后,应对工件的结构、坡口形式、焊接方法及管壁厚度等进行了解,并核对监理指令与所透照工件是否相符,核对内容包括:

项目名称、焊缝编号、管壁厚等。

在对焊缝进行射线检测前应对焊缝外观进行检查,外观不合格有权拒绝检查并立即通知监理公司,等施工单位整改合格后重新进行检测。

9.3每张底片必须有初评、复审工序。

对底片评定质量,探伤技术负责人应进行抽查审核。

对因片质不合格或曝光不足等原因造成底片需重拍或补拍的,应通知监理公司并及时组织力量补拍,既要坚持不合格底片坚决不用的原则,也不能因检测公司的原因耽误报送检测结果。

9.4对需要返修的焊缝由评片员填写返修通知单,及时送交监理公司。

10.透照标记和布片规定

10.1如现场监理没有特殊要求,各带的编号为:

上极带为F、上寒带为D、温带为B、赤道带为A、下寒带为E、下极带为G。

如现场监理或业主已经有要求,则根据其要求确定。

10.2纵焊缝的编号方法:

各带编号之后用相临球壳板编号相乘表示该纵缝编号,如“F1×2”,其余为底片位置编号。

10.3环缝的编号方法:

环焊缝以相临两带的字母并写,如“AB”,编号顺序应以球罐0°→90°→180°→270°方向为准。

10.4焊缝划线分等分。

首先找出球罐坐标的0°位置,球罐每带纵缝上的编号顺序均以靠近球罐坐标0°位置最近的焊缝作为第一道焊缝,例如:

赤道带的第一道纵缝的编号为A。

在划线分等分之前应首先测量每带纵缝的长度,然后将其划分成若干等分,划分的顺序为由上向下,环缝是以与之相临的第一道纵缝位置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划分等分,每一等分的长度L3≤320mm,具体每道纵缝和环缝所需划分的等分数量,用记号笔在每一等分的区分点上画出标记,并贴上磁性搭接标记。

每一等分的编号称为部位编号,部位编号的顺序应由纵缝部位编号采取由上向下的顺序由小到大排序,环缝部位编号按0°→90°→180°→270°→0°由小到大排序。

10.5由于焊缝一次全景布片,所需铅字量过多,故仅每条焊缝编号的第一张片加工程编号、球罐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板厚和透照日期,返修片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

其余的片了只加焊缝编号和部位编号。

10.6布片时相临两暗袋之间的搭接不少于20mm,暗袋与暗袋之间的搭接重叠20mm。

磁性暗袋应与焊缝贴紧,布片时暗袋口朝下,防止下雨时雨水浸入,下半球的胶片易脱落或压不实,故再用绳索从下人孔处压着暗袋往上拉,不实处塞物顶紧。

也可在下半球暗袋易脱落部位附加磁铁块,以防止暗袋脱落。

 

A155

A13

A14

A17

A16

A18

A19

A20

A11

A10

A12

A8

A9

A7

A6

A4

A5

A3

A1

A2

10.7布片时要严细认真,保证不错号,曝光过程中保持磁性暗袋与焊缝始终贴紧压实,在高温雨季曝光,要搭棚防止胶片日晒雨淋,这是全景曝光成功与否的关键。

10.6为检查背散射的影响,应在暗袋背面放置“B”标记,在正常曝光以后,如在底片上出现这个标记的较淡影像,则表明对背散射线防护不足,应采取有效措施重新检测,如在较淡背景上出现“B”较黑影像,则不能作为该底片判废的依据。

11.像质计的选择及放置

11.1选择2型线型像质计,要求达到的像质指数Z≥10。

11.2线型像质计应放置在射线源一侧的焊缝表面上,金属比横跨且垂直于焊缝。

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时,也可放在胶片侧的焊缝表面上,但像质指数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来确定。

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一侧的焊缝表面上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

11.3由于采用的是全景曝光技术,在各带纵缝每隔90°放置一个,各带环缝每隔90°放置一个像质计,赤道带各放置一个象质计。

12.射线源的固定

12.1球罐内的架了拆除清理干净后即可固定输源管,由于该球罐上下人孔过球心,故在输源管上源头处量出7850mm记上标记,将输源管与尼龙绳系紧,从下人孔把输源管提起使标记达球壳内壁处,即源头达球心。

固定前操作人员应对γ射线源机进行操作训练,送源时还应随身携带剂量仪。

13.曝光时间的确定

13.1曝光时间可由计算法确定,计算公式为:

XR2*2δ/Th

A*kr(1+n)

t=

式中t—曝光时间

X—胶片上的照射量,C/Kg

R—焦距,R=8000mm

δ—球罐壁厚,δ=38mm

Th—射线的半价层,Th钢=10mm

A—拍片时射线源的强度

Kr—常数,Ir192:

Kr=32.9×1014C*mm2/(h*Kg*Bq)

n—散射比。

n=2.1

13.2为保证全景曝光后的底片均达到规定的黑度,在赤道带至下极板人孔与球壳的对接焊缝之间的母材上装两行试验片,在达到曝光时间的前后(提前20%~30%)时间收回源,在第一行每隔一片取一张进行暗室处理,检验其底片黑度,如达至规定黑度值,则曝光结束,否则需继续增加曝光时间。

14.胶片的处理

14.1曝光完成后,胶片摘取应按球罐各带为单位,逐张摘取后按顺序放置。

14.2采用自动洗片机处理。

14.3配置显影液和定影液。

根据使用说明书中的详细规定,配置时控制好温度的高低、水和药液的比例,定影液和显影液不能相互混入。

14.4药液配置好后,开机、设置好显影温度,无负载运转20min左右,使显影液和定影液充分溶解,温度升到设定值。

14.5观察暗室密闭环境是否达到洗片条件,红灯亮度是否合适。

将底片整齐,关闭暗室进入洗片状态。

14.6洗片时要统筹安排时间。

拆装时不要划伤底片;控制底片在进入洗片机时的间距,观察底片在洗片机中的情况,勿产生绞片和粘片等情况。

时刻保持水循环状态。

14.7应严禁使用过期的显、定影液或不匹配的显、定影材料。

自动洗片机应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14.8洗片前,应等显影液温度恒定后再进行,以避免由于温度不一致而造成的底片黑度不均匀。

14.9严格按胶片的药液的要求进行洗片,严禁通过提高显影温度的方法来增加底片黑度,在发现显影液老化时应及时更换。

14.10当发现底片有未定透倾向时应及时更换定影液。

14.10胶片、底片保存:

14.10.1胶片、底片不可接近氨、硫化氢、煤气、乙炔、酸等有害气体,否则会产生灰雾。

14.10.2装片或取片时,胶片与增感屏应避免磨擦,否则会引起擦伤,形成伪缺陷。

14.10.3胶片应保存在低温环境中,通常以10~15℃最好,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

14.10.4胶片应远离热源和辐射,在暗室红灯下操作距离不宜过近,暴露时间不宜过长。

14.10.5胶片应竖放,避免受压感光。

15.合格片标准:

15.1黑度

选择的曝光条件应使底片的黑度范围在标准要求的范围内:

壁厚(mm)

验收标准

射线种类

允许黑度范围

备注

34

JB4730-94

γ射线

1.8~3.5

15.2像质指数:

像质指数与透照厚度的关系如下表

像质指数与透照厚度的关系

透照厚度mm

≤6

>6~8

>8~12

>12~16

>16~20

>20~25

>25~32

>32~50

像质指数

编号

15

14

13

12

11

10

9

8

线直径mm

0.125

0.16

0.20

0.25

0.32

0.40

0.50

0.63

注:

当像质计放在胶片侧时,像质指数按此表规定的数值增加一个指数。

15.3影像识别要求

底片上的像质计影像位置正确,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齐全,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形象,在焊缝影像上,如能清晰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