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怎么写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6047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怎么写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怎么写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怎么写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怎么写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怎么写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怎么写论文.docx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怎么写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怎么写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怎么写论文.docx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怎么写论文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报告怎么写论文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运用优秀案例

(优质范文)

篇1:

2021年义务教育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总报告

一、总体概述

(一)监测目的

为推动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对中小学生学业质量进行监测,一方面用于辅助政府科学决策,另一方面用于帮助学校改进,促进区际、校际均衡发展,最终建立体现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具有成都特色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二)监测对象

全市21个区(市)县和直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五、八年级部分学生,以及相关学科教师和学校校长。

(三)监测内容

除了纸笔测验测查学生相关学科学业水平外,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的背景信息及影响学业成绩的相关因素。

(四)监测方法

1.监测样本本次监测采取现场抽样的方式,并充分考虑了地区(城市、县城、农村)、地域(一、二、三圈层)、学校类型(公办、民办)三类分层特征,小学抽样学校共131所,学生13248人;初中抽样学校共134所,学生13395人。

2.监测工具本次学业质量监测工具包括学科监测和问卷调查两部分。

各学科教研员依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市义务教育段学科教学标准及评价手册》,结合《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在双向细目表中拟定考核的能力层级,特别关注与学生未来发展关系密切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的考查。

二、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一:

**市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业水平情况

(一)**市七年级数学学业质量总体表现

1.七年级数学监测情况

全市七年级数学学科A等、B等和C等人数比例分别为60%、29%和11%。

全市七年级数学达标率为89%(A等为优秀,B等为合格,C等为不合格;人数比例之和为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人数比例,简称达标率,下同)。

从全市看,区县30、区县45、区县43、区县35、区县38、区县47、区县41、区县33达标率均在90%以上,其中区县30的达标率居全市第一(99%),区县40的达标率全市最低(74%)。

区县30的A等学生比例全市最高(88%),区县40的A等学生比例全市最低(37%),说明全市不同区域A水平学生比例有较大差异。

2.不同类型学校情况对比

从城乡区域来看,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达标率差值为16个百分点,差异较大。

A水平人数比例最大差值为37个百分点(城郊接合部学校与农村学校)差异很大;城乡接合部学校与城关镇学校(差值为8个百分点)、乡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差值为9个百分点)相差不大。

从办学性质来看,公办学校A水平人数比例低于民办学校23个百分点(农民工子弟学校拟专项监测,此次未抽取)。

(二)七年级学生在内容维度上需要关注的问题

1.关注学生数学学科各内容维度上的发展不均衡状况

本次七年级数学监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统率、综合与实践”四个维度。

通过监测考查学生各内容维度的掌握达标情况及各内容维度的均衡发展情况。

从成都市整体层面和区(市)县层面来看,四个内容维度之间发展都不均衡,掌握最好的是“统计与概率”,最差的是“综合与实践”。

从各区县学生内容维度的掌握情况来看,差异最大的是区县36,各维度得分率最大差值为59个百分点;差异最小的是区县30,各维度得分率最大差值为33个百分点。

2.关注不同群体学生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发展情况

在两大主要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掌握上,所有类别学校学生的“图形与几何”的发展滞后于“数与代数”的发展:

从办学学制看,完全中学和初级中学学生得分率相差6个百分点,九年一贯制和12年制学生相差7个百分点;从城乡区域看,城市学校学生得分率相差5个百分点,城关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得分率相差6个百分点,城郊接合部学校和乡镇学校学生得分率相差7个百分点。

(三)在能力维度上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次七年级数学监测的能力分为“知识技能、数学理解、规则运用、问题解决”四个维度。

通过监测,考查学生各能力发展的达标情况及各能力维度均衡发展情况。

监测结果二:

***市小学科学学业水平情况

(一)**市四年级科学学业质量总体表现

1.四年级科学监测情况

全市四年级科学学科A等、B等和C等人数比例分别为61%、37%和2%。

全市四年级科学达标率为98%(A等为优秀,B等为合格,C等为不合格;人数比例之和为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人数比例,简称达标率,下同)。

从全市看,区县41、38、47、42、45达标率并列全市第一,均为100%,区县49的达标率全市最低(94%)。

区县45的A等学生比例全市最高(94%),区县39的A等学生比例全市最低(23%)。

2.不同类型学校情况对比

从城乡区域来看,全市不同地区学校达标率最大差值为9个百分点,差异较小。

A等人数比例最大差值为29个百分点(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差异较大;城乡接合部学校与城关镇学校(差值为12个百分点)、乡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差值为6个百分点)相差不大。

从办学性质来看,公办学校A等人数比例低于民办学校17个百分点。

(二)四年级学生在内容维度上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注学生科学学科各内容维度上的发展不均衡状况。

本次四年级科学监测内容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空间”三个维度。

通过监测考查学生各内容掌握的达标情况及各内容维度的均衡发展情况。

区县39、区县51、区县42、区县34和区县32四年级科学三个内容维度的掌握情况依次为“地球与空间、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成都市整体及其余区县四年级科学三个内容维度的掌握情况依次为“生命世界、地球与空间和物质世界”,这说明学生各内容发展不均衡。

区县48、区县39、区县51、区县42、区县34和区县32四年级科学发展最好的(地球与空间)与发展滞后的(物质世界)差异最大的是区县34,得分率差值为18个百分点;差值最小的是区县48,差值为9个百分点;其余区县四年级科学发展最好的(生命世界)与发展滞后的(物质世界)差异最大的是区县36,得分率差值为19个百分点,差值最小的是区县43,得分率差值为7个百分点。

监测结果三:

成都市影响学生学业相关因素情况

注:

1.以下报告中涉及数据之间差异比较的标准如下:

0~5分表示差异不大,5~10分表示差异较大,10分以上表示差异很大,20分以上表示差异非常大。

2.依据统计学和测量学的一般规定,将问卷测评结果分为高分组、中分组和低分组。

(一)市中小学生实践能力总体情况良好

从整体上看,2014年成都市中小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总体得分情况较好,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得分均较高。

1.成都市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整体好于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1年**市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各维度平均差值为9分,差异较大。

学生学习动机平均分小学为83分,初中为74分,得分相差9分;学生学习方法平均分小学为85分,初中为76分,得分相差9分;学生社会实践平均分小学为78分,初中为69分,得分相差9分。

2.市各区县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得分情况

各区(市)县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分高于初中学生。

绝大多数区县小学生“学习动机”与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得分相比大于5分和10分,差异较大或很大,需关注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引导。

42的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得分差异很大,为13分;48的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得分差异最小,为4分。

从区域来看,初中生、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标准差均小于3,差异不大。

各区(市)县各水平段的人数比率差异明显,部分区县低分段人数比率较大,区县35、37的低分段人数比率超过了40%,需引起高度重视;区县32、42、43、36高分段人数比率超过了50%,学习动机水平结构合理,表现优秀。

3.市不同类型学校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得分情况

**市各类型学校学生“学习动机”得分较高,小学生全市平均分为83分,初中生全市平均分为74分;小学各类型学校间、初中各类型学校间的得分差异均不大;但学制为其他类型学校的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得分最低,与最高分差6分,差异较大,需加强激发。

4.市各区县中小学生学习方法得分情况

各区(市)县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分高于初中学生,绝大多数区市县小学生“学习方法”与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得分相比大于5分和10分,差异较大或很大,需关注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和选择。

区县32的中小学生“学习方法”得分差异最大,为16分;区县48的中小学生“学习方法”得分差异最小,为1分。

各区(市)县学生“学习方法”各水平段的人数比率差异明显,部分区县低分组人数比率较大,区县41、40、48、37、49、35、31、38的低分组人数比率超过了30%;区县47、36、45、43、42、32高分组人数比率超过了50%,表现优秀。

5.成都市不同类型学校中小学生学习方法得分情况

成都市各类型学校学生“学习方法”得分较高,小学生全市平均分为85分,初中生全市平均分为76分。

中小学生各类型学校间的得分差异不大。

6.成都市各区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得分情况

除区县48外,其余区(市)县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得分高于初中学生,绝大多数区(市)县小学生“社会实践”与中学生“社会实践”的得分大于5分和10分,差异较大或很大,需关注初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和能力提升。

区县32的中小学生学习方法得分差异最大,为17分;区县36的中小学生学习方法得分差异最小,为4分。

各区(市)县学生“社会实践”各水平段的人数比率差异明显,部分区县低分组人数比率较大,区县39、40、50、37、49、35、31的低分组人数比率超过了30%;区县47、36、45、41、33、43、42、32的高分组人数比率超过了50%,表现优秀。

7.成都市不同类型学校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得分情况

总体上看,各类型学校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得分差异较小,均衡度高;不同类型学校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得分要高于初中学生;从具体的城乡分类来看,城市学校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得分高于农村学校,但城市学校中学生的“社会实践”得分低于农村学校。

(二)成都市中小学生创新意识情况良好

从整体上看,2021年成都市中小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总体得分情况较一般,小学平均分为75分,初中平均分为74分,得分均不高。

1.成都市各区县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得分情况

各区(市)县区域内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创新意识”得分差异均小于5分,差异不大;各区(市)县之间初中生相比、各区(市)县之间小学生相比的得分差异均较小,均衡度高。

各区(市)县学生“创新意识”各水平段的人数比率差异明显,部分区县低分组人数比率较大,区县51、36、39、40、48、50、37、34、49、46、31、44的低分组人数比率超过了30%;区县47、45、33、32的高分组人数比率超过了45%,表现良好。

2.成都市不同类型学校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得分情况

各类型学校中学生和小学“创新意识”得分差异较小,均衡度高;从具体的城乡分类来看,城市学校的学生“创新意识”得分高于农村学校。

(三)成都市中小学学校领导力情况较好

市中小学“学校领导力”方面得分较高,小学学校校级干部自评得分为91分,教师他评为83,初中学校校级干部自评得分为87,教师他评为78分;领导力下“民主管理、教学支持、专业发展支持”三个维度的得分也较高。

成都市中小学学校领导力评价存在差异。

“学校领导力评价”,校级干部自评得分高于教师他评得分,校级干部与教师对学校领导力的认同存在差异;学校领导班子应加强民主管理的公开、宣传,畅通与教师沟通宣传的途径,增强对学校管理策略的认同,争取更多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活动中来。

(四)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情况良好

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得分较高,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得分为85分,初中教师“教学方式”得分为84分,教师教学方式科学、有效,情况良好。

(五)市中小学生与教师的师生关系表现良好

注:

师生亲密性为0~100分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师生之间亲密性越好。

师生冲突性为0~100分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师生之间的冲突性越小。

师生关系满意度为0~100分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师生之间总体满意度越高。

从总体上看,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得分情况较好,小学平均分为83分,初中平均分为79分,得分均较高;全市小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好于初中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

1.市中小学师生关系评价存在差异

中小学“师生关系”评价均存在较大差异,教师的自评得分高于学生的他评得分,小学师生关系评价分差达到5分,其中亲密性评价分差达9分,满意度评价分差达8分;中学师生关系评价分差达到10分,其中亲密性评价分差达15分,满意度评价分差达11分。

2.市各区县中小学生评师生关系得分情况

除区县48、37、49、38外,其余区(市)县小学生的师生关系评价得分高于初中学生。

区县42的中小学生评价师生关系得分差异最大,为13分;区县34、35的中小学生评价师生关系得分差异很小,低于1分。

各区(市)县“师生关系”在各水平段的人数比率差异明显,部分区县低分组人数比率较大,区县39、40、48、37、34、49、35、31、44、38的低分组人数比率超过了30%;只有区县42、32的高分组人数比率超过了50%,师生关系认同度高。

(六)学生的非学业因素影响学生学业成绩

1.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成正相关

学生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来看,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学业成绩得分高于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初中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业的影响比小学显著,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学业成绩比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学业成绩高10分。

2.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业成绩成正相关

学生学习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来看,学习方法好的学生学业成绩得分高于学习方法差的学生;初中学生学习方法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比小学显著,学习方法好的学生学业成绩比学习方法差的学生学业成绩高14分。

3.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学业成绩成正相关

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来看,社会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学业成绩得分高于社会实践能力差的学生;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比初中稍大,社会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学业成绩比社会实践能力差的学生学业成绩高4分。

4.学生创造性与学业成绩成正相关

学生的创造性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来看,创造性强的学生学业成绩得分高于创造性差的学生;初中生创造性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比小学显著,创造性强的学生学业成绩比创造性差的学生学业成绩高10分。

5.中小学师生关系与学业成绩成正相关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来看,师生关系好的学生学业成绩得分高于师生关系不太好的学生;初中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比小学显著,师生关系好的学生学业成绩比师生关系不太好的学生学业成绩高16分。

(七)影响学生学业相关因素情况总体印象(见表1、表2)

三、综合建议

六年来,我市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研制了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科学等学科教学及评价标准,建立了一支质量监测的专家队伍,引导区(市)县建立健全了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评价制度,促进了全市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一)科学督导评估,提升均衡发展水平

市作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多措并举,推动教育发展均衡化,圈层之间、区(市)县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在逐渐缩小。

但圈层之间、区(市)县之间、城乡之间学生学业质量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个别区(市)县的学生学业质量水平提升缓慢。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生学业质量提升工作的过程督导和管理,强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提升措施的落实;教研部门应加强对学校课堂教学的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二)实施个性化指导,提高扶持薄弱效能

**市及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调研,了解不同层面的真实需求,找准切入口,采取科学有效的指导,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特别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市)县及基层学校的依法办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水平。

各级教研部门,应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了解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的真问题。

依据“聚焦课程课堂,内涵特色发展”的总体思路,畅通科研指导、课堂诊断、专题讲座、跟踪指导等路径,提升学校基于教育教学真问题的科研水平,提高学校课程建设水平,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和课堂教学效益,促进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强化教学研究,促进整体质量提升

全市和区(市)县教研部门,就管理角度而言,应调整对教学过程的管理重点;就教育教学研究而言,应多路径调查研究制约学生各学科学业水平内部均衡发展的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分阶段、有计划开展序列性研究。

通过课题引领、专题研究等方式,加大问题研究力度,提高研究实效,着力推广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研究学情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对课程标准掌握水平的提高;通过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各学科学习内容全面掌握,促进学科能力协调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开展实效研训,增长教师学科教学素养

各级教育研训部门应有效整合“研、培、改”的各项工作,通过调查研究,甄别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就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研训课题,深入开展教育研究;聚焦制约区域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研读、教学沙龙等方式,开展研讨,推广科研成果,使课堂教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科学规划培训课程,通过名师引领、理论提升、专题研修、实践中学习等路径,分层分类培训教师;聚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增长,通过教育研究、教学研讨、教师培训的精诚合作,共同着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五)遵循学习规律,激活学生学习潜能

厘清影响学习潜能发展的不同类别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内外因的相互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首先要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和谐、宽松、愉悦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一个安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教师和同学间开展心灵对话、经验分享,提升学生学习效能感。

其次,结合区域实际多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

(六)强化家校合作,不断增强教育合力

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和有效运用社会和家庭的资源,共同着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尤其是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对于学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家庭与学校双方合作,优势互补,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不断增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教育合力。

各区(市)县应找准切入口,加强研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共同着力于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环境的营造。

 

篇2: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问题与思考

当前,进行规范、系统、科学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究已经成为义务教育转向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设立了“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项目,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测试范围狭隘、测试形式单一、试题命制缺少学业质量标准、应试现象普遍、排名现象严重等问题。

完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机制,需要全面理解“学业”的内涵,建立灵活的监测运行机制,构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评价。

学业质量监测指在学生学习过程达到一定阶段时,学业质量监测部门为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对照学业质量标准、采用一定的测试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若干课程学业质量实施的一种评价。

它并不是人们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考试与评估,而是站在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对学生学业质量的宏观把握。

因此,实施学业质量监测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教育质量的现状,作出正确的决策,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从2006年起,我国多数省份就已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监测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这一新事物的发展和完善。

一、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的必要性

教育部发布的《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显示出两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到2009年底,我国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3052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7%。

小学学龄儿童的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

在师资方面,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9.4%,小学生师比为17.88:

1;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8.28%,生师比为15.47:

1。

第二个变化是学龄人口呈逐年减少的态势,小学校数量、学生数量有所减少;初中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也略有减少。

学龄人口的变化,使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继续提高:

2009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5.60%,比2008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79.2%,比上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

上述两个方面的变化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在量的累积上已显规模效益。

但教育发展重点需要从数量扩张向关注教育质量内涵、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转变。

而教育质量的提升有赖于科学、系统、有效的学业质量监测来提供真实的评价数据和分析。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可以增加教育决策依据,完善教育决策机制;改进课程计划实施,改善教学工作状况;诊断课程内容,修缮教学计划;提高教师教育效益;增强公众的教育理解。

它是提升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的有效手段。

但长期以来,“以考评教,以分评学”的评价体制已经严重扭曲并制约了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抑制了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的提升。

因此,在当前进行规范、系统、科学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究已经成为义务教育转向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

(一)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的实施

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设立了“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1〕〔2〕〔3〕。

上海市、辽宁省、江苏省、天津市、甘肃省、福建省、青岛市、海口市、深圳市南山区和新疆克拉玛依市等十个省、市先后实施了这一项目。

迄今为止,全国已经形成了抽样测试和非抽样测试两套测评模型,建立了一套省、市、区(县)三级报告反馈系统,开发了学校、班级和学生个体的反馈报告生成程序。

一方面,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标准和程序,在数据处理上应用了试题等值技术、项目反应理论、多层线性分析、回归分析、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理论和技术,保证了测试工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增强了测试结果的科学性。

而且,该项目构建了严密的测试流程,以小学三年级学生和中学八年级学生为主要测试对象。

其中,对三年级学生测试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对八年级学生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四个学科。

该项目的学科测试框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常模为基准,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着重考查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素养和能力。

另一方面,该项目使用学生、教师和校长问卷对学生学习背景信息、教师教学及学校管理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查。

学生问卷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校环境、学习压力、师生关系、学习动机、自信心和学习方法等;教师问卷包括教师基本情况、教师教学方法、教师对学校教学管理的评价、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校长问卷包括校长及学校基本情况、校长教学领导力、办学自主权、国家课程开设情况和对教师的专业支持等方面。

此外,项目组为参加抽样测试的地区提供了省、市、区(县)三级反馈报告,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和中学八年级学生在各测试科目上的表现以及各地方关注的地区和群体差异。

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学生在各学科不同水平的人数比例;学生在各学科的得分分布情况;不同群体学生在各学科的表现;学生在各学科、各内容领域和能力维度的表现;学生每道测试题的作答情况;典型试题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其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联;等等。

同时,项目组还为参加非抽样测试中的地区和学校提供学校、班级和学生三类反馈报告,分别以地区、学校和班级为背景描述学校、班级和学生在各学科测试中的表现。

其中,在班级和学生报告中还给出了每名学生在各学科的总体及其各内容领域和能力维度所处的水平。

(二)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有助于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