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全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5396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管理全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现代企业管理全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现代企业管理全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现代企业管理全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现代企业管理全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全笔记.docx

《现代企业管理全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管理全笔记.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企业管理全笔记.docx

现代企业管理全笔记

现代企业管理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述

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类型

企业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依法成立,自主经营,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人型或非法人型经济组织。

作为一个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要素:

(1)拥有一定数量、一定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和资金;

(2)具有开展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活动的场所;

(3)具有一定技能、一定数量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

(4)从事社会商品的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

(5)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6)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

二、企业的产生和发展—1.手工业生产时期2.工厂生产时期3.企业生产时期

三、企业的类型

(一)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分类

(二)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分类

(三)按照企业所属产业行业分类(四)按照企业使用的主要资源分类

(五)按照企业规模分类(六)按照企业生产力组织形式分类(七)按照企业面向市场范围分类

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的概念: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为核心的企业组织与管理制度。

产权,即财产权。

通常产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

也可以说,产权是指建立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的归属权利和经营权利。

企业制度的构成企业制度包括企业形态和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内容

1.企业形态:

企业形态是指企业产权关系和反映这种经济内容的法律表现。

产权关系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投资人的出资方式、对资产的占有状况、权益实现的规则、企业资产的支配权如何行使以及企业资产的支配权同出资者的关系。

法律表现是指依法确立的企业形态,它确定了企业市场主体资格,这是企业制度的基础。

一般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法人制公司企业三种基本法律形式。

2.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以及各项经营管理制度。

它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

企业领导体制是关于企业领导层的构成、职责分工、权力划分以及相互关系的规定。

企业组织结构是关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工作岗位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规定。

经营管理制度是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规定。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法人财产权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基本特征,以专家为中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产权清晰。

2.权责明确。

3.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

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1.股东会。

2.董事会。

3.以总经理为首的执行机构。

4.监事会。

 

第三节经营管理与经营机制

企业经营的概念

企业经营,是指企业以市场为依托,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和资产交换为内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为目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

企业经营的特点

1.外向性。

2.风险性。

3.应变性。

4.主体性。

5.市场导向性。

企业管理的概念:

企业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科学管理原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以及各种经营要素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践活动。

企业管理的任务:

1.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2.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人的聪明和才智。

3.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国家和社会承担责任。

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1.管理组织高效化2.管理方法科学化

3.管理手段信息化4.管理人员专业化。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企业经营机制的概念:

企业经营机制,就是指企业在一定外部环境下,能引导、激励、推动和约束企业行为,使其适应环境变化,趋向企业目标的内在机理和运作方式。

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

1.按照企业系统组成划分,可以分为投入机制、转换机制、产出机制和反馈机制。

2.按照企业组织职能划分,可以分为权力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

3.按照企业运转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决策机制、应变机制、创新机制、协调机制等。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条件

(1)政府转变职能,为所有的企业平等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2)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优。

(4)实现社会化服务,解决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

第二章企业文化

第一节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以及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

2.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内容

(一)企业精神文化:

1.企业经营哲学2.企业价值观3.企业精神4.企业伦理

(二)企业制度文化:

1.企业法规2.企业经营制度3.企业的管理制度

(三)企业行为文化:

1.企业家行为2.企业模范人物行为3.员工行为

(四)企业的物质文化:

1.企业的产品和服务2.企业的名称和标识3.企业生产设施及环境4.企业广告及文化传播网络

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时代性

(二)系统性(三)稳定性(四)独特性(五)民族性

企业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约束功能5.辐射功能

第二节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1.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2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3全员参与与领导者身体力行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1.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

2.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

3.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

4.寓教于乐,塑造先进典型的模范形象,打造行为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1.精神文化建设2.制度文化建设3.行为文化建设4.企业物质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

1.分析内外因素,设计出有企业特色的文化

2.倡导实践,让员工认同新的企业文

3.制度强化,巩固企业文化

4.完善提高,充实发展企业文化

第三节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的概念: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及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一切活动及其表现的总体印象和整体评价。

企业形象的构成:

企业形象由企业的有形要素、无形要素两大类构成。

1.企业形象的无形要素

(1)企业理念

(2)企业制度(3)企业信誉(4)员工素质

2.企业形象的有形要素

(1)产品形象

(2)环境形象(3)业绩形象(4)社会形象(5)员工形象

企业形象的特征:

1.客观性和主观性2.整体性和层次性3.稳定性与动态性4.对象性和传播性5.独特性与创新性

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作用

(一)在内部管理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2.有利于增强企业实力3.有利于企业多角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

(二)在外部经营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资源的增长

2.有利于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扩大产品的销售力

3.有利于企业公共关系的处理。

企业形象的评价指标

1.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评价企业形象的两个常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客观指标,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2.知名度是评价企业形象的量的指标,它是一个企业被公众知晓和了解的范围和程度,从中可发现企业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它是评价企业名声大小的客观尺度,不涉及公众对企业舆论评价的质的判断。

企业知名度高,表示企业外界名声大;企业知名度低,表示企业外界名声小。

3.美誉度是评价企业形象的质的指标,它是一个企业被公众信任、赞许和肯定的程度,是评价企业社会影响和社会舆论好坏程度的客观指标。

美誉度高,表明企业在外界形象好;美誉度低,表明企业在外界形象差。

企业形象设计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CIS)

是指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播系统(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传达给与企业相关的社会公众,并促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感。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构成:

1.企业理念识别2.企业行为识别3.企业视觉识别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策划:

1.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导入

2.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原则

(1)战略性原则。

(2)民族化原则。

(3)个性化原则。

(4)社会化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同一性原则。

(7)规范性原则。

(8)操作性原则。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实施:

1.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传播:

1)CIS的对内传播2)CIS的对外传播

2.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实施的控制

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企业家的培育

企业家的概念:

不论是否是企业的所有者和创业者,只要是以营利为目的,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的成功的企业经营者,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的特征:

1.企业家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目光短浅者,而是一个远见卓识、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善于谋略的战略家。

2.企业家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于他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即他能对周围一切正在发展变化着的工作,以哲理性的思维方式做出新的概括、归纳、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一种新的观念。

3.成功的企业家富有冒险精神,不怕失败,在经营中先行一步,占尽先机。

4.企业家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能谙熟各种领导方法、原则和规律,具有非规范化的经验和创造性的领导艺术。

5.企业家能把企业各要素科学地结合起来,使各要素发挥较高的效用。

6.企业家具有伯乐识马的眼力,能够冲破世俗偏见和陈腐观念,善于选拔人才。

7.企业家能灵活地协调各种工作关系。

企业家的素质(我国的企业家应具备以下素质)

1.心理素质;2.能力素质

企业家的培育:

(一)企业家产权制度改革

(二)优化市场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家市场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完善激励机制.(四)企业家岗位的职业化

(五)坚持政企分开.(六)建立多层次的企业家社团

第二节员工队伍建设

员工队伍建设的意义

员工队伍建设的内容:

(一)思想建设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根本

(二)作风建设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前提

(三)能力建设是员工队伍建设的关键

(四)创新能力建设是员工队伍建设的精髓

(五)创造业绩是员工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

企业中层管理者的特点

1.经济上,他们一般比大部分员工获得更高的薪水,显得相对宽裕。

2.知识层次上,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工作中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从行为目标看,他们并不满足于一定的高薪,对工作环境、成就感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与其他员工相比相对较强。

4.从工作特点看,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育

1.把培训作为造就高绩效中层管理队伍的重要途径

2.建立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

3.建立合适的人才选拔机制

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

1.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较高的学历、专门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

2.专业技术人才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事业的发展。

3.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4.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动力。

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

1.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使其持续、良性地发展

2.注重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辅导

3.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4.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

5.对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多种模式、灵活的薪酬制度

企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1.对现有工人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并实施终身培训机制

2.提升技能鉴定与培训质量

3.推广以师带徒活动

4.创造有利于优秀工人技师成长的环境

第三节企业工资管理

工资的含义

工资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工资就是薪酬的概念,它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社保、分红等,即全部薪酬。

狭义的工资是指职工劳动报酬中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不包括福利、社保和分红。

工资的特征

1.工资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所获得的劳动报酬

2.工资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物质补偿

3.工资标准必须符合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

4.工资必须以法定方式支付

工资管理的原则

1.激励原则。

2.按劳分配原则。

3.公平原则。

4.吸引优秀人才原则。

5.经济性原则。

6.合法性原则。

影响工资水平的内在因素

(1)劳动者的劳动。

(2)技术水平。

(3)职务的高低。

(4)工作的危险程度。

(5)工龄长短。

影响工资水平的外在因素

(1)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

(2)地区和行业的工资水平。

(3)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4)政府的政策法律规定。

企业工资制度

企业的工资制度是指在劳动报酬分配原则的指导下,为计量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消耗,计算与支付劳动报酬制定的一套准则、标准和具体办法。

(一)岗位技能工资制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按照员工在生产中的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分别规定不同工资标准,是建立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上,以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工资制度。

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特点

1.体现了按劳取酬的原则,使劳酬挂钩。

2.是对传统的等级工资制的一种制度性改革。

3.把企业的工资水平和经济效益挂钩,有利于发挥工资的效益职能。

4.岗位技能工资制从结构上把岗位劳动评价与员工个人的劳动绩效评价区分开,分为基本工资和辅助工资。

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基本构成

(1)岗位工资。

(2)技能工资。

(3)辅助工资。

(二)技术等级工资制

技术等级工资制是工人工资等级制度的一种形式,是把各工种按其技术复杂程度、繁重程度、精确程度、工作责任大小等因素划分为若干个技术等级,并按照员工所达到的技术等级来确定其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

技术等级工资制的组成要素

(1)工资等级表。

(2)工资标准。

(3)技术等级标准。

(三)职务等级工资制

职务等级工资制是企业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所实行的按照职务规定工资的一种工资等级制度,不同职务有不同的工资标准,在同一职务内又划分若干等级,以此反映同一职务不同人员之间的知识、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差别,每个员工都在职务所规定的工资等级范围内确定工资标准的制度,简称为职务工资制。

职务等级工资制的特点

(1)职务等级工资制是按职务规定工资标准,实行一职数级、上下级职务间有一定交叉的办法。

(2)实行职务工资制时,各职务工资标准均有上、下限,只要职务不变,其工资标准只能在该职务规定的限度内调整,达到职务最高标准时不再增加,只有改变职务后才能改变工资标准。

(3)职务等级工资制是以“职”定“薪”,担任哪一职务,就拿哪一职务的工资,担任同一职务的职员,不管其能力有何差别,均按同一标准领取工资。

(4)每个工作人员都只能在本职务的工资等级区间内提升工资,只有晋升职务才能进入高一级职务的工资等级区间。

职务等级工资制的构成

(1)职务序列和职务名称表。

(2)职务工资标准表。

(3)业务标准。

(4)职责条例。

(四)绩效工资制

绩效工资制度的前身是计件工资制,是将员工的工资收入与个人或团队的业绩挂钩,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与产品数量和质量挂钩的工资形式

绩效工资制的特点

(1)优点:

一是有利于职工工资与可量化的业绩挂钩,将激励机制融于企业目标和个人业绩之中,员工干好与干坏、干多与干少所获得的工资是完全不同的;二是有利于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提高企业效率,节省工资成本;三是有利于突出团队精神和企业形象,增加激励力度和员工的凝聚力;四是在整个工资中绩效工资占的比例在50%以上,浮动部分所占比例比较大。

(2)缺点:

一是容易导致对绩优者的奖励有余,对绩劣者约束欠缺的现象发生;二是在对绩优者奖励幅度过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一些雇员瞒报业绩的行为。

绩效工资制实施的条件

1.工资范围足够大,各档次之间能拉开距离。

 

2.业绩标准要制订的科学、客观;业绩衡量要公正有效,衡量结果应与工资结构挂钩。

3.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支持业绩评估系统的实施和运作,使之起到奖励先进、约束落后的目的。

  

4.将业绩评估过程与组织目标的实施过程相结合,将工资体系运作纳入整个企业生产和经营运作系统之中

业绩评估的目标及原则 

(1)员工对评估目标一定要接受和认可。

(2)业绩测量手段要可靠、公正和客观。

(3)对非业绩优秀者要及时帮助。

(4)对业绩优秀者要及时奖励。

(五)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又称为分解工资制、多元化工资制或组合工资制。

这一制度是依照工资的不同职能,把工资分解成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分别规定不同的工资额,最后组合为职工的标准工资,用来支付员工各种不同劳动消耗的报酬。

结构工资制的特点

(1)灵活性较大。

(2)适应性较强。

(3)工资的各种职能作用均能得到充分发挥。

(4)结构工资制既反映了劳动的流动形态和凝结形态,又考虑了劳动的潜在形态,从而较好地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5)结构工资制是以职务(技术)为主,以资历等因素为辅的工资制度,这样安排可鼓励职工努力学习和钻研技术,提高业务水平。

结构工资制的构成

(1)基本工资。

(2)岗位技能工资。

(3)年功工资。

(4)效益工资。

(六)工资集体协商制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形式、收入水平进行平等协商,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

第四章财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资金管理

资金筹集的概念

企业筹资是指筹资主体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的活动。

资金筹集的要求

1.要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减少资金占用。

2.要控制资金筹集的时间,既保证及时供应又防止占用时间过长。

3.要认真选择筹资的渠道与方式,力求降低筹资成本。

4.要适当安排自有资金与借贷资金的比例,正确运用负债经营。

企业筹资渠道

(1)国家财政资金。

(2)银行信贷资金。

(3)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4)其它企业资金。

(5)居民个人资金。

(6)企业自留资金。

企业筹资方式

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利用留存收益;④商业信用;⑤发行债券;⑥融资租赁;⑦银行借款。

资金成本概念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

(1)用资费用

(2)筹资费用。

资金成本的作用

(1)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

资金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重要因素,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的基本依据,是企业选用筹资方式的参考标准,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主要参数。

(2)资金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当采用净现值指标决策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此时净现值为正则投资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当以内部收益率指标决策时,资金成本是决定项目取舍的一个重要标准:

只有当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高于资金成本时,项目才可能被接受,否则就必须放弃。

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

个别资金成本是指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

其中包括:

债券成本、银行借款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前两者可统称为负债资金成本,后三者统称为权益资金成本。

1.债券成本

2.银行借款成本

3.优先股成本

4.普通股成本

5.留存收益成本

 

6.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

 

投资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1.讲求效益原则

2.先内后外,合理分配投资比例原则

3.及时足额筹集资金,保证投资项目资金供应原则

4.加强工程预算管理,实施有效的投资控制原则

对内长期投资管理

1.对内长期投资的决策程序

选择投资机会,拟订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设计任务书,投资项目的评估与决策,执行投资项目。

2.对内长期投资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因素

(1)长期现金流量

(2)资金时间价值(3)资金成本(4)投资风险程度

对外投资的种类

1.按投资时间和目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2.按投资方式分为对外证券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投资的程序

1.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明确投资目的。

2.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科学选择投资对象。

3.根据投资对象的特点,正确选择出资方式。

4.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投资资产的价值。

5.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不断提高投资收益。

6.认真评价投资业绩,及时反馈各种信息。

资金使用管理

(一)流动资金管理

1.现金管理。

2.应收账款的管理。

3.存货管理。

(二)固定资金管理

固定资金的概念

固定资金是指企业占用在劳动手段上的资金,是企业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

由于它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发挥作用,其价值随着固定资产磨损程度逐渐地、分批次地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与流动资金相区别。

固定资金的特征

(1)它的循环周期取决于固定资产在生产中执行职能的时间。

(2)它的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在时间上的分离,一方面要求积累足够的折旧基金,以便将来进行实物更新,另一方面又让企业可以把折旧基金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数量。

(3)固定资金投入是一次性的,而资金的回收及其效益是分次逐步实现的

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数额表示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扩张情况。

因此,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是:

认真保管,加强维修,控制支出,提高利用率,合理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固定资产是否全部投入使用,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满负荷运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最大,还取决于固定资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是否有销路。

第二节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的概念

泛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

 

成本费用的作用

(1)成本费用是反映和监督劳动耗费的工具。

(2)成本费用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3)成本费用可以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是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

(4)成本费用是确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依据。

成本费用的分类

(一)按照成本在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二)按照成本与产量的变动关系,可以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三)按照成本计入方法,可分为总成本与单位成本

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和措施

1.节约材料消耗,降低直接材料费用

2.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直接人工费用

3.推行定额管理,降低制造费用

4.加强预算控制,降低期间费用

5.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降低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的审核

(一)成本费用审核的基本方法

1.评价有关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

2.获取相关成本费用明细表,复核计算是否正确,并与有关的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及有关的申报表等核对。

3.审核成本费用各明细子目内容的记录、归集是否正确。

4.对大额业务抽查其收支的配比性,审核有无少计或多计业务支出。

5.审核会计处理的正确性,注意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