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发展及思考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343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发展及思考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发展及思考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发展及思考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发展及思考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发展及思考_精品文档.doc

《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发展及思考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发展及思考_精品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发展及思考_精品文档.doc

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发展及思考

程家国20121081242012级卫生检验公共卫生学院大理大学

【摘 要】药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应用微生物技术对药品在研制、生产、贮藏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和安全性评价的专业技术学科。

《中国药典》在2000年版正式收载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微生物检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大提高了检验水平,然而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临床用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简要讲述了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现状发展及思考,并且分析了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几点建议,旨在提高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水平,控制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现状;发展;思考

1前言

最近几年来,随着卫生微生物检验的国内交流、国际交流较广,并且引起了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大大提高了卫生微生物检验水平,然而,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甚至对临床用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尝试性提出了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几点建议。

2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现状

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设备仪器有很多,例如免疫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细菌培养和鉴定仪,这些设备仪器得到了广泛应用。

很多医院使用的药敏纸片、细菌编码鉴定卡、商品培养基的质量较好。

而检验人员队伍已经被大量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取代,甚至逐渐培养出大量临床微生物专家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国内交流、国际交流较广,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大大提升了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水平。

2.1 药品微生物污染率逐年减少。

我国大部分省份药品卫生微生物污染率呈逐年减少趋势。

说明GMP认证和GSP达标工作的推行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同时,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其中,在受污染的药品中,最为普遍的是中成药,占总不合格数的90.1%,尤其是含药材原粉的各种剂型,如丸剂、片剂和胶囊剂等。

大多数产品是因为生产流程不合理或对原辅料灭菌不严等原因造成,随着国内外药品流通的加强,中药生产厂家应该增强竞争忧患意识,严把质量关,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让人民吃上安全有效的药品,此外,药品主管部门也应该加强中药标准化的管理,为中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2.2 医院制剂微生物污染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加大了对医院制剂的监管力度,使得医院制剂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呈明显好转的趋势。

但相对于其它来源的品种,医院制剂具有自产自销、周期短、流通环节少等特点,造成药监主管部门监管困难。

少数小型医院甚至生产一些无批号、无生产日期、无成份的非法药品,中药制剂的现象更为突出。

同时某些医院制剂室设备条件差,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不严,也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评价结果显示,医院制剂不合格的品种主要集中在中药的口服制剂和化学药品的外用制剂方面。

大多数是因为细菌数超标,也有极少数霉菌不合格,还未发现检出致病菌的情况。

所以,医院制剂的问题不容忽视,继续加大对医院制剂的监管力度和提高医疗机构质量意识势在必行,医院制剂的管理应当纳入GMP认证的轨道上来,以确保人民用上安全有效的放心药品。

2.3 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对药品微生物检查项目质量意识淡薄在对23000家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中发现:

有16000家生产企业对药品微生物限度项目重视不够,其中13000家是中小型企业,他们在检验过程中对药品的含量、溶出度等技术指标把关较严,但对于药品微生物限度的控制和检验大都没有严格的操作概念,一般将送验的药品进行无菌处理,但在抽检的品种中就出现了药品微生物限度不合格的现象。

2.4 对《中国药典》标准的执行不够严格《中国药典》标准执行脱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对35000家生产经营企业以及药品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中发现:

38%检验人员在做控制菌的阳性对照方面操作不规范,认为阳性对照可有可无,有的甚至不做;在对含抑菌成分的药品检验时,对规定应采用离心沉淀法或薄膜过滤法的样品,23%检验人员了解不够清楚,多以常规法取而代之。

另外,2000年版药典在增补版上已明确规定化学口服制剂中的片剂、胶囊剂应该进行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有些检验机构(主要是药品检验所)根本就没有开展此项检验工作,但是,此次评价工作发现:

有2.4%的化学药品细菌数超标。

造成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药品标准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技术方面的因素,另外药品标准本身不规范的问题也是导致执行标准脱节的原因之一。

2.5 药品标准亟待完善2000年我国正式成立了微生物专业委员会,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微生物检验标准,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发现存在实际操作与药品标准脱节的现象。

此次评价工作显示仍有少数的口服抗生素药品细菌数超标(尚未发现检出致病菌的现象)。

抗生素作为一种抗感染治疗的特殊药品,其微生物染菌的情况应引起关注。

目前《中国药典》虽然收载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但针对抗生素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还较笼统,缺乏详细的实验指导原则,这样对药品合格性的判断就带来一定的困难。

另外,对口服化学药品是否做微生物限度的问题,检验人员对药品标准的理解也不统一。

对于中药制剂的微生物质量标准,应该有更严格的规定。

例如,现有的标准规定含中药原粉的丸剂,其细菌数不能超过30000个/克,在我们的检验工作中发现:

有些设备简陋和技术低下的厂家生产的某丸剂细菌数高达20000个/克,而有些生产工艺先进以及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则生产的中药丸剂细菌数为零。

这样的两品种均为合格产品,在考核指标上没有区别,但是,从成本的高低以及生产力的先进与落后的角度考虑,宽泛的质量标准势必导致不平等的竞争,达不到鼓励和刺激先进生产力的作用。

3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发展

尽管我国在药品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很多地区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缺乏硬件设备与软件设施,因此,对于药物的安全性分析存在一定的限制,隔离器技术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洁净室的特殊设施,适用于无菌取样和无菌试验。

隔离器技术早已被FDA和欧盟医药管理委员会所认证,采用隔离操作技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人员的影响,并大大降低无菌生产中环境对产品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我们目前处于普及中,是未来实验室高洁净度环境的发展趋势。

药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现在世界上比较领先的有,基于微生物生长信息的检验技术,如生物发光技术、电化学技术、比浊法等;直接测定的被测介质中活微生物的检验技术,如固相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计数法等;基于微生物细胞所含有特定组成成份的分析技术,如脂肪酸测定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指纹分析技术等。

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检测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国情,在药品微生物检测的软硬件设备上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我国药品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正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检查项目、检查方法以及药典的制定依据等方面都有了更加科学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无菌制剂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一些专业的实验操作人员还比较短缺,因此,我国应该加大力度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l)提高对于药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视。

药品微生物学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对于其安全性的检验也应该严格起来。

安全性是使用药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检验药品微生物时一定要做到无菌操作。

如果微生物污染了生物制剂,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危害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要根据相关规定对药品进行无菌检查,保证药品可以安全使用。

当前全球各个国家的药典都对无菌检查的范围、内容、方法及其抽样做出了明文规定,中国药典也对如何应用微生物检验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药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保证药品的安全,杜绝危险发生。

(2)提高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标准。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是控制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药品染菌程度直接影响其内在质量。

微生物限度可正确反映出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施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确保药品卫生质量的重要途径。

微生物污染了药品,药品的有效成分会遭到破坏,其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说糖类可能出现发酵的情况,PH值也可能发生改变;药品还有可能因为污染而产生毒素,比如肠道致病菌污染的药品,将会导致肠道疾病;应用表面创伤的药品,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使患者发生败血症。

所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将非规定灭菌药物染菌限度纳人国家标准,成为药品检验的常规检验之一,为了系统的研究,我国也建立了自己的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法,除注射剂和输液剂进行无菌检查,其他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都要进行一定限度的微生物检查,同时严格规定控制菌的数量。

(3)提高检验人员的水平。

在药品微生物学的检验过程中肯定会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想要保证技术水平的稳定实施,就要对于检验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大部分的药品检验员觉得,药典所要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通常较为宽松,所规定的菌落计数也不是很严格,从而影响了对检品的染菌控制,所以要增强无菌方面知识的培训,让检测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相关知识,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分内工作。

还有一些药品检验员对检验程序、实验条件等并未进行严格控制,同时也未严格遵守药典的操作规范实施检验,造成检品检验结果出现错误,这种情况就需要检验人员加强操作能力,提升实践水平,让操作更加规范化,严格化。

(4)环境和培养基的影响。

培养基的放置条件和培养基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脱水培养基是培养基的主要使用形式,因此,必须严格规定培养基的储存条件,避免培养基吸潮结块从而产生污染。

而且根据规定要求培养基应只允许实施一次蒸汽灭菌处理,已经经过高压灭菌处理的培养基必须尽可能缩减重复加热的时间,避免出现因加热过度而使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遭到破坏的现象出现。

微生物的检验对于环境也有较高要求,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必须单独配备而且高度洁净,并且实验室还必须配置单独的空气净化系统,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我国药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思考

4.1 生产企业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质量意识随着我国GMP认证工作的逐步展开,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意识都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即使通过了对GMP认证改造工作,质量意识仍不能放松,应该从源头抓起,对整个生产流程把关,不要等到检验不合格时再找原因,药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4.2 监管主体应提高效率,做到有的放矢行政监督主体(各级药品监督局)在行使监督职能的同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医疗机构及中小型生产企业加大监管力度。

规范医院制剂的管理,实现从供应保证型向技术开发型的转变,取消目前不公平竞争的局面,把医院制剂同生产企业的产品纳入到同一起跑线上来。

此外,药监部门应认真开展GMP认证工作,让市场来选择生产企业,实现优胜劣汰。

同时,加强对中药的标准化管理,实现中药现代化,使我们的国粹走向世界,也是药监部门的目标之一。

技术监督主体(各级药品检验所)应该加强和提升技术监督功能,将常规检验工作向质量评价方向转变。

作为省级药品检验所,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为药品立法、药典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地市级药检所提供指导,更好地提高技术监督的效率和功能。

4.3 药品标准的完善和执行问题针对目前《中国药典》对抗生素类药品微生物检查方法比较笼统的现状,建议对抗生素类药品的不同制剂分别进行微生物检查方法的研究,建立相应的细菌、霉菌和致病菌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抗生素类药品微生物检查法的基本原则,为今后建立抗生素类药品微生物检查法打下基础。

另外,对口服化学药品是否做微生物限度的问题,药品标准上应该有更明确的规定。

做到标准上和理解上的统一。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我国药品微生物检测的特点、重要性、程序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做出分析,尽管我国目前的药品卫生微生物检测技术还没普及与完善,与国际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