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桩的种类和施工工艺以及适用条件.docx
《混凝土灌注桩的种类和施工工艺以及适用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灌注桩的种类和施工工艺以及适用条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灌注桩的种类和施工工艺以及适用条件
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直接在现场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浇筑混凝土或安放钢筋笼再浇注混凝土而成的桩。
与预制桩相比,具有施工低噪音、低振动、桩长和直径可按设计要求变化自如、桩端能可靠地进入持力层或嵌入岩层、单桩承载力大、挤土影响小、含钢量低等特点。
但成桩工艺较复杂,成桩速度比预制打入桩慢,成桩质量与施工有密切关系。
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爆扩灌注桩等。
⑴灌注桩施工准备工作
1)确定成孔施工顺序
钻孔灌注桩和机械扩孔对土没有挤密作用,一般可按钻机行走最方便等现场条件确定成孔施工顺序。
沉管灌注桩和爆扩灌注桩对土有挤密、振动影响,可结合现场施工条件确定施工顺序:
间隔一个或两个桩位成孔;在邻桩混凝土初凝前或终凝后成孔;五根以上单桩组成的群桩基础,中间的桩先成孔,外围的桩后成孔;同一个桩基础的爆扩灌注桩,可采用单爆或联爆法成孔。
2)成孔深度的控制
摩擦型桩:
摩擦桩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
持力层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以标高控制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
端承型桩:
当采用锤击法成孔时,沉管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设计持力层标高控制为
辅。
3)钢筋笼的制作
制作钢筋笼时,要求主筋环向均匀布置,箍筋的直径及间距、主筋的保护层、加劲箍的间距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箍筋和主筋之间一般采用点焊。
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筋笼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
灌注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固定钢筋笼的位置,避免钢筋笼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响而上浮。
也可待浇筑完混凝土后,将钢筋笼用带帽的平板振动器振入混凝土灌注桩内。
4)混凝土的配制
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材料与性能要进行选用。
灌注桩混凝土所用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1/3,对于沉管灌注桩且不宜大于50mm;对于素混凝土桩,不得大于桩径的1/4,一般不宜大于70mm。
坍落度随成孔工艺不同而有各自的规定。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水下浇注混凝土不应低于C20。
水下浇注混凝土具有无振动、无排污的优点,又能在流砂、卵石、地下水、易塌孔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顺利成桩,而且由于其扩散渗透的水泥浆而大大提高了桩体质量,其承载力为一般灌注桩的1.5~2倍。
⑵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是指利用钻孔机械钻出桩孔,并在孔中浇注混凝土(或先在孔中吊放钢筋笼)而成的桩。
根据钻孔机械的钻头是否在土壤的含水层中施工,又分为泥浆护壁成孔和干作业成孔两种施工方法。
1)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质条件。
先由钻孔设备进行钻孔,待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后清孔,方入钢筋笼,然后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而成桩。
为防止在钻孔过程中塌孔,在孔中注入相对密度有一定要求的泥浆进行护壁。
按设备又分冲抓、冲击、回转钻及潜水钻成孔法。
前两种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及风化岩地基,后一种则适用于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及砂土。
①施工设备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所用的成孔机械主要有冲击钻机、回转钻机、潜水钻机等。
在此主要介绍潜水钻机。
回转钻机是由动力装置带动钻机回转装置转动,由其带动带有钻头的钻杆转动,由钻头切削土壤。
根据泥浆循环方式的不同,分为正循环回转钻机和反循环回转钻机。
正循环回转钻机成孔的工艺为由空心钻杆内部通入泥浆或高压水,从钻杆底部喷出,携带钻下的土渣沿孔壁向上流动,将土渣从孔口带出流入泥浆沉淀池。
反循环回转钻机成孔的工艺为泥浆或清水由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间隙流入钻孔,然后由吸泥泵等在钻杆内形成真空,使之携带钻下的土渣由钻杆内腔返回地面而流向泥浆池。
反循环工艺的泥浆上流的速度较高,能携带较大的土渣。
潜水钻机是一种旋转式机械,由防水电机、减速机构和钻头等组成。
动力和变速机构装设在具有绝缘和密封装置的电钻外壳内,且与钻头紧密连接在一起,因而能共同潜入水下作业。
目前使用的潜水钻机(QSZ一800型),钻孔直径400~800mm,最大钻孔深度50m。
潜水钻机既适用于水下钻孔,也可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干土层中钻孔。
冲击钻主要用于在岩土层中成孔,成孔是将冲锥式钻头提升一定高度后以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破碎岩土层,然后用淘渣筒来淘取孔内的渣浆。
②施工方法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24所示。
图2-24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工艺流程圈
(a)钻孔;(b)清孔;(c)放入钢筋笼;(d)水下浇筑混凝土
1-钻机;2-护筒;3-泥浆护壁;4-压缩空气;5-清水;6-钢筋笼;7-导管;8-混凝土;9-地下水位
测定桩位根据建筑的轴线控制桩定出桩基础的每个桩位,可用小木桩标记。
桩位放线允许偏差20mm。
灌注混凝土之前,应对桩基轴线和桩位复查一次,以免木桩标记变动而影响施工。
埋设护筒护筒一般由4~8mm厚钢板制成的圆筒,其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当用回转钻时,宜大100mm;用冲击钻时,宜大200mm,以方便钻头提升等操作。
其上部宜开设1~2个溢浆孔,便于溢出泥浆并流回泥浆池进行回收。
埋设护筒时先挖去桩孔处表土,将护筒埋入土中。
护筒的作用有:
成孔时引导钻头方向;提高孔内泥浆水头,防止塌孔;固定桩孔位置、保护孔口。
因此,护筒位置应埋设准确并保持稳定。
护筒中心与桩位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50mm。
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土分层填实,以防漏水。
护筒的埋深在粘土中不小于1.0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
护筒顶面应高于地面0.4~0.6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制备泥浆制备泥浆的方法应根据土质条件确定:
在粘性土中成孔时可在孔中注入清水,钻机旋转时,切削土屑与水拌合,用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2;在其它土中成孔时,泥浆制备应选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
泥浆的作用是将钻孔内不同土层中的空隙渗填密实,使孔内渗漏水达到最低限度,并保持孔内维持着一定的水压以稳定孔壁。
因此在成孔过程中严格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很重要。
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塌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
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等指标,及时调整。
废弃的泥浆、泥渣应妥善处理。
成孔 桩架就位后,钻机进行钻孔。
钻孔时应在孔中注入泥浆,并始终保持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以起护壁、携渣、润滑钻头、降低钻头发热、减少钻进阻力等作用。
钻孔进尺速度应根据土层类别、孔径大小、钻孔深度和供水量确定。
对于淤泥和淤泥质土不宜大于1m/min,其它土层以钻机不超负荷为准,风化岩或其它硬土层以钻机不产生跳动为准。
清孔 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必须进行清孔。
对于孔壁土质较好不易塌孔的桩孔,可用空气吸泥机清孔,气压为0.5Mpa,被搅动的泥渣随着管内形成的强大高压气流向上涌,从喷口排出,直至孔口喷出清水为止;对于稳定性差的孔壁应用泥浆(正、反)循环法或掏渣筒清孔、排渣。
用原土造浆的钻孔,可使钻机空转不进尺,同时注入清水,等孔底残余的泥块已磨浆,排出泥浆比重降至1.1左右(以手触泥浆无颗粒感觉),即可认为清孔己合格。
对注入制备泥浆的钻孔,可采用换浆法清孔,至换出泥浆比重小于1.15~1.25为合格。
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以保持浆面稳定。
孔底沉渣厚度对于端承桩不大于100mm,对于摩擦桩不大于300mm。
清孔满足要求后,应立即吊放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
下钢筋笼,浇混凝土清孔完毕后,应立即吊放钢筋笼,及时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
钢筋笼埋设前应在其上设置定位钢筋环,混凝土垫块或于孔中对称设置3~4根导向钢筋,以确保保护层厚度。
水下浇注混凝土通常采用导管法施工。
导管法水下浇注混凝土方法见第四章。
2)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如图2-25所示。
与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类似而简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在成孔深度内无地下水的干土层中桩基的成孔施工。
①施工设备
主要有螺旋钻机、钻孔扩机、机动或人工洛阳铲等。
目前常用螺旋钻机成孔。
螺旋钻机利用动力带动螺旋钻杆旋转,使钻头上的叶片旋转向下切削土层,削下的土屑靠与土壁的摩擦力沿叶片上升排出孔外。
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一般粘性土、砂土或人工填土地基的成孔。
在软塑土层含水量大时,可用疏纹叶片钻杆,以便较快地钻进。
在可塑或硬塑粘土中,
或含水量较小的砂土中应用密纹叶片钻杆,以便缓慢、均匀、平稳地钻进。
常用的螺旋钻机有履带式和步履式两种。
前者一般由W1001履带车、支架、导杆、鹅
头架滑轮、电动机头、螺旋钻杆及出土筒组成。
后者的行走度盘为步履式,在施工时用步履
进行移动。
步履式机下装有活动轮子,施工完毕后装上轮子由机动车
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接桩方案
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接桩方案建筑技术一、施工准备1、场地平整 对施工现场钻孔桩弃土、泥浆集中清理,平整场地。
做好测量放样及挖孔的准备工作。
2、测量放样 测量班依图纸设计放出桩位中点。
以交底形式交由作业班组以桩位中点拉十字线引出护桩。
经现场技术员检验无误后用混凝土对护桩加以保护。
二、施工机具 高压水枪、空气压缩机、风镐、线锤、50插入式震动器、电焊机、棉纱、圆头短柄铁锹。
三、施工作业1、挖孔:
机械开挖至桩顶标高以下0.9m位置改为人工挖孔,挖孔深度至原设计系梁底标高以下30cm,挖孔直径180cm做混凝土护壁。
2、破桩头混凝土 人工开挖至原设计系梁底标高后,破除桩头混凝土,破除桩头后混凝土表面无夹碴,无松散混凝土,将孔内混凝土块清出。
3、钢筋笼接长 钢筋笼主筋直径Φ25焊接采用单面搭接焊,焊缝长度≥10d。
4、基底混凝土处理 将钢筋表面附着混凝清净,清洗钢筋表面,清扫混凝土面小块混凝土及沙粒,以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并用棉纱将表面积水和细小石粉清净。
5、灌注混凝土 接桩用混凝土以设计要求采用普通C25卵石混凝土,塌落度12—14cm。
分层浇灌,每层30cm,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上层混凝土振捣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10cm,振捣时混凝土面标高应高于设计系梁底标高2—5cm,系梁施工将表面凿除。
四、质量标准1、测量放样桩位中点偏差小于2mm中桩桩位应及时保护做明显标识2、护桩十字线允许偏差小于2mm。
防止护桩人为或机械损坏3、钢筋焊接焊缝饱满、无夹渣。
同一截面钢筋焊接接头数量小于主筋根数的50%。
焊接时严禁烧伤主筋。
箍筋焊接采用跳焊,焊点梅花布置。
箍筋间距允许偏差(-20,+0)mm。
混凝土护壁圆心点偏差小于+10mm五、安全1、孔口弃土应堆放在孔口5m以外,防止静载造成孔壁坍塌。
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防止坠物伤人。
2、孔口护壁应高出原地面30cm,以防止作业工具及其他物品自孔口坠落伤人3、施工间歇时,对孔口进行围护或加盖处理,并设明显标识防止人员坠落造成伤亡4、地面以上提升人员与孔底作业人员要保持信息畅通,作业协调。
5、提升用绳索要经常检查,防止绳索老化蹦断后造成伤人事故。
摘要: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因而提高水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较为系统的介绍了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设备的要求、水下混凝土的配制、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反映了我国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的当前水平和先进经验。
关键词: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设备配制灌注现阶段国内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的施工通常采用导管法进行施工。
其原理是在一定的落差压力作用下,将混凝土拌和物通过密封连接的钢管(或强度较高的硬质非金属管)入口,进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下面,顶托着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或水上升,形成连续密实的混凝土桩身。
导管法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为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必须要从施工设备、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几方面加以控制,以提高水下施工质量。
第一、对施工设备质量要严格要求混凝土灌注所需施工设备要求配套并且完好。
这是保证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的基本前提。
要重点强调以下施工设备的质量:
1)备用发电机数量充足。
要保证工地的备用发电机性能良好,足以应付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电网断电情况,这样可以防止灌注时间延误,避免造成断桩事故。
2)注意混凝土拌和机类型的选择,宜选用大容量拌和机,在数量上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
对混凝土拌和机在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认真的检查维修。
3)导管是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重要工具,其直径大小要根据灌注强度要求进行选择。
要求导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封性良好,管壁光滑、导管平直,无穿孔裂纹,导管接口处应有弹性垫圈密封。
如果导管接头密封不严,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浸入会引起事故,因此施工之前必须要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4)储料斗、漏斗、溜槽以及其他有关灌注机具使用前都应进行检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第二、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的规定。
选用骨料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宜不早于1.5h,宜选用标号在325以上的水泥。
所选的水泥品种应通过初凝时间和抗压强度试验。
要注意水泥的用量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
2)粗骨料宜选用坚硬的卵砾石和碎石,应优先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
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直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粒径在40mm以内。
粗骨料的级配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
混凝土的含砂率一般为45%~50%,水灰比宜采用0.5~0.6.3)为提高和易性,混凝土中宜掺入外加剂,水下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和早强剂等,掺入外加剂前,必须经过实验,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种类、掺入量和掺入程序。
总之,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与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相适应。
合适的配合比应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可塑性和粘聚性,易于在导管中流动而又不易离析。
而且一般来说,当水下混凝土的强度高时,其耐久性也好。
因而要从水泥标号的选择、水泥及水的用量比例、骨料的种类和性质及掺用外加剂等几个方面考虑来保证混凝土质量。
而且要保证混凝土的级配强度应高于设计强度。
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要搅拌均匀,如混凝土搅拌和输送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或离析泌水现象,流动性差时,就不能使用。
水下混凝土质量对于整个水下施工质量十分重要,而水下混凝土技术也不断出新。
采用先进的混凝土配制技术也是提高水下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就是这样一门新的技术。
我国八十年代研制成功,其原理是在搅拌混凝土时加入高分子外加剂,使混凝土拌合物在水下不离析,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不排水施工,也可进行水下振捣和砌筑。
同时由于其无害无污染也可用于饮水工程。
第三、加强灌注施工工艺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混凝土桩施工的重要工序。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钢筋笼和钻孔的中心要对应,定位要准确。
如果是不放到孔底的钢筋笼,要特别注意吊环、吊钩的强度及牢固性。
钢筋笼吊放时要保持轴线顺直,位置居中,严禁碰撞孔壁,以免产生坍孔。
钢筋笼安放到位后应立即安设导管。
2)在灌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0.1~0.3m3水泥砂浆放入滑阀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确认初灌量备足后,即可剪断铁丝,借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使滑阀留在孔底,灌入首批混凝土。
3)注意首批混凝土量必须满足导管埋深不能小于1.5M,所以漏斗和储料斗及漏斗和输送泵的混凝土储存数量要充足。
根据导管内混凝土压力与管外水压力平衡的原则,导管内混凝土必须保持的最小高度为:
Hd=RwHw/Rc。
而管中混凝土的体积就应为Vd=πd2.Hd/4(d为导管直径)。
首批混凝土若埋深不足,混凝土下灌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会导致泥水从导管底口进入。
如果出现这种导管入水现象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机清出,然后重新下导管灌注。
4)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造成断桩。
同时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合理埋深。
此时要注意,混凝土灌到孔口不再返出泥浆时可以微向上提动导管,而如果要提升导管0.5到1M以上才能灌入混凝土就应该拆除部分导管。
要注意观察孔口是否返出泥浆。
当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宜使导管埋得较深。
要注意正确控制导管埋深,如果导管埋人混凝土过深,易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擦阻力过大,致使导管无法拔出造成事故。
而提管过程中要缓缓上提,如过猛易使导管被拉断。
所以埋管深度一般应控制在2到6m,或使用附着式震捣器,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的初凝。
同时应注意灌注速度。
5)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0.5~0.8m高度,待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将其凿除。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将部分沉淀土掏出,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以上是灌注混凝土时易出现问题的各个基本步骤,同时要注意其他一些事项。
比如混凝土拌制后,应在1.5h之内尽量灌注完毕。
再如清孔须彻底,如果清孔不彻底会造成混凝土中夹泥;又如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宜通过滑槽徐徐流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混凝土整斗从上面倾入管内,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胶垫而使导管漏水。
实验经验告诉我们,混凝土灌注时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快速、连续施工。
一气呵成、快速灌注成功的桩往往质量比较好,而灌灌停停的桩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因此,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的提高,需要建筑施工、监理、验收各个环节共同协作来保证。
不仅要在设计上提出科学方案,灌注时提高水下施工质量,验收时也要认真对待。
对于质量差、无法利用的桩要提出补桩或其它措施。
成桩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绝对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 赵洪义《全国水泥及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文集》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3年 [2] 杨华全 《水工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2月版 [3] 宋功业邵界立编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4] 《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4月第三版目前,桥梁桩基施工多为灌注水下混凝土,虽然灌注水下混凝土已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但施工过程中不为人预知的事故还是经常发生,大到断桩,小到浮笼等,给施工带来影响并造成经济损失。
水下混凝土浇注中,一旦发生事故,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避免事故扩大或把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
下面就一些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办法。
1、 剪球时卡管 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经常会产生剪球时卡管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
1. 1剪球制作不合理 塞球直径与导管直径差别太小,剪球前由于砂浆或细石料渗入导管与球壁之间造成堵塞。
如果是这种情况,在不浪费混凝土方量的前提下,应急处理办法有两个:
⑴. 用一定长度(一般比漏斗长2m左右)直径为20mm~25mm的钢筋捅塞球,使混凝土下落。
⑵. 利用机械振动使混凝土下落,这种方法要求操作技术娴熟,以保证混凝土下落时导管回落到正常埋管的位置。
1.2 混凝土不合格 如果开盘后的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拌和不均匀,加上累积混凝土过程中粗骨料下沉,可能导致漏斗口处粗骨料相互挤压密实而堵塞漏斗口,导致剪球后混凝土难以下落。
补救的办法同上,同时必须注意:
第一斗混凝土坍落度一般以控制在水下混凝土坍落度规范要求的高限为宜,为确保剪球顺利,可适当控制石料用量,等剪球完成后再按正常配合比进行拌和。
如果采取措施后混凝土仍不下落,时间又长,只能放弃这斗混凝土,适当清孔或用空压机对孔底进行扰动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2、 灌注中途卡管 因机械故障(如断电)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或者灌注时间过长,部分混凝土已经初凝使下落阻力增大而堵在导管内。
这种事故宜以预防为主。
灌注前应全面检修设备。
尽可能使灌注连续快速,炎热季节在灌注初期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缓和剂,以避免混凝土过早初凝。
如果已灌注混凝土厚度3m以内出现卡管又无法补救到继续灌注时,建议停止浇注,拔出导管,采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并重新清孔再灌注,或者提起钢筋笼,重下钻头,加大泥浆浓度钻至设计标高并排出已灌混凝土,再按常规办法清孔,重新灌注,以小的损失换取高质量工程。
如果已灌注混凝土厚度较大,重钻清孔不太可能,只能采取更换导管重新灌注的办法,但如何保证更换导管后不断桩值得研究。
3、 埋管浇注过程中导管无法拔出有两种可能:
3.1 钢筋笼制作质量差,部分钢筋
如何提高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
现阶段国内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的施工通常采用导管法进行施工。
其原理是在一定的落差压力作用下,将混凝土拌和物通过密封连接的钢管(或强度较高的硬质非金属管)入口,进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下面,顶托着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或水上升,形成连续密实的混凝土桩身。
导管法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为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必须要从施工设备、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几方面加以控制,以提高水下施工质量。
第一、对施工设备质量要严格要求
混凝土灌注所需施工设备要求配套并且完好。
这是保证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的基本前提。
要重点强调以下施工设备的质量:
1)备用发电机数量充足。
要保证工地的备用发电机性能良好,足以应付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电网断电情况,这样可以防止灌注时间延误,避免造成断桩事故。
2)注意混凝土拌和机类型的选择,宜选用大容量拌和机,在数量上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
对混凝土拌和机在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认真的检查维修。
3)导管是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重要工具,其直径大小要根据灌注强度要求进行选择。
要求导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封性良好,管壁光滑、导管平直,无穿孔裂纹,导管接口处应有弹性垫圈密封。
如果导管接头密封不严,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浸入会引起事故,因此施工之前必须要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4)储料斗、漏斗、溜槽以及其他有关灌注机具使用前都应进行检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第二、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的规定。
选用骨料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宜不早于1.5h,宜选用标号在325以上的水泥。
所选的水泥品种应通过初凝时间和抗压强度试验。
要注意水泥的用量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
2)粗骨料宜选用坚硬的卵砾石和碎石,应优先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
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直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粒径在40mm以内。
粗骨料的级配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
混凝土的含砂率一般为45%~50%,水灰比宜采用0.5~0.6。
3)为提高和易性,混凝土中宜掺入外加剂,水下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和早强剂等,掺入外加剂前,必须经过实验,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种类、掺入量和掺入程序。
总之,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与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相适应。
合适的配合比应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可塑性和粘聚性,易于在导管中流动而又不易离析。
而且一般来说,当水下混凝土的强度高时,其耐久性也好。
因而要从水泥标号的选择、水泥及水的用量比例、骨料的种类和性质及掺用外加剂等几个方面考虑来保证混凝土质量。
而且要保证混凝土的级配强度应高于设计强度。
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要搅拌均匀,如混凝土搅拌和输送过程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