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3550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

【篇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教学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过一个古人,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幻片1】他是一个大文豪,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

他是一个酿酒实验家,水利工程师。

他是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

他是一个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瘾者。

他是一个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的漫步者。

请问,他是谁?

——苏轼。

诗文词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

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这是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一书中的描述,苏轼可谓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课题】

我们看一下课题,念奴娇是?

(词牌名)赤壁怀古是?

(题目)谁和内容有关?

(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幻灯片2】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习诗词,重在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参照注释,弄懂大意。

在读前,谁给大家说说读诗有哪些要求呢?

①读准字音②读出节奏(句读、停顿、诗与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停顿)③读出感情(初步传情达意,把自己的理解通

过声音传达出来)

2、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

请大家看时结合词的内容想象。

你看完之后,有何感受?

结合你刚刚读诗的初步理解(豪放)。

宋词在风格上有豪放和婉约之分,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这首词是豪放派的发轫之作,整首词如挟天风海雨,横溢斜出,犹如贝多芬的洋溢着英雄气概的交响乐。

因此我们读时要铿锵有力。

3、生个别读。

谁来读一读?

将这种气势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

评价:

读出点气势,朗读时如行云流水。

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

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4、齐读。

要把这种气势读足,我们还需细细的咀嚼。

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

【幻灯片3】

三、合作探究

(一)上阕

1、人说学士之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要唱苏轼的词

都要高歌“大江东去”,可见开篇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然成了苏轼作品的象征,这是唯有苏轼能驾驭的大开大阖之典型。

下面请同学们来品一品,你品味出了什么?

【明确】“大江”空间之广阔,“千古”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

①字面:

难道江浪真的像淘沙一样,淘洗着风流人物,把他们都淘洗净吗?

②面对长江我们会想起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谁的感慨?

(孔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已”喻指时光的流逝。

孔子早就有这样的嗟叹,苏轼登赤壁临长江,也会由这滚滚的江水想起不断流逝的时光,无情的逝水,淹没了古代多少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渐渐销声匿迹,不再有当年的光彩。

苏轼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气势恢宏,笔大如椽,但苏轼挥起这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三国周郎赤壁”交代了什么时代?

(三国)什么地点?

(赤壁)

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聚焦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聚焦

于“周郎”。

3、在我看来,“周郎赤壁”四字更耐人寻味。

这里,周郎是指周瑜,能否改成“周瑜赤壁’?

联系课下注释揣摩一下。

明确:

“郎”显得特别年轻潇洒,这是一个有亲切意味的美称。

赤壁,原不属于哪个人,词人却让他归了周瑜,赤壁因周瑜而著称。

反过来,周瑜指挥了赤壁大战而扬名,周郎与赤壁密不可分地联在一起。

接下来,词人浓墨重笔描写赤壁的景色。

【齐读】

4、我们知道,古人作词讲究炼字,留下许多炼字佳话。

【幻灯片4】下面请同学们品一品,你喜欢哪几个字?

【讨论】结合图片来细细的咀嚼。

【明确】“乱”:

岩石山崖的奇形险怪。

“穿”:

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石:

从形的角度,写出了山石奇峭高峻。

“惊”:

本意为“马骇也”,像惊马一样的波浪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写出江水的汹涌澎湃。

水:

从声的角度。

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

“卷”:

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犹如白雪。

从色的角度。

“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

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

词人从不同角度而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描写出赤壁景色的什么特点?

(雄奇壮阔)【板书赤壁雄奇景】把我们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这种境界能暗示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环境,通过这种描写能体现三国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用四字成语概括一下。

(群雄逐鹿,三国鼎立。

群雄割据。

问鼎中原。

英才辈出。

从形、从色、从声上,我们能一起感受到也仿佛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写景的目的是为抒情,也是为写人,只有这样的赤壁,这样的长江才能和英雄周瑜相配,就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能写伊人一样,就像杨柳岸晓风残月只能写离情一样,这样的赤壁长江才能千呼万唤出周瑜的形象。

作者通过长江写赤壁,通过写景这种描写手法,最终为人物出场作出铺垫,这种写法叫?

(衬托的手法)我们齐读上阕,再次感受这赤壁雄奇景。

(二)下阕

6、既然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你们的心中,可堪称英雄的有谁呢?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的曹操,流行歌曲;驰马射虎的孙权{天下英雄谁敌手?

生子当如孙仲谋};隆中对策的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身是胆的赵子龙?

)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7、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但作者却情有独钟地认为周瑜是英雄,我请个同学读描写周瑜的句子,【个别学生读】词人是怎样描写周瑜这个英雄人物形象的?

【讨论】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制了一个表格。

【幻灯片5】

①“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指何时?

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正意气风发。

②“小乔初嫁了”,“小乔”,是乔玄的小女,是当时有名的美人。

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周郎与她结婚,到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俩成为夫妇已经10年了。

在这里,老师有个疑问,小乔在赤壁之战前十年嫁给周瑜的,把他和赤壁之战放在一起写,是不是诗人的疏忽了?

应把“初”改成“出’比较好吧?

写他的婚姻生活,是否是闲笔?

【明确】“初”刚刚开始,“出”既可现在时,也可过去时。

在这里,词人玩了个时空穿越,因为一女子刚出嫁时是最美的,更何况是江南美女小乔呢,看似闲笔,其实不闲,有意用这国色天香的绝代美人嫁给他主要衬托周瑜的,这是侧面描写,衬托周瑜什么呢?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

③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深谙兵法,八十万大军直下江南,不可一世。

当时周瑜只有34岁,作为东吴的主帅,本来应一身戎装,一脸严肃,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装束的?

(羽扇纶巾),什么是羽扇纶巾?

(羽扇是鸟羽所制的扇,纶巾是青丝编成的头巾。

魏晋以来,上层人物以风度潇洒,举止雍容为美,这是儒将的行头)把周瑜描写成儒将,风度翩翩。

④接下来,又写其谈笑。

于是写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赤壁火光中,在刀光剑影中,周瑜这一笑,比星空还灿烂,写出了周瑜临战前的从容镇定,稳操胜券。

曹操八十万大军化为灰、化为烟,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很容易挫败了敌人。

老师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一个版本,把“樯橹”写成“强虏”可以吗?

【明确】“樯橹”指船桅杆,船桨,这里泛指船。

借代的修辞,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

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

在这里,词人怀着极大地热情赞颂周瑜【板书英雄周瑜颂】。

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

我们一开始不是说他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吗,他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难道他也有不如意吗?

在哪一方面?

政治上。

谁来说说这首词的背景。

从某种程度上说,周瑜是他热切向往的,又是难以企及的梦。

8、接下来,我们看苏轼此时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是个倒装句,词人形象和周瑜形象构成什么关系?

(对比)在诗中如何呈现?

有几层?

我们看大屏幕,填一下表格:

【幻灯片6】

【明确】①年龄:

方才我们说过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

而苏轼被贬黄州是四十七岁,可谓知天命年,这是年龄对比。

②外貌:

周瑜外貌是雄姿英发,而词人是早生华发,雄姿英发的周瑜与早生华发的苏轼形成第二组对比。

③婚姻生活;周瑜有倾国倾城的江南美女小乔相伴,苏轼被告贬黄州之前,

【幻灯片7】便已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爱妻王弗,她年轻貌美,知书达礼,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他曾经为她写了一首读后令人柔肠寸断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远处话凄凉。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克制自己的思念,却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东坡失去了这样一位爱侣,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三组对比,都是为下文的对比作铺垫,下文重要对比应是什么对比?

④事业上的对比。

周瑜34岁就是赤壁大战的指挥者,而苏轼被贬时是四十七岁,可谓报国无门,【幻灯片8】所以苏轼在他《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这样自嘲:

“心似已灰之木,心若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什么意思?

想我一生的功业,就是被贬到黄州之后,又被贬到更远的惠州,儋州,可谓满纸芳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在泪眼朦胧之中,我们似乎看到词人孤独的背景,事业上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强烈的对比导致一种失落,一种悲剧的美。

【幻灯片6】我们看一下表格:

周瑜: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苏轼:

黄州、

【篇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4、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难点:

1、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实力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佛教徒,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二、词的知识

词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一个过程、两种风格、三种类型、四个特点。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

四、文题释义

1、念奴娇:

词牌名。

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湘月》《壶中天》等。

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赤壁怀古:

创作背景

五、情读

1、古之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

曹操观沧海而感起汹涌,写下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孟浩然登岳阳楼而感洞庭之澎湃,

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名篇;李白望黄河而感其奔腾,发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语;苏东坡游赤壁而感长江之无穷,发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

文人笔下的江、河、湖、海,似乎总是呈现出一派辽远开阔的气象。

那么,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其他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何不同呢?

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

不同之处——浩荡长江奔流不止,往昔风流人物也尽被这滔滔江水冲逝不见。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像,把赤壁怀古之情置于广阔的空间和悠远的时间当中。

感情基调——豪迈。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

“乱”写出了岩石之险怪,“穿”写出了山崖直插云霄之高峻,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赤壁江山之“形”;

“惊”写出了江水之澎湃,“拍”写出了浪涛搏击江岸之有力,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赤壁江山之“声”;

“卷”写出了浪涛翻滚力量之浩大,“雪”写出了浪花之汹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赤壁江山之“色”;

这三句从正面描写赤壁江山的胜景,形、声、色俱全,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阕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承上启下。

4、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

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

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⑴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

⑵以美人烘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⑶小乔之姐大乔是孙权之妻,这说明周瑜已经取得了孙权的绝对信任,这也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

补充:

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5、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

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补充:

映衬——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6、“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

赤壁的雄奇景色和周瑜的丰功伟绩,既激起了词人的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间如梦”的感慨。

然而,词人转念一想:

在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

倒不如“一尊还酹江月”罢。

词人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急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因而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体现了词人特有的旷达洒脱的情怀。

7、全班有感情地诵读,教师引导学生试背。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

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

用烘托和

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

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

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

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七、作业设计:

背诵这首词。

课外多找些苏轼的词作阅读品味。

【篇三: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牛芳

教学设想:

本词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鉴赏诗词的能力,也熟悉了古诗词鉴赏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并让他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疑自答。

教师适度指导补充。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实现“少教多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生平和思想,了解该作品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学生通过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历史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呢?

(学生讲述历史史实)

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

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

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

二、明确目标

(学生与教师在讨论中明确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指名学生以口头形式设计本堂课的学习过程。

三、相关知识准备

(一)词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二)学生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1、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四、诵读训练,并理解全词内容。

(一)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明确了该词的写作背景,大家对词的感情有了大致的猜测,现在我们结合词作的内容和作者的形象来进行诵读训练。

1、小组内成员自读。

2、小组内成员之间展示,并互相指正不足,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进行诵读。

3、教师适当点评。

引导学生读出激情满怀、壮志豪情的气势

4、播放诗歌诵读录音材料,学生自我纠正。

5、全班齐读。

(二)理解内容

(学生结合注释展示)

参考:

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

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上阙:

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

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五、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一)、分析上阙

1、男生朗读上阙。

2、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或疑惑,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指导学生讨论,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补充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预设: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

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正是诗人豪放之风的集中体现。

②.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明确:

赤壁景观:

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

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预设: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

这两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4.学生再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阕内容。

小结参考:

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5、集体朗读并试背上阕。

(二)、分析下阙

1、女生集体朗读。

2、学生思考后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指导学生讨论,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补充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①.下阕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的是什么?

感慨的是什么?

预设:

前五句:

所忆——周郎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才华横溢

后五句:

所感——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②.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

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预设:

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

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教师补充:

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③、参与赤壁之战的英雄有很多,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出示课前预习布置的人物简历表:

人物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婚姻幸福美满三十丧妻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务东吴都督(24岁)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