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3154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六.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六.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六.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六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六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

以父师德任淮南转运副使。

山阳令郑昉赃累巨万,亲戚多要人,景宪首案治,流之岭外,贪吏望风引去。

徙京西、东转运使。

王逵居郓州,专持官吏短长,求请贿谢如其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

熙宁初,为户部副使。

韩绛筑抚宁、罗兀两城,帝命景宪往视。

始受诏,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

未几,抚宁陷。

至延安,景宪言: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今朝廷令边郡召羌族,与之金帛、官爵,恐黠羌多诈,危急时或为内应,宜亟止之。

”陕西转运司议,欲限半岁令民悉纳钱于官,而易以交子。

景宪言:

“此法可行于蜀耳,若施之陕西,民将无以为命。

”其后卒不行。

加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

议者欲分河东为两路,景宪言:

“本路地肥硗相杂,州县贫富亦异,正宜有无相通,分之不便。

”议遂寝。

改知瀛州,上书言:

“比岁多不登,民债逋欠。

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

愿以宽假。

”帝从之,仍下其事。

元丰初年,知河阳。

时方讨西南蛮,景宪入辞,因言:

“小丑跳梁,殆边吏扰之耳。

且其巢穴险阻,若动兵远征,万一馈饷不继,则我师坐困矣。

”帝曰:

“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

”明年,徙同州,以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

景宪在仁宗朝为部使者,时吏治尚宽,而多举刺;及熙宁以来,吏治峻急,景宪反济以宽。

方新法之行,不劾一人。

居官不畏强御,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

自负所守,于人少许可,母卒,一夕须发尽白,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宋史•张景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B.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C.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 /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D.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侍郎。

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

在宋代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C.“蛮”是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泛指对我们古代南部民族的称呼,字面上有贬义。

D.“仁宗”为庙号。

庙号源于商朝,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景宪为官正直,不畏权贵。

郑昉贪赃数额巨大,虽然他亲戚多为显要之人,但张景宪依然揭发立案查办,把郑昉流放到岭外之地,震慑了其他贪官。

B.张景宪实事求是,关心百姓。

陕西转运司建议限半年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

张景宪为百姓着想,认为此举可行于四川,不可行于陕西。

C.张景宪稳重周密,遇事谨慎。

朝廷讨伐西南蛮,张景宪进言,如调动军队远征险阻之地,若粮饷不能接继,军队就要受困。

张景宪就此事与皇帝有争执。

D.张景宪信念坚定,甚有孝道。

不是公事,张景宪不到宰相门上,能对自己保持信念。

母亲逝世,他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人们以此称道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

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

重耳遂奔狄。

狄,其母国也。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

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缪公大欢,与重耳饮。

缪公曰:

“知子欲急反国矣。

”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

“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

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卒。

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

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

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秦送重耳至河。

咎犯曰:

“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

臣犹知之,况于君乎?

请从此去矣。

”重耳曰:

“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

”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

壬寅,重耳入于晋师。

丙午,入于曲沃。

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

晋曰:

“必得郑君而甘心焉。

”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

“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变?

”秦伯说,罢兵。

晋亦罢兵。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B.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C.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D.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候、伯、子、男。

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但汉代封爵仅有王和侯两级。

B.“再拜”文中指“第二次拜托”,而《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中“再拜”指”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两者意思不同。

C.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文中“秦伯说”中“说”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说,与郑人盟”中“说”都通“悦”。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详赡完整的编年体史书,而司马迁的《史记》在体例、叙事、史论等方面对其都有继承和发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献公派宦者履鞮去杀重耳,重耳翻过墙壁,被宦者一路追赶,还被砍掉了袖子,最终还是逃脱了,去了他母亲的祖国——狄国。

B.重耳在流亡中历经苦难,为了得到秦缪公支持,他主动请求联姻,与秦国结了秦晋之好,为他后来成功回晋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C.咎犯认为自己在重耳流亡时有很多的过错,担心重耳回国后会报复自己,就请求离开,但重耳对河盟誓,以此打消咎犯的担心。

D.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了郑国的无理相待,后来他就联合秦国攻打郑国,但是郑国派人说服了秦缪公,最终两国都从郑国撤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2)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①,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

“善,陈孺子之为宰!

”平曰:

“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陈平先事魏王咎,后归项羽,后降汉。

汉三年,楚急攻汉,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汉王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即佯惊曰:

“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

其明年,用其奇计策,卒灭楚。

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

其明年,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围以得开。

孝惠帝六年,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

孝文帝立,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为左丞相。

居顷之,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

“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勃谢曰:

“不知。

”问:

“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勃又谢:

“不知。

”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

“有主者。

”上曰:

“主者谓谁?

”平曰:

“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平谢曰:

“主臣!

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宰:

主持分祭礼割肉的人。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B.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C.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D.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牢:

古代祭祀,牛、羊、猪三牲皆用,称之为太牢。

本文中指丰盛的食物。

B.侯:

封建制度中爵位之一。

中国周代爵位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

C.剖符:

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符节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

D.谥:

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而为其专立的称号,有权势者方能拥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足智多谋,能出奇计。

楚军将汉王围困在荥阳城,他用计离间了楚方军心,狙杀范增;平城之围,也是因他的计策,使受困的刘邦得以脱险。

B.陈平治国有才,受到信任。

汉六年,他被封为户牖侯;孝惠帝六年,他被任命为左丞相;孝文帝即位后,仍被任命为左丞相;后来又单独任丞相。

C.陈平处事善变,善度时势。

孝惠帝时,太后专权,要立吕家人为王,陈平假装听从,等到吕太后去世,他与太尉周勃合谋,最终诛灭了吕氏一党。

D.陈平能言善辩,口才超人。

孝文帝即位后,曾经咨询朝廷事务,当时位次第一的大臣周勃回答不了,而陈平应答自如,有理有据,孝文帝也称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曰:

“善,陈孺子之为宰!

”平曰:

“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2)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21.“社”“稷”二字的本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2.孔子和孟子在君臣关系上的观念有何不同?

请根据材料评述。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汉高帝、项羽起兵之始,相与北面共事怀王。

及入关破秦,子婴出降,诸将或言诛秦王。

高帝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至羽则不然,既杀子婴,屠咸阳,使人致命于怀王。

王使如初约,先入关者王其地。

羽乃曰:

“怀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颛主约?

今定天下,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而王之。

”于是阳尊王为义帝,卒至杀之。

观此二事,高帝既成功,犹敬佩王之戒,羽背主约,其末至于如此,成败之端,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二)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

”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

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

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三)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

“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能不用,此其所以为我所禽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或言诛秦王      或:

有的人

B.于是阳尊王为义帝    阳:

表面上

C.给饷馈,不绝粮道    绝:

断绝

D.此其所以为我所禽也  禽:

同“擒”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人致命于怀王    良曰:

“长于臣。

B.固当分其地而王之  拔剑切而啖之

C. 为父兄除害        吾属今为之虏矣

D.连百万之军        项伯夜弛之沛公军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将入关后刘邦和项羽对待楚怀王的不同态度作对比,二人成败的苗头由此可见。

B.材料二中“秦民大喜”和“民大失望”的对比,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

C.材料三中,刘邦认为知人善任是自己夺取天下的原因,而高起等人的话没有道理。

D.三则材料互为补充,各自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刘邦项羽二人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高 帝 曰 始 怀  王 遣 我 固 以 能 宽 容 且 人 已 服 降 杀 之 不 祥 乃 以 属 吏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2)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德瑛,宇汝白,浙江仁和人。

乾隆元年进士,延对初置第六,高宗亲擢第一,授修撰。

是岁举博学鸿词科,德瑛以荐征,既入翰林,不更试。

旋命南书房行走,充江南乡试考官。

德瑛以原籍休宁辞,不许。

再迁右庶子。

督江西学政。

任满,上特谕“德瑛甚有操守,取士公明”,命留任。

复四还太常寺脚,命祭告山西诸行省帝王陵寝,疏言:

“女娲氏陵寝殿塑女像,旁侍嫔御,民间奉为求嗣之神,实为黩褒。

请毁像立主。

”下部议行。

督山东学政,十九年,岁饥,上发帑治顺,而邹、滕诸县灾尤重,有司格于例限,不敢以请。

德瑛任满,还京师,入时,具言状,上特命展赈,迁内阁学士。

二十一年,迁礼郜侍郎。

充江西乡试考官,使还,经徐州,时河决孙家集,微山潮暴涨,入运河,江南、山东连壤诸州县被水。

德瑛谘访形势,入陈于上前,上嘉德瑛诚实不欺。

旋命尚书刘统勋董治疏筑。

德瑛端平简直,无有偏党,为上所知。

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及病,上每见延臣问状,且曰:

“德瑛辛巳生。

长朕十岁。

”及病革,上方出巡幸,将启跸,犹曰:

“德瑛久不入值,病必重。

”德瑛即以其日卒。

三十一年,德瑛子洁成进士,引见,上曰:

“汝金德瑛子耶?

”德瑛卒已将十年,上犹惓惓如是,德瑛论诗宗黄庭坚,谓当辞必己出,不主故常。

(钱)载初与订交,晚登第,乃为门下门生;诗亦黄庭坚,险入横出,崭然成一家。

同县王又曾、万光泰辈相与唱酬,号秀水派。

(选自《清史稿·列传九十二),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B.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C.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D.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是清朝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级官吏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由各县知县主持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后正榜所取的叫举人。

D.辛巳指年份。

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德瑛为官清廉,很有操守。

皇帝令他去做江南乡试考官,他认为有瓜田李下之嫌,推辞不往。

B.金德瑛心怀百姓,敢于直言。

他具实汇报山东灾情和黄河水患,接受皇上的命令到江南、山东一带治水。

C.金德瑛端正公平,简朴质直。

他为人为官没有偏向,去世将近十年,皇上还对他念念不忘。

D.金德瑛作诗打破常规,自出机杼。

他评述诗歌以黄庭坚为宗,认为作诗一定出于自己,不拘守旧套常规。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瑛谘访形势,入陈于上前,上嘉德瑛诚实不欺。

(2)及病革,上方出巡幸,将启跸,犹曰:

“德瑛久不入值,病必重。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①,慨然太息,轼请曰:

“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

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

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

“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

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

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

”光不以为然。

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

轼曰:

“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

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

”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范滂:

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

10.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长官为礼部尚书。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与《乐经》、《尚书》、

《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

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华出众。

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时间久了,大家才真正信服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

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

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

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

“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3)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

“在郡何以为理?

”宠顿首谢曰:

“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