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19026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郭晓春

学号:

26

专业:

行政管理

入学时间:

2013年春季

指导教师:

许晓芳

教学点:

市人大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布点不足或不合理……………………………………

(2)

2、学校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师生不堪重负…………………………………………(3)

3、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欠佳…………………………………………………………(3)

二、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步入困境的原因分析………………………………………(5)

1、经济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5)

2、教育经费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5)

3、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待遇差………………………………………(6)

4、教育容不适用,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6)

三、新时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议和对策………………………………………(7)

1、科学合理,建立经费投入新机制………………………………………………(7)

2、强化教育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7)

3、破除升学率的魔棒,切实为师生松绑减负……………………………………(9)

4、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并留住农村优秀教师……………………(9)

参考文献………………………………………………………………………………(10)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在党的领导下,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部分农村学校,在一费制实行后,在教育方面存在着政府投入有限,公用经费严重不足;中小学校布局在撤点并校后仍存在布点不足或不合理;在教育管理方面,有的学校应试色彩浓厚,教师队伍方面也存在专业素质欠佳的状况。

这些问题源于农村义务教育受师资质量,教学设施、经费,教育观念,农村经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全面实施,严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应科学合理地建立经费投入新机制,强化教育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除升学率魔棒,优化农村教师队伍,设法培养并留住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让优秀教师愿意留在农村中小学,并为农村义务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与对策、师资队伍、财政资助

 

正文:

近年来,随着国家陆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特别是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乡镇教师工资上划到县(区)级财政,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基本稳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普九”成果得到巩固。

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实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物价上涨因素,农村义务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制约着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布点不足或不合理

新义务教育法明确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由政府买单。

但目前学校只有每生70元的经费(目前按两免计算,每期下拨的)对于学校工作来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

随着财政分灶吃饭,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使社会就业和收入问题凸现。

为此,县乡政府只得开源节流,减少农村教育经费支出,使得农村中小学教育不断地被“抽血”。

特别是一些农村边远山区,由于适龄入学儿童的减少,居住分散、办学效益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对本地区进行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但在布局调整过程中,由于未将一些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给学生上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导致部分学生因上学困难而辍学。

一是调整后学生上学路途太远,学校没有交通车,孩子上学要住宿,想靠私营车主来回接送学生,费用太高,不少家庭经济条件差,拿不起这笔费用。

因此,虽然布局调整的方向是对的,但给本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造成学生入学困难。

尤其是女童,上学时已有八九岁,到了高年级已进入青春期,徒步上学不安全,家长不放心。

加上群众生活贫困,对中小学生教育的需求不高,在我国广大农村,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迄今仍在沿用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要耕作方式的传统手工劳动。

从事这种劳动的人,世代口传身授的直接经验足以应付一切,无需接受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无须具备现代科学知识,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他们当前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游离于现代科技文化之外。

二是网点调整后,因学校被撤消的一些村原来修建校舍时已投入较多,有的已负债累累,学校被兼并后心理不平衡,无力或不愿再做投入;乡镇政府历年债务沉重,一时又拿不出钱;联村完小所在村委也不愿增加负担,致使新办联村完小扩建校舍与添置设备所需费用没有着落。

有的只好采取学生自带桌凳,租用民房充当教室和学生宿舍的方式,以解燃眉之急。

三是从2002年起,教师工资转由县财政直接发放后,理论上说基本消除了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问题,但经济贫困地区仍由乡财政上划来支撑,教师工资未按时发放的现象仍有发生。

而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更是无力参保。

一些经济效益较差的乡镇拿不出钱来给教师发工资,甚至挪用教育经费,致使每年都要拖欠教师工资。

四是“普九”债务问题。

上世纪的“普九”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普九”时学校建设是向农民集资,建校却欠下一大笔债,到了新世纪这些债务也没法偿还。

特别是前期有些学校贷款建学生公寓,原指望学生进来住,可以还贷款,可现在学生人数急剧下降,无力偿还贷款。

2、学校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师生不堪重负

几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特别是农村中学,正所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究其原因,是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年度考核时,拿初中升学率,小学毕业年级会考优秀率、合格率,中小学非毕业班级凭考试成绩进行统一排名、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

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农村小集镇,镇上的小学老师早上6:

30就赶到学校(远道的学生5:

30就得起床),一直忙活到下午6:

00才会收起备课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往家里赶,一天工作达十多个小时。

在初三的老师负担更重,由于学生大多住校,早晨5:

30天刚蒙蒙亮,老师就要早起下班辅导,晚上还要在灯光微弱的教室里辅导到10:

30。

回家后还要批阅学生作业、备课一、二个小时。

一天下来,师生精力交瘁,苦不堪言。

老师们明知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可是又有谁敢铤而走险不这样做呢?

一旦学生考不出好成绩,责任谁来承担?

3、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欠佳

(1)教师数量不足,城乡分配不平衡,流失现象严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贫困地区农村师资相当短缺。

如2004年有调查组到瑞金县武阳中学了解,发现全校9个班,只有7个老师。

其中,有个副校长是中师毕业,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什么课都教过。

有的还是代课教师。

农村村小一个教师包班教学,甚至于不少农村教学点还存在复式班,一个教师负责几个年级的教学,甚至有的学校只有一个老师。

教师的工作量之繁重可想而知。

不少教师不愿留在农村中小学这个艰苦的地方教书,想方设法调离,使部分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师资更加短缺,教学质量可想而知,生源无保证,大大影响了整个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进程,直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发达城市地区,教师数量在增加,学龄儿童数量在减少。

教师竞聘上岗,而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在减少,学龄儿童数量又在增加,老师少,学生多,形成了突出的供需矛盾。

(2)教师来源多元化,学历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来源广泛。

有在编教师,有从小学借用到初中的教师,还有向社会招聘的临时代课教师。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教师不一定是来自师院校,可以是来自非师院校非师专业,只要符合有关条件和考试通过了就可以在农村中小学校任教。

打破了过去的师院校垄断教师来源的局面。

这本是好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几年实践检验,发现问题很多,有的老师理论考试挺好,只会笔试,实际教学能力较差。

有的根本就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不知道教育教学规律。

有的根本不想当老师,但是目前也找不到别的什么工作,也只好这样了。

在笔者调查中,学校拔高使用教师的现象十分严重。

由于目前高中在不断地扩招,所以高中学校急需一批新老师,而他们又不想花更多时间去培养刚刚从师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当老师;因此,他们基本上省城中学到县城中学调,县城中学到农村中学调,使得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一批批被调走。

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农村中学教师紧缺,他们也只好从小学选拔,小学没有老师,就面向社会,招聘没有上过大学、没有任何文凭的青年到学校任教。

这样层层拔高使用的结果,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

一大批学历不合格的小学教师补充到了初中教学岗位,一大批初中未毕业的代课教师走上小学的讲台,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步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1、经济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

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有头脑和能力的农民都去打工了,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留下来,组成了“386180留守部队”(即38指妇女、61指少年儿童和80指老人)。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

虽然打工者可以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但农村义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有些是用钱买不回来的。

农村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

2、教育经费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只负担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村、农民自己负担。

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民的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大部分教育集资,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大为缩减。

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主要来源,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

国家对于义务教育大概是承担9%,省里面承担13%,大头由县里承担。

教育经费几乎要占去县财政经费的半壁江山,还有公务员工资等很多事务需要完成,县财政就经常扣留教育经费来维持县财政的正常运转。

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根本无法填补的,学校公办、民办教师的津贴费和代课教师的工资没有了来源,只好纷纷外出打工。

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差距一般是在一倍以上,如班主任津贴城市中学班主任每月是300-600元,农村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每月是5-15元。

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必然是使得好的资源流向城市,进而造成了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的马太效应,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3、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待遇差

虽然现代社会教师越来越受到尊重,但据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九十的教师觉得他们在社会上并不真正受人尊重。

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并不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又一主要原因。

据统计数据显示,大约70%的小学教师认为其劳动收益率要比教育系统外的员工低,还有20%的教师认为差不多,但是也有10%的认为高一点。

虽然从2001年起,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权从乡镇收回,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但由于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环境和交通等差距,教师收入仍有差距,甚至校际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还有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随便被扣留,捐款任务繁重,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4、教育容不适用,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

以高考为中心的教育体制和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容,使“升学”成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忽略了农村基础教育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和思想观念更新的主要目标,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以外,不能从思想、观念、技术和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以至于高考落榜的农村学生“种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挑担不如妹子”,并为此受到人们耻笑,再加上近几年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一些农村大学毕业生不但不能成为国家干部,连固定单位也找不到了。

农民送孩子念书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一个“铁饭碗”。

如今这个期望落空了,于是,农民们更加觉得“读书无用”了。

三、新时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1、科学合理,建立经费投入新机制

(1)大力解放思想,开放意识,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

学校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开辟多种渠道筹措办学资金。

首先,要挖掘部潜力,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其次,要解放思想,广泛开辟资金来源,主动联系骨干企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企业家,动员他们积极支持家乡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再次,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作用,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强弱联合,充分利用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辐射作用,以帮助和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快速发展。

建立手拉手学校,将城市学校闲置的财产送给农村中小学使用。

并派老师支援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

(2)积极采取措施消化“普九”债务。

农村中小学“普九”债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欠农民的教育债,而学校偿还能力有限,各级政府必须分担主要责任。

一是省市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拿出部分资金偿还债务;国家可以适时把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债务作为“呆账、坏账”处理。

二是要出台政策明文规定,义务教育上划县(区)管理后,学校土地与财产全部属于学校所有,对撤并闲置的学校土地与资产可以通过发包、租赁和拍卖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偿还债务;三是今后农村中小学不得举债建设,避免新的债务再度发生。

(3)调整学校布局,要坚持“合理”和“精简”。

几十年来,我们形成了“村村寨寨办学校”的传统和观念。

这对于历史上从未有过学校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无疑是一大进步。

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这一办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

必须坚持“合理”和“精简”的原则,以集中力量办学为方向,宜并则并,需增则增,实事地制定调整校点布局规划,逐步实现农村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化。

2、强化教育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根据当地农村实际和中小学的培养目标、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办学模式、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1)突破教学容的局限性,适量增加农村基本生产生活知识方面的容量。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职业技术课程容,增加农村实用知识的教学容。

在普通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中,使学生掌握与农村生产技术相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如,政治课增学党的农村有关经济政策、生产责任管理、经营管理;语文增学书法、应用文、农村文艺创作等;数学课增学珠算、土地丈量、生产统计等;化学增加化肥、农药、土壤成分简易测定等;物理课充实有关家用电器的安装与拆修、农用机械的保养与维修知识等。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还可以学习到很多今后工作生活必备的文化知识。

(2)坚持课外相结合,实行“开放型”教学体系。

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实践性教学。

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作为学科课程的必要补充。

要根据农村实际,具有农村特色。

学校的生产技术课和科技活动课,要与农业生产需要息息相关,使学校生产技术教育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毕业回乡后在生产中能直接发挥作用。

(3)改革课程,因材施教。

实行小学升初中免试制度后,初中生的基础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由于大多数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偏低,升入初中的许多学生基础较差,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使用全国统一大纲的教材,无疑会使广大农村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广大教师也感到学生难教。

针对这一情况,应该改革现用教材容,针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编写专用的教材。

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加重劳动技能课的容和课时量,特别是可在初三年级的课程设置中,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开设一些职业技术课程,以供不想继续升学的学生学习,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学以致用。

这样就可以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的吸引力,有效提高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动力。

3、破除升学率的魔棒,切实为师生松绑减负

(1)建立新的评价机制,特别是农村中学,要破除以升学率作为办学质量高低的魔棒。

综观近几年教育行政部门对各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一项在教育督导中占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这对于条件简陋、师资薄弱、观念旧的农村中小学,简直就是一个魔咒。

没有好的生源、师资和育才环境,高素质人才是很难培养出来的。

既然无法和城区学校相比,就不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农村中小学校了。

因此,制定一个切合农村中小学实际评价老师的标准迫在眉睫。

(2)针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现状,切实减轻农村广大师生的教育和学习负担。

素质教育喊了二十几年,可是有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始终没有跳出旧的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圈子,只要上级评价老师的标准不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师就不可能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所以,笔者认为,观念的改变是第一要务。

针对什么学校制定什么方案,使之健康良性发展,并找到自己的办学路子和模式。

只有根据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实际状况,区别对待,因校制宜,把老师和学生从枯燥的纯知识性的题海战术的单一模式中解脱出来。

让老师有一些自由和自主权,选取一些真正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且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既动脑又动手的实用教材。

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的沉重包袱放下了,真正的农村素质教育实现也就指日可待了。

4、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并留住农村优秀教师

(1)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城镇教师下乡支教。

一是积极做好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工作。

鼓励和支持当地办学质量比较高的城市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义务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并组织开展短期执教等形式多样的支教活动。

并把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作为评定职称的一个硬性条件。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

(2)完善教师配置、交流制度,合理利用教师资源,缩小城乡差距。

一是在教师调配过程中要尽量从教师缺额情况考虑,先满足教师缺额多的学校,要避免城市学校到农村中小学挖优秀骨干教师的做法,坚决杜绝机关事业单位到农村中小学借用教师的做法;二是规定城市学校都有接受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跟班学习的义务,县教育主管部门可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市中小学去挂职学习、锻炼;三是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定期交流轮换制度,这样可以把相对较好的学校校长和老师轮换到相对较差的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也避免了农村教师或校长产生惰性,以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影响学校的发展。

通过这些形式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3)建立教师的养老、医疗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后顾之忧。

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是一个与其它因素具有较高相关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供给有较大影响的因素。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师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所以要将所有农村教师纳入社会统筹养老、失业保险围,其费用由个人、用人单位和财政共同负担,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退休、落聘、下岗等状况下,都有生活保障;同时,建立教师医疗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教师看病、买房提供资助,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后顾之忧

总之,办法比问题多,我们农村义务教育要在地方政府的倡导与组织下,形成社会和家庭参与教育的机制。

包括参与改善办学条件;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参与对教育的监督与评估;为学校教育提供各种社会实践场所等。

当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力量融为一体、各显其能、各尽其力时,农村义务教育必将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玉良: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和出路》,载《中国经济热点聚焦研讨会》,2004年1月8日。

[2]素琴: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投入分析》,载《农村经济》,2006年第4期。

[3]周运浓: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制度创新的根本出路》,载《教育探索》2004年第7期。

[4]程方平,周迅,蔡闯:

《关注农村教育发展》,载《光明日报》,2003年10月29日。

[5]余艳琴: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实证研究》,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9月25日。

[6]丁杰,静波: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载《科研与决策》,2004年第8期。

[7]温江彦:

《教育部就义务教育和教育经费投入等答记者问》,载《人民日报》,2003年11月3日。

[8]谈松华: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载《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1期。

[9]欧小军: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载《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3期。

[10]纪晗:

《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载《财会月刊》2005年第10期。

[11]肖第郁: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载《师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3月5日。

[12]郭晓宇:

《我务教育现状》,载.sina..2005年12月22日。

[13]新科:

《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其思考》,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3月25日。

[14]选良: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载《教育探索》,2003年第2期。

[15]马德芳:

《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载《市场论坛》2006年2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