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docx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87页正式版
章节题目
第1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城市规划相关理念,理解三位大师提出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以及道氏学说。
重点难点:
道氏学说
教学设计
(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
导入新课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对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缺乏确切、完整的对策。
为此,吴良镛先生,写成“广义建筑学”,此后仍在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人居环境科学”。
针对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
讲授新课
授课方法——讲授
讲授内容:
第1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
1.1城市理论探索→1.2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提出人居环境科学
1.1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简要过程
1.2从霍华德、盖迪思到芒福德——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霍华德盖迪思芒福德1.3道萨蒂亚斯的“人类聚居学”道氏学说简介对道氏学说的评价
1.4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板书设计: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
(1)探索缘由与过程
(2)基本框架构想研究
(3)方法论
(4)规划与设计论
(5)教育——教学
(6)在实践的道路上——实践教学、实践、研究(人居环境)
第二部分“道薛迪亚斯聚学”介绍
第1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
1.1城市理论探索→1.2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提出人居环境科学
小结:
“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经历了一定的过程:
一方面,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另一方面,亚洲城市的情况,远非“人类聚居学”所能概括。
基于此,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科学”。
作业:
道氏的“人类聚居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
第1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
1.1城市理论探索→1.2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提出人居环境科学
1.1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40年代,启蒙并决意从事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研读,加强理解。
秉承沙里宁指导
50年代,参与国内城规实践与教学,发现问题“物质规划”
60年代,编写《城乡规划》
80年代,发现问题,成立“城市科学研究会”
如今,中国城市与发展面临冲击,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正视问题,探索方法!
1.2从霍华德,盖迪斯到芒福德——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
1.2.1霍华德现代城市规划先驱者
原因:
1、前人的基奠2、志在改革不断追求3、实践、务实4、社会活动家
代表理论:
1、“三种磁铁”(如图1-1)2、“田园城市”(如图1-2)
1.2.3盖迪斯
现代城市规划的奠基人——倡导综合规划提倡“区域理念”、重视调查研究、提出有机规划“生活图式”如图1-4
1.2.3芒福德1、以人为中心2、区域观3、自然观-环境对城市重要、创造性的利用
1.3道氏的“人类聚居学”
1.3.1对道氏学说的认识
国外→国内→结识名人→产生兴趣
影响:
突破认识——将建筑从房子的概念延至聚居的概念
1.3.2道氏学说简介1、对时代及所面临的任务的认识——城市化的作用2、考虑问题的整体观、系统观——把人类聚居环境视为一个整体3、交叉学科观点的运用和引入——系统、综合的研究
4、初步建立理论框架——五大系统、五大层次
1.3.3对道氏学说的评价1、影响深远2、我们借鉴、结合国情3、寻找方向
1.4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
背景:
1、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2、亚洲城市的情况,远非“人类聚居学”所能概括
1.4.1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
(1)城市作为人居环境成为焦点
(2)可持续发展(3)全球一体与地域差异“着眼于全球的思考,立足于地域的行动”
1.4.2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1)遗产与理念
(2)教训(如图1-8)
古代——有功有过近代——启蒙较晚20世纪初,外国建筑师到来20-30年代,学成归国后半叶,历史时期“城市规划春天”60年代初,“第二春天”目前,“第三春天”,同时问题也很严峻。
1.4.3时代要求我们高起点发展人居环境科学一方面,新问题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大环境——“里约会议”。
要求分析中国城市建设有关问题,提出建立“人居环境”科学的设想
章节题目
第2章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构想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人居环境及人居环境科学,理解人居环境科学基本研究框架和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掌握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和五大层次,熟练掌握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重点难点: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研究框架
教学设计
(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
导入新课既然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的学术思想,吸取道氏学术精华,构建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
那么,到底人居环境科学的内容包括什么?
它的基本框架又是怎样的?
讲授新课
授课方法——讲授
讲授内容:
1、人居环境释义人居环境概念的理解
2、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五大层次
3、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4、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人居环境科学基本研究框架
板书设计:
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
人居环境(人)
五大原则
生态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艺术
五大系统五大层次
自然全球
人区域
社会城市
居住社区
支撑网络建筑
小结: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从人出发,在坚持五大原则(生态、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从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可能的目标,经过分析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作业:
阅读理解附录部分——人居环境科学群举例。
2.1人居环境释义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
———核心是人;大自然是基础;中介;内容复杂;相互作用。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五大系统(如图2-2)
1、自然系统——侧重于与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相关内容“生态环境问题”——霾2、人类系统——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分析,“人口增长”?
?
3、社会系统——关心人及其活动,是人居环境科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
4、居住系统
5、支撑系统五大系统相互联系。
2.2.2五大层次
道氏-划分成15个单元
借鉴道氏理论,根据中国实际,分为:
1、全球(着眼于全球)
2、区域(综合研究区域问题,找到总体解决方案)
3、城市(抓住具体性)
4、社区
5、建筑以上各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2.3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2.3.1正视生态困境,提高生态意识——生态观做到五方面
2.3.2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经济观做到三方面
2.3.3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与发展和社会繁荣——科学观
2.3.4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利益——社会观
2.3.5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文化观
2.4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释义在认识上的发展过程
2.4.2基本研究框架如图2-14
2.4.3学科体系的构成1、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主导专业”三者有共同的背景,共同的研究对象不同:
尺度、方法、专业内容、技术地景学——(地、景)“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市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2、外国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吸收有关学科的观点的理论,的方法,推进人居环境科学的繁荣
3、开放的人居环境学科体系与相关学科渗透,展拓(如图2-6)
章节题目
第三章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基本的哲学修养对科学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简化方法与复杂巨系统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复杂巨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思想
教学设计
(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
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讲到,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学科群,且是发展的,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系统,如果出现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讲授新课
授课方法——讲授
讲授内容:
1、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基本的哲学修养基本的哲学修养对科学工作者的重要性
2、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简化方法与复杂巨系统系统思想与复杂性
板书设计:
3.1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基本的哲学修养——对主体的要求
3.2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对客体的认识
3.3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研究
3.4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结论
小结:
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基本条件1、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基本的哲学修养——对主体的要求2、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对客体的认识
作业:
如何理解人居环境科学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3.1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基本的哲学修养——对主体的要求
3.2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对客体的认识
3.3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研究
3.4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结论
3.1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基本的哲学修养作者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体会到“要重视哲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锻炼”。
例如:
对于建筑该走什么道路,大家从不同方面“找出路”,不能以某一个方面找答案,必须进行整体的思考,于是有了《广义建筑学》,并能在《北京宪章》中有所发展。
所以,在科学的前进中,从复杂性中找启发。
3.2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1简化方法与复杂巨系统简单原则,但若不科学对待,会流于概念。
(1)如《雅典宪章》中“四大工程”的划分,在之后证明这种机械方法不当
(2)过去大学里的一些“习题”城市规划具有复杂性,原因在于:
它面向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
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要引入的方法论。
3.2.2系统思想与复杂性科学
用系统论,系统的方法处理问题
首先了解系统何谓?
——“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在城市规划中,道氏的“人类聚居学”较早运用系统思想。
之后,认识到系统的复杂性,提出“复杂性科学”。
将其与人居环境科学相关的一些理论方法作以下讨论:
(1)各门科学的相互联系性复杂性科学倡导一种思想方式,思想导向和概念模式。
对于人居环境科学,可以将相关方面联系起来做综合研究,寻找一种“新方法、新途径”。
(2)整体和整体性科学——由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激发而“涌现”出来人居环境科学也是一种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
如:
长江三角洲
(3)开放的复杂巨系统①巨大、复杂、广泛?
?
②系统学的“骨干”人居环境科学,从感性上借鉴现代科学中涌现出的理性,追求科学的方法,学习复杂性科学,并将其在实践中应用——“长江三角洲课题”研究。
在人居环境发展上,组成要素之间进行相互作用。
人居环境思想和方法,是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理论的掌握。
章节题目
3.3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
3.4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理解以问题为向导的方法,综合实践,掌握范式和科学共同性
重点难点:
范式
教学设计
(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
导入新课在上节课了解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基于这些条件,到底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讲授新课
授课方法——讲授
讲授内容:
1、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融贯的综合以问题为向导“庖丁解牛”与“牵牛鼻子”综合集成,螺旋式上升
2、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板书设计:
人居环境问题
确立目标
理论框架方法论规划与设计
战略确定
开展典型地区研究
政府学术社会
实践
整合
小结:
针对人居环境的问题,首先要建立目标,然后结合理论框架、方法论、规划与设计,确定战略,将战略在典型地区进行研究行动,通过政府、学术、社会相互沟通,最终投入实践,并上升至理论。
作业:
理解人居环境科学的“范式”。
3.3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
3.3.1融贯的综合研究“从外国学科中有重点地抓住与建筑学有关部分,加以融会贯通”人居环境科学,更自觉地融贯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
以下即对其技术路线及组织方式进行探讨:
3.3.2以问题为向导例:
菊儿胡同改造;发达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3.3.3“庖丁解牛”与“牵牛鼻子”——简化问题,抓住要害如:
长江三角洲研究
3.3.4综合集成,螺旋式上升
3.4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3.4.1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科学实体——范式科学活动实体——科学共同体
人居环境研究也应有科学共同体,其范式如图3-4。
3.4.2明确教学战略章节题目
第4章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论——复杂体系中设计理念的探索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历史上有关观点的回顾,对中国规划理论建设的展望,了解建筑设计理论及对城市设计探索,熟练掌握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
重点难点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
教学设计
(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
导入新课
在上第3章学习了人居环境科学方法论,这一章是对其设计理念的探索,即规划与设计论。
讲授新课
授课方法——讲授
讲授内容:
1、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
2、对规划设计的再思考历史上有关观点的回顾对中国规划理论建设的展望
3、城市设计理论建筑设计理论-对城市设计探索-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
板书设计:
4.1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发现问题
4.2对规划设计的再思考
4.3城市设计理论——分析问题
4.4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理性分析
4.5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形象思维——解决问题
小结:
在前文关于人居环境学科体系和方法论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规划设计实践,可逐步形成规划设计的理念。
首先,作为传统的规划设计已经不合时宜,需要对其进行再思考,最终得出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时空观:
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
作业:
理解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时空观。
4.1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发现问题
4.2对规划设计的再思考
4.3城市设计理论——分析问题
4.4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理性分析
4.5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形象思维——解决问题
在第3章的基础上,综合实践,形成理念。
“理”—基本原理;
“念”—概念、观念;
4.1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
二战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不尽如意。
原因:
(1)技术的因素——交通工具、信息技术?
?
(2)经济的因素
(3)社会的因素
(4)生态的因素(5)。
。
。
。
。
当前的变化:
现代城市发展急剧;现代建设是分散的,自由建造的;
现代学术理论不断发展?
?
在剧烈变化下,探究哪些是变的,哪些是不变的。
需要进一步探讨:
4.2对规划设计的再思考
4.2.1历史上有关观点的回顾
(1)时代在发展,规划理论思想也在变化中,近百年3个“规划思潮”20世纪第一个10年——自我确立1960年前后——综合规划的提出70年代——“有序减退”等规划理论1.综合性规划2.倡导性规划3.沟通性规划4.?
?
理论在发展;目的在于社会进步;方法多样;创造发展4.2.2中国规划理论建设展望物质规划,有利有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如:
(1)如何融合规划设计理念;
(2)如何发展对其控制和引导(3)如何提高其“理念”4.3城市设计理论4.3.1建筑设计理论《建筑十书》,说明建筑学的本质是综合的,
广义建筑学在《建设十书》影响下产生的,
而《北京宪章》重申走向广义建筑学4.3.2城市设计探索——将人居环境及其相关部分进行四维的设计,对城市设计随时代发张不同阶段有不同认识——作为整体设计的城市设计;——参与基础设施设计的城市设计;——作为建设设计原则的城市设计;另一种趋向:
——作为解决问题方式的城市设计;——社区设计运动;——作为艺术的城市设计;?
?
城市设计走向人居环境规划城市设计观:
“协调控制”,?
?
4.3.3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
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1、人居环境在时间上是延绵的。
在不断变化的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2、人居环境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
建筑、城市、区域在空间上相互联系3、知晓城市规划设计对象的来龙去脉。
只有知道人创造的过程,演出的过程,才有助于对规划对象发展规律的探讨。
4、建立发展的、动态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科学的分析事物,了解历史发展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固步不前;走下坡路;继续过去;创造未来(有创造空间,在于追求)科学的预测未来至关重要。
章节题目
4.4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理性分析4.5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形象思维了解规划理论与战略决策的形成,理解结构形态和模式形成,理解不同空间层次存在城市设计的广阔天地,基本原理的一致性与形象世界的多样性,掌握整体性追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难点
整体性追求教学设计
(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导入新课在上节课对不合时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就是怎么解决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规划设计论?
讲授新课授课方法——讲授讲授内容:
1、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理性分析规划理念与战略决策的形成结构形态与模式的形成对整体性的追求2、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形象思维不同空间层次都存在城市设计的广阔天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基本原理的一致性与形象世界的多样性板书设计:
环境的规划设计,必须将理性分析与形象思维相结合。
理性分析——整体性追求(三项指导原则)形象思维——形象创造(三项指导原则)
小结:
(关于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小结如下)1、关注环境质量2、扩大理论认识3、发展个性,创造典型环境4、注重人的参与5、规划设计既有理性,又有感性6、以动态的观点规划、设计作业:
如何理解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
规划设计思想酝酿大体包括三个主要阶段:
概念阶段——构筑轮廓;模式阶段——以概念为主,开始课入内容;方案阶段——细化功能内容;整个过程逐步深入,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形象思维。
本节先讲理性分析:
4.4.1规划理论与战略决策的形成战略制定至关重要,正确的前提,之后的工作路线和方法才能顺利进行。
例如:
北京行政中心争议。
重大的决策需要:
1、全面的观点2、关键问题3、多样性选择4、共同决策5、多谋的决策人而对于战略规划阶段,采用概念性规划的方式;详尽的材料;抓住重要矛盾;找出可能途径;充分讨论,择其要者而行之。
4.4.2结构形态与模式的形成决策有结果后,进入战术研究阶段、探索规划设计模式1、初步认识过程:
设计形态结构
2、认识的第二过程:
结构形态设计
城市发展阶段,探索城市美的创造。
通过以上的分析:
决策模式(关键)方案
4.4.3整体性的追求:
不同层次的实体与普通联系的特征1、人居环境在空间上的整体性不同层次实体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不同层次,对规划设计有不同的内容:
区域层次?
?
城市层次?
?
社区层次?
?
以整体的思想,将不同层次加以整合和协调,如:
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
2、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上一层次,?
?
同级,?
?
下一层次,?
?
承上启下,兼顾左右,将个性表达与整体和谐统一。
说明:
——从建筑到城市不同等级的组合——城乡协调发展——用区域的观念研究城市——从全球的观念鸟瞰区域4.5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形象思维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先天经验与感性认识酝酿现象,创造意境,做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技与人文的结合。
人居环境形象创造的三项指导原则:
设计者“外得造化,中得心源”;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一法得道,变化万千。
4.5.1不同空间层次都存在城市设计的广阔天地邻里是城市的细胞,城市区域的核心,城市群构成城市网络。
不同层次的规划,都要发挥城市设计的作用:
——研究阶段要有城市设计的意识——总体规划中融入城市设计——详细规划中发张城市设计——从建筑设计中完善详细规划——同时构想园林设计
4.5.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胸中丘壑,笔底波澜,基于自然,高于自给——“审势”“造形”——笔落实处,“借题发挥”4.5.3基本原理的一致性与形象世界的多样性——“一法得道,变法万千”——归依基本原则,因地制宜最后,对本章内容作以下小结:
1、关注环境质量2、扩大理论认识3、发展个性,创造典型环境4、注重人的参与5、规划设计既有理性,又有感性6、以动态的观点规划、设计
章节题目
第5章人居环境科学与教育了解教育、研究、实践结合及“形体环境论”,理解从广义建筑学的教育论趋向“人居环境科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掌握专业教育的改革对策和途径。
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难点
专业教育的改革对策和途径教学设计
(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导入新课研究
教学
实践
2—4章为研究,5章为教学,6章为实践,三者循环。
讲授新课授课方法——讲授讲授内容:
1、关于教育——研究——实践教育——研究——实践结合。
2、从建筑学的专业教育谈起从一般的建筑观到梁思成先生的“形体环境论”。
从“广义建筑学”的教育论走向“人居环境科学”。
建设中的问题,人才教育的现状与改革的迫切性。
3、专业教育的改革对策和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加强基础,培养自学能力,适应发展与创新需要。
2)重视跨学科教育。
3)重视人文与艺术的综合培养。
4)重视具有人居环境综合观念的“专业帅才”的培养。
5)结合国情,培养村镇建设人才。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