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十几减8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1245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十几减8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数学教案十几减8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数学教案十几减8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数学教案十几减8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数学教案十几减8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十几减8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数学教案十几减8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十几减8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案十几减8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数学教案十几减8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数学教案-十几减8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教案示例一

课题: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动脑筋、想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8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例1的投影片或图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出示下面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答.

  8+5=8+7= 8+9= 8+4=

  8+10=8+6= 8+8= 8+3=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括号里该填的数.

  8+()=128+()=15 8+()=16

  8+()=118+()=14 8+()=13

  8+()=178+()=18

  教师谈话:

刚才计算的两组题都是“8加几”的加法,今天我们要利用“8加几”的知识计算“十几减8”的算式,看谁学得认真,学得好,学得快.同时板书课题:

十几减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片(杯子图).

 先出示11个茶杯,然后用虚线圈去8个,引导学生说明图意.

  有11个茶杯,拿走8个,还剩几个?

  

(2)启发学生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用减法计算,11减去8

  板书:

11-8

  (3)引导学生想:

  8加()得11,因为8加3得11,所以11减8得3.

  即11-8=3,板书:

3.

  (4)指名读算式11-8=3

  2.教学例2.

  

(1)启发学生摆学具,同时口述题意.

  有13个圆片,拿走8个,还剩几个?

  

(2)怎样列式?

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8加()得13,8加5得13,所以13-8=5.

  (3)学生填书.

  (4)读算式13-8=5.

  (5)学生看书,边说题意边摆学具(例2右图)

  有15个正方形,拿走8个,还剩几个?

  (6)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启发学生明确:

  8加()得15,8加7得15,所以15-8=7

  (7)学生填书.

  (8)读算式15-8=7.

  3.教学例3.

  

(1)引导学生分组交流.

  12-8=□想:

8加()得12.

  16-8=□想:

8加()得16.

  

(2)学生读算式.

  4.教学例4.

  启发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填写,读算式:

  14-8=617-8=9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十几减8的口算题.

  随堂练习

  1.猜一猜.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10张口算卡片,现在我们做几道:

  16-8 10-6 11-9 15-8

  谁知道我手里还剩几张口算卡片?

(老师手里还剩6张口算卡片)

  师:

你是怎样想的?

(想:

几加4是10,6加4是10,从10张里去掉4张,就是老师手里还剩几张卡片)

  师:

怎样列式?

(10-4=6)

  接着教师又出示3道:

  14-89+612-9

  师:

现在一共做了几道?

(一共做了7道)

  师:

老师手里还剩几道?

(原来老师手里一共有10张口算卡片,我们两次做了7道,老师手里现在还剩3张卡片)

  师:

怎样列式?

  10-7=3

  也可以这样列式:

  10-4-3=3

  2.出示“做一做”第1题投影片(图片“练习一”),引导学生看图说意,独立填写.

  3.练习二第1题(图片“练习二).

 想组成算减法,分组练习.

  布置作业

  10-8=  13-8=  16-8=

  11-8=  14-8=  17-8=

  12-8=  15-8=  18-8=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课题:

图画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需要进行减法运算的图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根据图中的条件,确定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图中的条件,确定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图中的条件,确定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例5的投影片或图片、口算卡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10-8=  13-8=  16-8=

  11-8=  14-8=  17-8=

  12-8=  15-8=  18-8=

  2.看图说意(出示投影片):

 启发学生说图意,明确计算方法,然后列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左图.

  

(1)出示例5左图(图片:

苹果图).

  

(2)启发学生看图说意.

  (3)指导学生操作学具.

  摆出10个圆片(看作苹果).

  拿走3个,还剩几个?

  (4)使学生明确:

从10个里去掉3个,就用减法计算.

  列式为:

10-3=7

  (5)指导学生填书.

  2.出示例5右图(图片:

铅笔图).

  

(1)启发学生看图说意.

  

(2)分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

14-4=10.

  (3)学生填书.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第7页下面的“做一做”(图片“练习三”).

  分组练习:

先看图说意,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再独自填写.

  2.小竞赛.

  12-8=  15-9= 7+3=

  9+5=  8+8=  14-8=

  18-9=  17-8= 10-6=

  16-9=  8+3=  13-8=

  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13题(图片“练习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

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复习20以内的减法.

  游戏准备

  教师制作如下的数字卡和算式卡:

  

  游戏过程

  1.教师发下数字卡和算式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

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

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

1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

同学们,瞧谁来了?

(出示课件:

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

对!

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

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

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

(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

分―――提示概念

                 1)活动:

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

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

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

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

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

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

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

摸―――感知长方体

                 a:

感知长方体

                 

(1)活动:

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

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

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口答)

                 b:

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

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

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

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

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

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

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

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

形成表象

                 师:

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

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

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

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

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

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

2

                 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

(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

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

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

(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

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边摸边说)

                 2、问:

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

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

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

(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

(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

(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

(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

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

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

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

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

(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

(放轻音乐)

                 8、反馈:

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

你喜欢哪一涂法?

为什么?

                 教师小结:

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一生活中的数(百以内的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数铅笔(数百以内的数)、数豆子(读写百以内的数)、动物餐厅(比较数的大小)、小小养殖场(用语言来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练习一。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学习重点:

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学习难点: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单元学习时间:

5课时

 

 

数铅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

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数数、读数

教学难点:

有规律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师:

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

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

二、数数、读数

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2、学生活动:

⑴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

⑵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

明确10个十是100。

(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

3、圈一圈,数一数。

(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读数、拨数。

师写出一个数,生读,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说说是怎么拨的,表示什么。

如43,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各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练一练

1、数数(顺数、倒数)

2、看谁数得快。

(第3页)

主要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数的方法。

3、接力赛。

(第3页)

四、课外活动

数一数自己小组同学的铅笔一共有几支。

数豆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

教学难点:

位值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

出示一杯豆子(内装28粒),请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粒。

生答得不一样。

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计一下。

生:

我估计有……粒。

师:

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

二、数豆子

我们来数一数吧。

指名几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

(用不同的方法数)

三、知识学习

1、智慧老人:

这个数怎么拨?

怎么写?

2、学生试一试,说说怎么拨,怎么写。

(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在纸上写,再指名拨、写)

3、小组合作:

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

4、汇报交流。

5、小结:

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6、摆一摆。

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

7、讨论:

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8、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

(第4页)

2、填空(第5页)

补充:

根据老师的表述写数。

如:

6个十和3个一是()。

3、看计数器写数。

(第3题)

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

(第4题)

5、游戏:

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