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0895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试题无答案.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试题无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试题无答案.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试题无答案

泰州二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

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东西部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复旦大学177名学生联名给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写信,认为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应该给他一次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并在将来照顾受害人黄洋的父母。

③错误是世界的构成部分,对于别人曾经加诸你的伤害,如果没有的气度,没有既往不咎的胸怀,是难以锻炼出一个人的。

A.①缩小②罪不至死③雍容大度B.①减少②罪不容诛③雍容大度

C.①缩小②罪不至死③犯而不校D.①减少②罪不容诛③犯而不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组织变革,有利于扩大上合的代表性和国际地位,反映出上合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B.加快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

C.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无可争议地已经成为全球领导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入超越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D.近几十年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红利,快速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但也面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决策。

转型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极大地缓解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引导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造

②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③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④尤其是将逐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学轻术”

思想

⑤逐步改变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长期以来的“黑板上种田”式教学方

⑥而且可能将彻底改变某些本科高校长期以来存在的教学与实践脱节、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不良局面

A.①④③⑤⑥②B.②⑥⑤④③①C.③②④①⑤⑥D.⑤⑥②③④①

5.下面的“中国民政”标志,是由双手、人像、太阳和光线组成。

对图形寓意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双手象征民政部门的奉献精神

B.人像象征广大人民群众

C.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

D.太阳两侧的十二道短线象征着中国民政的未来

2、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

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

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

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

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

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三年,兼判吏部

铨。

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

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翌日请对,具言:

“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

温叟恶其名不取。

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

太祖难其人,不允。

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

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

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

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命吏辇归邸。

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

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

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

因问:

“炤当得何官:

”宰相言:

“免选以为厚恩。

”帝曰:

“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

炳、烨并进士及第。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谮于帝者谮:

说别人坏话,诬陷

B.旋复本官旋:

不久

C.兼判吏部铨铨:

铨选,选拔任用官员

D.前驺者潜知之潜:

隐藏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

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

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

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

D.刘

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

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3分)

(2)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3分)

(3)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

(4分)

3、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温台朱放

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

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

雨夜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送温台》中“渺渺天涯”“浮云流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分)

(2)“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请简要赏析。

(4分)

(3)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

(2)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阿房宫赋》)

(4)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

(《师说》)

(5),有所广益。

(《出师表》)

(6)不过数仞而下,,此亦飞之至也。

(《逍遥游》)

(7)日星隐耀,;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岳阳楼记》)

(8)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

地泉之灵林子

①十月。

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

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

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

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

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

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

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

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

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

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

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

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

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

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

“米泉”,指的是酒。

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

而酒不醉人人自醉。

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

地泉!

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

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XX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

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铭。

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

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

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

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

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

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

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

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

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

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

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

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

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

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

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

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

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

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

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

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

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

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有删改)

12.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②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雨后

秋景和作者心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最后一段说“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给了人们什么样的

启示?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作者看来,用“地泉之灵”作文章的标题。

它又“灵”在哪里?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崇尚简单国风

读刘大櫆《论文偶记》,上面写道:

“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洞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皆简单。

土地质朴无华,能养育万物;真水无色无香,能孕育生命。

一部《周易》,玄而又玄,变幻无穷,离不开阴阳二卦。

《老子》被誉为哲学的哲学,只有五千言。

阿拉伯数字只有十个,能算尽人间的全部数量关系。

电子计算机每秒处理上百亿兆的数据原理只是数学上的二进制。

所以,要求得真谛,就应向简处着眼。

圣雄甘地说:

“简单是宇宙的精髓。

简单是一种美德。

当领导的人简单,就会减轻下属的负担,引领出好的作风。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各种讲话、汇报、文件,上面一页纸,下面就会一本书,“文山会海”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活简单的人,目标会更明确,志向也会更坚定。

诸葛尧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司马光教育儿子:

“奢则多欲,多欲则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俭则必简,简则必俭。

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物欲的奴隶。

在私利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

为什么新闻记者要说谎?

企业要给奶粉中加三聚氰胺?

金融家要诈骗?

一切为了钱,人人都相信现实的幸福必须在这里面寻找。

金钱崇拜,使得人类不计后果地向大自然无限索取。

人们只知道砍伐森林,却忘了自己也要呼吸;只知道污染江河,却忘了自己也要喝水……

我们是否可以让生活简单一点?

我的一位朋友,是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作家,也是高级领导。

多年来,他就只穿一双部队的胶鞋,从不穿袜子,冬天也只穿一件外套。

下去检查工作,都是自带面包和方便面,在车上就餐。

他有一个信念:

物质上求简单,精神上求丰富。

人一旦变成物欲的奴隶,就失去了心灵的自由。

,犹药也,力行,可以洁身正性,清心明志。

简亦为生活尽境,人生幸福莫过于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引用甘地和司马光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现代社会金钱崇拜使人类陷入了怎样的生存困境?

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

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

0分)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

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复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和于情也;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

故元、明以来,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

(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六)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21.写出“程朱理学”开创者“二程”的名字。

(2分);。

22.程、朱“为后世之所向慕”的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王熙凤设“调包计”定下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后,黛玉无意中从紫鹃处得知了消息,从此一病不起。

绝望之中的黛玉亲手将代表她纯真爱情的诗帕焚毁,切断一切与所爱的人的关联。

B.《红楼梦》前五回是序幕,对全书有着纲领性的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线索以及贾府人物,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都做了或明或暗的概括。

C.《茶馆》的语言既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比如第二幕中,报童向王利发推销报纸,王利发问报童:

“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这句话反映了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现实。

D.《呐喊》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母亲形象:

《药》中的华大妈、《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愚昧而充满质朴的母爱,《风波》中的七斤嫂生性懦弱隐忍,《社戏》和《兔和猫》中“我的母亲”和蔼可亲、勤劳善良。

E.《老人与海》描写了主人公桑提亚哥驾一叶小舟在海上捕大马林鱼时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作品表现出来的硬汉精神具有象征意义:

这样的硬汉,“你尽可把他毁掉,但就是打不败他”。

24.简答题(10分)

(1)“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

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

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

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

”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

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夜》第七章结尾写到:

“他(吴荪甫)已经突破了重围,在两条战线上都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什么大计画——也不妨说是大阴谋,此时在这胜利光下也不再能够威胁吴荪甫了。

”吴荪甫在哪两条战线上取得了胜利?

李玉亭报告的“大计画”指的是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25—27题。

宗族组织有合理性

肖定沛

宗族组织从维护本族核心利益出发,以族长的威严、血统的亲情处理内部纠纷,为其他社会组织所不及。

1999年,我护送父亲骨灰盒去他出生地四川江油赵家河村时,族人正在建造清光绪年间的《萧氏宗支碑》碑亭。

碑文先列举有本族考取的三位贡生、七名文生,接着约法数条:

每年春秋祭祀先祖,清明挂扫均由会产明白支付,轮流主办,不准挪用;对山林树木,“我族后生只可护禁,不得砍伐。

若有妄伐者惩”;聚餐中,“我族人等不得倚酒放疯,滋事喧哗”;不得同姓乱伦、近亲婚配。

其崇文、护林、适度饮酒及科学联姻等理念,至今仍在倡导执行。

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或许就在于人能创造历史和文化,因此拥有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这份遗产一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永远地保守——你见过哪位母亲在倒洗澡水时将婴儿一起倒掉呢?

(选自《中国青年报》)

25.根据材料概括宗族组织存在合理性的理由有哪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材料最后一句“你见过哪位母亲在倒洗澡水时将婴儿一起倒掉呢?

”的含义是什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材料中运用了哪些方法论证了“宗族组织有合理性”这一观点的?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