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命教育论文终审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0545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生命教育论文终审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生命教育论文终审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生命教育论文终审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生命教育论文终审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生命教育论文终审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生命教育论文终审稿.docx

《浅谈生命教育论文终审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生命教育论文终审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生命教育论文终审稿.docx

浅谈生命教育论文终审稿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

[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浅谈生命教育论文

浅谈生命教育

论文摘要: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长期以来,在我们的青少年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缺位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走上社会的青少年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不知所措,最终导致心理防线崩溃,为轻生埋下祸患。

所以,青少年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论文关键词:

青少年;现状;对策;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青少年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缺位的,人们普遍没有真正意识到生命教育对人生存意志的影响。

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以学业为主,缺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其实,教育的起点就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

由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许多青少年走上社会后,却不知如何应对随时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困难和挫折。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等方面压力的增大,更使得他们面对困难茫然四顾,遭遇挫折不知所措,最终导致心理防线崩溃,为轻生埋下祸患。

今年以来的富士康“连跳”事件足以震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我们教育中缺失了什么!

其实,早在2005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就在《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谈到,中学生每?

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调查总数的%,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1]。

因此,只有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告知孩子,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要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悲剧才不会重演。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接受过“生命教育”的孩子,同等条件下,其心志的抵抗力明显高于其他孩子。

所以,生命教育亟需得到关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理念始于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

早在1968年,他便积极倡导并实践其生命教育理念[2]。

随着全球自杀率的不断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预防自杀协会共同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世界预防自杀日”,生命教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对于生命教育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提法。

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广义的界定,即一切与青少年生命有关的教育都称之为生命教育。

一是狭义的界定,即针对青少年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

近年来港台地区开展的生命教育、发达国家开展的生命健康教育都是属于后一种。

2005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3]这是中国政府教育部门第一次明确定义,当然也是对生命教育的狭义界定,本文生命教育也取其狭义之意。

  

(二)青少年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1.青少年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日益发展,文化日益多元,观念日益开放,资源日益丰富,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同时,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

生命教育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因为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大程度上需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

青少年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人才,只有自己拥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才会好好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2.青少年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根基。

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只有拥有健康的生命这个根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塑造,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与此相伴,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重视生命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3.青少年生命教育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如果青少年在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家庭贫困、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顺,容易走极端。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必须正视青少年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时加以疏导,使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共同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在学校,生命教育可以和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

在家庭教育上,生命教育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渗透生命教育。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和美好,才会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才会努力去想办法提高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质量。

而社会,作为生命教育的大环境,必须越来越承认教育应该是个性化教育,而不是整齐划一的统一性教育,给孩子一个清洁宽松的成长的环境。

三、如何在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

(一)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所谓人的自我意识,即自觉到“我是主体”的意识,包括“自主意识”、“自重意识”、“自信意识”、“自爱意识”和“自尊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婴儿时期就有自我意识的萌芽,在这之后,它的各因素随年龄的增长而进一步发展,它伴随一生的发展而发展。

但是很多情况下被教育者的主体性和独特性被教育者忽视,而只是按照学校、家长所认为的标准对孩子进行刻板的教育。

现在孩子的生活缺少童真与童趣、欢乐与激情,有的只是没完没了的作业和一个又一个的课外辅导,过分地把成人的要求作为儿童成长的标准,抹煞了孩子的主体性,同时也是去了许多好的教育机会。

我们应该提倡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项目去学习。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所有的孩子都有各自擅长的方面,但是家长如何能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在哪一方面有特长,这就需要平时多观察、多尝试、启发孩子的自我意识。

当孩子孩子真正对哪一种项目感兴趣之后,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家长给与帮助和指导,并在他的学习过程中给与激励和督促。

但是不能强迫孩子,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不要担心孩子整天玩玩闹闹会耽误孩子的前程,要明白孩子生活的意义是自己生命的体验。

很多研究表明,健康快乐的童年对一个人的一生有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基本色调,因为性格决定命运。

在孩子小的时候,最重要的除了拥有健康的身体,就是要有好的性格,家长要摆正心态,让孩子学特长学知识,远远不如让孩子有个好的性格重要。

在培养孩子性格养成的过程中重视孩子生命的体验,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二)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身心发展。

真正的人的发展是身心的共同发展,即身体和心理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对于孩童来说,生活中有很多未知,精神世界中有很多新奇的事物,渴望探究,这些为他将来丰富精神生活奠定了基础。

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会随着自己内在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而加深,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对一个人的一生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必然不仅仅是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一个特殊的生活过程,是一个人生价值塑造的过程。

但是一直以来,教学过程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这种教学观仅仅强调了个人的认知学习能力,大大弱化了人的其他方面,简化了教学的复杂内涵,从而也弱化了教学的意义。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强调文化教育忽视人性的教育,那么整个人生的基础就会薄弱,成为建立在泡沫基础上的人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知识传授,还应包括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不仅包括认知,还应该包括理解、体验与感悟,要引导学生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体验理解、发现后的满足,感悟价值与意义。

师生作为主体平等地进行展开对话与交流,进行创造与分享。

关注学生的欲望和兴趣,致力于教育评价的全面性,课程设置的多样性、综合性、教育管理的灵活性,使整个教育都体现着对生命价值的关照,用柏拉图的话说,就是“照料人的心魄”。

(三)激发学生的天赋本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柏拉图说过:

“教育实际上不像某些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象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

”[4]学生是一种有主体意识的个体存在,外在的要求只有转化为内在的需要才能产生效果,因此,教育不是教师知识的灌输,教师的真正的作用在于唤醒学生的天赋本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帮助受教育者认知他自己,认识他的缺点和优点,认识到他的潜力。

古语说:

“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帮助教育者认识他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并去培养,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到某种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概言之,“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

”“塑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5]首先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一个具有生命体征的自然人,经过社会化的教育,使其能够变成具有各自特色,并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社会人。

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发现自己的特长,并且找到他适合他发展的道路,将他的个人特色发展到极致。

(四)塑造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在生命教育中,生命观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摒弃物化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关照其精神生活;二是使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涵蕴其美好心性。

培养积极的生命情感——对生命的热爱与欣悦,总能使人振奋,使心灵面向自我与他人而开放,引导人求真、持善、爱美,这正是幸福人生的要素。

而消极的生命情感———对自我生命意义的否定与无望,对他者生命的冷漠,则使人要么沉郁、悲观,要么孤高、自负、敌视,难以同他人进行交流,这正是不幸人生的根源。

因此教育必须增进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必须着力于他们生命情感的培训,遗憾的是这方面的重要性还没有被我们充分地认识,学生生命情感淡漠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在教育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也符合叶澜老师提出的“新人形象”,即从人的认知能力、道德面貌和精神力量三个不同维度进行塑造,体现出知、情、意等方面,从而实现人的生命的多方面的统一。

以“新人形象”为教育的目标,以平和的心态从多维的角度去做教育,在教育过程当中渗透生命教育,这样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无论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是实现社会价值,都会更有效些,而所实施的教育也能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相长的互动中,实现终身学习,进而在人生的路上走的更高更远一些。

[6]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N]北京科技报

[2]刘卫平,武秋林,刘卫红.安阳市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现状与教育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05

(2)

[3]靳建华.关注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卫生职业教育,2007(15)

[4]许海元.中外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中国学校卫生,2008,(10).

[5]冯建军:

《生命教育:

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第6期。

[6]陈丹萍、刘莎:

《美国青少年生命教育对我国心理辅导课程改革的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