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5个卫办医政发〔〕173号_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304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泌科5个卫办医政发〔〕173号_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内分泌科5个卫办医政发〔〕173号_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内分泌科5个卫办医政发〔〕173号_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内分泌科5个卫办医政发〔〕173号_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内分泌科5个卫办医政发〔〕173号_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分泌科5个卫办医政发〔〕173号_精品文档.docx

《内分泌科5个卫办医政发〔〕173号_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科5个卫办医政发〔〕173号_精品文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分泌科5个卫办医政发〔〕173号_精品文档.docx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

E10.2-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

(1)免疫介导(1A型);

(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E10.2-E10.9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

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七)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2)三餐前短效和早晚餐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3)预混胰岛素注射方案;

(4)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2.口服降糖药:

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8岁以下不宜使用)。

3.对症治疗。

(八)出院标准。

1.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

2.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3.完成相关并发病的检查。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眼部、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或合并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二、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ICD-10:

E10.2-E10.9)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20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10天

住院第10-20天

(出院日)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开化验单

□上级医师查房与病情评估

□初步确定治疗方案

□监测血糖谱或行动态血糖监测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相关科室会诊

□复查相关异常检查

□注意病情变化

□确定胰岛素注射方案,调整胰岛素剂量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复诊日期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糖尿病饮食

□全天血糖谱

□初步设定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的基础剂量及餐前胰岛素剂量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尿酮体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糖化血红蛋白、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

□并发症相关检查

□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血气分析、态血糖监测(必要时)

长期医嘱:

□同前

□调整胰岛素剂量

□降糖药

临时医嘱:

□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

□加测凌晨0AM,3AM毛细血管血糖(必要时)并发症相关检查

□免疫指标、其他自身抗体、内分泌腺功能评估(必要时)

□并发症的相关处理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

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宣教

□胰岛素注射方法培训

□血糖监测培训

□营养及运动培训

□病情观察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

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6)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

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3.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血乳酸;

(2)24h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

(3)震动觉和温度觉测定、10g尼龙丝压力检查、踝肱比检查;

(4)肿瘤指标筛查,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

1.降血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

2.针对伴发疾病治疗的药物:

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3.对症治疗药物: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八)出院标准。

1.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2.降糖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无低血糖事件发生。

3.完成相关并发症的检查并开始对症治疗。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眼部、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或合并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二、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

E11.2-E11.9)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14天

时间

住院第1-2天

住院第3-7天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

□血糖监测

□完善项目检查

□糖尿病健康教育

□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

□向患者家属初步交代病情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根据相应回报的检查结果调整或维持降压、调脂治疗方案

□并发症相关检查与治疗

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健康宣教

□毛细血糖测定×7/天

有急性并发症者

□记24小时出入量

□每1-2个小时测血糖

□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重症监护(必要时)

临床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血糖谱、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HbA1c、尿白蛋白测定、果糖胺、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心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