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9397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版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版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版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版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docx

《版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docx

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5章第2节

第五章 第2节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  )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中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中所含的能量

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 C

[解析] 草食动物以草为食物,经消化吸收,真正进入体内的能量是食物中的能量减去粪便中包含的能量,即其同化的能量。

2.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①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3.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并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  )

A.1161kJ       B.2322kJ

C.2870kJD.5740kJ

[答案] B

[解析] 因为植物光合作用每产生6mol氧气的同时会产生1mol葡萄糖,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10mol葡萄糖含有的能量,即28700kJ。

流入初级消费者的体内且能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11610×20%=2322kJ。

4.某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c+dB.a>b+c

C.a

[答案] B

[解析] 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生物成分,不包括分解者,所以有a>b+c。

5.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

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

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

[答案] C

[解析] 群落是指某一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而G、H、C仅为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应有分解者。

6.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kg  B.28kg  

C.100kg  D.280kg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及其计算能力。

根据题意,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

①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kg,消耗植物为0.5÷10%=5kg;

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的植物为0.25÷10%÷10%=25kg;

③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的植物为0.25÷10%÷10%÷10%=250kg。

所以人要增重1kg,共消耗植物280kg。

二、非选择题

7.下图是对某湖泊的能量考查结果(单位:

千焦/厘米2·年),请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有________千焦/厘米2·年。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为________%,这说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的,也就是说食物链越长,________越多。

(3)D(热能)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能量。

(4)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0.46

(2)13.5 逐级递减 能量流失

(3)呼吸作用 (4)呼吸放出的热能

[解析] 解答本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①识图不准,分辨能力差,把487.28当成正确答案;②能量传递效率应该通过计算回答,不能填写10%~20%;③热能是通过各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而释放出来的,这部分能量是不能再利用的,只能散失。

“呼吸作用”此时不能用“分解作用”或“代谢作用”来代替。

8.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请回答:

(1)写出图中A~E所代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中,箭头依次变细,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F表示____________,E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逐级流动中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假若“A”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应是________。

(6)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分解者 

(2)生产者(A)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4)各类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分解有机物

(5)10%~20% 4% (6)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由箭头的指向和粗细可看出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B→C→D,A、B、C、D依次应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到下一个营养级。

人们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使能量能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无论初级消费者多少,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都是初级消费者的10%~20%。

2.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该图中的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

[答案] D

[解析] 

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中的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答案] D

[解析] ①是流入消费者的能量而非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只有10%~20%流向下一营养级,其余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中通过分解者的呼吸散失的较多。

草→兔能量传递效率可用兔同化量比草同化量表示。

4.在植物→昆虫→鸟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能量中从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x轴,植物供能总量为y轴,下图中绘制的相关曲线是(  )

[答案] D

[解析] 设鸟获得的总能量为常数a,则鸟从昆虫获得能量为x,从植物直接获得能量为a-x,可列式为x×10×10+(a-x)×10=y,即y=10a+90x。

根据此方程式可知,D正确。

5.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动物对所摄取食物利用的过程及特点。

恒温动物维持体温,需要消耗较多的有机物,因而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10%~20%是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而不是同化量和获取量之间的比值;圈养动物产量的提高依赖于同化量的增加,即③/②的比值提高,该选项是正确的;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许多哺乳动物不能利用的物质,多于动物性食物,因而食肉动物的③/②值高于食草哺乳动物。

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①是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②为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因次级消费者自身的生命活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②>③+④。

7.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

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营养级是(  )

A.a   B.b   

C.c   D.d

[答案] A

[解析] 从图表提供的信息来看,四个营养级的关系为d→a→b→c,其中d为生产者,a为初级消费者。

8.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5×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

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

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2.5×106kJ

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

A.①③B.②④

C.只有②D.只有①

[答案] B

[解析] 金龟子分解动物粪便,属分解者,不占营养级;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仍属第一营养级。

二、非选择题

9.下图甲是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量单位:

kJ/(m2·a)],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上述能量流动情况以下图乙所示能量金字塔来表示,则A、B、C、D所代表的数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5%~16.2% 大部分能量都被各营养级生物自身的细胞呼吸消耗掉,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2)21 383 3368 20810

(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

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 

(2)营养级Ⅱ同化固定的能量 营养级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y×10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可利用能量越少,所以个体数量往往也越少。

(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而图乙中营养级Ⅱ同化固定的总能量为b,因此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1.下面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为____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__;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__利用;

④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111) 生产者 

(2)13.5 20 (3)60% (4)①呼吸作用消耗 ②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③分解者 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中逐级递减。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能量是沿食物链伴随着物质流动而流动的,具体就是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1)流经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118872-118761=111(百万千焦)。

(2)能量在两个相邻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可用公式计算,即15.0/111×100%=13.5%(A→B);3.0/15.0×100%=20%(B→C)。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的百分比为1.8/3×100%=60%。

(4)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主要是由于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并且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给了分解者。

(5)通过分析可知: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中逐级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