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部分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9273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部分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部分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部分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部分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部分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部分教案及反思.docx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部分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部分教案及反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部分教案及反思.docx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部分教案及反思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案

课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页,练习五的第6~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较熟练地解答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会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求一个因数或被除数和除数。

2、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和习惯。

数学思考:

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解决问题:

较熟练地解答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会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求一个因数或被除数和除数。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提高学生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技能。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法中未知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都学会了吗?

2、出示第25页第8题情境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分组交流从图上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探索新知:

学生认真做第25页习题,要求能正确解答这些习题。

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6个热气球共有多少人?

(2)平均每个热气球上有多少人、

(3)需要几个热气球?

3、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三个问题吗?

4、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

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就是求6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第二个问题怎么解答?

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6、第三个问题该怎样解答?

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几个几个地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7、通过解答这三道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出示课题,板书:

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1)谁会读题?

指导学生一列一列地读。

(2)学生独立填空。

(3)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说明。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结果,集体订正,说出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学生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是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

(3)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订正评价。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坐镇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大家都学得非常好,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越学越聪明!

板书:

解决问题

(2)

(1)6个热气球共有多少人?

3×6=18(人)

(2)平均每个热气球上有多少人?

18÷6=3(人)

(3)需要几个热气球?

18÷3=6(个)

反思:

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我先出示情境图,帮助学生思考,学生较有兴趣。

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三个问题。

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的要求,确定是乘法还是用除法解决。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除法解决问题的两种情况就是:

(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3)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情况是: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样便于学生记忆。

课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38页内容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进一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解决问题:

、进一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情感与态度:

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

第37页主题图、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

每个学生准备56个圆形卡片或56根小棒。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谈话: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师想考考大家。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12÷3=18÷6=3÷3=

2、填空。

2×()=43×()=64×()=8()×3=12

()×4=205×()=15

说说()里的数是用哪一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探究新知:

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教室呢!

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块解决吗?

2、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板书:

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

问:

你们是怎么算的?

(4)学生独立解决:

要是挂7行呢?

你能够解决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课堂练习

1、第38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说一说用的口诀,再计算。

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练习八第1题。

(1)先让学生说出用的口诀。

(2)让学生独立填写答案。

3、练习八的第2题。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题里有哪些问题?

(2)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让学生说出使用了哪保有口诀。

4、练习八第3题。

学生独立作业,集体订正。

5、练习八第4题。

(1)每两组一起开火车,看哪一组算得快。

说出用的口诀。

(2)让学生独立填写答案。

课堂小结

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

用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数目大了些。

板书:

用7、8、9的口诀求商

(1)

56÷8=7口诀:

(七)八五十六

56÷7=8七(八)五十六

反思: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熟悉的“欢乐节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数学信息,进而依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四人小组这种群体学习的讨论与交流,使得每位学生可以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发和收益。

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课题:

混合运算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认识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数学思考:

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

解决问题: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运算。

情感与态度:

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题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口算

6+4+23==58-14+5=

2、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主要说出运算顺序)。

3、我们过去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还知道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1、讲解四则运算。

问:

我们过去学过了哪几种运算?

(板书:

加、减、乘、除)

加、减、乘、除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回顾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问:

谁来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有几种情况,它们的运算顺序各是怎样的?

3、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请同学们看第47页上面的两个小题。

问:

第1题的运算有什么特点?

第1题只有加和减,都是第一级运算,我们说它只含有同一级运算。

第2题词是不是只含有同一级运算?

为什么?

(2)指出: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即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3)指名两人板演,其余的在练习本上计算。

(4)集体订正。

4、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是的,把先算的画上横线。

64÷8×52×9÷62×3×818+32-4563÷7÷3

课堂练习:

1、做“做一做”的题。

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指名两名学生说出后两题计算过程。

2、做练习二一的第1、2、3题。

(1)第1题:

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订正。

(2)第2题:

A、两人一组,两个组之间开展计算比赛。

B、学生独立计算,将答案写在书上。

C、指名说说其中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3)第3题:

要求学生说说每道题正确的运算顺序,再仔细观察题中的计算错在哪里,然后将错误改正。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像这样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我们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计算,一定会算得又快又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

混合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只含有同一级运算),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例158-14+615÷3×5

=44+6=5×5

=50=25

反思

对于同一级混合运算,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进行计算,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非常清楚。

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在授课伊始,我设计了口算活动,出示:

6+4+23=;=;58-14+5=既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识,突破了同级运算,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借助例1,指导学生认识一级运算,二级运算,在全班进行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经历计算的过程中,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配合较好,达到了设计目的,呈现了轻松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总结运算顺序时说的比较到位,没有花费较我时间,并且学生都能理解。

课题:

混合运算(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7~9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继续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理解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够使用括号将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

解决问题:

理解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含有小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在下面的数之间先添+、×符号,而后再填-、÷符号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1042

2、自由填符号计算,并与同桌交流运算顺序。

1042

3、今天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请看课本第49页,动笔算一算,哪些是你会做的?

探索新知

1、回顾前面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问:

谁来说一说,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什么?

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

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除法,又有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

2、出示例3,这两题能像前面说的去做吗?

为什么?

(不能,因为有括号)

2、前4题,每个算式只含有同级运算,后面第5题跟前几题词一样吗?

显然不一样,第5题含有两级运算,那么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计算呢?

3、学习小括号的作用。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指导学生按顺序计算。

请看第49页上面的两个小题。

问:

第1题的运算有什么特点?

第1题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那么第2题呢?

第2题也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这两题都有括号,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指导学生将先算的画上横线。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

小结: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将先算的画上线。

(4+5)×59×(9-6)63÷(7+2)

(2+3)×8(28+13)÷5

课堂练习

1、“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6人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题,集体订正,指名两人说出计算过程。

2、“做一做”的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学生比较计算结果和运算顺序,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也不同。

3、“做一做”的第3题。

(1)学生看图读题,题目的要求是什么?

与同桌交流。

(2)学生独立填空。

(3)我们能不能将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呢?

学生试着列综合算式。

(4)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列的综合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5)请你观察这两道综合算式,看看哪道题的小括号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

哪道题的小括号没有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6)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要先算时,可以添加小括号,但如果加了小括号,并没有改变运算顺序,就不需要加小括号了。

课堂练习:

练习十一第7、8、9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是含有括号的算式。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使用括号。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分辨和计算,多加练习,一定算得又快又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

混合运算(3)

例37×(5-7)(77-42)÷7

=7×2=35÷7

=14=5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处值得思考的地方:

新与旧——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

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

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们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在数之间先添+、×符号,而后再填-、÷符号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让他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和“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学生初尝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他们完成“做一做”习题,从习题当中,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了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离我们不远,成功就在我们手中。

课题:

解决问题(两步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和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的基本含义,学会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熟悉小括号的使用。

数学思考:

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

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生活中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生活中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口算练习。

我们班的同学口算能力非常强,老师这里有一些口算题,想看看我们班的同学谁算得又快又准,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好。

下面我们就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比赛,第一列火车请开动。

7×8=56

8×9=72

4×5=20

9×9=81

4×9-6=30

2×8+43=59

72-6×7=30

6×5-24=6

50-8×3=26

2、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班的同学口算能力果然了得。

同不们,你们喜欢吃面包吗?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面包房去转转好吗?

探索新知

1、学习例4。

课件出示课本第53页例4主题图,厨师们今天可高兴了,我们看看图中的师傅们在做什么?

学生:

两位师傅在为我们做面包。

大家看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看图,看哪位同学能根据意思编一道应用题。

A、面包师傅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还要烤多少个?

B、面包师傅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面包,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每次烤几个。

还有其他补充信息吗?

还要知道剩下几个面包。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整理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呢?

当然是用画图的方法。

教授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指导学生一出剩下的部分,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有关数据和所求问题。

小组讨论列式,汇报交流。

90-36=54(个)54÷9=6(次)

有将这两个算式全写成一个算式吗?

能:

(90-36)÷9=6(次)答:

剩下的还要烤6次。

小结:

解答这一道应用题时我们采用了画示意图的方法帮助整理题意,解答时可以写分步算式,也可以写综合算式。

2、完成课本第54页“做一做”的练习。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二的第1、2、3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同学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课堂作业

1、饲养小组原来肖9只灰兔,又生了6只小兔。

每5只放在一个笼子里,要用几个笼子?

2、有18个苹果,吃了3个。

剩下的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3、植物小组养了19盆梅花,送给幼儿园3盆。

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教室里,每个教室放几盆?

以上3题,学生独立作业,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意义。

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真棒,今后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给出的信息和问题的关系,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最后列式计算,验算没有错误后写答案。

板书:

例4师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示意图

90个

已烤的剩下的

36个每次烤9个,烤几次?

90-36=54(个)

54÷9=6(次)

答:

剩下的还要烤6次。

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同时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答案,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