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9144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大庆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分数:

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方B.西方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

2.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

A.20000千米B.15000千米C.10000千米D.5000千米

下图是某丘陵区域的地形图,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较大、地势较陡;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较小、地势较缓。

东部丘陵的森林曾遭受过度采伐。

回答3-4题。

 

3.关于该区域的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E处低于F处B.图中G处高于H处

C.图中E处海拔高度大于300米D.由E处到F处地势逐渐上升

高三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

4.该区域遭遇较强降雨时,东侧的J处很快流下浑浊的径流,而西侧的G处则过一段时间才流下相对清澈的径流,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处所在的小流域(  )

A.岩性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坡度不同 D.植被覆盖率不同

下表为安徽省黄山市和H地某月两天的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据表回答5-6题。

第一天

第二天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黄山市

7:

02

17:

15

7:

01

17:

16

H地

6:

34

22:

26

6:

35

22:

25

5.H地在黄山市的什么方向(  )

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北方D.西南方

6.这两天黄山市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正确的是(  )

A.日出东南—日中正北—日落西南B.日出东南—日中正南—日落西南

C.日出东北—日中正南—日落西北D.日出东北—日中正北—日落西北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简图。

据此完成7~8题。

7.控制该区域的主要大气环流是()

A.极地高气压带B.西风带

C.季风环流D.副热带高气压带

8.与北半球同纬度大陆西部沿海相比较,图示区域西部沿海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洋流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注:

1月和7月等温距相同),读图回答9~10题。

9.对该区域7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A.地形B.纬度位置C.洋流D.海陆位置

高三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

10.A地的气温年较差可能是()

A.24℃B.22℃

C.20℃D.18℃

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若图中m所在的天气系统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则等值线m的数值可能为(  )

A.1005B.1010

C.1015D.1020

12.近年来,该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图中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区域是(  )

A.L1附近B.L2附近

C.L3附近D.L4附近

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曲线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14.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降低

B.城市热岛效应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天然调蓄能力强

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是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

结合图回答15-16题。

高三地理试题第3页共8页

15.肯尼亚山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A.5000米B.3600米C.2200米D.50米

16.该山地的水汽主要来自()

A.太平洋B.大西洋C.西南季风D.东南信风

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甲为河流,其所在的地区常年受西风的控制。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等温线a、b、c数值的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c>aB.c>bC.b>aD.a>b

18.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为冬季,该地区降水稀少

B.此时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

C.甲河属于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D.甲河属于外流河,水位季节变化大

右图为某区域某季节高空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据图判断,甲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

20.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A.开普敦温和多雨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C.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下图为2016年1月29日20:

00亚洲部分区域天气形势图,未来几天大陆上的天气系统明显转弱,我国东部地区日平均气温上升。

读图,回答21-23题。

21.图中气压中心①地气压低于②地,则①地与②地气压差最大值可能是()

A.18B.15C.10D.2

 

2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或造成的影响是()

A.台湾以东洋面千里冰封B.福建沿海发生风暴潮

C.受低压控制,地面温度升高D.阴雨天气出现,大气逆辐射增温

23.我国东部地区日平均气温上升的最可能原因为()

A.天气持续晴朗,太阳辐射使气温上升B.高压中心南移,气流下沉使气温上升

C.受低压控制,地面温度升高D.阴雨天气出现,大气逆辐射增温

为避免日期混乱,国际上划定了日期变更线。

下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日期钟,其短指针固定指向180°经线,长指针随时刻同步转动。

据此完成24~25题。

24.图示时刻,伦敦时间为()

A.3时B.6时C.9时D.18时

25.此时,新的一天所占范围与旧的一天所占范围之比为()

A.3:

1B.1:

3C.3:

4D.4:

3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26.下图为某两日的夜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一架飞机从A地沿最短航线飞往B地,指出其飞行方向。

(2分)

 

高三地理试题第5页共8页

(2)甲、乙两图所示时刻的北京时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3)简述甲图所示日期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特征。

(4分)

 

(4)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从甲日期到乙日期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分)

 

27.下图为某国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4分)

 

高三地理试题第6页共8页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

(4分)

(2)据图说出该国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4分)

(3)推测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6分)

 

28.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Pa)”,图中BC线为晨线,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说出A地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4分)

 

(2)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不变,从气温、降水和气压三个角度描述M~N一线天气的变化。

(6分)

(3)若图中D地1小时后气温上升,请用相关地理原理解释其原因。

(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洞庭湖位置图(图1)。

材料二 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图2)。

(1简述图示地区主要水循环类型的过程。

(4分)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4分)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分)

 

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ADADDBBDACDCBACDCBDABDABA

26.(14分)

(1)先向正南,经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

(2分)

(2)4:

00;16:

00(4分)

(3)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分)

(4)(4分)

 

27.

(1)该国主要位于15°N~30°N之间(或该国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或该国位于北

半球热带地区)(2分);地处北美洲南部(或地处拉丁美洲北部),东临墨西哥湾,西濒

太平洋(2分);北接美国,南连危地马拉(2分)。

(2)高原多,平原少(2分);中南部多,北部少(2分)。

(3)甲地降水量多于乙地(2分) 理由:

甲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有暖

流流经,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所以降水多(2分);乙地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

沉,沿岸又有寒流流经,所以降水少(2分)。

28.

(1)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A处陆地上比同纬度海洋上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

(4分)

(2)气温:

低→高→低(或答先升高再降低);降水:

阴雨→晴→阴雨;气压:

高→低(或答逐渐降低)。

(6分)

 

(3)图中BC为晨线,1小时后D地迎来日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热增温,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获得热量,使气温逐渐升高。

(4分)

29.解析 第

(1)题,该处河流能注入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

过程要从四个环节分析。

(2)题,日变化可从图中降水的时刻变化看出;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就是要分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垂直运动。

第(3)题,首先明确洞庭湖对环境的作用,再来分析面积减小带来的不利影响。

(1)海陆间循环。

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

(4分)

(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

原因:

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4分)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减小,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