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8195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测试试题.docx

《高三语文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测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测试试题.docx

高三语文测试试题

高三语文测试试题

Ⅰ卷(阅读70分)

甲必考题(46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4题。

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

我们只须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注]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

这一部《古文辞类纂》之所以风行二百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

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

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分类而辨体。

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了,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

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

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的一层固定的硬壳。

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条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

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

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

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运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叹过才能启口。

此外的起承转合,伏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规,更加可以不必说了,一行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

高三语文测试题卷第1页共8页

(节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注】:

本文作者为郁达夫,写于1935年4月。

《古文辞类纂》:

清代姚鼎编,选录战国至清代古文辞赋。

1、下列对“它的内容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文辞类纂》所用材料丰富,同时能做到较细的分门别类。

B.《古文辞类纂》所选的材料是纵贯二百余年的散文作品。

C.《古文辞类纂》所选的材料是纵贯上下几千年的散文作品。

D.《古文辞类纂》的分门别类,能以类名来决定内容。

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前的散文心和体都受到严格限制,秦汉以来尤甚。

B.古人行文讲究出处,乃至于虚词都要有确切出典。

C.尊君、卫道与孝亲三大支柱支撑着中国古代国体组织

D.文章认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主旨大义,谓之“散文的心”。

3、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根据选文进行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4分)

A.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B.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C.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D.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E.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

4、文中《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他对这部书的看法是什么?

(5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高三语文测试题卷第2页共8页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

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

举策高第,迁谏大夫。

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

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

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

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

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

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

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

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犯②上意。

同列后进或至九卿或拜上将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

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

“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帮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

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优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

”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宫,宽饶奏封事曰:

“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

”上以宽饶恕谤终不改,下其书中二千石⑤。

谏大夫郑昌愍伤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

上不听,遂下宽饶吏。

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汉书•盖宽饶传》,有删节)

【注】:

①岁尽交代:

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

②奸:

同“干”。

③太子庶子:

官职。

④刑余:

指宦官,周、召:

周公、召公,百周贤臣。

⑤中二千石:

官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躬案行士卒庐室 案行:

巡视,察看B.多所称举贬黜  称举:

提拔,举荐

C.皆恐惧莫敢犯禁 犯禁:

私闯禁地D.然深刻喜陷害人 深刻:

严峻苛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以报宽饶厚德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①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①而为凡庸所越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①所劾奏众多②自远而至,至无所见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向皇帝检举揭发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

B.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因此受到宣帝嘉奖,被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

C.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快。

D.当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重用宦官,宽饶却不识时务,仍对此上疏奏事,触怒皇上,虽有郑昌为其求情,也无济于事,最终宽饶落得个引刀自刭的结局。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9分)

(1)用“/”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3分)

同列后进或至九卿或拜上将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

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

(2)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3分)

②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

(3分)

 

(二)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9-10题。

高三语文测试题卷第3页共8页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惬”字的意思是满足、畅快,“野情”指的是爱好大自然的情怀,首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迷”字描写在山中行走时的情态,与“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迷”字情味相似。

C.“熊”和“鹿”的描写,既描写了山行中所见,也呈现出诗人闲静愉悦的情趣。

D.尾联是说终于找到了山中的人家,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是寻访山中好友。

10、从描写的角度看,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动”与“静”的?

(4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⑵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⑶,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

乙选考题(24分)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不跨大题选做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2-15题。

火 驹

  他的居室,贴满了千姿百态的马的图片。

最醒目的是卧室床头的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那丹青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马蹄得得和昂首嘶鸣,他一直期望能有一匹活生生的马相伴。

他一生无所作为,平平庸庸,却独爱马。

他说,要能亲眼看见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就好了。

他豁不出去,既没有去草原,更没见骏马,直到年老病卧不起。

整天,惟一的生活乐趣就是欣赏壁上那静立或奔腾的马。

他恍惚觉得死亡之神即将降临。

我多么虚弱、衰老呀!

他想。

他遥想了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和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

一天,他对在一旁照料他的儿子说:

“院子里进来一匹马。

儿子说:

“哪儿可能?

城里没有马,有也是公园里的马,驯服得再老实不过了。

他说:

“你上院子里去看看。

儿子回来说:

“院子里空空的,恐怕是风吹梨树发出的声音。

他固执地说:

“我分明听得马蹄声,像踏在我的心里。

儿了倒出沙锅内的药汁:

“该吃药了。

高三语文测试题卷第4页共8页

喝了苦涩的药汁,他像是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疲乏不堪,垂下眼皮。

儿子问他晚餐的蔬菜,他说没有胃口。

于是,儿子告辞了。

可是,他认定院子里有匹马,甚至在撞击门,欲闯进他的卧室。

他担心门没撞上锁。

闯进居室多麻烦,他想。

他甚至想像室内践踏得乱糟糟的情景,他受不了。

他一向讲究清洁、整齐。

只是,现在,他身不由己,无力起来阻止那匹野性勃勃的马了。

他甚至想像出那匹马像红绸缎一样的皮毛。

这种担忧持续到钥匙在锁孔内咯噔一声,他说:

“那匹马折腾了一个下午,它要冲进来。

儿子诧异地说:

“门关得很牢。

他说:

“你去把马赶远点,我心理很不舒服。

儿子出去片刻,说:

“我已把它赶出院门外了。

”[甲]

他舒了口气:

“一下午,它又是叫,又是撞,它闯进来,我还真拿它没办法。

“怎么可能?

”儿子说,“爸爸,你可能太乏了,以往,你那么喜欢马。

“我讨厌和马一道,它太喧闹。

“爸爸,你先喝药还是先吃饭?

“我嘴里发苦。

”他想撑起身子,终于没起来,他指指墙壁上的画,“揭下来。

“这……”

  “闯进院子的那匹马可能有什么感应,我这儿有这么多马,马喜欢合群……”停了片刻,他也说,“对,全部揭下来,你带走。

  “怎么处理?

“随你。

”他说,“我曾经想抛开一切,去牧场,我连这也没勇气,现在……”隔两日,他咽了气。

送葬时,儿子将他搜集了一生的马的图片点燃。

儿子默默看着火苗渐渐大起来,形成很猛的火势,最旺时,仿佛一匹辉煌的火驹脱颖而出,原地挺立、嘶鸣,似乎一只无形的手在扯拉缰绳,那是爸爸。

[乙]儿子想。

末了,火驹离去,留下纸烬,翩翩飞舞,儿子看着父亲的遗像,默默地说:

“爸爸,你安息吧!

12、对这篇小说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的“他”虽然一生无所作为,平平庸庸,但内心同样有执著、强烈的追求,只是由

于种种原因,没有如愿。

表现了作者对许许多多平凡的小人物命运的理解,和对他们内心世界的关注。

B.小说中的“他”也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朝气蓬勃的青年,但是由于没有可能实现自己的

理想,晚年是在悔恨和痛苦中度过的。

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批评,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C.小说以“他”病重、去世前的心理活动为表现重点。

通过对马的想像,表现了他对理想的

执著和理想最终没能实现的痛苦,又通过他与儿子对话将“他”内心为摆脱困扰所作的抗争生动地外化,构思巧妙。

D.小说用了荒诞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了一个普通人在生活的挤压下扭曲的病态精神世界。

情节表现上虽然离奇怪异,本质上却是符合生活真实的。

E.小说的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点燃的图片化为“火驹”,表现了“他”对命运中

一切曾压制“他”的外部力量的征服,和“他”灵魂的再生。

13、小说写他“独爱马”,所以他的居室贴满了马的图片。

在年老病卧不起时,他惟一的乐趣就

是欣赏壁上的马。

可是他后来又要求把画都“揭下来”。

看似矛盾的描述中,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6分)

答:

高三语文测试题卷第5页共8页

14、两次“吃药”的细节描写。

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试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15、请根据文中甲、乙两处画线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8分)

(1)甲处:

儿子并不相信院子里进来了一匹马,但他为什么要说“我已把它赶出院门外了”?

(50个字以内)(4分)

答:

(2)乙处:

这时儿子心目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50个字以内)(4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6-19题。

悲壮的超越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

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

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

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

“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

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

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

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

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

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

”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

可惜呀,可惜!

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

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

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

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

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

老天啊,老天!

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高三语文测试题卷第6页共8页

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

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

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

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

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

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

伟业不一定在顺境。

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

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

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

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6、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毒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

“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7、文章的第一、二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的写法有何作用?

(6分)

答:

18、第五段中说:

“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

”试简析这句话的含义。

(6分)

答:

19、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

(每条不超过50字,每个4分,共8分)

(1)具体含义:

(2)象征含义:

Ⅱ卷(表达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高三语文测试题卷第7页共8页

20、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大量的上报材料披露了不少国有亏损企业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出现了穷庙富方丈的现象,这引起了机械工业部的反思。

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真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C.卡夫卡的尸体被运回布拉格的时候,那里的人们还不清楚,运回来的是一位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一样举足轻重的划时代作家。

D.近几天,我们先后走访了该市四所学校,不过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公务员若“乱作为”而造成严重后果,不仅应立即改正,还将受到警告甚至开除。

B.布莱尔在清华大学座谈时说,未来几十年,10多亿人口的中国将面临更多的发展。

C.一些国外媒体和经济专家认为,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言论是没有道理的。

D.该培训项目始于前年,大批小学英语教师参加了培训,满足了规划提出的要求。

22、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

《诗经》——先民的歌唱;

《史记》——①史家之家绝唱,无韵之离骚;②历史的长城;

《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

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

(4分)

23、观察下图,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得到的启示。

(4分)

人 →  从  → 众

↓利用 ↓利用  ↓利用

森 →  林 → 木

答:

                     。

24、根据下面的情境,按要求答题。

(6分)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位知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

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出怎么样的话。

①大会主持人对观众说:

               。

②一个小朋友迷惑地问母亲:

            。

③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失望地说:

         。

六、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

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

“你稍微有些笨重!

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

——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

”他思忖:

“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

”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

”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

”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高三语文测试题卷第8页共8页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3分)

2、A(无“甚”,文中并无对比)(3分)

3、A、C(4分)(本题考查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做这道题可采用排除法。

既然是“心”(主题),那就不应该有“体”(表现形式)在里面,因此B应该排除,“两重械梏”中有一重是“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故而E也应排除;而D项是“反映民族文化”,这一点作者在文中根本未提及。

所以A、C是正确选项。

4、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从全文看,作者是从“材料”和“分类”两方面来阐明自己看法的。

)(5分)

5、C(犯禁:

触犯法令)(3分)

6、D(A项①连词,来,用来;②介词,因,由于。

B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替,给。

C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递进,而且。

D项,均为固定结构,类名词——所+动词,“所”相当于代词)(3分)

7、C(“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不对,当为屡屡不升。

)(3分)

8、

(1)同列后进或至九卿/或拜上将/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

(每读0.5分共3分)

(2)①宽饶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降职为卫司马。

(3分,坐:

因犯……罪;是:

对,实;左迁:

降职)

②因为奏事不适合皇帝的心意而被文官诋毁侮辱,上书称赞宽饶。

(3分,当:

适合;诋挫:

诋毁侮辱;颂:

称赞)

参考译文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

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

被推举为方正,对策被定为优等,升任为谏议大夫。

弹劾卫将军张安世的儿子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并牵连到张安世居官位而无补朝政。

彭祖当时实际上下了车,宽饶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贬职为卫司马。

宽饶刚任司马一职时,亲自巡视士卒住室,察看他们的饮食情况,有疾病的亲自探视慰问,并送来医药,对待士卒很有恩德。

年终按例交接事务时,数千士卒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来报答宽饶的厚德。

汉宣帝嘉奖他,让宽饶做太中大夫,派他巡察各地风俗,查出的多数上报,有的被提拔,有的被降职或免职,接受使命做事适合皇上的心意。

提升为司隶校尉之后,揭发不加回避,官职不分大小一律举报,被检举揭发的人很多。

公卿贵戚及郡国官吏出使到长安,都恐惧不敢触犯法令,京城因此而清静。

宽饶为人性格刚直,高风亮节,志在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