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7715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x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x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官池初中樊小平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

2.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

4.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

a、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b、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c、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法、问答法、教读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遇见许许多多值得亲近的人,这些人有的是同甘共苦的朋友,有的是循循善诱的良师,有的是志同道合的同志。

当然,在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家人,父母的爱是最温暖的、最无私的。

尤其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哺育子女、培养子女。

每一瞬间的关注都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故事。

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和母亲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有关于母亲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朱德和他母亲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

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

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一起走进朱德的内心世界,回忆母亲的一生。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副板书:

生字词。

(1)佃农(diàn)

(2)祖籍(jí)(3)妯娌(zhóulǐ)

(4)勉强(qiǎng)(5)迁徙(xǐ)(6)慰勉(wèimiǎn)

(7)溺死(nì)(8)衙门(yá)(9)私塾(sīshú)

(10)调料(tiáo)(11)血溅(jiàn)(12)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不辍劳作:

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

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

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

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

尽量节省。

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

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

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

叙谈叙谈。

聊,姑且、略;叙,谈。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7自然段)。

A、全班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思考、讨论:

这一段写了几句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自然段总共两句话。

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

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

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

(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

(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B、研习课文2~7自然段。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每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①、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

②、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

③、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

④、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C、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例子:

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是抒情。

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

(第2—7段):

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熟读课文的第8—17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课文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

(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

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

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

(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后母亲的一些事。

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

思考:

还写了些什么事?

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

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熟话说:

“百善孝为先”。

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例如说,穷人家的孩子,在经过奋斗打拼而有所作为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家中的父母亲过上富足、舒服的好日子。

其实,这也是千千万万子女的共同心愿,本文的作者朱德也不例外。

同学们看看第11自然段,“在民国八年的时候,我做了一件什么事?

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

恩,我把父母亲接出来。

但是,父母亲和我从此就生活在一起了吗?

没有。

为什么呢?

这里再一次强调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

那么,这样一位热爱劳动,离不开土地的农村妇女,她的思想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传统落后的?

还是现代先进的?

她是否会支持儿子参加革命呢?

请同学们阅读第12自然段,用笔画出,我参加革命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

(请同学回答)

可以说,母亲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

在这两段里,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只是用平淡、朴实的话语,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凸显了母亲的美好品质,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

其实,这种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和借鉴。

好。

我们说,母亲一生有许许多多的特点。

那么,其中最大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啊?

好。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齐朗读一下第13自然段,并思考一下,这一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同学们,这篇文章反复提到母亲热爱劳动。

例如,第4、5、7自然段,等等。

在这里,作者又再一次强调了母亲热爱劳动,会不会让人感到重复累赘啊?

如果不会,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这一段话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这样写的作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既照应了前文,使得文章前后呼应,起到了总结的作用。

板书(第8—13段):

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总结:

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

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3.学生个别朗读第14、15段。

思考:

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写:

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

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

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14、15段):

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16、17自然段。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思考:

(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

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

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

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

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

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

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

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板书(第16、17段):

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两段。

2.以“我眼中的母亲”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