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7598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79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docx

《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docx

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聊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给水工程的有序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是供水企业合理经营的主要指南

二、规划目标和原则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基本目标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规划为基础,建立布局合理、安全经济的城市供水系统,保障城市的生产生活需求,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一般遵循开源节流、经济适用、安全可靠、保证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等原则。

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规划期限也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一致。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给水工程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文明、安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基石。

因此,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有长期的时效以符合城市的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预测城市用水量预测

∙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并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水质和水压规划

∙城市给水设施工程规划,其中包括水源、输水管线、净配水厂、调蓄水厂、增压泵站及配水管网等的工程规划

1、预测城市用水量

城市用水量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城市自来水)供给的水量。

包括以下内容:

居民生活用水量:

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水量。

工业用水用水量:

企业生产过程所需的用水量。

公共设施用水量:

宾馆、饭店、医院、科研机构、学校、机关、办公楼、商业、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等用水量。

其他用水量:

交通设施、仓储物流、市政设施、道路浇洒、绿化、消防等用水量。

∙第二部分:

不由城市给水工程(城市自来水)供给的水量。

包括以下内容:

使用自备水源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河道航运用水、农业、养殖业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乡镇企业用水等水量。

城市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给水价格水平、工业回用率、污水资源化程度等因素确定。

2、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

(1)水资源的综合评价

水资源是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关键。

我们在编制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时,必须进行本地区的水资源的综合评价工作,对水资源作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现有资料的收集工作,搞清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量,为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使规划符合实际。

若没有水源可靠性的综合评价,将造成给水工程的失误。

(2)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

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务院令第158号《城市供水条例》第十条:

“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并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规划相协调。

”因此,当城市采用本市地域内的水资源时,应编制水资源统筹规划,以达到城市用水的供需平衡。

在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城市产业结构。

3、城市给水水质和水压规划

(1)给水水质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是国家制定的关于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强制性法规。

城市给水工程(城市自来水)和自备水水源供给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均应符合该标准。

(2)给水水压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国家标准GB50282-98中,提出的城市给水工程的供水水压目标,就是要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的要求,相当于将水送至6层建筑物所需的最小压力。

4、城市给水设施工程规划

(1)城市给水设施的组成及合理的布局规划

在城市给水设施系统布局时一般需在意以下几点:

∙城市总体规划一般是在城市现状基础上进行的,给水工程规划必须对城市现有水源的状况、给水设施能力、工艺流程、管网布置以及现有给水设施是否可以挖潜扩建等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给水工程规划应充分发挥现有给水设施的能力,注意新老设施形成一个整体,做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有效。

∙城市地形起伏大或给水范围较大时,可采取分区、分压供水。

给水区域地形高差大以及大中城市可采用分压供水系统。

∙为降低给水设施运行费用以及解决问题水资源短缺,可将原水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供给水质要求不同的用户;可在城市自来水给水系统以外,设立一套污水回用系统(中水系统),将处理后达到水质要求的再生水(中水)供给相应的用户;也可将不同的水源分别处理后供给供给相应的用户。

∙在大中城市中由于给水地域范围较广,配水管网投资所占比重较大,当有多个水源可以利用时,多点向城市供水可减少配水管网投资,降低水厂出厂压力,同时能提高供水安全性,因此,建议采用多水源给水系统。

∙水厂的取、送、配水泵房的耗电量较大,要节约给水工程的能耗,就应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尽可能地考虑采用重力流输配水系统,以达到节约取、送、配水过程中的能耗,减少管网投资,降低整个给水设施系统的运行成本的目的。

(2)水源地规划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开展工业废水治理再提高和全面达标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设污水回用工程;整治城市河湖水系;强化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防治,治理水土流失。

合理调配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促进全市地表水体水质的改善。

1.保护给水水源的一般措施

给水水源保护措施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包括整个水源和流域范围,并涉及人活动的各个领域及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广义上的水源保护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水量与水质的保护两个方面。

也就是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及技术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源,保护水源的质、量供应,防止水源污染与水源枯竭,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源的要求。

给水水源保护措施包括法律措施、管理措施及技术措施,一般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给水水源保护措施包括法律法规措施、管理措施及技术措施,一般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加强水源保护的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水源保护法规,严格依法办事

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引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涉及水源保护的法律文件是防止水源污染,做好水源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也制定了有关的水源保护条例或暂行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使水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有法可依,达到法律和经济手段防治水源污染的目的。

②实行流域或区域内给水水源的统一管理

给水水源统一管理与污染控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流域、区域到局部的水质、水量进行综合控制、综合协调和整治才能取得实效。

应建立属于流域性质的跨地区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确定合理功能区和水质目标,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颁发排污许可证,协调供水与排水、上游与下游间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通过现代化的通信系统进行水质变化过程的检测和预测,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

③配合经济计划部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源保护规划

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作为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来考虑,应当在国民经济发展总方针的指导下,根据首先保证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兼顾农业用水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水源开发利用规划,防止盲目开采及破坏水源。

在制定规划时,应将以下问题统筹考虑:

正确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综合利用;各种节水措施;各类可能的补充水源,如地下水人工补给等。

同时,还需合理地进行城镇和工业区规划,对容易造成污染危害的工厂,如化工、石油、电镀等应尽量放在城镇及水源地下游,减轻对水源的污染。

水源地保护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首要目标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水源保护长远规划需地区、流域同凑兼顾,主要水系、跨省区及各省区的水源保护规划应分级审定,逐级把关,确保改善水源水质状况。

④加强对给水水源水量和水质的监测与管理工作

各级水源管理机构应制定和完善水源管理方法。

对于地表水源要进行水文观测和预报;对地下水源则要进行区域地下水动态观测,尤其应注意开采漏斗区的观测,以便及时采取制止过量开采的措施。

应进行水源污染调查研究与评价,建立水源污染监测网。

水体污染调查评价要查明污染来源、途径、有害物质成分、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危害情况与发展趋势。

地下水源要结合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点进行水质变化观测。

对地表水源要在影响其水质的流域范围内建立一定数量的检测网点,及时掌握水体污染状况和各种污染物质的动态,便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对水源的污染。

⑤提高给水水源保护技术水平

在对水源污染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针对污染物在不同类型水源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污染范围、程度、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建立针对不同水源的水质模型,掌握水源水质的预测方法。

应根据水源的特点,划分不同类型水域,对采样和检测方法作出科学规定。

应建立城市水源保护区数据库,制定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研究城市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规划程序和工程措施,使水源保护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2.给水水源卫生防护

给水水源防护和污染防治是水源保护的主要工作内容。

水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因此给水水源防护和污染防治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必须着眼于大系统,必须有正确的原则及方针政策作指导,要一靠管理,二靠技术。

进行给水水源防护和污染防治首先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给水水源防护和污染防治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给水水源防护和污染防治应放在水污染综合防治的首位;

给水水源防护和污染防治应按流域、地区、城市、乡镇进行统筹兼顾,全面规划;

给水水源防护和污染防治主要包括水源防护、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价、水源污染防治。

设计和使用水源时,应首先遵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进行水源的卫生防护。

在此基础上,还需对水源保护区进行科学划分和防护。

①地表水源卫生防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规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由有关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协商划定,其他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并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并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自治区、直辖市协商划定,其他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并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适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按照《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第十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要求,地表水源卫生保护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b.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不得设立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码头,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c.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水利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d.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其生活饮用水取水点上下游及其沿岸的水源保护区范围相应扩大,其范围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水利等部门的研究确定。

e.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的水库和湖波,应根据不同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水源保护区,并按(a)、(b)项的规定执行。

f.对生活饮用水源的输水明渠、暗渠,应重点保护,严防污染和水量流失。

g.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划定生产区的范围并设立明显标志,生产区外围30m范围以内及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围3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禽畜饲养区;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深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渠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②地下水源的卫生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规定,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在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量、开采方式及污染源的分布提出规划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水质,适用国家《地下水质标准》Ⅱ类标准。

按《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要求,地下水水源卫生防护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及影响半径的范围,应根据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及规划设计、水文地质等部门研究确定。

其防护措施应按地面水水厂生产区要求执行。

b.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使用持久性毒性或剧毒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深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c.在地下水水厂生产区范围内,应按地面水水厂生产区要求执行。

3.饮用水水源地基本状况

3.1水源地的分布情况

聊城市区主要水源地共计2个饮用水水源地,分别是东郊水厂东阿水源地、王光宇水源地。

3.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基础信息

1、东阿水源地

根据山东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聊城市东阿县下马头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中的勘探结果可以了结到,下马头水源地附近分布地层自上往下依次为第四系、奥陶系马家沟组北奄庄段、东黄山段及寒武-奥陶系九龙群三山子组和寒武系九龙群炒米店组(钻探深度296.26~338.00m以内)。

1)第四系厚度一般在48.2~98.90m,在下马头村附近的D05、D05、D04、D03、K2、K1号孔及王洼西北K5,号附近厚度较大(91.0~98.9m),往东北及北部逐渐变薄,其中K4号孔附近为54.43m;K12号附近为57.19m,SO1号附近为59.5m。

在第四系中自下往上依次分为黄河组(OHh)、黑土湖组(QH)、平原组(QP)及山前组(QS)。

(水文地质图见图3.1-1)

2)区内奥陶系马家沟组北奄庄段(OMb)与上覆第四系直接接触,岩性以石灰为主,底板深度一般在62.50~230.00m,在F1断裂以西和F5断裂以东底板埋深较浅,北庵庄段厚度一般在8.07~48.50m,同前述底板埋深一样,在水源地附近变化较大。

3)寒武-奥陶系三山子组,岩性主要为含燧石结核白云岩及细晶白云岩,在号孔处底板埋深一般261.50m左右,厚度138m;

4)寒武系九龙群炒米店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泥炭,间夹竹叶状砾屑灰岩,水源地附近的K5、K11、K12、K13号孔揭露到该层。

通过本次地面物探并结合水文地质钻探资料,在下马头水源地附近查明6挑推测断裂,其中北东方向断裂5条,自西向东依次是F1断裂(下马头断裂)、F2断裂(付寨断裂)、F3断裂(周家门前断裂)、F4断裂(牛角店断裂部分)及F5断裂(史圈断裂),近东西向断裂一条,为F6断裂。

除F1、F3断裂外,其余4条断裂均为本次勘探新发现断裂。

上述6条断裂均为透水断裂,而对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条件影响最大的为F1、F3、F6三条断裂。

在F1、F6断裂交汇处分布着水源地单井涌水量最大的K12、K13、K14号孔,水位降深2.305~6.805m,单井出水量达12560~13332m3/d。

F1、F3断裂之间为以地堑式储水结构,单井涌水量一般大于8000m3/d。

F1断裂以西的K5号孔单井涌水量也较小,仅为915.84m3/d。

1、水源地供水目的层为马家沟组、三山子组及炒米店组的灰岩、白云岩等断裂岩熔含水层,含水厚度在239.1~289.8m以上。

但主要开采目的层为马家沟组东黄山段、三山子组炒米店组的上部,其埋藏深度一般在220~322.37m。

水源地强富水区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带状分布,区内岩溶水单井出水量在8000~14000m3/d。

2、通过进一步证实,下马头水源地断裂隙岩溶水含水层单井出水量大,对周围影响小,供水保证能力强,适宜建大型水源地。

在小落程群孔抽水稳定阶段,平均降深3.17m。

对附近探采井及其它岩溶水观测孔影响降深仅为0.016~0.15m。

大落程群孔抽水稳定阶段,平均水位降深4.124m,对附近探采井及其它岩溶水观测孔影响降深仅为0.567~0.81m。

3、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来看,下马头水源地位于东阿岩溶水水文地质单元汇集排泄区。

该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较大,补给区范围较大,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黄河水、农田灌溉水及区外径流补给等,补给来源较多,补给量丰富,剩余可开采量大。

4、水源地岩溶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0.5~0.6g/L,总硬度22.4~330mg/L,PH值7.4~7.9;水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身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补给完全复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而且水源地K8号井,达到矿泉水要求。

在对下马头水水源地进行的群孔抽水试验结果表明,自2002年4月15日至5月10日历时15天共有8眼抽水主井,日出水量在70979.3m3/d。

本次群孔抽水水样,是在下马头水源地试验性开采过程中进行的,在小落程抽水阶段的出水量同试验性开采抽水量接近,所抽取岩溶水全部用管道输往聊城,供城市用水。

在大落程抽水阶段,总抽水量7089m3/d中的70%输往聊城,剩余水量在牛角店以北排入沟渠。

试验期间,共布置各类观测孔62个,观测频率每30分钟1次的观测孔16个,其余45个为每天观测1次,黄河水位每天观测一次。

所布置水位观测孔以下马头水源地为中心,按照由密到疏的原则呈放射状向外布置,并能控制到整个东阿水文地质单元。

此外,还在东阿水文地质单元外围的齐河旦镇,黄河山岩脉以东的望口山、胜利村、西平洛等地布置了适当的岩溶水观测孔,观测范围近1000km2。

(新布设探采结合井位置示意图见图2-1)

依据聊城市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提交由山东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编写的山东省聊城是东阿县下马头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西南地下径流补给,与区域岩溶水主要径流方向一致。

对于群孔抽水影响的范围及程度,在群孔抽水过程中,抽水主井及主要观测孔在抽水开始后不久便出于稳定状态。

在小落程抽水阶段,抽水几分钟后抽水主井与各主要观测孔的水位便基本稳定。

以后又呈现下降趋势,日降幅在2~5cm;这主要是有益上游地区大规模农业灌溉开采地下岩溶水造成的。

在此阶段,仅在水源地附近形成一个降落漏斗,除抽水主井外,漏斗中心水位下降不明显。

在大落程抽水不久,水源地水位业基本稳定,后受上游地区大规模农业灌溉开采影响,水位呈现等幅同步下降趋势,此时降落漏斗进一步扩大,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约0.325m。

可以看出,连区域降幅在內,群孔抽水在水源地附近影响降深仅0.56~0.81m,但其影响范围较广。

这说明,群孔抽水时对附近岩溶水影响程度不大。

另外,水源地附近岩溶水与第四系及黄河水的关系,分析看来,通过群孔抽水试验进一步证实,水源地附近岩溶水与第四系及黄河水的关系并不密切。

在整个群孔抽水试验期间,虽然第四系水水位总体变化趋势与岩溶水抽水主井及观测孔大体一致,但这并非抽水本身造成,第四系水水位变化主要受到附近农业灌溉开采以及大气降水影响,两者间水位变化趋势一致为一种巧合。

黄河水位变化与岩溶水及黄河水百年后不一致,而且水质相差也较大。

下马头水源地位于岩溶含水层的隐伏区,属岩溶含水层强富水区,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8000m3/d,以开采寒武-奥陶系三山子组、马家沟组及炒米店岩溶含水层为目的层。

群孔抽水试验大落程抽水总出水量达7.1万m3/d,基本按未来开采条件进行试验,且试验在一个枯水期进行,所取数据安全、可靠。

图2-1水文地质剖面图

 

图2-2结合井位置示意图

 

通过东阿水位地质单元均衡法计算可知,区内岩溶地下水在多年平均条件下总补给量为23.428万m3/d,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较为接近。

在岩溶地下水总排量23.408万m3/d中,现状人工开采排泄量评价原则,确定全区岩溶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3.428万m3/d,剩余开采量为15.741万m3/d,(可开采量为23.428m3/d减掉现状人工开采量7.687万m3/d)。

确定以上可开采量及剩余可开采量的主要原则。

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

评价标准采用《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对东阿县下马头水源地岩溶水进行评价。

评价因子依据《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评价项目,结合本次取样监测指标,确定评价因子有色、浑浊度、嗅和度等25项。

评价方法为单指标评价模式,由表2-1可知,下马头水源地岩溶水矿化度0.496-0.588g/L,总硬度272.69-326.99mg/L,pH值7.3-7.5,其感官性状、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指标等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适宜作生活用水。

评价标准依据《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

评价因子依据《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总所列评价项目,结合本次取样测试指标,共计24项。

评价方法采用单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方法。

由表2-2下马头水源地岩溶水综合评分值F在0.72-2.31。

质量等级达到良好-优良,适宜于各种用途。

表3-1东阿下马头水源地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表

 

表3-2东阿下马头水源地岩溶地下水质量评价表

 

根据全市2个地表水水源地所在区域,其地理坐标经纬度主要以水源地取水点为基本点,各饮用水源地自然属性包括所有名称、位置、水源地的类型、开采的井数、可开采量、实际开采量、井的埋深、取水层等见表2-3。

表3-3聊城市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表

水源地

名称

类型

位置

开采的井数(个)

井的埋深(m)

可开采量(万m3/d)

实际开采量(万m3/d)

取水层的地质

东郊水厂东阿水源地

地下水

东阿县

22

65.5-338

23.428

10

岩溶水

王光宇水源地

地下水

东昌府区

35

50-400

2.5

-

中砂层

2、王光宇水源地

根据地勘报告,王光宇水源地地下水从垂向上划分为潜水—浅层微承压水,中深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自流水)三种基本类型,现按区内地下水类型分类如下:

1)潜水—浅层微承压水

该类型地下水赋存于全新统地层,属于冲积—湖沼相沉积,深度在60米左右。

根据资料本区东西部遗存的古河道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东部古河道宽度较宽,跨徒骇河两侧,连续分布,西部古河道宽度较窄,断续分布,含水层岩性为粗砂,中细砂、粉细砂,隔水层则为粘性土,埋藏在5~40米或60米深度左右。

该地段地下水位埋深在2~4米及4~6米,单井涌水量的大小与古河道的部位、砂层厚度及含水层岩性、颗粒粗细有关,一般在古河道的主流带砂层厚度达15~20米,局部大于20米,含水层岩性为中细砂,夹有粗砂,一般出水率为2.4~5.3m3/h·m,单井出水量在40~60m3/h,属于水量丰富区。

在古河道主流带与边缘带的过渡带,砂层厚度在10~15米,含水层岩性为细粉砂,夹有中砂,一般出水率为2.0~4.3m3/h·m,单井出水量在20~40m3/h时,属于水量较丰富区。

而在古河道的边缘带和间带地段,砂层厚度在5~10米或小于5米,含水层岩性以粉细砂为主,一般出水率为1.7~4.0m3/h·m,单井出水量小于20m3/h,属于水量贫乏区。

对于矿化度、水化学类型与含水层富集部位有关,一般在古河道的主流带,地下水矿化度0.5~1.5g/L,以重碳酸型水为主,水质良好。

在过渡带,地下水矿化度1-2g/L,以重碳酸、硫酸、氯化物型水为主,水质尚好。

而在边缘带和间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