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7551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精品.docx

《最新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精品.docx

最新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精品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英文标题】

  [中图分类号]2109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8-0597201901-0003-04

  鲁迅研究早已被国外学者称为鲁迅的被接受,而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

  按

  照鲁迅政治先行,文艺后变的观点对此加以考察,很容易发现国外鲁迅研究始终受

  到国际风云变幻的推动与制约。

  在冷战时期,国内鲁迅研究中的泛政治化倾向,在国外

  鲁迅研究中同样存在。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夏志清与捷克学者普实克之间关于中

  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的那些著名的论争,就十分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国外鲁迅研究

  中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特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鲁迅研究中政治性解读和二元对立的

  思维格局被打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人文精神不断充实着鲁迅研究的内容,从而导

  致了鲁迅研究从思维方式到研究方法,从概念范畴到话语系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国

  外,由于缓和代替了冷战,对话代替了对抗,鲁迅研究中的泛政治化倾向因此消解。

  此

  后国外的鲁迅研究,虽然没有像国内那样,出现对鲁迅本文的重读、深读、

  细读和对鲁迅的重估、重构、重塑,却也的的确确翻开了新的一页世

  界性文化比较研究,文本的文化解读,历史文化的史实辨正,以及阅读接受研究,构成

  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鲁迅研究的主流。

  文化比较

  一位日本著名鲁迅研究学者在谈到对鲁迅研究施加重大影响的思想史时说战

  后思想的主题是‘政治’,现在却是‘文化’。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性的文化比较研

  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外鲁迅研究中占有突出位置。

  由鲁迅的思想特征所决定,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的关系,始终是中外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可是,中国、日本、欧美的研究史状况却完全不同。

  由于进化论是纯粹的自然科学理

  论,将它运用于人类社会领域,曾经受到恩格斯等大思想家的批判,加之社会达尔文主

  义也确实导致了人类的灾难性影响,因此我国此前有关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的研究,一方

  面重在剥离鲁迅接受进化论的负面成分,另一方面则突出鲁迅由于进化论的局限性而最

  终扬弃的必然。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在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中,日本一度起到

  了中转站的作用,日本有关进化论与鲁迅思想关系的研究,一般注重进化论向东方传播

  的具体途径以及鲁迅接受内容的研究。

  由于欧洲在进化论的施加影响和接受影响中处于

  肇端地位,进化论及其流变与影响的异同,常常是欧美学者所关注的,在以上背景下,

  也是在中日学者渐渐失去了对进化论与鲁迅思想关系这一课题的热情的情况下,美国纽

  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鲁迅与进化论》一书,重要性就非同一般。

  《鲁迅与进化论》的作者詹姆斯·里夫·普塞,十分熟悉进化论及其流变,从达尔文

  到赫胥黎再到斯宾塞,理论源流清楚明晰。

  其次,普塞在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施瓦茨

  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等论著基础上,对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具有深入了

  解。

  再次,普塞详细梳理过我国学者的有关论著,具有深厚的学术史积累。

  但是,对于

  我国学者大部分观点,普塞持否定态度。

  因此,反驳与辩证我国学者有关进化论与鲁迅

  思想关系的研究,便构成了《进化论与鲁迅》一书的主要内容。

  美国籍学者寇志明在评

  论此书时说鲁迅本人并非该著作研究的中心,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鲁迅研究学

  派的探讨才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所在。

  普塞的《进化论与鲁迅》所以重要,基于两个原因一、该书将19世纪后期西方哲学

  著作,同此后与此有关的中文论著,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比较。

  这恰恰是我国的有关论著

  最缺乏的。

  二、普塞对我国有关进化论与鲁迅思想关系论著的颠覆,的确有他的合理性

  这取决于研究者的思想前提正确与否。

  十分可惜的是,普塞为了反驳的效果竟不惜伤

  及自己论著的科学性,对此寇志明指出,普塞犯了与他指责的共产主义史学家所犯的

  同样错误。

  这恐怕是思维惯性所致。

  可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消除冷战思维,应该

  是东西方学者共同的任务。

  2001年德国彼特·朗格出版公司出版的《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同样是世界性

  文化比较研究著作,作者张钊贻。

  同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一样,尼采与鲁迅研究也是

  中外学者始终关注的课题,而且难度更大。

  《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一书,书名

  就较为费解。

  所谓温和的尼采是针对严厉的尼采而言的。

  原因是纳粹德国的扩

  张理论不仅与尼采有着密切的关联,严厉的尼采形象当时也被恶意地过分强调。

  有

  鉴于此,克莱思·布林顿于1941年以温和的尼采这一说法加以校正。

  张钊贻借用了

  这一说法。

  《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一书共分五章一、尼采到东方的旅程;二

  、奴隶价值的重估;三、尼采的反政治性和精神激进主义;四、尼采的永恒的民族性

  改革;五、鲁迅文学创作中的尼采影响。

  在鲁迅研究的历史上,该书不仅是最新的成

  果,而且在全面和深入方面处于执牛耳的地位。

  在课题的拓展和研究进展上,《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至少有两个方面作出了

  新贡献第一是在鲁迅对尼采美学的中心主题的吸收方面;第二是在鲁迅与尼采哲学的

  政治因素方面。

  尼采美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研究,在王国维研究中产生过很好的成果,

  鲁迅研究则相对薄弱。

  《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一书,投入了大量篇幅全面论述

  了这一问题,对此,瑞士学者冯铁评价说应该说是一种全面的重新估价。

  而鲁迅

  与尼采哲学的政治因素,历来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王富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

  题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尼采是在中国社会上名声最臭的一个思想家,……另一方面

  ,这个名字又和我们民族最响亮的一个名字鲁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要说明这样一

  个极端矛盾的现象,将会涉及许多重要的根本问题。

  张钊贻对这一问题的论述非常全

  面,例如,他通过论述浪漫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个人主义、精英主义、激进主义和

  偶像破坏,进而在尼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行关系,并且认为鲁迅对共

  产主义思想的迷恋同样来自尼采的影响。

  文本解读

  在新的国际形势的思想背景下,国外的鲁迅研究中有关文本解读的变化,远没有国内

  巨大,在重读和细读方面,国外学者更偏重于后者。

  1993年日本岩波书店出版了丸尾长喜《鲁迅人与鬼的纠葛》一书,两年后

  秦弓翻译的中文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此书在日本获得很高的评价,著名学者伊

  藤虎丸在2001年发表的文章中评价说1989年后,只有丸尾的这本书能够代表我国的

  鲁迅研究。

  不过,对于此书,同是日本学者,着眼点却各有不同。

  伊藤虎丸看重的是

  鲁迅研究进程从政治向文化的过渡,而该书恰恰是有关鲁迅在乡土文化层面上的研究成

  果。

  丸尾长喜自己更强调此书在文本解读上的特征。

  在他看来,把鲁迅文本中关键词

  汇和意象的前后段落抽取出来,并加以系统化,由此归纳出鲁迅的单位意象、单位

  观念,进而把握鲁迅的思想内涵,是此书最重要的方法特征。

  以上两种着眼点,正是

  对此书在宏观上的主线与微观上文本解读两个重要方面的概括。

  丸尾长喜注重解读由来已久。

  早在1957年他就发表了《难见真的人考!

——<狂人

  日记>第十二节末尾的解读札记》,他的观点曾引起丸山升等著名学者的关注,并且在

  翻译鲁迅作品时加以采纳。

  20世纪30年代对这一研究过程丸尾长喜曾回顾说我的研

  究的主要关键词汇原来有两个,一个是‘耻辱’,一个是‘鬼’。

  换句话说,‘耻辱’

  和‘鬼’是我鲁迅研究的‘两根主干’。

  《鲁迅人与鬼的纠葛》一书,副

  题是《鲁迅小说论析》,这无疑指明了此书的最终落脚点,但作者并不是

  简单地始自解

  读,终于论析。

  如果将该书分解,不难发现,该书还隐含着从鲁迅生活的思想文化背景

  ,到他的精神产品的创造,再直逼他的精神世界的结构和系统。

  丸尾长喜对鲁迅作品的

  解读不仅仅出新,也因此具有了一般的解读所不具备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由于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国外鲁迅研究中很少涉及鲁迅的旧体诗。

  上世纪80年代以

  前,有关的研究似乎只有两例,一是美国华裔学者李欧梵的《铁屋子里的呐喊》一书列

  有专章,一是意大利学者安娜·布雅蒂为《鲁迅的诗作和诗论》所作的长序。

  1996年美

  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寇志明的《诗人鲁迅鲁迅的旧体诗研究》,是国外鲁迅研

  究中少见的专著性成果。

  该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第二部分是主要部分,对

  鲁迅现存的旧体诗逐一进行阐释和讨论。

  也就是说,解读是全书的重点所在。

  寇志明对

  鲁迅旧体诗的解读,采用了历史主义方法,他把每首诗都放到时代背景中,广泛征引诸

  如鲁迅日记的记载、鲁迅与友人通信中的讨论、作品集的序言、亲友的回忆录等等。

  在

  此基础上,寇志明把每首诗都译成英文,然后详加注释。

  在讨论文字中,作者尽可能让

  诗歌自身说话,也特别强调鲁迅的个性和个人风格。

  而作者本人个人感情色彩也分外浓

  重。

  该书值得我国学者注意的部分应该在导言部分。

  这正如捷克学者奥加尔·洛莫娃所

  说它在许多方面对最近广泛讨论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性问题也有启发作用。

  这本书将给鲁迅研究,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都带来新的启示。

  国外学者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在国内引起关注的,倒是类似英国学者卜立德的《为豆

  腐西施翻案》载《鲁迅研究月刊》2019年第5期等文章。

  事实上,这类解读在日本由

  来已久,与我国学者的分歧也决不囿于具体的阐释,也许正因为这样,国外鲁迅研究成

  果才更具参照价值。

  史料实证

  在各国的鲁迅研究中,日本的史料实证研究一直堪称独步、经久不衰,并且不受思潮

  与世风的影响。

  这固然基于鲁迅在日本的留学经历,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密切关系,但更

  主要的还是日本的学风使然。

  在史料实证研究中一直持之以恒,并取得卓越成果的日本

  学者有两位,一位是关西大学的北冈正子,另一位是东北大学的阿部兼也。

  近年,他们

  又分别出版了新的著作。

  北冈正子的《鲁迅在日本的异文化中——从弘文学院入学到退学事件》一书,2

  001年由关西大学出版部出版。

  此书虽非专著,却是计划周密分工明确的系列论文的结

  集。

  在结集之前,其中的大部分论文均以《留学时期鲁迅关联史料探索》为副题,发表

  于《中国文艺研究会会报》。

  完全可以说,北冈正子的这些论文是实证研究的典型范例

  ,集中体现了日本学者认真、执着的治学态度。

  其具体作法是,首先对似成定论,其实

  是以讹传讹的观点提出置疑,进而查阅历史档案等各种第一手资料获得证据,在此基础

  上进行严谨、精细的考评,然后提出新的观点。

  例如,许多鲁迅传记都记载鲁迅是乘坐

  大贞丸赴日留学的,北冈正子经过对有关邮船公司历史档案和相关报刊记载的调查

  ,最后确认鲁迅是乘大贞丸从南京到上海,乘神户丸从上海到横滨的。

  如果这类调

  查和考评尚属细枝末节的话,那么推翻鲁迅不日将入成城学校就读的自述,就既非末节

  ,也非易事。

  这需要明治时期的日本外务省大量公文等资料作支撑。

  由诸如此类的研究

  形成的《鲁迅弘文学院的入学》一文,终使鲁迅生平中这一阶段的面貌,变得确凿而清

  晰。

  不仅如此,北冈正子在《另一国民性讨论——促使鲁迅和许寿裳讨论国民性的波动

  》一文中,调查出杨度与弘文学院院长嘉纳治五郎,曾就国民性和教育问题发生过一场

  辩论,而杨度恰恰与鲁迅几乎同时入学,还在一个宿舍生活六个多月。

  因此认为,杨度

  与嘉纳的辩论,无疑对鲁迅与许寿裳讨论和思考国民性问题具有启发和推动作用。

  这种

  史料实证研究,不仅是对史料的丰富,更是对研究视野的拓展。

  阿部兼也曾主持过有关鲁迅在仙台的史实调查,1978年出版了《鲁迅在仙台的记录》

  一书。

  1999年,东北大学出版会又出版了他的《鲁迅的仙台时代——鲁迅的日本留学研

  究》。

  此书是近年日本实证研究的另一重要成果,对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提出了新的见

  解。

  阿部兼也认为,鲁迅在藤野先生指导下,在钻研近代科学的过程中,终于明白为

  人种强化立志学医在认识上的错误,学术是大于国家的存在,认识的深化和民族使命

  感,使鲁迅由医学转向文学。

  为写作此书,作者依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但多限于鲁迅

  在仙台留学时的背景材料。

  接受研究

  接受研究,或称研究之研究,亦即学术史研究。

  在国外的鲁迅研究中,对这一类型的

  研究,重视程度较高,日本的丸山升、山田敬三,美国的艾伯,前苏联的热洛夫采夫,

  以色列的伊琳·艾勃等,都有这方面的成果,但是专著的出现却是近年的事。

  1997年11月,日本创文社出版的藤井省三著《鲁迅<故乡>阅读史》,开创了一个接受

  研究的先例作者以一本书的篇幅,揭示了中日两国对鲁迅的一篇小说的接受史。

  该书

  除《引言》和《结语》,中心内容共分四章一、知识阶级的《故乡》,二、科教书中

  的《故乡》,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故乡》,四、改革开放时期的《故乡》。

  显而易见,作者的这一研究中日两国的鲁迅研究历史是独辟蹊径别开生面的。

  以往的接

  受研究,即使是针对某一国家的,面对的也是整个的介绍和研究的进程,仅仅面对一部

  作品的接受研究绝无仅有。

  但是,藤井省三在研究态势和方法上却是宏观的,这正如这

  本书的中文本译者董炳月所评价的,就研究对象而言,‘阅读史’仅仅是研究一个短

  篇小说七十余年间被阅读的历史。

  与那些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艺运动为论述对象

  的综合性大文学史相比,……它都太小太小了。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其称之为最小的

  中国文学史。

  而恰恰是这部最小的文学史,以20世纪中国的文学空间为背景涉及了许多

  大文学史未曾涉及或较少涉及的领域。

  在叙述《故乡》的孕育与创作过程的时候,它运

  用比较文学方法,论及文本与俄国作家契里珂夫《省会》的关系。

  在探讨《故乡》与中

  国国文语文教科书之关系的时候,它涉及本世纪的中国教育史。

  在论及《故乡》与读

  者关系的时候,它又运用了传播学、接受美学的方法。

  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称为最大

  的文学史。

  1999年12月24日至26日,在日本东京大学召开了1999东亚鲁迅学术会议。

  这次会

  议以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鲁迅研究经验与影响为主题,所提交的论

  文多与接受研究有关,其中属于国外的有代表性的论文是,清水贤一郎的《日本名人

  访鲁迅——关于战前日本报刊传媒中的鲁迅形象》、松浦恒雄的《关于战后日本对鲁

  迅<野草>的接受和研究》、朴宰雨的《七八十年代韩国的变革运动与鲁迅——以李泳喜

  、任轩永等几位运动家为中心》、金河林的《鲁迅与他的文学在韩国的影响》等。

  两位日本学者的论文,因国内已有相同内容的介绍文章,故此处从略。

  韩国的朴宰雨

  在文章中介绍说,受到鲁迅影响的韩国变革运动家有四个类型一、作为韩国变革运动

  的思想方面的导师的一群先进知识分子。

  二、70—80年代地下变革运动的先驱者。

  三、

  70—80年代参加学生运动的或者后来研究中国文学并且参与进步学生活动的一群人。

  四

  、后来揭出变革倾向的农民田右义等人物。

  李永喜、任轩永属于第一、第二类人物的代

  表。

  文章认为,他们主要在两个方面受到鲁迅的影响。

  一、在探索精神与思想的出路方

  面,鲁迅的许多著作给他们以指南。

  二、在写作方面,鲁迅的杂文给他们以示范。

  韩国

  的金河林在文章中列举了六位韩国作家和诗人,并具体论述了鲁迅对他们的影响,这六

  位作家和诗人是现代派诗人金光均、小说家李光洙、小说家韩雪野、作家李炳注、小

  说家兼教授柳养善、女作家

  朴景利。

  在国外的鲁迅研究中,类似上述韩国学者的研究,

  已属凤毛麟角。

  谈接受研究,日本的一本新书和一篇文章也必须提到。

  书是藤井省三的《鲁迅事典》

  ,2019年三省堂出版;文章是尾崎文昭的《21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

》,收入2

  002年5月韩国中语中文学第一回国际学术发表会论文集《两岸中国语文学五十年研究之

  成就与方向》。

  事实上《鲁迅事典》大部分内容并不属于接受研究范围,所以在这里介绍,一是该书

  的出发点和目的均在于读者对鲁迅的接受,二是该书第五编是《鲁迅是怎样被阅读的》

  ,三是该书涉及了迄今为止作者对鲁迅的被接受观点。

  作者在《前言》中对第五编介绍

  说首先介绍中国从中华民国时期到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直到目前鲁迅被阅读的

  历史、有关评论的变迁。

  在进行这种介绍的时候,不仅仅是介绍文艺界,研究者的批评

  ,同时注意到将鲁迅作为国民作家乃至共产党的圣人推向前台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之

  间的关系。

  同时把出版社、书店、国语教科书、国语教室等等读者市场和具体的阅读环

  境作为考虑对象。

  事典还注意到同为汉语圈的台湾、香港、新加坡以及韩国接受鲁迅时

  各自的特异性,同时介绍欧美的鲁迅研究状况。

  此外,还概述了从鲁迅留日至20世纪70

  年代日本对鲁迅的接受、研究状况,在资料编‘鲁迅阅读资料索引’部分,还介绍了80

  年代之后的鲁迅研究。

  在国外的鲁迅研究中,如此跨越时空的综合全面的接受研究,

  尚属首次。

  该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作者对鲁迅被接受的历史与现状的估价。

  他指出,

  现在,全译本的日文版《鲁迅全集》已经出版,鲁迅的作品也被日本的中学国语教科

  书收录。

  可以说,日本人几乎是把鲁迅作为‘国民作家’来接受的。

  在韩国、台湾、香

  港、新加坡,鲁迅文学被广泛而持续地阅读着。

  鲁迅是东亚共有的文化遗产,是现代的

  古典。

  在欧美,鲁迅也成为众多研究者的研究对象。

  这本《鲁迅事典》,就是用多种眼

  光,从多种角度对这种作为东亚之‘文化英雄’的鲁迅进行阅读的事典。

  对于鲁迅的被接受,在尾崎文昭看来则是另一番面貌,至少在日本是这样中学课

  本里的鲁迅作品慢慢消失,学生们连鲁迅的名字都有感到陌生。

  过去随时都能买到的鲁

  迅作品的译本,现在市上几乎不卖了。

  这反映出近十年来日本文化界对待鲁迅比过

  去非常冷淡,鲁迅的名字几乎被忘掉。

  对这些现象,尾崎文昭分析说鲁迅基本上

  是存在于‘现代性’当中的。

  在这个层次上说,在21世纪的日本,甚至中国和韩国,以

  社会的规模来说恐怕再也没有接受鲁迅的条件了。

  就是说,想让一般青年人感兴趣已经

  做不到。

  文化全球化促进了这条件。

  鲁迅似乎说过,世界决不和我同死,希望是在于将来的。

  收稿日期2019-1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