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doc.docx
《精选教育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育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教育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内容预览:
7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练习检测:
一、词语解释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邹忌修八尺有余。
③朝服衣冠,窥镜。
④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⑤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⑦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⑨能谤讥于市朝。
⑩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⑾形貌昳丽⑿暮寝而思之⒀客之美我者⒁期年之后
⒂今齐地方千里⒃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⒄闻寡人之耳者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
④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⑤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⑦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⑧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⑨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⑩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⑾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⑿邹忌讽齐王纳谏
⒀弗如远甚
⒁时时而间进
⒂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三、选择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5.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予观夫巴陵胜状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能谤讥于市朝百里奚举于市D.闻寡人之耳者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E.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广故数言欲亡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A.今齐地方千里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
虽然)B.皆以美于徐公(于:
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之:
的)D.乃下令。
(乃:
于是,就)
8.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吾妻之美我者(美:
美丽)B.时时而间进(间:
偶然)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讽刺)D.闻寡人之耳者(闻:
听到)
9.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
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②君言多务,孰若孤B.①王曰:
“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D.①能谤讥于市朝②朝而往,暮而归
12.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闻寡人之耳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4、下列各组词语意见相近的一项是()
A、孰吾与徐公孰美孰视之B、朝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C、市门庭若市能谤讥于市朝D、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先帝不以臣卑鄙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6.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郡下,诣太守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徐公不若君之美更若役,复若赋D、能谤讥于市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1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乃重修岳阳楼B.①时时而间进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①王之蔽甚矣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期年(满一年)之后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孰与徐公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乃下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暮寝而思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2.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四、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4、讽谏的结果如何?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7.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8、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9.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
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选文,写出原文中能够说明“王之蔽甚矣”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齐王是如何除蔽的。
11、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12、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13.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
14.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5、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16、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17、、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
这样写有何好处?
参考答案
一、①讽:
讽谏纳:
接受。
②修:
长,这里指高。
有,“又”。
③服:
穿戴。
窥:
照。
④复:
又一次⑤明日:
第二天。
孰:
通“熟”,仔细。
⑥美:
认为······美。
私:
偏爱。
⑦蔽:
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⑧面刺:
当面指责。
⑨谤讥:
议论。
市朝:
公众场合。
⑩间进:
偶然进谏。
⑾昳丽:
光艳美丽⑿躺,卧⒀认为……美⒁满一年⒂土地方圆⒃确实⒄使……听到
二、①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②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③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④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⑤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⑥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⑦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⑧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⑨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受什么可说的了。
⑩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⑾(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⑿邹忌委婉地劝说(规劝)齐王,齐王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⒀远不如⒁偶尔(有人)来进谏
⒂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三、1.C(蔽:
受蒙蔽的意思)
2.B(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3.D(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4、B5.A、C6.D7.A8.B9.B10、B11、C(偏爱)12.A13.B
14、C15、C16.B17.B18、B19、C
20.D(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以……为美)
21.D(A:
前“孰”:
谁,后“孰”:
仔细B:
前“乃”:
于是,就后“乃”:
竟然C:
前“而”表修饰,后“而”表转折)
22.C(并非主要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
四、1、一件家庭小事,即: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启示我们:
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
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
6.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7、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8、切身经历齐王纳谏
9.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
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听从邹忌的规劝,颁布法令,广开言路,接受批评。
11、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12、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1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
(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
)
14.国内政治修明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15、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16、
(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
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
(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
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
17、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
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