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6962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学习目标】

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会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3.会检验碳酸盐。

4.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5.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意义。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

【学习导引】

经过上个单元的学习,你是否意识到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的生成物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比如,这些反应都会生成水,而另一种生成物通常是由两种离子组成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回顾第八单元学习过的金属,我们知道,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可能你已经发现,这些能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的化合物”组成也很相似——通常是金属离子和______离子。

我们把这一类组成里含有______离子和______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思考题:

你学习过的酸根离子有哪些?

至少举出三个例子。

你能用列举出的酸根离子分别和钠离子、镁离子组成盐吗?

试着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与食盐是不是一回事?

当然不是。

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工业用盐如______误作食盐用于烹调引起中毒的事件。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课本上列举了食盐的很多用途及存在方式,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比如为什么生理盐水要配成0.9%?

如何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海水、盐湖中的氯化钠如何得到?

你还能就课本的内容提出哪些问题?

认真查找资料,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你会从看似平凡的现象中发现很多知识。

你还可以查找到关于氯化钠的更多知识。

你提出的问题或者查找的新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上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体会一下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之后,粗盐中的哪些杂质除去了?

被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____。

课本的这段文字中共提出了四个问题,你都能一一作答吗?

把你不能确定的部分写下来,老师会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和你交流。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涉及到的过滤操作要点,建议你复习一下上册的课本。

【同步训练】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

A.醋B.水C.大理石D.烧碱

2.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主要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过滤、溶解、蒸发B.溶解、蒸发、过滤

C.蒸发、溶解、过滤D.溶解、过滤、蒸发

3.我国某地曾发生过把外形和食盐相似、有咸味的工业用盐误作食盐,食用后发生中毒的事件,这种工业用盐含有的有毒物质可能是()

A.KMnO4B.Na2CO3C.NaNO2D.CuSO4

4.关于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就是我们化学上说的盐

B.氯化钠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应长期大量摄入

C.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但在工业上应用很少

D.氯化钠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海洋、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含着氯化钠

5.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B.净化水C.蒸发食盐水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6.氯化钠:

俗名______、______(易/难)溶于水,溶于水时______(有/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

7.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小蕾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试回答:

(1)指出右图中所示实验操作中的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漏斗中液体液面应该______(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

(3)实验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小蕾同学的食盐产率明显比其他同学的低,请你帮他分析找出原因。

(至少举出二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等到蒸发皿中出现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血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移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

8.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制得氯气、氢氧化钠等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2NaCl+2H2O

Cl2↑+H2↑+2NaOH。

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当氯化钠完全反应时,停止通电。

生成氯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参加反应的氯化钠是多少克?

生成氢气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学习导引】

本溪人田先生发现的一块神奇“毛发石”,在全国首届文化奇石展中夺得金奖。

这块石头状若头发,且通体均为白色,有人称之为“白发魔女”。

对于他的成分,人们猜测纷纷……

北京大学地质系岩石专业博士生导师崔文元和古生物专家郝维成教授对生发石进行了初步的检查,他们看到石头与毛发之间有一层薄薄的物质,认为可能是碳酸盐,为了验证碳酸盐的存在,崔教授在毛发生长的边缘点了一滴稀盐酸,很快局部就出现了发泡的现象。

崔教授认为发根就是在这层碳酸钙的基础上长起来的……

专家们所说的碳酸盐是什么意思呢?

请你列举出两种碳酸盐。

写出其化学式。

______、______。

如果这块石头的“发根”真的是碳酸钙,那么,上面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一个化学反应,仔细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并依据这个反应,类推一下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着总结一下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名称、化学式和用途,填写下表。

你还可以把以前学习过的酸、碱也整理出来,自己附一张活页纸。

俗称

名称

化学式

用途(请从下面的

选项中填写序号)

备注

纯碱

其水溶液显______(酸、碱、中)性

小苏打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日常生活中含有这种盐的物质有很多,例如______、______等。

用途:

①建筑材料②生产洗涤剂③制造玻璃④造纸⑤纺织⑥制作发酵粉⑦作补钙剂

【同步训练】

1.做馒头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加入的这种物质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C.氧化钙D.碳酸氢钠

2.能准确检验碳酸盐的操作是()

A.加入盐酸有可燃性气体产生

B.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

C.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盐酸后,有气体产生,且该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沾上一种难溶于水的酸(胆汁酸),使鱼肉变苦。

要消除这种苦味,用下列溶液清洗,最适宜的是()

A.食盐水B.醋酸C.纯碱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4.下列各组物质名称不代表同一物质的一组是()

A.氯化钠;盐B.氢氧化钠;苛性钠

C.碳酸钠;纯碱D.碳酸氢钠;小苏打

5.下列各种物质,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B.冰和水

C.生石灰和熟石灰D.纯碱和烧碱

6.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食醋除去菜刀表面少量的锈迹

B.用玻璃杯、口罩、筷子做粗盐提纯实验

C.用食醋鉴别食盐和纯碱

D.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更灵活

7.下列与生活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可以代替食盐用于烹饪

B.氯化钠所提供的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的作用

C.碳酸钙可以用作补钙剂

D.碳酸氢钠是培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8.下列物质除去水垢,你认为可行的是()

A.用热的纯碱溶液浸泡后冲洗B.用洗涤剂溶液浸泡后冲洗

C.用食盐水浸泡后冲洗D.用食醋浸泡后冲洗

9.从H、C、O、Ca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写一个):

(1)璀璨夺目的钻石______;

(2)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______;

(3)汽水中含有的酸______;(4)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

(5)可用来作补钙剂的盐______。

10.有些清洁公司清洁大理石地板时使用稀盐酸。

清洁后的地板倒是光洁、明亮,非常漂亮,但一段时间后就能看出地板被腐蚀的痕迹。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联合制碱法中的“碱”属于______(填酸、碱、盐),它的浓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相互之间存在着如下的转换关系。

其中A是一种盐,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建筑业。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厨房的两个调料瓶中分别盛有食盐和碱面两种固体,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列出至少三种不同方法将它们区分开。

简要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三、复分解反应

【学习导引】

你是否感觉到,我们在第10单元、第11单元中学习的很多化学反应都有一些相似的特点?

比如,上节课学习的反应:

Na2CO3+Ca(OH)2

2NaOH+CaCO3↓,仔细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你会发现,这一反应就好像两组舞蹈演员交换了舞伴。

你还学过与此类似的反应吗?

写出其中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这种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______反应。

如果我们向纯碱溶液中加入了石灰水,这种“交换舞伴”的反应就发生了,纯碱溶液变成了烧碱溶液,还出现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那么,碳酸钙能不能和烧碱继续交换舞伴,发生复分解反应,再次“变回”纯碱和石灰水呢?

通过实验你会发现,这种白色的混浊物无论如何振荡、搅拌,也不会变得澄清,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不能发生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______或____或______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据此,你能否解释一下,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了解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对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借助书后的附录Ⅰ进行查找。

如果你觉得反复查表很麻烦,也可以尝试记忆一些物质的溶解性,其实,仔细观察,你能发现“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中有很多规律,比如,钠盐、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中都是可溶的等等。

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

写出其中的两条,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训练】

参照书后的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盐都能溶于水B.碳酸盐都不溶于水

C.硫酸盐少数溶于水D.碱多数溶于水

2.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一类有机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

下列图示可以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的是()

3.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HCl和Ca(OH)2B.Na2CO3和H2SO4

C.AgNO3和BaCl2D.KCl和CuSO4

4.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B.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

C.碳酸钠和氯化钾溶液D.氢氧化铝和稀硫酸

5.下列四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能和其他三种物质都发生反应,该物质是()

A.石灰石B.稀盐酸C.硝酸银溶液D.烧碱溶液

6.下列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A.NaOH和CuSO4B.H2SO4和Na2CO3

C.MgSO4和Ba(OH)2D.NaCl和KNO3

7.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A.石灰水B.氯化钾溶液C.盐酸D.硝酸钙

8.制作松花蛋所用配料主要有纯碱、食盐、生石灰和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水等物质,制作时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这个过程中能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9.用H、C、O、Na、Cl、Ca五种元素组成相应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写到空格中

1)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

3)纯碱的主要成分______4)人的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

5)以上四种物质之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_个。

【能力拓展】

1.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生成氢氧化钾。

请按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述上述有关反应。

(1)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水中加入可溶性酸、碱、盐可以增强导电性。

在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钡溶液,插入电极,电路接上小灯泡,试回答:

(1)通直流电,小灯泡______(亮或不亮);

(2)在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灯光______(填变亮/变暗/不变);(3)当两种物质恰好反应时,能看到灯泡___(变亮/变暗/熄灭),这时继续滴加硫酸铜溶液灯光______(变亮/变暗/不变)。

3.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若甲、乙、丙都含有三种元素,甲、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其中一种物质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由甲到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乙也可以转化成甲,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化学肥料

一、化肥简介

【学习导引】

你了解化肥吗?

化肥对农业生产到底有哪些作用?

不合理施用化肥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和同学们一起展开下面的辩论:

正方观点: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产的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产的弊大于利

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写出你的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实践:

我们的校园中有很多绿色植物,它们的生长状况如何?

进行一下实地调查,你能辨别出它们缺少哪些营养元素吗?

向学校的后勤部门提出你的施肥建议。

整理各种化肥及其作用,作为实践时的参考。

化肥种类

物质

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选填下方序号)

缺乏时的表现

(选填下方序号)

____肥

尿素:

[CO(NH2)2]

氨水:

(NH3·H2O)

铵盐:

NH4HCO3、NH4Cl

硝酸盐:

NH4NO3NaNO3

____肥

磷矿粉:

[Ca3(PO4)2]

钙镁磷肥:

(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

[Ca(H2PO4)2和CaSO4]

____肥

硫酸钾:

()

氯化钾:

()

____肥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

[(NH4)2HPO4]

硝酸钾:

__

①能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饱满

②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③含有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能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④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份高

⑤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⑥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⑦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同步训练】

1.尿素〔CO(NH2)2〕是一种高效化肥,它属于()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料

2.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有的叶脉呈淡棕色,就向其父母提出了建议:

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的化肥是()

A.氯化钾B.过磷酸钙C.硫酸钾D.尿素CO(NH2)2

3.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A.氯化钾B.尿素C.碳酸氢铵D.硝酸钾

4.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保证高产尽量多施用化肥

B.不能将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C.KNO3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D.提倡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

5.某班同学就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是施用化肥有利,正方的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

A.化肥的肥效快

B.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产

C.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复合肥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

6.某菜农原计划每亩菜田施用氮肥硫酸铵[(NH4)2SO4]13.2kg,后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改施用尿素[CO(NH2)2],如果要达到同样的施肥效果,则每亩菜田需施尿素为()

A.3kgB.6kgC.6.6kgD.13.2kg

7.为研究化肥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在实验室田地里施用等量有效成分的化肥,对小麦的产量进行对比研究。

下表(“√”表示施用化肥,“×”表示没有施用化肥)显示三年实验的结果:

实验用田

施用化肥情况

麦收成的

氮肥

磷肥

钾肥

相对产量

田地1

×

×

×

1.0

田地2

×

×

2.2

田地3

×

×

1.2

田地4

3.9

根据上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氮肥可增加小麦的产量

B.没有施肥,小麦不能生长

C.对于增加小麦的收成,氮肥比钾肥效果好

D.同时施用含N、P、K的化肥可获得最大的小麦产量

8.小明家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还出现了倒伏现象。

小明根据所学化学知识,知道是由于缺少某些营养元素,于是他向父亲建议购买()

A.CO(NH2)2B.KClC.Ca(H2PO4)2D.CuSO4

9.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亚硝酸钠做食品调味剂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D.碳酸氢铵与草木灰(K2CO3)混合使用(草木灰显碱性)

10.氮肥能促进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A.KClB.K2CO3C.CO(NH2)2D.Ca3(PO4)2

11.“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下列一些化肥(参看教材中的化学式):

①过磷酸钙②硝酸钾③磷酸氢二铵④氯化钾⑤碳酸氢铵⑥尿素。

请完成下列填空: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填序号)____。

(2)能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抗倒伏和病虫害并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生成的是(填序号)______。

(3)纯净的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12.磷酸氢二铵[(NH4)2HPO4]是一种复合肥料,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已知其中的氮元素显示-3价)。

不合理使用化肥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如造成水生植物疯长,使水质恶化。

水体污染的来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常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二、化肥鉴别

【学习导引】

如何鉴别常见的化肥呢?

阅读课本的活动与探究,体会一下这种初步的化学分析思路。

鉴别多种物质的时候,我们要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不同。

那么,首先我们应该依据这些化肥的______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不同进行简单的分组,然后再利用物质的______性质(如加入少量______研磨,看能否嗅到气味)进行进一步的鉴别。

这种鉴别的思路也适用于其他物质的鉴别。

常见氮肥、磷肥、钾肥中,从外观上能够直接分辨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铵态氮肥见别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训练】

1.下列化肥不溶于水的是()

A.碳酸氢铵B.氯化铵C.磷矿粉D.硫酸钾

2.下列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氨气味的是()

A.氯化钾B.硫酸钾C.过磷酸钙D.硫酸铵

3.检验一种化肥是铵盐氮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A、B两种固体物质,A是一种化肥,B广泛用作食品干燥剂。

把A、B分别放入水中,前者所得溶液温度显著降低,后者与水反应生成C并放出大量热;将A与C的粉末混合、研磨,会嗅到刺鼻的氨味。

(1)则A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B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