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2560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十六)

历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

“(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郑庄公作为诸侯不但不履行诸侯的义务,没有定期朝觐周天子,甚至还打伤周天子,这表明周天子的统治秩序受到挑战,故C正确;A与史实不符,错在了“开始”,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D。

点睛:

本题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学习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难点,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因为缺乏上下语境,一般就是从史料中截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考查考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非要追求将材料像语文学习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即可,然后与所学相关知识或者通过选项寻找蛛丝马迹,建立起材料与所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作答。

2.董仲舒《春秋繁露》载:

“《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该主张旨在

A.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

B.强调遵从纲常伦理

C.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

D.废弃郡国并行体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天既是社会的“至上神”,董仲舒强调“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郊祭就是郊天之祭反映了对上天的敬畏,尊天地从而可以贵君权,因为天子受命于天,从而神话皇权,故选A;材料中未提到说明伦理纲常的重要性,故排除B;董仲舒的时代,儒学刚刚获得独尊的地位,不可能得到提升,故排除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

3.赵翼《陔馀丛考》载:

“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

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

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

”由此说明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

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

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可以看出,行省制度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故选C;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行省在金代设立是为了“治一方”,故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史实,D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BD。

4.《明太祖实录》载: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

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

上曰:

‘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

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

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

’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这表明当时

A.长途贩运受到严厉的排斥

B.传统抑商政策发生动摇

C.整顿吏治以改善商业环境

D.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C

【解析】由题干看,对于南雄商人的诉讼,“刑部议吏罪当纪过”,而皇帝的态度和意见是“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这说明无论是刑部还是皇帝都主张整顿吏治,以改善商业环境,故选C;题干中没有体现A,BD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BD。

5.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

“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

夫福善福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

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

”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A.社会教化功能

B.文学鉴赏价值

C.维护封建礼教

D.革新社会风气

【答案】A

【解析】由“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可知,这是在说小说起到了与神、圣人同等的教化作用,故选A;BCD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

6.1877年6月29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

“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

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

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天津机器局是民用工业代表

B.天津电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

C.当时中国电报技术世界领先

D.国人通讯方式发生普遍改变

【答案】B

【解析】由“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

即用局内学生司之”可以得出B符合题意,故选B;天津机器局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军用工业,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题干没有将天津的电报业与世界其他地方比较,故排除C;D错在了“普遍”,这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点睛:

新课程的课标要求中,关于历史史实是最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的,其他的诸如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意义、影响和经验教训、启示之类的东西都离不开史实,而这些东西都是史实推论或者概括总结得出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识记的任务只有史实,结论性的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了,等于减轻了考生的记忆负担,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历史学科其他能力的要求在新课标下等于提高了,需要考生提高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从容应对高考。

同时,即使是识记的知识,也不会考查直接的死记硬背,而是考查在新情境下能否灵活运用。

这一题就是明证。

7.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

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

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的“团教不和”可知指的是义和团与天主教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上述变故,据此可以知道这里涉及到的“内讧外侮”分别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实现的,故排除A;“自强求富”改革开启指的是洋务运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也不合题意,所以排除。

点睛:

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

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

8.《新青年》自第2卷刊登通告:

“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

”同时,《新青年》第1到3卷每一号的封三都刊有《投稿简章》,明确提出“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

此举

A.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

B.体现了兼容并收的原则

C.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D.大力弘扬了“五四精神”

【答案】B

【解析】“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等信息说明《新青年》对来稿采取了兼容并包的原则,故选B;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青年杂志》于1915年创刊,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题干没有提到CD,故排除。

9.1922年中华国货维持会在其编选的《劝用国货》中记述:

“江西夏布好,蒙古羔羊毛。

浙绸苏缎亮又牢,瓷器景德窑。

薛针锦绣巧,豫鲁府绸超,雨前龙井滋味好。

”1928年上海市教育局《爱用国货歌》中记述:

“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

”这些记述主要意在

A.引导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B.强调国货质量优于洋货

C.倡导使用国货抵制洋货

D.发展振兴传统手工业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来自《劝用国货》、《爱用国货歌》,其中的内容是说到了各种国货的好处与优点,所以其主要意图应该是提倡使用国货和抵制洋货,故选C;A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由于题干中没有提到国货与洋货的比较,所以也不能得出B的结论,故排除ABD。

10.台儿庄战役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

战役爆发后,李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

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

这表明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

C.正面战场战略战术运用灵活

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答案】C

【解析】由“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等信息可以得出C符合题意,故选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排除A;揭开国共协同作战序幕的是太原会战,故排除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广州武汉的失陷,故排除D。

11.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下图为1954年第9期《人民画报》封面,展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讨论宪法草案的场景。

由此说明

A.群众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

C.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答案】C

【解析】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说明人民参与的积极性高,反映了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故选C;AB在材料中没法体现,D应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确立了,故排除ABD。

12.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中共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

B.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

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

【答案】C

【解析】“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被正式确定的同时,党中央还是认为“三面红旗”适合中国国情,恰恰说明“左”倾错误并没有真正而彻底的纠正,故选C;中共确立科学的经济思想应该是在党的八大上,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是在“文革”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不合题意;D的说法本身是错误的,故排除。

13.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

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年份

企业(个)

年增长率(%)

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1

1735

57.30

13.90

54.60

1992

6430

270.60

55.43

298.70

1993

10945

70.20

99.03

79.90

 

A.“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的表格看,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在1992年和1993年都大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九二共识的达成,故选B;A中的“一国两制”方针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故A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于1987年,故排除C;海峡两岸“三通”实现于2008年,故D也不符合题意。

14.罗马法规定:

“故意杀害他人”处予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

由此说明罗马法

A.缺乏严格统一的判罚标准

B.注重区别对待不同犯罪类型

C.掺杂诸多原始落后的习俗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